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生物学二轮专题练 :大单元3 限时练8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保分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6】生物学二轮专题练 :大单元3 限时练8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保分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高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大单元三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
限时练8 大单元三查缺补漏保分练
(选择题每小题3分)
[刷真题]
1.(2025·广东卷)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网球花胚乳细胞分裂,视野中(如图)可见(  )
A.细胞质分离    B.等位基因分离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2025·江苏卷)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花葱(2n=16),将其根尖制成有丝分裂装片,图示2个细胞分裂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获得图甲所示的分裂相
B.取解离后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并压片
C.图乙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分裂相
D.由于秋水仙素的诱导,图甲和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3.(2025·云南卷)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GgFf,等位基因G/g和F/f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细胞分裂示意图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4.(2024·北京卷)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
D.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5.(2024·江西卷)某植物中,T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都明显减少,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期可形成一个梭形纺锤体
B.T基因突变导致染色体着丝粒无法在赤道板上排列
C.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数能正常加倍
D.T基因突变影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6.(2025·浙江卷)若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BbXDY,其精巢中有甲、乙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B.乙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XD与b的分离可在甲细胞中发生,B与B的分离可在乙细胞中发生
D.甲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基因型为BY的占1/4,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7.(2024·江西卷)与减数分裂相关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会引起水稻花粉母细胞分裂失败而导致雄性不育。依据下表中各基因突变后引起的效应,判断它们影响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是(  )
基因 突变效应
M 影响联会配对
O 影响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P 影响着丝粒与纺锤丝结合
W 影响同源染色体分离
A.M—P—O—W B.M—P—W—O
C.P—M—O—W D.P—M—W—O
8.(2025·安徽卷)胰岛类器官是由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形成的具有器官特性的细胞集合体,可模拟胰岛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类器官中不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岛类器官中胰岛A细胞是由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其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
C.对胰岛类器官中细胞的mRNA序列进行分析,可判断其细胞类型
D.胰岛类器官模型可应用于胰岛发育和糖尿病发病机制等研究
9.(2025·河南卷)导管是被子植物木质部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输导组织,由导管的原始细胞分裂、分化、死亡后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坏死形成导管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B.分化成熟后的导管仍具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能力
C.导管的原始细胞与叶肉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存在差异
D.细胞骨架在维持导管的形态及物质的运输中发挥作用
10.(2025·陕晋宁青卷)金刚鹦鹉的羽毛色彩缤纷。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能催化鹦鹉黄素的醛基转化为羧基,造成羽色由红到黄的渐变。同一只鹦鹉不同部位的羽色有红黄差异,该现象最不可能源于(  )
A.乙醛脱氢酶基因序列的差异
B.编码乙醛脱氢酶mRNA量的差异
C.乙醛脱氢酶活性的差异
D.鹦鹉黄素醛基转化为羧基数的差异
11.(2024·贵州卷)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肢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四肢的组织来自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D.蝌蚪发育成蛙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刷模拟]
12.(2025·江西南昌模拟)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中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事件。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中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互换不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不会出现细胞板
C.有丝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二者在后期完成重建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13.(2025·河北邯郸模拟)人体内的骨骼肌肌母细胞在肌肉损伤时能增殖、分化成新的肌纤维,在体外特定培养条件下,肌母细胞可通过激活MyoD(成肌分化抗原)基因进行分化并丧失干细胞潜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决定的受损肌纤维被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B.与胚胎细胞相比,肌母细胞的分化程度更高
C.通过检测肌母细胞中MyoD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是否分化
D.肌母细胞与肌纤维中的DNA相同,RNA、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14.(2025·云南文山模拟)白藜芦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等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在部分癌细胞中,具有阻止DNA复制或激活凋亡相关通路等作用。关于白藜芦醇的作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抑制癌细胞增殖
B.延缓细胞衰老
C.促进癌细胞凋亡
D.促进细胞癌变
15.(2025·四川雅安二模)细胞衰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研究发现细胞衰老与端粒酶(逆转录酶,能合成端粒DNA)的活性有关。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内所有酶活性都降低,呼吸速率减慢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较高,可维持端粒长度而无限增殖
D.激活衰老细胞的凋亡,有利于维持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细胞质分离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如植物细胞中出现细胞板,题图中没有出现细胞板,不处于末期,故没发生细胞质分离,A项错误。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胚乳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且等位基因显微镜下不可见,B项错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胚乳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项错误。图中染色体均匀分布在细胞两极,可知着丝粒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在分离,D项正确。
2.C 解析 解离时间过长会使细胞被破坏,不利于制片和观察,故不是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获得图甲所示的分裂相,A项错误。取解离后的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B项错误。图乙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分裂相,C项正确。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图甲可能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细胞(若秋水仙素作用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粒分裂而加倍,D项错误。
