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州市真光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化学 试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馆藏文物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下列文物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鱼纹彩陶盆 B.《编年纪》竹简 C.黄田玉熊 D.花树状金饰
2.《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成“紫烟”发生了化学变化
B.《抱朴子》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涉及置换反应
C.于谦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分解反应
D.曹植诗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解释
A 节日燃放的烟花五彩缤纷 活泼金属单质易燃且火焰颜色各异
B 食品包装袋中装有“脱氧剂” “脱氧剂”为,能吸收
C 用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 能与、反应产生
D 漂白液与含盐酸的洁厕剂不能混合使用 两者混合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效果
4.1810年,化学家戴维首次确认“氯气”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Cl2的相关实验。其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制备Cl2 B. 干燥Cl2 C.收集Cl2 D.尾气处理
5.在某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Cl-
C.、、、 D.、、、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稀盐酸漂白粉
B.
C.
D.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呈中性:2H++SO+Ba2++2OH-=BaSO4↓+2H2O
B.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
C.将铁粉投入稀硫酸中:6H++2Fe=2Fe3++3H2↑
D.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2H++CO=H2O+CO2↑
8.氯化钠对于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和两种溶液
B.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处有白烟生成
C.侯德榜制碱法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第一步反应为
D.固体加水电离过程可以表示为
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NA
B.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4NA
C.常温常压下,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生成的O2分子数为1NA
D.标准状况下,和混合气体中原子数为2NA
10.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d、e属于钾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溶液久置后会转化为c
B.a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C.a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D.的转化可用于制取氧气
11.工业副产物可用Deacon催化法制成,实现氯资源再利用。下图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为化合反应,③为分解反应 B.⑤中反应的和个数比为
C.反应④中,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总反应为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分析
A 向氯水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中有盐酸、次氯酸
B 将盛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氯气与水发生反应
C 向某待测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体放出 酸性:HCl>HClO>H2CO3
1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可进行Na与CO2的反应,并能检验产物CO(已知:PdCl2溶液吸收CO气体产生黑色的单质P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还可以制取H2(反应物Zn和稀H2SO4)、O2 (反应物H2O2和MnO2)等气体
B.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分别为NaOH溶液、浓H2SO4
C.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再点燃装置④处的酒精灯
D.装置⑥中产生黑色沉淀的反应为PdCl2+CO+H2O=Pd↓+CO2+2HCl
14.下列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均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 钢瓶可以存放液氯 Ⅰ对;Ⅱ对;有关系
B 向包有的脱脂棉中通入气体,脱脂棉燃烧 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Ⅰ对;Ⅱ对;有关系
C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无关系
D 金属钠能与水反应 钠加热后熔化,发出黄色火焰 Ⅰ对;Ⅱ对;有关系
15.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溶液中加入固体发生的反应为:
B.A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的原因是产物为非电解质
C.C点未完全沉淀
D.CD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是由于过量的发生电离
16.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B.直接观察钾盐的火焰 C.加热分解固体 D.从食盐水中蒸发结晶提取氯化钠
二、非选择题(17-20题四题,共56分)
17.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与科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亚硝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
①误食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该过程中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服用维生素C可将转化为从而解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②实验室可利用反应2 NO + Na2O2 =2NaNO2制备少量NaNO2,若反应中有6.9g NaNO2固体生成,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是常用的氧化剂。
①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是产物之一,则还原性: (填“>”或“<”)。
②请写出一个能证明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 。
(3)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非氯绿色消毒剂。
①净水原理如图所示:
若过程a中转移3.612×1022个电子,需 。Fe3+遇水产生胶体,检验胶体的方法是 。
②向Na2Fe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KOH溶液,有K2FeO4析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另一种制备的方案是:在密闭、干燥的环境中混合,加热到700℃:。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8.Ⅰ.Na2O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种用途。
(1)Na2O2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请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2O2具有强氧化性,请写出Na2O2与SO2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一定量的Na2O2固体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上述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有 (填离子符号)。
(4)某兴趣小组涉及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Na2O2与H2能否发生反应。
①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D装置的目的是验证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盛放的试剂是 。
②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
步骤2:打开K1、K2,产生的H2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 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3: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加热Na2O2至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 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装置D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查阅资料知:Na2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NaNO2.
