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材料中“族长、家长、宗长”“宗亲”体现了血缘性,“各级政治上的各级官员”“同僚”体现了政治性,D项正确。同源共祖观念在西周之前已经产生,排除A项;B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周天子权威的变化,排除C项。2.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卑与汉族的统治阶级被整合到同一套身份体系中,这有助于推进民族交往交融,①正确:孝文帝的“门阀序列”改革吸纳了汉族士族,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②正确;孝文帝的“门阀序列”改革正是通过模仿汉族政治文化,意欲凸显政权的正统地位,③正确;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已统一北方,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3.B解析:材料“任命当地民族的首领或酋长为都督、刺史”“派遣少量的汉族官员充任羁縻府州的官员”既尊重了各民族的差异性,又强化了整体的统一性,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元朝时期!边疆与内地管理呈现一体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官员远多于治民”的冗官现象,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封建国家版图的不断拓展,排除D项。4.D解析:根据材料“华亭县淀山湖”“围裹成田,计2万余亩”“明州鄞县东钱湖,开垦成田300多亩”“浙西州郡围田不已”可以得出百姓垦荒数量增多,江南地区得到持续开发,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南北经济的对比,排除A项;百姓垦荒增多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矛盾激化的结果,而非矛盾缓和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百姓垦荒是否得到政府扶持,排除C项。5.B解析:根据材料“书籍在装帧设计上,既有单页插图也有图文互嵌、双页连图等多种形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籍的这种设计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反映了市场需求影响书籍的装帧设计,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知文学体裁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无印刷技术的信息,排除C项;文化知识的普及与题干材料无因果关系,排除D项。6.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倡导的“夷之长技”指近代西方的先进“器物”、文教及政制,其“师夷长技”说受到关注,说明当时的民族危机已经显现,D项正确。西学东渐开启于明朝末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鸦片战争时,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民族意识觉醒是在甲午战争后,材料所述不属于民族意识范畴,排除C项。7.A解析:根据材料“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可知陈独秀这篇文章的核心是宣传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揭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弊端”不是陈独秀这篇文章的宗旨所在,排除B项;“促进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由初期的宣传民主科学已转化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8.B解析:从材料可知苏维埃政府调整土地革命政策,区分中农和富农,只没收富农“所余出佃的土地”,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推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B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对八七会议精神的发展,排除A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土地革命是在苏区推行,不能体现国民党政府经济基础的削弱,排除D项。9.C解析: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松花江上》席卷大江南北;《大刀进行曲》一经推出便引起大量观众强烈共鸣;《游击队歌》被称为‘歌比人快’;《新四军军歌》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激发了广大民众团结抗战的斗志,C项正确。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排除D项。10.B解析:材料所述分别为1939年1月和1942年6月《商务日报》的两则广告,两则广告反映的是民族企业借助舆论宣传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正确。广告宣传并非新的营销手段,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出国民经济开始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河北省保定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人各级宗族组织中的族长、家长、宗长,同时也是各级政治上的各级官员,各国国君之间既是同僚,又是宗亲。这体现了A.同源共祖观念的产生B.诸侯国内部关系的和谐C.周天子权威日渐式微D.血缘关系与政治的统一2.北魏孝文帝依据先祖官爵判别鲜卑姓族高低,考虑先世官爵与入魏后官爵来判定汉人门阀等次,这样就将鲜卑族和汉人统治阶级重新编制于新的门阀序列之中。这一举措①有助于推进民族交往交融②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③意欲凸显政权的正统地位④加快了统一北方步伐A.①②3B.①3④C.②3④D.①②③④3.贞观四年至开元年间,朝廷共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周边民族地区设置了羁縻府96个,羁縻州762个,任命当地民族的首领或酋长为都督、刺史,还不同程度地派遣少量的汉族官员充任羁縻府州的官员。这反映出当时A.边疆与内地管理实现一体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C.民族管理机构冗官现象严重D.封建国家的版图不断拓展4.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华亭县淀山湖阔40余里,围裹成田,计2万余亩。淳熙十二年,明州鄞县东钱湖,开垦成田300多亩。到嘉泰元年(1201年),“浙西州郡围田不已”。据此可知,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拉大B.人地矛盾逐渐缓和C.政府扶持百姓垦荒D.江南地区持续开发5.明清时期,江南书籍在装帧设计上,既有单页插图也有图文互嵌、双页连图等多种形态。在字体装帧上,改用仿宋字体,同时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采用由上而下、由右向左的书写习惯进行设计。这A.推动了文学体裁的变化B.深受市场需求的影响C.得益于印刷技术的革新D.促进了文化知识普及6.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到的“夷之长技”虽然主要指近代西方的先进“器物”,但也包括其文教及政制。“师夷长技”说在魏源师友群中有较大回响,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这反映出,当时A.西学东渐的开启B.主流思想的变化C.民族意识的觉醒D.民族危机的显现历史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pdf 河北省保定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