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8小题,共 56分。
1.“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
块界碑。”材料中的“界碑”是指( )
A. 近代史的开端 B. 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 近代化的起步 D.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
导致中国( )
A. 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 B. 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C. 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D.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鸦片战争后,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于江浙之棉布,不
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雍滞不能出口……”。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中国的商业开始凋敝 B. 中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C. 中国的手工业开始破产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史料分为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按照该标准,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 B. 人物传记《林则徐传》
C. 纪录片《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形势图
5.英国步兵中校沃尔斯利在《1860 年对华战争录》中写道:“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
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 10 月 19 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上述文字描述的是
A. 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B.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日本占领旅顺后进行大屠杀 D. 八国联军占领并劫掠北京城
6.1854 年,英、法、美三国援引“一体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包括中
国内地和沿海城市全面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这些要求
实质上反映了,西方列强企图( )
A. 进一步地打开中国市场 B. 在对华事务中占据主动
C. 通过修约扩大资本输出 D. 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7.英国对华输出商品的税率,总体上“值百抽五”,其中棉花、棉纱、头等和二等白洋布等平均税分别定
为 5.56%、5.56%、6.95%、5.56%,只相当于之前中国自定税率的 。由于英方不同意,清政府始终未能自主
调整自己的海关税率。这一现象的出现始于( )
第 1 页,共 10 页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8.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
“大公鸡”。这一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沙俄
9.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一。该浮雕所涉及的事件( )
A. 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 B. 标志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C.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 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10.它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农民阶级反抗革命的开端,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地动摇了清
政府的政治基础,加速了它的衰败,也给侵略中国的列强狠狠的教训。材料中的“它”最终失败的客观原
因是( )
A. 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 B.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内讧
C.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此文主要阐述洋务运动的( )
A. 背景 B. 内容 C. 结果 D. 影响
12.19 世纪 60 年代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后来张之洞等人也在各地相继建立军事学堂,尤以海军学堂
为多。这体现了洋务派( )
A. 注重近代军事教育 B. 践行求富主张 C. 动摇清朝统治基础 D. 支持民主革命
13.“洋务”是近代中国大变局下的特定产物。嘉庆以前无所谓洋务,后“夷务”与“洋务”并用,至清
末“洋务论又变而为时务论”。这反映了晚清( )
A.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 制度变革成为共识 C. 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D. 对外认识不断深化
14.张謇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以棉、铁两种工业为中心,1910 年,他正式提出“棉铁政策”。认为“至
柔唯棉,至刚唯铁”。这表明他主张( )
A. 平均地权 B. 君主立宪 C. 实业救国 D. 民主共和
第 2 页,共 10 页
15.1843 年,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847 年徐继畬撰成了中国近代
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率先突破天朝意识;1859 年洪仁玕写成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
《资政新篇》。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
A.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有所发展 B. 晚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
C. 有识之士主动探索救国新出路 D. 国人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16.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 19 世纪 80 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
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并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材料说明( )
A. 中国的海防力量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B. 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C. 近代中国人民的海防意识逐渐增强 D. 促进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7.如表反映出当时( )
19 世纪 70 年代国内对自筑铁路的看法
早期改良派 自筑铁路可以起到巩固边疆的作用
洋务派 铁路能够带动采矿业发展,提升沿线经济水平,达到威慑列强的效果
国人 基于铁路破坏传统等认识,总体上反对修筑铁路
A.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B. 维新变法受阻
C. 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 铁路修筑成为社会共识
18.中国现在有三艘航母,分别是辽宁号、山东号和福建号。请问:我国首艘国产航母之所以命名为山东
号,是为了让国人铭记( )
A. 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的耻辱 B. 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到旅顺之战
C. 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 D. 中法马尾海战
19.1895 年 5 月 10 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
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0.“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
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1.我国首个高校章程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认为“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
备,安能成才”,强调大学堂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把“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奉为创办
第 3 页,共 10 页
大学堂的目的。材料中的“大学堂”创办于(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军阀混战时期
22.1898 年 5 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
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认为不可行的有 189 条,认为可行的只有 63 条。这反映了( )
A. 光绪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B.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维新变法取得很大成果 D. 变法改革成为共识
23.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
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
A. 完成了政治变革 B. 促进了思想启蒙 C. 宣传了西方思想 D. 摧毁了封建制度
2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
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 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B. 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
C. 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 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
