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新沪科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期中真题汇编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上海新沪科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期中真题汇编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资源简介

题型03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24-25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实验室存放粗盐应使用
A.细口瓶 B.广口瓶 C.滴瓶 D.集气瓶
2.(24-25八年级下·上海·期中)“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要量取8mL水,应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A.5mL B.10mL C.50mL D.100mL
3.(24-25八年级下·上海崇明·期中)下列仪器中,过滤操作不需要的是
A.烧杯 B.漏斗 C.量筒 D.玻璃棒
4.(24-25八年级上·上海静安·期末)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A.固定铁圈位置 B.点燃酒精灯 C.放置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5.(24-25八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进行蒸发操作,放置好酒精灯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应是
A.放置铁架台 B.放置蒸发皿 C.点燃酒精灯 D.调节并固定铁圈
6.(24-25八年级上·上海·期中)下列混合物中,能用溶解、过滤、蒸发加以分离的是
A.味精和白糖 B.食用油和酱油 C.面粉和泥沙 D.蔗糖和淀粉
7.(24-25八年级上·上海普陀·期中)下列两种物质可用先溶解后过滤的方法来分离的是
A.水和酒精 B.碳酸钙中有泥沙(碳酸钙不溶于水)
C.食盐中混有白糖 D.蔗糖中混有泥沙
8.(24-25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9.(24-25九年级上·上海虹口·期中)粗盐提纯实验中,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过滤时滤纸破损 B.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蒸发时固体飞溅 D.余热未完全烘干水
10.(24-25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过滤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A.酒精灯、量筒、玻璃棒、烧杯 B.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
C.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 D.铁架台、漏斗、烧杯、量筒
11.(23-24九年级上·上海杨浦·期末)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不可以放在烧杯里称量 B.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和蒸发
C.蒸发皿不可以直接加热 D.蒸发时发现有固体开始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12.(24-25八年级下·上海·期中)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目的是防止滤液浑浊
B.使用玻璃棒用以搅拌
C.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以检查漏斗下端是否紧贴烧杯内壁
D.发现滤液浑浊,直接将滤液倒入原过滤器中重新过滤
13.(23-24九年级上·上海浦东新·期中)宁波象山海盐晒制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是近千年中国海盐传统生产技艺的缩影。《新唐书·地理志》等书中已有象山晒盐的历史记载。晒好的盐仍为粗盐,小之做了提纯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①是溶解
B.经过上述流程得到的食盐晶体是纯净物
C.操作②时,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D.小之得到的食盐产率偏低,可能是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
二、多选题
14.(24-25八年级下·上海普陀·期中)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可以放在烧杯里称量
B.蒸发皿不可以直接加热
C.蒸发时发现有固体开始析出,即停止加热
D.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和蒸发
15.(23-24九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称量粗盐可放在烧杯中称量
B.操作Ⅲ中应尽量多加些水,防止食盐不能完全溶解
C.操作Ⅳ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Ⅴ中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三、实验题
16.(24-25八年级上·上海嘉定·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②的名称是 。过程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该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操作速度过慢,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结束后观察到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
(3)操作③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容易造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采取 等措施。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17.(24-25八年级上·上海·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泥沙等不溶物,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在图甲所示的粗盐提纯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玻璃棒在C中的作用是 。
(2)A操作的目的是除去 (填化学式)。该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3)B操作的名称为 ,该操作中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图乙中不该出现的步骤是 (填序号)。
(4)若在B操作过程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其产率,发现结果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蒸发时液滴飞溅剧烈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没有将蒸发皿上的精盐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四、填空与简答
18.(24-25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某班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实验室称量固体的仪器常用 。称量一定量的粗盐,在放上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 操作(填“校正”、“去皮”)。
(2)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 。
(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繁琐,能够缩短该实验时间的操作是 。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在漏斗中不断搅拌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 。
(5)操作Ⅴ容易造成食盐飞溅。为防止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 ,利用 将水分蒸干。
(6)以下混合物也能用“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
A.食盐中混有蔗糖 B.酒精中混有水
C.蔗糖中混有细沙 D.碳酸钙中混有泥沙(碳酸钙不溶于水)
(7)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环节会导致产率偏低或偏高? 。(写出两条即可)
19.(24-25八年级上·上海·期中)某班分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及可溶性的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 。