3.B 解析 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可判断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其上的基因相同,但由于该动物基因型为GgFf,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可出现图中的情况,A项不符合题意。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为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由于该动物基因型为GgFf,同源染色体上应该含有G和g、F和f这两对等位基因,而不是G和G、f和f,所以不可能出现图中的情况,B项符合题意。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为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G与g、F与f分离,G与F或f组合,C、D两项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 减数分裂Ⅰ结束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单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A项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项错误。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面的有丝分裂做准备,C项正确。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项正确。
5.B 解析 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T基因的突变影响的是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因此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期可形成一个梭形纺锤体,A项正确。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是中期的特点,T基因的突变影响的是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因此T基因突变染色体着丝粒可以在赤道板上排列,B项错误。着丝粒是自动分裂的,不需要依靠纺锤丝的牵拉,因此T基因突变的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数能正常加倍,C项正确。T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都明显减少,进而影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项正确。
6.C 解析 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A项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XD与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者的分离可在甲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B与B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二者的分离可在乙细胞中发生,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离,C项正确。由图可知,甲细胞只能产生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只能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精细胞,若产生基因型为BY的精细胞,则另一种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XD,若产生基因型为BXD的精细胞,则另一种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Y,即甲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基因型为BY的占1/2或0,乙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D项错误。
7.B 解析 联会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与纺锤丝结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各基因影响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是M—P—W—O。 
8.B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使得胰岛类器官中不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A项正确。胰岛A细胞由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来,虽然细胞已分化,但细胞核含有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全能性,B项错误。不同细胞的mRNA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存在差异,分析胰岛类器官中细胞的mRNA序列可判断其细胞类型,C项正确。胰岛类器官能模拟胰岛的结构和功能,可用于研究胰岛发育及糖尿病发病机制等,D项正确。
9.C 解析 形成导管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决定的自然的生理过程,不是细胞坏死,A项错误。分化成熟后的导管是死细胞,不具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能力,B项错误。导管原始细胞与叶肉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但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差异源于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项正确。成熟的导管为长管状的死细胞,没有细胞骨架,D项错误。
10.A 解析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序列应相同,乙醛脱氢酶基因序列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发生的可能性较低,A项符合题意。编码乙醛脱氢酶mRNA的量有差异,会改变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可能造成羽色差异,B项不符合题意。乙醛脱氢酶活性有差异,可能造成羽色差异,C项不符合题意。鹦鹉黄素醛基转化为羧基数的差异也可能造成羽色差异,D项不符合题意。
11.B 解析 四肢细胞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项错误。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四肢的组织细胞来自干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正确。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项错误。蝌蚪发育成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而不是遗传物质改变,D项错误。
12.B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涉及DNA片段的交换,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A项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B项正确。有丝分裂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二者在末期完成重建,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联会不会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项错误。
13.A 解析 基因决定的受损肌纤维被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项错误。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较肌母细胞低,B项正确。肌母细胞可通过激活MyoD基因进行分化,故可通过检测MyoD基因是否表达确定细胞是否分化,C项正确。肌纤维由肌母细胞分化而成,肌母细胞与肌纤维中的DNA相同,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项正确。
14.D 解析 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DNA复制,阻止DNA复制会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A项正确。清除自由基可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B项正确。激活凋亡通路会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促进癌细胞凋亡,C项正确。白藜芦醇抑制癌细胞活动,而非促进细胞癌变,D项错误。
15.A 解析 衰老细胞内绝大多数酶活性都降低,但不是所有酶活性都降低,如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A项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B项正确。根据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会缩短一截,所以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肿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为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较高,可维持端粒长度,C项正确。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是机体的正常生命现象,激活衰老细胞的凋亡,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D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