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5月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5月份)(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b,则a+2>b+2 B. 若a>b,则
C. 若a>b,则ac2>bc2 D. 若2a>2b,则a>b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和8,则第三边的长度不可以取(  )
A. 5 B. 7 C. 9 D. 10
3.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都有可能
4.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B.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一定相等
C. 两个图形全等,与其所处的位置无关,只与形状、大小有关
D.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
5.对于以下两个命题,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在△ABC中,如果AB>AC>BC,那么∠C>∠B>∠A;
②在△ABC中,如果AB>AC>BC,且∠C=87°,那么△ABC是锐角三角形.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是真命题,②是真命题 D. ①是假命题,②是假命题
6.如图,已知AB=AC,AD=AE,BE和CD交于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7.x的3倍减去y的平方的差不小于5,用不等式表示是: .
8.如图,四边形ABCD中,已知AD∥BC,要使△ABC≌△CDA,只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9.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运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木杆秤,木杆秤在称物时所有秤绳都平行.如图,这是一杆古秤在称物时的状态,已知∠1=102°,则∠2的度数为 .
10.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点D,那么点B到直线CD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11.若三角形三个外角的比为4:3:2,则它是一个 三角形.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9,则周长是 .
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
14.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AE平分∠BAC交BC于点E.若∠BAE=30°,∠DAC=20°,则∠B的度数为 .
15.如图,已知∠1=27°,∠2=83°,∠3=47°,则∠B=______.
16.如图,已知在△ABC,∠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F,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 cm.
17.如图,在△ABC中,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D是△ABC内一点,且AD⊥BD,∠DAC=20°,∠C=38°,那么∠BAD= ______°.
18.若一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完美三角形”,则完美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小题4分)
解不等式组:.
(1)当m=-1时,求出此时不等式组的解集并表示在数轴上;
(2)要使此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0.(本小题9分)
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点D、E、F分别在边BC、AC、AB上,且BD=CE,BF=CD,请说明∠FDE与∠B相等的理由.
21.(本小题9分)
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2.(本小题9分)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CF⊥AB于点F,AD于CF相交于点E,且CE=AB,请说明BC=BD+AD的理由.
23.(本小题9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为对角线BD上一点,∠A=∠BEC,且AD=BE.
(1)求证:△ABD≌△ECB;
(2)如果∠BDC=75°,求∠ADB的度数.
24.(本小题12分)
如图,已知△ABC,∠ACB=90°,D是AB上一点,AD=BD=CD,过点B作BE⊥CD,与CD相交于点F.
(1)证明:∠A=∠EBC;
(2)当AC=2BC时,猜测BE与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3x-y2≥5
8.【答案】AD=BC
9.【答案】78°
10.【答案】BD
11.【答案】钝角
12.【答案】22
13.【答案】60°或120°
14.【答案】50°
15.【答案】23°
16.【答案】15
17.【答案】58
18.【答案】36°或或108°或90°
19.【答案】-3<x<3,数轴见解答;
m≥1
20.【答案】证明见解答过程.
21.【答案】见解答.
22.【答案】证明见解答过程.
23.【答案】(1)证明∵AD∥BC,
∴∠ADB=∠CBE,
在△ABD和△ECB中,

∴△ABD≌△ECB(ASA);
(2)解:∵△ABD≌△ECB,
∴BD=BC,
∴∠BDC=∠BCD=75°,
∴∠DBC=30°,
∴∠ADB=∠CBD=30°.
24.【答案】证明见解答过程;
CD=BE,证明见解答过程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