(2)操作V蒸发,为防止蒸发皿中的液滴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 。
(3)某同学称量5g粗盐,理论应量取 ml水(选填“5”或“20”或“100”),理由是 。量取水时采用了仰视的操作,导致实际取得的水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 。
(5)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 (填写物质名称)。
(6)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20.(24-25八年级上·上海普陀·期中)食盐不仅是调味品,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
I.运城盐湖数千年来一直采用古老的“五步产盐法”,又名“垦畦浇晒”产盐法,这一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隋末唐初时期成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过程如图。
(1)所谓“箩”,就是产盐过程中结晶而出的硝板(由硫酸钠等盐结晶而成,呈现蜂窝状空隙)。卤水流过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箩”与化学实验中 操作的目的一致。宋代以前生产海盐多用煮盐法,到了清末各海盐产区大都改用晒盐法。从能耗、效率、适应性或便捷性的角度考虑,煮盐法的优点是 ,晒盐法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II.晒盐或煮盐得到的粗盐通常含有泥沙等杂质,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称量5克粗盐,进行了如下图流程所示的实验:
(2)溶解时,取适量的“20mL”,原因是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II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选填编号),在操作II后有同学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 。
A. B. C. D.
(4)操作III的名称是 ,所需要的仪器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陶土网、坩埚钳、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应该待 后移走酒精灯,用余热蒸干。
(5)甲、乙两组同学用电子天平测得了表中的实验数据。
小组 粗盐的质量/g 蒸发皿的质量/g 蒸发皿+精盐的质量/g 产率=×100%
甲 5.0 50.4 52.4 40%
乙 5.0 51.5 56.6 102%
称量精盐时连同蒸发皿一起称量,这样做的优点是 。
(6)全班同学实验结束后,老师进行了数据汇总。粗盐提纯产率在70%~90%之间较为合理,甲、乙两组的产率存在明显的偏差,下面是对两组同学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
A.甲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B.甲组:未用玻璃棒引流,液体飞溅
C.乙组: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 D.乙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
21.(24-25八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同学们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1)打开粗盐试剂瓶后,将瓶塞 放在实验桌上,避免沾污试剂,取好试剂后应及时 ,以防止试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
(2)称取mg粗盐样品:称量时,在 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 ”按钮,用 (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电子天平显示mg(分度值为 g)。
(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操作的是______。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4)溶解过程中加适量水的目的______。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粗盐全部溶解
C.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D.减少精盐的损失
(5)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该操作过程中,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 。
②在过滤的操作过程中,下列可行的操作是 。
A.赶走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气泡 B.将漏斗下端管口悬在烧杯中央
C.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 D.可将待过滤的液体先静置片刻再进行过滤操作
③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请你帮忙想一种补救操作 。
(6)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操作Ⅱ的名称是 ,该操作除了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7)关于操作Ⅱ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B.蒸发皿一定不需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C.玻璃棒搅拌的目的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溅出
D.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到蒸发皿内水分全部蒸干
(8)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产率 75% 88% 65% 72%
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低 偏低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第1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 B.第2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C.第3组:过滤时过滤器中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D.第4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9)能按照上述操作流程的顺序分离的物质是______。
A.糖粉和面粉 B.白醋和白酒 C.水和油 D.泥沙和土块
22.(24-25八年级上·上海静安·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1)称取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去皮键,用 (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天平显示;
(2)操作a的名称 ,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操作b的名称是 ;
(3)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 ;
(4)在本实验中用得最多的玻璃仪器是 ,在溶解时,其作用是 ;
(5)提纯并计算产率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
A.过滤 B.溶解 C.蒸发 D.称量
(6)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并指出错误: ;
(7)上述实验得到的蒸发皿中的固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8)在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9)已知: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产率
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第1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
B.第2组: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C.第3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D.第4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23.(24-25八年级上·上海闵行·期末)从夙沙氏煮海为盐起,我国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已经有约5000年的历史。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如图:
(1)步骤Ⅰ常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先放 ,再进行去皮操作。
