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起源于( )
A.古印度 B.古希腊 C.古埃及 D.阿拉伯帝国
2.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与材料反映的史事相关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代印度 D.亚历山大帝国
4.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该遗址属于( )
A.古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5.某一宗教早期宣扬“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为此赢得大批民众的支持。该宗教的创立者是( )
A.汉谟拉比 B.释迦牟尼 C.苏格拉底 D.屋大维
6.古代印度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是( )
A.吠舍 B.婆罗门 C.首陀罗 D.刹帝利
7.右图所示的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该制度来自( )
A.古印度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希腊
8.下面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A.种姓制度的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D.古代印度的扩张
9.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10.下图所示的是公元前1500年至前900年间陆续写成的《梨俱吠陀》手稿,它记录了古代雅利安人的生活。我们可以借助它来研究( )
A.种姓制度的状况 B.金字塔的修建技艺
C.佛教的产生及传播 D.印度河流域最早的文明
11.考古学家在摩亨佐·达罗遗址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还在遗址中发现了纺锤、纺轮以及染缸。从材料中可以得知( )
A.此地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B.该文明发源于海洋沿岸
C.该地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D.此地出现君主专制国家
12.下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B.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C.反映了至高无上的王权 D.代表了大河文明最高成就
13.下面是小李在活动中展出的古代亚非地区的代表性文明成果图。人类早期文明具有什么特点?答案应是( )
A.一致性 B.开放性 C.多样性 D.交融性
14.下表是张杰在学习古印度文化时做的课堂笔记,其中不准确的是( )
类 别 历 史 成 就
文 学 梵文史诗(荷马史诗)
宗 教 创立并传播了佛教
数 学 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历 法 使用阴阳合历
A.文学 B.宗教 C.数学 D.历法
15.“瓦尔纳”最初指通过肤色来辨别白皮肤的征服者雅利安人和黑皮肤的被征服者,后来逐渐演变为社会等级制度。该制度( )
A.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B.反映了古巴比伦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
C.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 D.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解答如下问题。
该教早期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该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该教的民众日益增多,该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宗教内容??它的创始人是谁?
(2)该教为何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3)谈谈你对“该教”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埃及及其周边广大地区具有同样的干燥气候,但它有一个例外条件,就是由一条大河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供水和一个冲击地带……埃及文明的创造者利用这个条件,创造出一个与地处他们两侧的游牧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社会。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材料二 虽然古巴比伦人也敬奉神灵,但从根本上来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开始假借神的口吻说法,一旦转入世俗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使古巴比伦人从心理上摆脱了生活变化无常的阴影。
——摘编自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三 佛教起源于印度、扩展至全亚洲,发展出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日本佛教等各具特色的佛教。这些佛教的发展渗入了各地域的民族与风土的特色。
——摘编自[日]平川彰《印度佛教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佛教外传的特征。
(4)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三、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材料一中“严格的等级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该制度的最高等级是什么?
材料二: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兴宗教。他反对“婆罗门至上”,反对种姓歧视,主张众生平等。
(2)材料二中“新兴宗教”指的哪一宗教?该宗教创始人是谁?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水土丰沛的大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学者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赐”,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高度文明。同样,南亚也是人类最初的文明中心,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前1750年,它的典型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个地区后来雅利安人确立了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释迦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摘编自多部历史著作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B D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A C
1.A
2.B
3.C
4.C
5.B
6.D
7.A
8.B
9.D
10.A
11.C
12.B
13.C
14.A
15.C
16.(1)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
(2)原因:宣扬“忍耐顺从”,有利于国王和富人维护统治和自身利益。
(3)认识: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提倡“众生平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7.(1)重要条件:尼罗河提供了稳定水源,有利于古埃及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尼罗河的冲积平原带来了肥沃土地和便利交通,支撑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兴起。(答出一点即可)
(2)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作用:阐明了法律制度,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稳定。
(3)特征:传播范围广;流派形式多样;在传播中渗入了各地域的民族与风土特色,与当地文化相融合。
(4)认识: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各具特色;古代文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古代文明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变化或消失,但通过考古和研究能够被重新了解和认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18.(1)种姓制度;婆罗门。
(2)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19.观点: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
论述: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诞生了最早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和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北非是尼罗河流域,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埃及文明,如金字塔;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也出了耀眼的古印度文明。同样,兴起于东亚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光耀千古代,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
结论: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