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液态氮 C. 赤铁矿 D. 不锈钢
2.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这里的钛、铁、铀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分子 D. 元素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倾倒液体
C. 收集二氧化碳 D. 液体的量取
4.早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文化时期,陶制品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彩绘颜料种类多样,有红彩、黑彩和白彩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等,硫酸钙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 :
B. :
C. :
D. :
5.“中国芯”的关键材料是硅。结合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提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
B. 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硅原子有个电子层
D. 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垃圾分类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用过的铝制易拉罐、旧纸张应投入有下列标识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水取之不尽,不需要节约用水 B.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气体能燃烧
C. 河水通过沉降、过滤、消毒可得到纯水 D. 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钠离子: B. 氦气:
C. 磷元素: D. 氢氧根离子:
9.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硬度大 B. 干冰作制冷剂升华放热
C. 铁生锈铁与水或者氧气接触 D. 活性炭作简易净水器具有稳定性
10.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的数值为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Ⅰ点燃方式的演变
东汉郑玄礼记注中有这样的描述:“金燧,可取火于日木燧,钻火也”。
将铜片捶打成薄片后制成凹面镜即“金燧”,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__填字母。
硬度大 延展性 导热性 熔点高
“木燧”是指通过摩擦引燃木屑,再小心吹气引燃干燥茅草。摩擦可以引燃木屑的原因是______。吹气可以______。
现在最常用的引燃用具是一次性打火机,按压按钮,燃料汽化被引燃。松开按钮,打火机就会熄灭,其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Ⅱ燃料的演变
世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始广泛应用。
从微观角度解释,天然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______。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如: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使用的燃料主要是丙烷,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氢气。你认为两种燃料中______更环保,理由是______。
Ⅲ燃烧的应用:
利用燃烧可以冶炼金属,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就有关于“火法”炼锌工艺的相关记载。请根据下面的工艺流程模拟图,回答下列问题。
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敲碎的目的是______。
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在高温条件下与煤主要成分是发生反应生成和,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氨气是一种重要物质,可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的使用有效缓解了耕地资源有限与粮食需求的矛盾。
氨气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合成氨的原料为和。因常用液态空气分离法、膜分离法如图等方法获取。
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数千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在铁触媒作用下,工业上用体积比为:的氮气和氢气合成火氨,当反应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近年来,氨作为氢的载体,能源化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发现氨作为燃料,是一种比氢气更理想的能源。二者在相同条件下的物性参数对比如表。
物性参数
颜色、气味 无色、无味 无色、刺激性
沸点
水中溶解度 难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燃烧热
爆炸极限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一条氨气的物理性质______。
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膜分离法制中,薄膜不允许______分子通过。
根据上文可知,氨气的用途是______填一点即可。
参照图中数据,请分析,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最终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
B.;
C.;
D.;
一定条件下,氨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根据图提供信息,氨替代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______填一点即可。
科学家反复研究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目的是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活动一: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检验。
选择装置:若实验室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方便随时加入液体试剂,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______填标号进行组装。
性质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和发生反应
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具有 ______ 的性质填标号
密度小于空气
密度大于空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迁移:
足量稀盐酸与含的大理石充分反应,理论上可生成的质量是 ______。
活动二:金属性质的研究
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砂纸、镁条、铝片、铁片、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一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
观察打磨后的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四种金属,颜色不同的是金属 ______,打磨的目的是 ______。
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可以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 ______大小。
通过上述实验用品还可以验证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写出条即可
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用坩埚钳夹取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片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说明铜能和 ______反应。
为了验证金属的其它化学性质,同学们利用上述实验用品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镁条和适量稀盐酸 镁条表面 ______ 镁能和稀盐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硝酸银溶液 铜片表面 ______ 铜的活动性比银 ______ 填“强”或“弱”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4.周末,小明和妈妈利用如下清洁剂对家里做了一次大扫除,扫除后,他发现自己的深色衣服上面留下几个浅色的斑点,对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清洁剂名称 彩漂液 消毒液
功能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现象分析】可能是清洁剂中的某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溅到了衣服上。
【查阅资料】“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化学式为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提出猜想】使深色衣服褪色的物质是:猜想一:消毒液;猜想二:彩漂液。
【实验活动】
利用红色布条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了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放置一段时间。 ______ 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
【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彩漂液中的漂白性?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分钟后无明显变化 分钟后稍变浅 分钟后明显变浅 分钟后红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对溶液漂白性的影响。
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对溶液的漂白性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填实验编号。
欲进一步探究溶液的用量对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红色布条浸泡到____________的溶液滴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贴士:表示溶液的浓度,该溶液中过氧化氢和水的质量比为:。
【活动延伸】
彩漂液的主要成分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实验室可用于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收集到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______。
关于消毒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Ⅰ消毒剂不能混合使用。如“洁厕灵”主要成分与“消毒液”混合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写出的化学式______。
Ⅱ请你再补充一条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产生热量或提高温度达到木屑的着火点;让茅草接触到充足的氧气答案不唯一;
隔离可燃物答案不唯一;
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
氢气或;二者相比,丙烷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加剧或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丙烷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等;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12.无色气体或有刺激性气味或极易溶于水;
物理变化;氮;
生产化学肥料或作燃料;

;燃烧更加安全或泄漏易于处理或便于运输储存或燃烧热值高等;
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
13.;
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铜片;去除氧化膜;
硬度;
导电性合理即可;
氧气;
产生气泡;出现银白色物质;强
14.分别向两条红色布条上滴加等量的彩漂液和消毒液;滴有消毒液的红布条颜色变浅或消失,滴有彩漂液的红布条无变化;
温度;

;或;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Ⅰ、;
Ⅱ、消毒剂应密封保存、使用消毒剂时应做好防护
第4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