(2)步骤Ⅱ中量取20mL水,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10mL量筒 B.25mL量筒 C.10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选填“>”,“<”或“=”)20mL;量取20mL水的原因是 。
(4)步骤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步骤Ⅲ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5)下列粗盐提纯的步骤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转移
A.A B.B C.C D.D
(6)该小组对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C.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D.蒸发后,精盐比较潮湿
24.(23-24九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物质提纯是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
C.操作F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应放在陶土网上加热
(2)操作C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F的错误是 ,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4)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字母)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5)操作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 的现象时,停止加热,用 (仪器)将蒸发皿移到陶土网上。
25.(23-24九年级上·上海黄浦·期中)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泥沙以及可溶性杂质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最后得到的精盐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理由 。
(2)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得到的滤液仍浑浊,从操作角度看可能的原因是 。
(3)提纯过程中需要控制蒸馏水的用量不能太多,主要原因有 。
(4)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答案解析
1.(24-25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实验室存放粗盐应使用
A.细口瓶 B.广口瓶 C.滴瓶 D.集气瓶
【答案】B
【详解】粗盐为固体,要保存在广口瓶中,故选B。
2.(24-25八年级下·上海·期中)“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要量取8mL水,应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A.5mL B.10mL C.50mL D.100mL
【答案】B
【详解】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用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故选B。
3.(24-25八年级下·上海崇明·期中)下列仪器中,过滤操作不需要的是
A.烧杯 B.漏斗 C.量筒 D.玻璃棒
【答案】C
【详解】过滤操作主要用到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量筒主要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而过滤时不需要量取液体体积,故不需要量筒。
故选:C。
4.(24-25八年级上·上海静安·期末)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A.固定铁圈位置 B.点燃酒精灯 C.放置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答案】C
【详解】搭建蒸发装置时,要遵循 “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的原则。酒精灯是提供热源的仪器,应先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来确定铁圈的位置,进而固定铁圈,再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最后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放置酒精。
故选C。
5.(24-25八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进行蒸发操作,放置好酒精灯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应是
A.放置铁架台 B.放置蒸发皿 C.点燃酒精灯 D.调节并固定铁圈
【答案】D
【详解】进行蒸发操作时,安装仪器遵循 “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原则。放置好酒精灯后,接下来应调节并固定铁圈,通过调整铁圈高度,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放置铁架台应在放酒精灯之前;放置蒸发皿要在铁圈固定好之后;点燃酒精灯应在蒸发皿放置好且倒入待蒸发液体后。
故选D。
6.(24-25八年级上·上海·期中)下列混合物中,能用溶解、过滤、蒸发加以分离的是
A.味精和白糖 B.食用油和酱油 C.面粉和泥沙 D.蔗糖和淀粉
【答案】D
【详解】A、味精和白糖都能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蒸发加以分离,A选项错误;
B、食用油不溶于水,会与水分层,而酱油能溶于水,将混合物溶解、过滤,不能分离食用油与酱油,B选项错误;
C、面粉和泥沙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蒸发加以分离,C选项错误;
D、蔗糖能溶于水,淀粉不溶于水,将混合物溶解、过滤,滤渣是淀粉、滤液是蔗糖溶液,将滤液蒸发可得到蔗糖,因此能将蔗糖和淀粉分离,D选项正确。
故选:D。
7.(24-25八年级上·上海普陀·期中)下列两种物质可用先溶解后过滤的方法来分离的是
A.水和酒精 B.碳酸钙中有泥沙(碳酸钙不溶于水)
C.食盐中混有白糖 D.蔗糖中混有泥沙
【答案】D
【详解】A、水和酒精都是液体,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和泥沙都是难溶性固体,不符合题意;
C、食盐和白糖都是可溶性固体,不符合题意;
D、蔗糖是可溶性固体,泥沙是难溶性固体,加足量的水,蔗糖会溶于水形成溶液,再经过过滤,泥沙留着滤纸上,从而将两者分离,符合题意。
故选D。
8.(24-25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C
【详解】A、冷水浸泡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常温溶解,不符合题意;
B、加热煎制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高温溶解,不符合题意;
C、取液弃渣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符合题意;
D、装袋保存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装瓶保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4-25九年级上·上海虹口·期中)粗盐提纯实验中,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过滤时滤纸破损 B.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蒸发时固体飞溅 D.余热未完全烘干水
【答案】C
【详解】A、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大,精盐的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大,精盐的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固体飞溅,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精盐的产率偏小,符合题意;
D、余热未完全烘干水,导致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大,精盐的产率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4-25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过滤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A.酒精灯、量筒、玻璃棒、烧杯 B.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
C.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 D.铁架台、漏斗、烧杯、量筒
【答案】C
【详解】过滤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选C。
11.(23-24九年级上·上海杨浦·期末)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不可以放在烧杯里称量 B.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和蒸发
