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中学高一年级2025-2026学年1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中学高一年级2025-2026学年1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太谷中学高一年级11月月考地理试题
第丨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的活动会经历两个极端:极小期和极大期。在极小期,太阳的活动相对较平静,太阳黑子较少;而到了极大期,太阳活动就会比较频繁,太阳黑子数量猛增,太阳风暴会频繁出现。2024年10月,NASA宣布太阳活动正式进入了有记录以来的第25个极大期。2024—2025年,太阳活动频繁,引发地球强烈地磁暴,全球卫星导航误差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全球卫星导航误差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宇宙射线损坏卫星传感器 B.太阳风削弱卫星太阳能供电
C.高能粒子喷发扰动电离层 D.太阳辐射干扰地面基站信号
2.此次太阳活动极大期期间,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加拿大魁北克(52°N)出现极光 ②信鸽归巢率上升 ③全球农业歉收率提高 ④空间站宇航员暂停舱外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讲述远古时期古植物图文故事的科普图书《寻找古植物王国:一场穿越2.5亿年的地质学旅行》中,展示了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前我国华南地区的植物图景(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距今2.5亿年前后,我国华南地区正处于( )
A.太古宙末期—元古宙早期 B.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
C.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 D.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
4.图中茂密森林中主要生活和生长着的动、植物有( )
A.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B.无脊椎动物、藻类植物
C.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D.两栖动物、蕨类植物
2025年某飓风登陆澳大利亚东部海岸。飓风过后,登陆地海岸原本平缓的沙滩变成了“断崖”。如图示意飓风过后该海岸“断崖”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海岸“断崖”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堆积
6.长期来看,该海岸海滩会( )
A.逐渐恢复为平缓沙滩 B.被侵蚀成砾质海滩
C.缓慢堆积成泥质海滩 D.维持目前砂质“断崖”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地貌为( )
A. 喀斯特地貌 B. 河流地貌 C. 冰川地貌 D. 海岸地貌
8. 图中地貌( )
A.①—— 多位于河流下游 B.②—— 沉积物呈现扇状堆积
C.③——地势的起伏较大 D.④—— 沉积物颗粒比上游粗
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上发育有大量沟脊相间的侧积体地貌。侧积体是河流周期性洪泛的产物,由坝脊和坝洼组成,坝脊是泥沙在流速减缓时形成的弧形沙坝,而坝洼是由洪水期对早期沉积物的冲刷作用形成,随后在洪峰衰减时被细粒悬移质填充。下图示意密西西比河下游河漫滩某侧积体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密西西比河的坝脊属于( )
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沉积地貌 C.海浪堆积地貌 D.风沙沉积地貌
10.对密西西比河的坝脊和坝洼的形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①坝脊高凸,坝洼低平 ②坝脊低平,坝洼高凸
③坝脊与坝洼相间分布并呈条带状平行于河岸 ④坝脊与坝洼相间分布并呈条带状垂直于河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除了坝脊和坝洼以外,密西西比河该河段还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
A.河流阶地 B.溶蚀洼地 C.河漫滩 D.V形谷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引起河流下蚀的基本动力是河流活力的变化(河流活力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的乘积的半数成正比,与输沙量成反比),而导致河流活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有新构造、气候、河流袭夺或改道等因素。图甲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图,T0、T1、T2、T3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图乙为“另一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形成图甲河流阶地主要作用分别是 ( )
A.地壳持续性下降 流水沉积 B.地壳持续性抬升  流水沉积
C.地壳间歇性下降  流水侵蚀 D.地壳间歇性抬升 流水侵蚀
13. 图甲中哪个阶地是最先形成的 ( )
A.T0 B.T1 C.T2 D.T3
14. 形成图乙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中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甲图中a、b、c、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6.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8时至16时 B.18时至次日6时
C.6时至18时 D.16时至次日8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下图1和图2分别表示北半球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和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示意图。
(1)图1所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是 ,其影响因素是 。(4分)
(2)据图2可知,全球单位面积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大于 千卡,图中C地地处赤道地区,理论年太阳总辐射量应该 ,但实际年太阳总辐射量却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
。(6分)
(3)分析图2中①②两地年太阳总辐射量都较多的共同原因。(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6分)
材料一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峡谷出口,每年夏季放水形成人造洪峰,提高河道输沙能力并改善库区淤积。
材料二 图1为黄河水系示意图,图2为黄河干流某处地貌示意图,图3为黄河干流地貌景观图片。
(1)辨识图2中①和图3中的典型地貌类型,并分别指出其在图1上最可能位置(选A、B、C)。(4分)
(2)描述图2中①主要地貌景观的特点。(6分)
(3)简述小浪底调水调沙后,对其河口三角洲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低气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图Ⅰ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图Ⅱ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描述图1中①、②、③的过程。
(2)判断图Ⅱ中P地的风向,并说明理由。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比较甲、乙两地昼夜温差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5:CDBDC
6-10:ABBBC
11-15:CDDAC
16 : A
综合题。
17.(1)随纬度增大而递减(随纬度减小而递增、由南向北递减、由北向南递增、与纬度变化成反相关) 纬度(太阳高度角)
(2)200 (较)多(丰富) 降水较多,大气削弱作用强(或多云雨天气,日照时数少)
(3)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18.(1)①冲积扇,峡谷;位于B,A,或者冲积扇B,峡谷A
(2)呈扇状;纵向坡度由山口到扇缘处逐渐降低,横向坡度由中心向两侧降低;山前坡度大,堆积物颗粒较粗;扇缘坡度缓,堆积物颗粒较细。
(3)输送到河口泥沙增加,三角洲地区淤积造陆加快;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短期内三角洲内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加快;对三角洲内河道侵蚀搬运作用增强;提供生态用水,改善三角洲湿地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19.(1)①是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面,②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使大气增温;③是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回给地面。
(2)风向:西北风。理由: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西指向东;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
(3)甲地昼夜温差大于乙地。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云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夜晚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乙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昼夜温差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