25.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
亡。与材料中“运动”有关的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萍浏陵起义
C. 成立兴中会 D. 廊坊大捷
26.“‘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以排外主义反帝,波及轮船、铁
路、电线、机器、洋学堂……这种斗争方式,既表现了那个时代多数人的民族感情,又寄托了旧式小农和
手工业者的本来愿望。”这评价了( )
A.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 太平天国的盲动性 C. 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D. 资产阶级的排外性
27.“‘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珍贵图书文
物,如著名的《永乐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户都银库的 300 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来源:2023 年
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36 页“相关史事”)关于材料所反映的事件,表述正确的
是( )
A. “联军”由英、美、俄等 11 国组成 B. 皇家园林圆明园被大肆抢劫并烧毁
C. 日本趁机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D. 此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第 4 页,共 10 页
28.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
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 4 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 6 课……戊戌变法
第 7 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两次鸦片战争的烽烟 D. 从天朝上国时代步入不平等条约时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过学习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发生的战争进行了归
纳。分析左图的历史坐标图,中间的 z 直线体现
的是 ______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
B.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进程
C.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图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 D。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
选项的同学。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严复的生平事迹表(部分)
年份 事迹
1867 年 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
1871 年 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1876 年 被选派英国学习海军知识,其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
1879 年 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
189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 年 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
1897 年 创办《国闻报》;在《国闻报》上陆续发表《天演论》
1898 年 译著《天演论》出版,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第 5 页,共 10 页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经历的两场近代中国重要运动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分别依据的
是材料中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康有为生平事迹表(部分)
年份 事件
1879 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91 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 年 甲午中日战事清政府战败,发动公车上书,8 月,成立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8 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严复、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共同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840 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法”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表是列强赔款数据分配表。
国家 俄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比利时 奥匈帝国 其他
所占比例(%) 29 20 15.75 11.25 7.7 7.3 5.9 1.9 0.9 0.3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中国步入近代的事件是什么?“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的含义是什么?
(2) 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的乙图《时局图》中,占据中国长江流域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哪个?简述两幅图
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分配表出现的历史背景。
第 6 页,共 10 页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带来的感悟。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 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 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 洋务运动
1894-1895 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年 戊戌变法
1900 年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1912 年 中华民国成立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以世纪、年代的形式写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2) 阅读材料,选择至少两个历史事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
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 7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A
6.A
7.A
8.D
9.A
10.C
11.A
12.A
13.D
14.C
15.C
16.C
17.C
18.C
19.D
20.C
21.A
22.B
23.B
24.B
25.D
26.C
27.D
28.B
29.D
第 8 页,共 10 页
30.【小题 1】运动名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信息:1867 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6 年被选派英国
学习海军知识,其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1895 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等政论文
章,号召救亡图存;1897 年创办《国闻报》;在《国闻报》上陆续发表《天演论》。
【小题 2】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发动公车上书,引起社会关注;成立强学会、创办《万国
公报》,传播变法主张;多次上书光绪帝,积极参与和推动百日维新。
【小题 3】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受列强入侵的影响;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31.【小题 1】事件:鸦片战争。含义: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 2】国家:英国。内在联系:《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小题 3】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小题 4】感悟: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32.【小题 1】时间:19 世纪 40 年代。
【小题 2】示例一:
观点: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总之,1840 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
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示例二:
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
论述: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击侵华英军,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
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在抗清斗争中,遭到列强洋枪队的抵抗,太平军英勇抗击洋枪队,自觉
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明确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
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中国人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前仆后继,奋勇抗争。因此,我们要铭记历史,坚决维护
国家统一,自觉与分裂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示例三:
第 9 页,共 10 页
观点: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
代化进程,但洋务派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甲午战
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
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