C.蒸发皿不可以直接加热 D.蒸发时发现有固体开始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答案】B
【详解】A、粗盐可以放在烧杯里称量,故选项A不正确;
B、粗盐提纯主要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泥沙难溶于水。要将泥沙除去,主要的操作流程是将粗盐溶解,通过过滤除去泥沙,再将滤液蒸发得到精盐,故选项B正确;
C、蒸发皿是耐高温的陶瓷器皿,可以直接加热,故选项C不正确;
D、蒸发时发现有固体开始析出,不能立即停止加热,此时固体有大量水,得到的精盐中水分太多。要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才能停止加热,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2.(24-25八年级下·上海·期中)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目的是防止滤液浑浊
B.使用玻璃棒用以搅拌
C.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以检查漏斗下端是否紧贴烧杯内壁
D.发现滤液浑浊,直接将滤液倒入原过滤器中重新过滤
【答案】C
【详解】A、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的主要目的是加快过滤速度(避免形成气泡阻碍液体流动),而非防止浑浊。滤液浑浊通常是由于滤纸破损或操作不当(如液面超过滤纸边缘)导致,不符合题意;
B、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将待过滤液体沿玻璃棒缓慢流入过滤器中),而非搅拌。搅拌可能导致滤纸破损,不符合题意;
C、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除了可以防止滤液溅出,还可以使漏斗中流出的滤液在烧杯内壁成流动状态,形成拉力,加快过滤速度。若未贴紧,空气阻力会减缓滤液流速,符合题意;
D、发现滤液浑浊,应更换滤纸后重新过滤,因为原过滤器中滤纸可能破损,另外原过滤器中滤纸上滤渣较多,也会影响重新过滤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3-24九年级上·上海浦东新·期中)宁波象山海盐晒制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是近千年中国海盐传统生产技艺的缩影。《新唐书·地理志》等书中已有象山晒盐的历史记载。晒好的盐仍为粗盐,小之做了提纯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①是溶解
B.经过上述流程得到的食盐晶体是纯净物
C.操作②时,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D.小之得到的食盐产率偏低,可能是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操作①是将粗盐溶于水得到浑浊的液体的过程,即溶解,故A正确;
B、经过上述流程得到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是纯净物,故B正确;
C、操作②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是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
D、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滤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制得的精盐率偏低,故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14.(24-25八年级下·上海普陀·期中)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可以放在烧杯里称量
B.蒸发皿不可以直接加热
C.蒸发时发现有固体开始析出,即停止加热
D.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和蒸发
【答案】AD
【详解】A、粗盐可以放在烧杯内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皿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发现有较多固体析出,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D、粗盐提纯的实验,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和蒸发,过滤将固液混合物分离,蒸发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5.(23-24九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称量粗盐可放在烧杯中称量
B.操作Ⅲ中应尽量多加些水,防止食盐不能完全溶解
C.操作Ⅳ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Ⅴ中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答案】AC
【详解】A、称量粗盐时,可将粗盐放在烧杯中称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过滤时加入过多的水,则过滤和蒸发时间都过长,浪费时间和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继续加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三、实验题
16.(24-25八年级上·上海嘉定·期中)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②的名称是 。过程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该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操作速度过慢,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结束后观察到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
(3)操作③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容易造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采取 等措施。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答案】(1) 溶解 搅拌,加速溶解
(2) 过滤 D 缺少玻璃棒引流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 蒸发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大部分固体析出
【详解】(1)由图可知,操作①的名称是: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由图可知,操作②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过程中需要将圆形滤纸两次对折,然后展开,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
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该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缺少玻璃棒引流;
操作速度过慢,原因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之间留有气泡;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操作③的名称是:蒸发;
该操作中容易造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采取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等措施,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当观察到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17.(24-25八年级上·上海·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泥沙等不溶物,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在图甲所示的粗盐提纯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玻璃棒在C中的作用是 。
(2)A操作的目的是除去 (填化学式)。该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3)B操作的名称为 ,该操作中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图乙中不该出现的步骤是 (填序号)。
(4)若在B操作过程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其产率,发现结果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蒸发时液滴飞溅剧烈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没有将蒸发皿上的精盐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 CBA 加快溶解速度
(2) H2O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或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 过滤 ④
