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导学案)
姓名: 班级:
课题 11.2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
学习目标 (1)责任意识:通过了解杨振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需要相结合的历程,增强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 (2)道德修养:通过感悟杨振宁坚守初心、爱国报国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道德品质。 (3)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杨振宁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理想、勇于选择的经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坚定意志、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重点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性,并学会在实践中平衡二者。
课前案
自主预习:用(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
基础知识点(5分钟)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必背)
(1)正确认识个人与 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2)树立人生目标,应当 。
①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 。
②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3)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 、 和 的利益相结合。
我们要个人的发展牢牢根植于 、 和 的需要,根植于 。
(4)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 相统一。
志存高远,方能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 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长) 25分钟
组内交流,达到共识;
【学习任务一】如何立足自身与社会定目标?
议学情境:1938年,16岁的杨振宁考取西南联合大学。正值战时,西南联大的条件极其艰苦,教室是铁皮屋顶,宿舍是茅草房,米饭中掺杂沙粒,还要时常躲避日军空袭。
杨振宁曾自述:在西南联大念了4年大学、2年硕士学位。这6年时间,在我一生的学习历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曾多次回想过这段时间,我觉得我得到了西南联大师生努力精神和认真精神的好处。
议一议:杨振宁的成长经历中,社会和环境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
议学情境:杨振宁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化学系。但入学不久,杨振宁发现自己被物理学深深吸引。
当时的中国,百业待兴,学物理远不如学化学“实用”。但杨振宁听从了内心的召唤,毅然转入物理系。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版图。
议一议:1.杨振宁在确立专业方向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2.这对我们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示?
议学活动:畅写你的人生目标。
A:我的父亲是警察,我很佩服他。我长大了,也要当警察。
B:我是学校报社的小记者。我喜欢与人沟通,擅长写文章,长大了我想当一名记者。
C:我在给同学讲题时,很有成就感。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议一议:请加入他们的讨论中,分享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并说说制定时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议学情境:1971年,在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他不顾风险,成为首批访华的华裔科学家,搭建中美学术桥梁。
1996年,他不仅捐出自己在美国的积蓄和房产,更全身心投入,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创立奔走筹资。
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正式回归中国,并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全职在清华大学工作。他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议一议:1.纵观这跨越50年的选择,杨振宁的报国方式有何变与不变?2.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应如何将自身发展“植根”于国家与民族的需要?
议学情境:感动中国颁奖词(播放视频)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得人不多。
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议一议:杨振宁的科学贡献如何体现了与人类福祉相统一?
【学习任务二】如何让目标融入家国与人类?
议学延伸:杨振宁先生在百岁华诞时,曾寄望青年:“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会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成为世界科学领域的领袖人物。”
活动要求:请你以“绘制我的人生目标树”的形式,回应杨振宁先生的百年寄语。
(三)(归纳凝练→内化升华) 10分钟 内化运用:
1.在社团招新会上,七年级新生小强对大家说:“我发音清晰、声音洪亮,普通话比较好,我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希望能交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我要参加辩论社……”这说明(  )
①生活缺乏规划会陷入盲目和无序
②要根据自身条件设定合理的目标
③社团活动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平台
④参加社团就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世纪50年代,一批朝气蓬勃的交大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扎下根来,“西迁人”把对祖国的深情大爱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中。“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启示我们( )
①树立人生目标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要把个人的发展牢牢植根于国家的需要
③要把人生目标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④要大力弘扬这一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有“中国核司令”之称的程开甲院士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和才智,他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告诉我们,树立人生目标应当(  )
A.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从自身实际出发
C.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D.与人类福祉相统一
4.“最美科技工作者”陈章,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为推动国家进步作贡献”的坚定信念,投身国防通信事业,并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研制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制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成为我国国防通信事业中卫星通信及数据链研究开发技术带头人。向陈章学习,我们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要(  )
①将个人的目标与国家的利益相结合
②综合评估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条件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
④全面考虑性格特征、知识能力等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自己的知青生活时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由此可见,正确的人生目标(  )
①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
②确保行动推进,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最重要因素
③帮助克服困难,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④应当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和未来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把准人生航向驶向成功彼岸
【探问人生目标】
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时代确立“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此后一生历经颠沛流离与贫病交加,始终为这一目标奋斗不止,成就了伟大人生;少年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生目标,从学生领袖到新中国总理,他走上了振兴中华的人生道路;桂海潮少年时立下“逐梦苍穹”的航天目标,此后二十余载,他在学习和训练中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最终成为中国首位载荷专家航天员。
(1)请结合材料中的人物故事,谈谈树立人生目标的意义。
【明确人生目标】
围绕“人生目标”话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小明说:“我的父亲是警察,我很敬佩他,我长大了,也要做警察。”
小雅说:“我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把祖国的发展需要作为目标。”
小乐说:“全红婵既发展了个人爱好,又为国争了光。我也要这样。”
(2)请结合材料,简单说说树立人生目标应当考虑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点
社会 从自身实际出发 影响因素 国家 民族 人民 国家、民族 人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人类的福祉 人类的发展进步
(归纳凝练→内化升华)
C 2.D. 3.C 4.B 5.C
6. (1)树立人生目标能指引方向,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如马克思、周恩来、桂海潮均因目标成就伟大人生。
(2)应考虑个人兴趣、榜样影响、国家需要,如小明受父亲影响,小雅结合国家需要,小乐兼顾个人与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