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时练习题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石柱(局部)上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表明( )
A.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王权高于一切的思想
2.某旅行社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两河流域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尼罗河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两岸探究种姓制度 D.在希腊感悟佛教的神圣
3.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长期以来众多民族的通用文字,考古学家通过在两河流域的大规模发掘,使数以万计的楔形文字泥板重见天日。下列使用楔形文字的古文明是( )
A.古印度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埃及
4.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民法典》
5.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宇辉在卢浮宫博物馆看到一件历史文物,导游语音播报到,此文物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你认为此文物出自(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下图呈现的学习主题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罗马帝国 D.古代日本
7.探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尼罗河泛滥——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B.古埃及文明走向衰亡——金字塔出现
C.佛教出现——古印度文明达到鼎盛时期
D.汉谟拉比的统治——古巴比伦的强盛
8.楔形文字是人们用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而成。这种文字流传的区域文明是( )
A.A B.B C.C D.D
9.下图是某同学进行专题学习时收集的资料。据此判他研究的专题可能是( )
A.多样的古代文字 B.多彩的古代艺术
C.发达的古代经济 D.先进的古代科技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本质上体现了该法典( )
A.代表了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 B.维护市场秩序的精神
C.适应了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现实 D.成文法典的历史价值
11.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12.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楔形文字 C.万神庙 D.创立佛教
13.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土壤肥沃,人们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小麦;其地干旱少雨,人们为此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然而,长期的人工引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积累,人们逐渐培植了更耐盐、耐旱的大麦以取代小麦。上述现象说明( )
A.环境变化受制于生产活动 B.农业发展受制于技术手段
C.早期文明受制于地理条件 D.物种变异受制于水源灌溉
14.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定全统计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赁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这表明古巴比伦( )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15.关于古代西亚文明的产生,下列表格内容的比较材料表明( )
公元前9000年左右,西亚出现农耕、畜牧 生产力、生产方式
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进行农业灌溉、使用金属、工具城市功能完善 农业进步、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城市
公元前2900年,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石碑上出现统治者,印章上的人拥有宗教、军事权力 阶级分化、城市国家、宗教和社会意识体系
A.人类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B.早期文明趋向整体发展
C.其客观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D.交流互动中产生了文明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材料二: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材料三: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的规定?
(2)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他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该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三、材料题
17.阅读下表后判断。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它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对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特别是有关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的规定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如关于盗窃他人财产必须受惩罚,损毁他人财产要进行赔偿的法律原则以及诬告和伪证反坐的刑罚原则,法官枉法重处的原则等,均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1)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
(2)《汉谟拉比法典》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
(3)《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宣扬了王权神授的思想。( )
18.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雄才大略的国王】
材料一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
(1)材料一描述的这位国王是谁?列举他的主要功绩。(举出两点即可)
【流传千古的法典】
材料二 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典?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3)从材料二的序言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观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时练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C B D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B C
1.A
2.C
3.B
4.B
5.C
6.B
7.D
8.B
9.A
10.A
11.B
12.B
13.C
14.B
15.C
16.(1)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2)汉谟拉比。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17.(1)错误
(2)正确
(3)未涉及
18.(1)国王:汉谟拉比。
主要功绩: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任答两点即可)。
(2)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价值: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目的: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事实并非如此。论证观点:“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