(4)滤纸破裂(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c
【详解】(1)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其中A的操作名称为蒸发,目的是为了除去水;使液体受热均匀就可以减少液滴的飞溅,所以既可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也可以通过移动酒精灯来使溶液受热更均匀;
(3)其中B的操作名称为过滤;①②③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④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
(4)若在B操作过程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裂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5)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少,测定的纯度偏低,故a错误;
b、食盐飞溅了导致了精盐的减少,故b错误;
c、精盐很潮增大了精盐的质量,会使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
d、蒸发皿中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四、填空与简答
18.(24-25八年级上·上海奉贤·期中)某班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实验室称量固体的仪器常用 。称量一定量的粗盐,在放上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 操作(填“校正”、“去皮”)。
(2)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 。
(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繁琐,能够缩短该实验时间的操作是 。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过滤时在漏斗中不断搅拌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 。
(5)操作Ⅴ容易造成食盐飞溅。为防止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 ,利用 将水分蒸干。
(6)以下混合物也能用“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
A.食盐中混有蔗糖 B.酒精中混有水
C.蔗糖中混有细沙 D.碳酸钙中混有泥沙(碳酸钙不溶于水)
(7)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环节会导致产率偏低或偏高? 。(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1) 托盘天平 去皮
(2) 玻璃棒 引流
(3)A
(4)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5)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停止加热 余温
(6)C
(7)粗盐没有完全溶解、蒸发时液滴飞溅,均会使产率偏低(合理即可)
【详解】(1)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若需直接显示所称固体的质量,在放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去皮操作。
(2)溶解、过滤、蒸发时均需要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3)A、研碎粗盐,能使粗盐快速溶解,缩短实验时间,符合题意;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会增加过滤、蒸发的时间,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若滤液浑浊,除了滤纸破损外,还可能为: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5)操作Ⅴ为蒸发,防止蒸发皿中的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搅拌;
当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
(6)A、食盐和蔗糖都能溶于水,不能通过“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
B、酒精和水都能溶于水,不能通过“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
C、细沙难溶于水,蔗糖能溶于水,则能通过“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
D、泥沙和碳酸钙均难溶于水,不能通过“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
故选C。
(7)称量的粗盐没有完全溶解,且蒸发时液滴飞溅等,会使产率偏小;滤纸破损等会使产率偏大。
19.(24-25八年级上·上海·期中)某班分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及可溶性的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 。
(2)操作V蒸发,为防止蒸发皿中的液滴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 。
(3)某同学称量5g粗盐,理论应量取 ml水(选填“5”或“20”或“100”),理由是 。量取水时采用了仰视的操作,导致实际取得的水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 。
(5)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 (填写物质名称)。
(6)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答案】(1) 玻璃棒 引流
(2)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 20 粗盐与水的质量比约为1:4 偏大
(4)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氯化钠
(6)AC
【详解】(1)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操作Ⅳ中的作用是引流;
(2)操作V蒸发,为防止蒸发皿中的液滴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在溶解粗盐时,为了加速溶解并避免溶液过于浓稠,通常粗盐与水的质量比约为1:4,某同学称量5g粗盐,则理论应量取水,理由是粗盐与水的质量比约为1:4;
量取水时采用了仰视的操作,会导致读数偏小,则实际取得的水偏大;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还可能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有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5)最后得到的精盐含有氯化钠;
(6)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造成产率偏低,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会导致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造成产率偏低,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会导致不溶于水的杂质也被蒸发出来,使得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造成产率偏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会导致最终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造成产率偏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0.(24-25八年级上·上海普陀·期中)食盐不仅是调味品,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
I.运城盐湖数千年来一直采用古老的“五步产盐法”,又名“垦畦浇晒”产盐法,这一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隋末唐初时期成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过程如图。
(1)所谓“箩”,就是产盐过程中结晶而出的硝板(由硫酸钠等盐结晶而成,呈现蜂窝状空隙)。卤水流过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箩”与化学实验中 操作的目的一致。宋代以前生产海盐多用煮盐法,到了清末各海盐产区大都改用晒盐法。从能耗、效率、适应性或便捷性的角度考虑,煮盐法的优点是 ,晒盐法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II.晒盐或煮盐得到的粗盐通常含有泥沙等杂质,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称量5克粗盐,进行了如下图流程所示的实验:
(2)溶解时,取适量的“20mL”,原因是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II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选填编号),在操作II后有同学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 。