(5)某厂废液中含有3%—6%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______。
A.浓硫酸 B. C. D.
(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aNO2的性质,实验操作如表所示,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或结果 结论
取5 mL NaNO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 NaNO2具有氧化性
取2 mL 酸化的KMn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NaNO2溶液,KMnO4溶液褪色 NaNO2具有②
NaNO2固体于硫酸反应生成NO和NO2两种气体 NaNO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③通过上述实验可知,NaNO2、KMnO4、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9.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命名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气”)。
(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干燥时,净化与收集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
(3)常温下KClO3和浓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备氯气,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_KClO3+_______HCl(浓)=_______KCl+_______Cl2↑+_______H2O
(4)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 已分解。
(5)验证氯水中光照分解的产物。将新制的氯水加入三颈烧瓶内,将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三颈瓶中如下图1所示,用强光照射氯水,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获得相关变化曲线。
图1 图2
若能够证明氯水中在光照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则上图2中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是 (填字母)。
a.氢离子的浓度 b.氯离子的浓度 c.氯水的 d.氧气的体积分数
(6)验证氯水与溶液的反应。将氯水逐滴加入盛有稀溶液的试管中,实验时发现并无明显现象。
①为了证明氯水能与溶液反应,在实验前应该在溶液中加入 (填试剂名称)。
②经过上述改进后,当滴到最后一滴氯水时,溶液的颜色突然褪去。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对褪色原因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1:氯水中的酸中和了,溶液碱性减弱;假设2: 。
③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褪色的原因是假设1还是假设2。
(7)与浓盐酸制Cl2时,当氯气不再逸出,固液混合物中仍存在和盐酸。小组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没有氯气生成的原因有如下可能:
猜想①:是由于浓度降低所致。 猜想②:是由于 所致。 猜想③:是由于Mn2+浓度升高所致。
实验验证:在固液混合物中加入 (填化学式)固体,加热。证明猜想②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20.四氧化三钴()可作催化剂等。某项目小组模拟研究以含钴高炉渣(主要成分有、CaO)制备。
化学处理:样品经研磨、磁选后剩余固体进行分离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研磨”的目的为 。
(2)“酸溶”中,与H2O2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溶”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 。不用盐酸,因会与盐酸作用产生 (填化学式)气体,有毒,污染环境。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 、 。
(3)“滤渣1”的成分为SiO2和 。
(4)离子分离:查阅资料,几种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的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2.3 4.0 7.6 7.5
沉淀完全的 4.1 5.2 9.2 9.7
加入中和酸,调高,除去部分离子,范围是: 。
(5)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空气中焙烧可制备(如图),每制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广州市真光中学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化学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C B A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B A A
17(14分).【答案】(1) 还原(1分) 还原(1分) 0.1(2分)
(2) (1分) (2分)
(3) 0.02(2分) 丁达尔效应(1分) + 2K+ = K2FeO4↓(2分)
(2分,方向1分,电子数1分)
18(14分).【答案】(1)2Na2O2+2H2O=4NaOH+O2↑(2分,配平1分)
(2)Na2O2+SO2=Na2SO4 (1分) (3)Cl-(1分)
(4) 碱石灰(1分) 干燥并吸收HCl(2分)
无水硫酸铜(1分) Na2O2+H22NaOH(2分,条件1分)
(5)B(1分)
(6) 溶液变蓝(1分) 还原性(1分) (1分)
19(15分).【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分)
(2) c-d-b-a-e(1分) (3)KClO3+6HCl(浓)=KCl+3Cl2↑+3H2O(1分) (4)HClO(1分)
(5)abd(2分)
(6) 1~2滴酚酞(1分) 有漂白性,使溶液的红色褪去或氧化了酚酞(1分)
向褪色后的试管内滴加几滴溶液,若恢复红色则证明是假设1,若仍为无色则证明是假设2(2分)
(7) Cl-的浓度低 (1分) NaCl (2分) 又产生黄绿色气体(1分)
20(13分).(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炉渣利用率(2分)
(2) (2分) 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1分)
Cl2(1分) Fe3+、Co2+(1分)
(3) (1分) (4)5.2 、 7.6(2分) (5) +3(1分) 8(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