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延庆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延庆高一(上)期中
地 理
2025.11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6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2分。
我国探日卫星“羲和号”运行在距地面517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2025年7月,“羲和号”观测到太阳发生了一次日珥爆发事件。据此,完成1-3题。
1.正在工作的“羲和号”( )
A.绕地球运动,收集地球气象资料 B.绕太阳运动,用于中转地球通信
C.绕地球运动,监测太阳活动 D.绕太阳运动,观测极光现象
2.与正在工作的“羲和号”属于同一类型的天体是( )
A.流星体 B.天王星 C.月球 D.哈雷彗星
3 . 太阳活动发生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太阳耀斑-光球层 B. 太阳黑子-色球层
C.日珥-日冕层 D. 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
2025年5月29日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深空探测又成功迈出新的一步。探测取样目标之一的小行星2016HO3,直径为36-60米,28分钟自转一周。与地球的距离保持在38-100倍月地距离之间,围绕太阳公转轨道参数与地球几乎相同。图1为小行星2016HO3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小行星2016HO3所属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5.与地球相比,小行星2016HO3( )
①公转快 ②引力小 ③辐射强 ④自转快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英国天文学家以日面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太阳黑子分布图,把一系列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构成了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影像。图2为太阳黑子“蝴蝶”影像图。读图,完成6-7题。
6.前后两个太阳黑子“蝴蝶”出现时间间隔大约为( )
A.5.5年 B.11年 C.16.5年 D.22年
7.当“蝴蝶”翩翩起舞时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有( )
A.导致地表温度明显增加 B.干扰天宫空间站与地面通信
C.直接导致作物停止生长 D.海南可以观测到极光现象
化石和地层是了解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图3示意某地区地层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地层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②⑤④ C.⑤①②③④ D.⑤①④③②
9.图中形成于陆地环境的地层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4年9月,内蒙古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为中国新增了一张世界级名片。专家介绍,在乌达煤田开采时发现两煤层之间的火山凝灰岩里埋藏着丰富的植物化石,远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来,让人类得以窥见3亿年前森林的实际模样。图4为拟齿叶标本及其复原图和部分地质年代表及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博物馆要给“拟齿叶”化石做一个介绍牌,其地质时期为( )
A.古生代—寒武纪 B.古生代—石炭纪
C.中生代—侏罗纪 D.新生代—第四纪
11.埋藏着植物化石的火山凝灰岩形成时,由火山喷发出来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如图中的(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5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圈层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 B.乙圈层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
C.丙圈层只分布于乙圈层之中 D.丁圈层由上地幔和地壳组成
13.下列现象中,能体现图中甲、丙圈层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河水变质导致鱼虾死亡 B.台风登陆带来大量降水
C.河流在上游侵蚀出峡谷 D.城市绿化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研究月球可以更科学地认识地球的起源,天文学家根据天然月震和人为地震波资料发现:月球有着和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图6为月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及物质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月球内部变化显著的不连续面有2个。读图,完成14题。
14. 结合资料,可以推断( )
A.月幔的密度最大
B.月核为液态
C.月球无软流层
D.月壳的厚度最薄
图7为某地“大气中臭氧随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a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 )
A.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随高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C.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16.关于b层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层顶部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其顶部高度低
B.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C.在该层,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
D.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图8为烟台市2024年1月12日-1月15日天气预报,图9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直接影响烟台这几天近地面气温高低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与前三日相比,15日烟台昼夜温差最小,主要原因是( )
A.②增强③增强 B.①减弱④增强 C.②减弱④减弱 D.①增强③减弱
19.入冬后寒潮经常来袭,为减轻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①覆盖地膜,提高地温 ②燃烧杂草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③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 ④架设专门取暖管线,提高气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气象部门在测量温度时,需要将测温计放置在白色百叶箱(如图10所示)里,距地面1.5米高,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读图,完成20-22题。
20.百叶箱被涂成白色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提高箱内温度
B.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箱内温度稳定
C.美观、醒目,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
D.反射太阳辐射,减少箱体自身吸热对气温测量的干扰
21.气象站要求传感器安装在1.5米高度的根本原因是( )
A.该高度处于人类活动层,便于数据应用
B.防止降水或动物对设备的破坏
C.该高度空气密度大,大气保温作用强
D.避免近地面温度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2.百叶箱下铺设草坪的主要目的是( )
A.防风固沙 B.利于雨水下渗,减少泥泞
C.减少地面反射 D.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23-24题。
23.台地早东风,此时台湾西部沿海的陆地较台湾海峡( )
A.气温低 B.气压低 C.湿度大 D.云层厚
24.导致台湾海峡两侧风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低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热力性质差异 D.纬度位置差异