A. B. C. D.
(4)操作III的名称是 ,所需要的仪器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陶土网、坩埚钳、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应该待 后移走酒精灯,用余热蒸干。
(5)甲、乙两组同学用电子天平测得了表中的实验数据。
小组 粗盐的质量/g 蒸发皿的质量/g 蒸发皿+精盐的质量/g 产率=×100%
甲 5.0 50.4 52.4 40%
乙 5.0 51.5 56.6 102%
称量精盐时连同蒸发皿一起称量,这样做的优点是 。
(6)全班同学实验结束后,老师进行了数据汇总。粗盐提纯产率在70%~90%之间较为合理,甲、乙两组的产率存在明显的偏差,下面是对两组同学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
A.甲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B.甲组:未用玻璃棒引流,液体飞溅
C.乙组: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 D.乙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
【答案】(1) 过滤 不受环境天气限制(合理即可) 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2) 水多蒸发时间长,浪费能源,水少不能将粗盐完全溶解,影响精盐产率 搅拌,加速溶解
(3) 漏斗 引流 D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
(4) 蒸发 蒸发皿 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有较多固体出现
(5)实验数据更准确
(6)BD
【详解】(1)卤水流过“箩”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与过滤操作目的一致;
煮盐有不受环境天气限制、较为方便等优点;(合理即可)
晒盐利用风吹日晒,利用的绿色能源,既能保护能源,又环保;(合理即可)
(2)粗盐溶解时,若加入水过多,则蒸发时间长,浪费能源,若加入水过少,则粗盐不能完全溶解,影响精盐产率,所以要取“适量”;
溶解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能加速溶解;
(3)操作II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漏斗制作过滤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选项D中滤纸有缝隙,折叠处理时不该出现,故填:D;
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部分浑浊液沿滤纸与漏斗的缝隙流入到烧杯内,也可能是承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污染了滤液;
(4)由流程图可知,操作III为蒸发;
蒸发过程中需用到蒸发皿作加热容器;
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
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上的余温,将剩余的水分蒸干;
(5)称量时,连同蒸发皿一起称量,能防止有部分精盐留在蒸发皿中,这样减少误差,实验数据更准确;
(6)A、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会使过滤不彻底,造成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杂质,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B、未用玻璃棒引流,液体飞溅,造成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符合题意;
C、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造成液体溅出,造成最终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D、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造成称量出的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符合题意。
故选BD。
21.(24-25八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同学们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1)打开粗盐试剂瓶后,将瓶塞 放在实验桌上,避免沾污试剂,取好试剂后应及时 ,以防止试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
(2)称取mg粗盐样品:称量时,在 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 ”按钮,用 (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电子天平显示mg(分度值为 g)。
(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操作的是______。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4)溶解过程中加适量水的目的______。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粗盐全部溶解
C.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D.减少精盐的损失
(5)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该操作过程中,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 。
②在过滤的操作过程中,下列可行的操作是 。
A.赶走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气泡 B.将漏斗下端管口悬在烧杯中央
C.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 D.可将待过滤的液体先静置片刻再进行过滤操作
③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请你帮忙想一种补救操作 。
(6)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操作Ⅱ的名称是 ,该操作除了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7)关于操作Ⅱ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B.蒸发皿一定不需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C.玻璃棒搅拌的目的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溅出
D.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到蒸发皿内水分全部蒸干
(8)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产率 75% 88% 65% 72%
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低 偏低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第1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 B.第2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C.第3组:过滤时过滤器中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D.第4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9)能按照上述操作流程的顺序分离的物质是______。
A.糖粉和面粉 B.白醋和白酒 C.水和油 D.泥沙和土块
【答案】(1) 倒 盖好瓶塞
(2) 电子天平 去皮 药匙 0.1
(3)A
(4)ABD
(5) 过滤 滤液浑浊 AD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6) 蒸发 玻璃棒
(7)BC
(8)BD
(9)A
【详解】(1)打开粗盐试剂瓶后,将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避免沾污试剂;取好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盖,防止试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发生变质;
(2) 称取mg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去皮”按钮,用药匙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电子天平显示mg(分度值为0.1g)。
