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阿克陶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六年级·科学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放大镜的结构特点是中央 、边缘 。2.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们知道许多疾病是由 和 引起的。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4.地球的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或 ,周期为 ,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二、判断题。对的T,错的F(每小题2分,共24分)。6.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7.草履虫是微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 )8.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9.霍乱、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10.每个生物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 ( )1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 )12.关于昼夜交替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假说。 ( )13.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 )14.同一时间,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15.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的公转。 ( )16.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 ( )17.为了好看,同学们把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8.下列透明玻璃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 。A. B. C.19.下列比较适合培养水中微生物的水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鱼缸或池塘里的水20.下列物体的内部不存在细胞的是 ( ) 。A.松树 B.蝗虫 C.花岗岩 D.人体21.下列动物的眼睛属于复眼的是 ( )A.马 B.苍蝇 C.羊22.我们可以用 ( )来观察SARS病毒。A.放大镜 B.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望远镜23.将显微镜上原来标有10x的目镜更换成16x的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个数会 ( ) 。A.变多 B.变少 C.不变2.1.下列动物在白天活动的是 ( ) 。A.狗 B.猫头鹰 C.蝙蝠25.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直立的,那么地球上将会出现 ( )。A.昼夜不分 B.四季不明 C.昼长夜短26.中国科学考察队要去南极考察,一般会选择 ( ) 。A.春季或秋季 B.夏季 C.冬季27.( ) 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A.恒星周年视差 B.极昼极夜现象 C.“傅科摆”四、连线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8.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线连起来。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四季变化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五、实验探究题(21分)29.小明同学在课外继续研究了“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放大功能”这个问题。他准备了如下材料:O空烧瓶 水滴 厚平板玻璃片 老花眼镜 近视眼镜(1)水滴是否具有放大功能? (填“是”或“否”)。(1分)(2)小明同学经过研究发现,厚平板玻璃片不具有放大功能;他推测空烧瓶应该具有放大功能,可是结果却显示空烧瓶也不具有放大功能。请你想个办法让空烧瓶具有放大功能,你的办法是。(1分)(3)在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中,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1分)(1)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实心:二是透明;三是。(1分)30.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每空1分,共11分)(1)在图中标上相应部分的名称: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2)实验中,在观察标本前,需要将镜筒下降,此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3)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明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④号烧杯中加人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一个星期后,小明用滴管从1个烧杯中分别取了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除了②号烧杯,你认为还有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的是 号烧杯里的水。在显微镜下,小明观察到了如右图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这是 ( ) 。(填字母)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上面的实验说明,微小生物与常见的生物样,生长需要 和 等条件。小明研究如何能够培养出微小生物的实验方法属于 ( ) (填字母)。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观察实验31.小明同学用显微镜来观察某种植物的表皮细胞。(每小题2分,共6分)(1)在载物台夹好玻片标本后,要先调节(粗)准焦螺旋, ( ) (填字母,下同)镜筒。A.降低 B.抬升 C.降低和抬升都可以(2)小明首先选择了5倍目镜和10倍物镜去观察标本,从目镜中观察到的像已被放大 ( ) 倍。A.10 B.15 C.50(3)小明观察到的效果要由图甲变成图乙,他应该将玻片标本向 ( ) 移动。A.左下方B.右下方C.右上方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