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回回七年级历史期中模拟检测32.(1)(4分)可钢2024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考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注意事项[0[0][o][0][o][0]2)(全对得2分,少写得1分,写错不得分)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1][1][1]1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e[2][2][2]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3][33)(3分)[3[3][3][3][3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4][4][[4[4][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5][5][5][5]5][5][6][6][6]6正确填涂■缺考标记[[8181[8[81[9][9][9][[9][91[9[9]客观题33.I[A][B][C][D]6[A][B][C][D]11 [A][B][C][D]16[A][B][C][D]21[A][B][C][D]2[A][B][C][DJ7[A][B][C][D]12[A][BJ[C][D]17[A][B][C][D]22[AJ[B][C][D]1)(7分)3[A][B][C][D]8[A][B][C][D]13[A][B][C][D]I8[A][B][C][D]23[A][B][C][DJ4[A][B][C][D]9[AJ[B][C][D]14[A][B][C][D]19[A][B][C][D]24[AJ[B][C][D5[A][B][C][D]1O[A][B][C][D]15[A][B][C][D]20[A][B][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C][D](2)(8分)30[A][B][C][D]主观题31.(1)(3分)AC.(2)(全对得2分,少写得1分,写错不得分)(3)(2分)(3)(2分)(4)(2分)(5)(1分)(6)(2分)■a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右侧复原图中的古人类是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的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城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3.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尧 B.黄帝和炎帝 C.尧和舜 D.炎帝和大禹4.西周定都于 ( )A.北京 B.洛阳 C.咸阳 D.镐京5.春秋时期首位称霸的人物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6.李冰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京杭大运河7.打破“学在官府 ”,开创私学局面的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8.右图文字一般书写的载体是 ( )A.龟甲或兽骨 B.竹简 C.青铜器 D.纸张9.右图货币在全国统一颁行于 (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朝10.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国人暴动 ” B.大泽乡起义C.巨鹿之战 D.刘邦率军直抵咸阳11.右图中元谋人遗址所在位置应该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图为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文物。它们体现了山顶洞人 ( )A.懂得人工取火 B.会狩猎和捕鱼C.过着群居生活 D.掌握钻孔技术13.位于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年代距今约 35000 年至9000 年。该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 12000 年前的人工栽培稻植硅石,以及 20000 年前的人工制品陶器,这说明 ( )A.中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炎帝教民开垦耕种C.农业生产技术十分先进 D.铁器已广泛使用14.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 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 ;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15.下面关于远古传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内容全部是虚构②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③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④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16.下列关于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禅让制 B.开启了“公天下 ”的局面C.是世袭制 D.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局面17.《尚书 ·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敌于牧野,作《牧誓》 ”。如图青铜器“利簋 ”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 ”。这说明 ( )A. 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唯一证据B.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可互证史实C.文献记载的内容全部真实可信 D.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相矛盾18.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青铜冶炼技术较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9.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 ;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私有土地的出现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祖先崇拜的消失 D.兼并战争的影响20.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 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21.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 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 170 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A.民族交融逐渐加强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22.《史记》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 ”,导致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县制 C.废世袭特权 D.鼓励耕织23.《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的道理。集中反映这种“相互转化 ”思想的是 ( )A.《墨子》 B.《论语》 C.《韩非子》 D.《道德经》24.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解释是关于历史事实的基本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战国时期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 B.商朝时, 甲骨文已出现干支纪日C.《诗经》分为“风 ”“雅 ”“颂 ”三部分D.《诗经》和“楚辞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25.“在郭家庄发掘的 160 号商代墓中,出土青铜礼器 40 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 28 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 件青铜兵器和 900 多枚铜镞。”对上述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青铜器种类单一 B.器表上文字是甲骨文 C.青铜器功能多样 D.商代人缺乏审美意26.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放大版 ”云雷纹、跪坐人像上的尊等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疊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下列选项中,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巴蜀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各具特色C.三星堆遗址是巴蜀古国文明的珍宝 D.巴蜀文明实际隶属于中原文明27.“哈佛帝制中国史书系 ”已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中译本。这套书共6 卷,书写了公元前 221年至 20 世纪初期“帝制中国 ”的历史。 由此可见,这部书第 1 卷讲述 ( )A.史前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28.琅琊刻石是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 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该文物 ( )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29.“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由此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决策效率 B.加强皇权 C.加强思想控制 D.扩大疆域30.陆贾在《新语》中写道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暴政与严刑峻法 B.分封制的实行 C.农民大起义 D.疆域过于辽阔二、非选择题(本部分 3 小题,共 40 分,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1 分,第 33 题 17 分)31.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时期 旧石器时代 _______A________时代遗址 北京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考古发现和历 史想象 图①出土的石器 图②出土的烧骨 图③__B_房屋复原想象图 图⑤半地穴式房屋复原 图⑥ 出土的炭化的灰烬图④出土的骨耜探究 请将字母处内容填写完整(3分) 按照史料类型划分,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有(填序号)(2分)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房屋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2分)史实与推测 请结合表格中的图片,回答 : (4)从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烧骨,推测北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5)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推测河姆渡先民会种植农作物。方法 (6)通过本次探究,你认为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32. 思想繁荣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材料二:①“礼治 ”“知天命而用之 ”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③“兼爱 ”“非攻 ”④“仁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⑤“仁政 ”“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 ⑥“强调依法治国,强调建立君主的权威 ”⑦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⑧顺应事物内在规律,事物都有对立面。“无为而治 ”材料三:“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 ——习近平材料一中哲人辈出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 分)根据材料指出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 分)(2)材料二中属于儒家思想的有哪些 (写编号)(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领域活跃的政治原因。 (2 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思想领域活跃的影响(2分),举例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主张能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 (1分)33、历史变迁图一 图二图三观察图一与图二,秦国的大致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与该国哪一重要的社会变革有直接关系。 (2 分)阐明该变革与图三局面的关联作用。 (4 分)(2) 从图二到图三,秦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图三中采取的地方制度有何变化 (2 分)结合所学从历史影响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地方制度的不同。 (4 分)(3) 概括三幅图揭示的历史规律。 (2 分)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1-5 BCBDD 6-10 BBADD 11-15 DDAAD 16-20 CBABA 21-25 BCDDC 26-30 BCCBA二、非选择题(本部分 3 小题,共 40 分,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1 分,第 33 题 17 分)31、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1)A.新石器 ; B.干栏式 C.粟 (一空 1 分)(2)①②④⑥(全对得 2 分,少写得 1 分,写错不得分)(3)自然地理环境不同(2 分)(4)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或者会制作打制石器)、学会用火 : (一点 1 分)(5)出土了生产工具骨耜(1 分)(6)考古发现(2 分)32、思想繁荣(1)百家争鸣(2 分) :共同问题: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2分)(2)①④⑤(全对得 2 分,少写得 1 分,写错不得分)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3)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两点即可得 2 分)例如“道法自然 ”的思想,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解决当今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礼仪,提倡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言之有理即可得 1 分)33、历史变迁(1)疆域变大(1分)商鞅变法(2 分,错别字不得分)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写两点得4分)(2)图二中的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诸侯国之一,图三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点 1 分)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一点 1 分)历史影响不同点 :分封制前期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但后期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的局面,威胁中央政权 : (2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适时的社会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紧扣材料,任答一点得 3 分)第 7页 (共 8 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 8页 (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期中模拟答题卡.pdf 七年级历史试卷.docx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