(3) A、研碎粗盐,可以增大粗盐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溶解速率,缩短粗盐提纯时间,符合题意;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可以加快溶解速率,但是会使蒸发时间延长,不能缩短粗盐提纯时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溶解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可以保证粗盐全部溶解,减少精盐的损失,加入的水不能过多,是防止蒸发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和能源,提高实验效率,但是不能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
故选ABD;
(5)①操作Ⅰ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过滤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
②A、赶走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气泡,可以加快过滤速率,符合题意;
B、应将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飞溅,不符合题意;
C、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防止损坏滤纸,不符合题意;
D、可将待过滤的液体先静置片刻,使悬浮的杂质沉降,再进行过滤操作,可以加快过滤速率,符合题意。
故选AD;
③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可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6)操作Ⅱ将滤液转化为精盐,故其名称是蒸发;
蒸发时,除了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用于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A、蒸发过程中一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B、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无需放在陶土网上加热,符合题意;
C、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可以使之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D、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到蒸发皿内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7)A、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会导致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会导致部分杂质进入滤液中,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高,符合题意;
C、过滤时过滤器中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部分杂质进入滤液中,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D、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导致产率偏低,符合题意。
故选BD;
(8)A、糖粉能溶于水,面粉难溶于水,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符合题意;
B、白醋和白酒均能溶于水,且均是液体,不能按照上述流程的顺序分离,不符合题意;
C、油难溶于水,但是油是液体,不能按照上述流程的顺序分离,不符合题意;
D、泥沙和土块均难溶于水,不能按照上述流程的顺序分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4-25八年级上·上海静安·期末)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1)称取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去皮键,用 (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天平显示;
(2)操作a的名称 ,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操作b的名称是 ;
(3)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 ;
(4)在本实验中用得最多的玻璃仪器是 ,在溶解时,其作用是 ;
(5)提纯并计算产率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序号);
A.过滤 B.溶解 C.蒸发 D.称量
(6)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并指出错误: ;
(7)上述实验得到的蒸发皿中的固体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8)在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9)已知: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产率
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第1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
B.第2组: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C.第3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D.第4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答案】(1)药匙
(2) 过滤 蒸发
(3)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4) 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5)BACD
(6) AC A中瓶塞没有倒放,C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7)混合物
(8)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
(9)CD
【详解】(1)称取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去皮键,用药匙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天平显示;
(2)分离固液的操作是过滤,则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溶液中进一步分离获得精盐,则操作b的名称是蒸发;
(3)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4)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中溶解、过滤、蒸发都需要用到玻璃棒,因此用得最多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时,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5)提纯并计算产率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溶解、过滤、蒸发、称量,即BACD;
(6)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C,A中瓶塞没有倒放,C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7)上述实验得到的蒸发皿中的固体中除了含有氯化钠,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8)在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
(9)A、第1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会导致精盐质量偏大,则产率偏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第2组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滤液中含有杂质,则蒸发所得精盐质量偏大,则产率偏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第3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会导致滤液中含有杂质,则蒸发所得精盐质量偏大,则产率偏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第4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所得精盐质量偏小,则产率偏低,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D。