某校地理研学小组为探究不同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于夏季某日晴朗无风的午后选择城市中心广场、住宅区、城市公园和郊区农田四种不同下垫面进行实地观测。图11示意该小组观测数据。读图,完成25-26题。
25.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A.城市中心广场、郊区农田、住宅区、城市公园
B.住宅区、郊区农田、城市中心广场、城市公园
C.城市中心广场、城市公园、住宅区、郊区农田
D.住宅区、城市公园、城市中心广场、郊区农田
26.观测发现,与丁地相比,甲地气温显著偏高,主要是因为甲地( )
A.太阳辐射更强 B.地面反射率高 C.地面辐射更多 D.大气逆辐射弱
我国华北平原春季农耕会覆盖地膜,图12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13为华北农田景观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从水循环角度,地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降水增多 B.蒸发减少 C.蒸发加剧 D.地表径流增多
28.图中水循环环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①环节促进水分和热量的迁移
B.②环节塑造地表形态
C.③环节促进雅丹地貌的形成
D.⑤环节更新周期长,对环境影响小
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如下实验(如图14所示)。读图,完成29-30题。
29.若实验中降低植被覆盖度,则( )
A.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减慢
B.植被蒸腾消耗的水量变多
C.大塑料壶收集的雨水变少
D.导流槽径流达峰时间提前
30.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城区的植物蒸腾量,提高空气湿度
B.保持水土,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根除城市内涝
D.增大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第二部分 综合题 (共40分)
3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空气洁净度和海拔高度等优势,吸引了天文学家的关注,并建立了多个星空观测基地。其中,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青海冷湖镇的冷湖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已成为多个天文望远镜项目的聚集地。图15示意冷湖镇位置,图16为冷湖星空观测站景观。
(1)如果你要去冷湖星空观测基地观看美丽的星空,为应对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需考虑携带的物品。请写出3种类型物品,并说明原因。(6分)
(2)简述冷湖适合建星空观测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4分)
3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是应对不同天气状况变化的有效农业生产技术。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地膜覆盖的具体效用表现在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止病虫草等方面。图17示意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18示意我国北方某地温室结构图。
(1)依据图17,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单选)(1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判断图18中温室大棚的弧形区域指向的方位是 (方向),相比于只在顶部铺膜,两侧都是土墙,塑料薄膜弧形设计的好处是有利于 。(2分)
(3)利用图18的温室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人工调节室内温度。请结合图19解释其原理。
1 ;2 ;3 ;4 (填图17中数字)(4分)
(4)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因。(6分)
(5)大棚通风换气时,空气流动状况可能是( )(单选)(1分)
A. B. C. D.
33.(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为了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报告如表1所示。
实验名称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结论总结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过程,使学生能够结合该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实验材料 一盆黄沙、一盆茂密的草皮、长方形透明玻璃缸、保鲜膜、一束香
实验步骤 1.将一盆黄沙和一盆茂密的草皮分别放入长方形透明玻璃缸的两端; 2.用保鲜膜把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将玻璃缸放置在室外太阳底下; 4.十几分钟后,将一束香点燃,插入玻璃缸内。
实验现象 玻璃缸内烟雾的飘动方向为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补齐上表中的实验现象。(1分)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对以上实验步骤提出两条合理的改进建议。(2分)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利用该实验的地理原理,分析盆谷地区为何多夜雨。(3分)
(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那考河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成果。2024年6月某中学开展了主题为“走进那考河探索水循环”的实践活动。图20为某同学绘制的那考河位置示意图。
任务一:寻水之踪迹。那考河位于广西南宁东北部,先流入竹排江,再汇入邕江,最终经珠江水系汇入南海。
(1)在图20中绘制那考河参与的水循环示意图(绘制主要环节并标注名称)。(4分)
任务二:探水之蜕变。20世纪90年代,那考河在上游养殖业和工业废水的污染下,水质急剧恶化,且河床淤积严重,雨季行洪不畅。南宁市在该地区实施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项目,其主要海绵城市设施景观如图21所示。
(2)在图21中任选一个设施,说出其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作用。(3分)
任务三:感水之深意
经过改造的那考河绘就了生机盎然的城市生态画卷:河水清澈见底,河道不再淤积,沿岸花海色彩斑斓,白鹭、水鸭等野生鸟类在岸边的草丛里安家。
(3)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CDBC BBCDB
11-20 BBDDC BCBAD
21-30 DCABC CBADA
二、综合题
31(10分)
(6分)
防晒物品;抗高反药品;防寒衣物。(3分)
原因:冷湖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1分),需要准备太阳镜、防晒霜、遮阳伞等防晒物品;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夜间温度低(1分),需要准备防寒衣物;
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1分),需准备抗高原反应相关药品。
(2)(4分)
空气稀薄(1分),观星干扰少;
大气洁净/污染少/透明度高(1分),观星效果好;
降水稀少/多晴天/少云层遮挡(1分),观星时间长;
海拔高/周边地势开阔(1分),观星的阻挡小。
32(14分)
(1)(1分)A
(2)(2分) 朝南 充分利用光照
(3)(4分) ⑤ ④ ② ③
(4)(6分)在大棚里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1分),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1分);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1分),保温作用强(1分);
同时洒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1分),不易降温(1分)。
(5)(1分)B
33(6分)
(1)(1分)顺时针
(2)(2分)选择中午时段进行实验;延长日照时长等,其他合理即可。
(3)(3分)夜晚山坡辐射冷却降温快,空气沿山坡冷却下沉;
盆地地区辐射降温慢(1分),暖湿气流被迫抬升(1分),水汽在垂直方向上遇冷凝结/成云致雨(1分),故多夜雨。
34(10分)
(1)(4分)
(2)(3分)
“水韵”透水主园路:增加下渗(1分),减少地表径流(1分);减少路面积水(1分)。
净水梯田:能减慢地表径流汇流速度(1分),增加下渗(1分);保护岸坡减少雨水冲刷/净化水体(1分)。
雨水花园:调节(地表/地下)径流(1分),增加下渗(1分);净化水质/在洪水期延缓洪峰,枯水期存蓄雨水/减少内涝/缓解水资源的短缺/为生物提供栖息地(1分)。
(3)(3分)减少河床淤积,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那考河联系了各个圈层,更新水体;塑造地表形态(任选三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