23.(24-25八年级上·上海闵行·期末)从夙沙氏煮海为盐起,我国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已经有约5000年的历史。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如图:
(1)步骤Ⅰ常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先放 ,再进行去皮操作。
(2)步骤Ⅱ中量取20mL水,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10mL量筒 B.25mL量筒 C.100mL量筒 D.胶头滴管
(3)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选填“>”,“<”或“=”)20mL;量取20mL水的原因是 。
(4)步骤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步骤Ⅲ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
(5)下列粗盐提纯的步骤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转移
A.A B.B C.C D.D
(6)该小组对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C.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D.蒸发后,精盐比较潮湿
【答案】(1)称量纸(或者小烧杯)
(2)BD
(3) 凹液面最低处 < 保证5.0g粗盐能够完全溶解
(4) 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5)CD
(6)BD
【详解】(1)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先放称量纸(或者小烧杯),再进行去皮操作,这样可以直接称出所需要物质的质量,而不需要再进行其他的换算等操作;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选择量程与所需体积最接近的量筒,以减小误差,量取20mL水,25mL量筒的量程最接近,且在量取时还需要胶头滴管来定容到20mL刻度处,所以所需仪器是25mL量筒和胶头滴管;
(3)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所以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20mL;由于水太少,不能将食盐全部溶解;水太多,后续的过滤,蒸发耗时长,量取20mL水是为了保证5.0g粗盐能够完全溶解;
(4)步骤Ⅲ(溶解)、Ⅳ(过滤)、Ⅴ(蒸发)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步骤Ⅲ(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5)A、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图中操作错误;
B、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内需要放滤纸,且要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要轻靠三层滤纸处,图中操作错误;
C、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正确;
D、转移固体时要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CD;
(6)A、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部分氯化钠没有进入滤液,最终得到的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故A选项错误;
B、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会使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杂质,质量偏大,产率偏高,故B选项正确;
C、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会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得到的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故C选项错误;
D、蒸发后,精盐比较潮湿,称得的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故D选项正确;
故选:BD。
24.(23-24九年级上·上海金山·期中)物质提纯是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
C.操作F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应放在陶土网上加热
(2)操作C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F的错误是 ,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4)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字母)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5)操作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 的现象时,停止加热,用 (仪器)将蒸发皿移到陶土网上。
【答案】(1)D
(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或滤纸边缘高于漏斗等
(4)AEBCFD
(5) 大部分晶体析出 坩埚钳
【详解】(1)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说法正确;
B、称量粗盐是为了计算产率和计算量取水的体积,故说法正确;
C、操作F过滤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会形成气泡影响过滤速度,故说法正确;
D、蒸发结晶时,蒸发皿可以直接进行加热,无需放在陶土网上加热,故说法错误;
故选:D;
(2)操作C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本操作完成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但滤纸未破损,可能的原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操作顺序为AEBCFD;
(5)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坩埚钳将蒸发皿移到陶土网上,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25.(23-24九年级上·上海黄浦·期中)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泥沙以及可溶性杂质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最后得到的精盐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理由 。
(2)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得到的滤液仍浑浊,从操作角度看可能的原因是 。
(3)提纯过程中需要控制蒸馏水的用量不能太多,主要原因有 。
(4)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答案】(1) 混合物 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溶于水,所以滤液中含有这三种固体,所以最后得到的精盐是混合物
(2) 引流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太少粗盐不能完全溶解,使得到的精盐偏少;水太多会延长过滤、蒸发时间并浪费能源
(4)A
【详解】(1)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溶于水,所以滤液中含有这三种固体,所以最后得到的精盐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溶于水,所以滤液中含有这三种固体,所以最后得到的精盐是混合物;
(2)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得到的滤液仍浑浊,从操作角度看可能的原因是液面没有低于滤纸边缘,部分液体从滤纸和漏斗的间隙中流下,故填:引流、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提纯过程中需要控制蒸馏水的用量,主要原因有水太少粗盐不能完全溶解,使得到的精盐偏少,水太多会延长过滤、蒸发时间并浪费能源,故填:太少粗盐不能完全溶解,使得到的精盐偏少;水太多会延长过滤、蒸发时间并浪费能源;
(4)组装仪器的先后顺序“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原则,其操作步骤应该是放好铁架台后,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然后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位置,再进行其他操作,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