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生物学二轮专题练 :大单元4 限时练11 特殊分离比及自交、自由交配相关计算 致死和平衡致死体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6】生物学二轮专题练 :大单元4 限时练11 特殊分离比及自交、自由交配相关计算 致死和平衡致死体系(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高考生物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限时练11 特殊分离比及自交、自由交配相关计算 致死和平衡致死体系
(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选择题
突破点1 特殊分离比及自交、自由交配相关计算
1.(2025·河南郑州模拟)某昆虫的翅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将长翅(AABB)与残翅(aabb)个体杂交,F1全为长翅。F1雌雄个体交配后,F2出现长翅、中翅和残翅三种表型,比例为9∶6∶1。下列属于“演绎推理”步骤的是(  )
A.观察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中翅∶残翅=9∶6∶1
B.提出“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翅型”的假说
C.预测F1测交后代表现为长翅∶中翅∶残翅=1∶2∶1
D.进行测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2.(2025·四川雅安二模)黄瓜有雌花、雄花与两性花之分。基因A和B是控制黄瓜枝条茎端赤霉素和脱落酸合成的关键基因,对黄瓜花的性别决定有重要作用。当A基因存在时可使赤霉素浓度较高,B基因存在时可使脱落酸浓度较高,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现有纯合雌株和纯合雄株杂交,F1自交后代中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0∶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表现为雌株
B.基因A/a、B/b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将F2中的雌株和雄株杂交,后代雌雄同株的比例为4/9
D.将F2一雄株与雌株杂交,若后代出现雌株则该雄株为杂合子
3.(2025·山东卷)果蝇体节发育与分别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有关,M对m、N对n均为显性。其中1对为母体效应基因,只要母本该基因为隐性纯合,子代就体节缺失,与自身该对基因的基因型无关;另1对基因无母体效应,该基因的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均体节缺失,能判断哪对等位基因为母体效应基因的是(  )
A.MmNn B.MmNN
C.mmNN D.Mmnn
突破点2 致死和平衡致死体系
4.(2025·安徽淮北一模)凤仙花(2n=14)是一种自花传粉植物,其花瓣颜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发现,A、B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为红色,A或B基因单独存在时花色为紫色,无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已知a基因会导致部分花粉致死。研究人员使用纯合亲本进行了下图两个实验。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一
实验二
A.实验一中亲本紫色凤仙花的基因型是aaBB
B.实验一F2出现9∶1分离比的原因是含有a基因的花粉80%致死
C.实验二F2中未出现白色花,可以判断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D.推断可知,实验二的F2中红色凤仙花∶紫色凤仙花应为1∶1
5.(2025·贵州模拟)雉山鹧鸪羽毛颜色由一组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茶绿色)、A2(赭褐色)、A3(鸦青色)控制,其中某一基因纯合致死。现有甲(茶绿色)、乙(茶绿色)、丙(赭褐色)、丁(鸦青色)4种类型的雌雄个体,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亲本 甲×丁 乙×丁 甲×乙
子代 茶绿色∶赭 褐色=1∶1 茶绿色∶鸦 青色=1∶1 茶绿色∶赭 褐色=2∶1
A.基因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A1对A3为显性
B.由实验③可知A1基因纯合时会致死
C.子代中茶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2和A1A3
D.雉山鹧鸪群体中与羽毛颜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6.(2025·新疆模拟)家蚕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1975年科学家斯特鲁尼科夫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原理育成几乎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l1和l2是Z染色体上的致死基因,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现用正常雌蛾Z(++)W与平衡致死系雄蛾杂交,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1和l2属于隐性致死基因
B.基因l1与l2属于等位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C.若没有人为干涉,群体中l1和l2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下降
D.若上述亲本杂交后代中出现少数雌性家蚕,则可能是父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二、非选择题
7.(12分)(2025·江苏卷)某昆虫眼睛的颜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基因A存在时,眼色表现为黑色,基因a不影响B和b的作用。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① ② ③
P F1 F2
(1)组别①F1黑眼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有     ;F2中黑眼个体基因型有   种。
(2)组别②亲本的基因型为        ;F2中黑眼个体随机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3)组别③的亲本基因型组合可能有                  。
(4)已知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XX为雌性,XO为雄性。若X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H,抑制A基因的作用。基因型为aaBBXhXh和AAbbXHO的亲本杂交,F1相互交配产生F2。
F2中黑眼、黄眼、白眼表型的比例为   ;F2中白眼个体基因型有   种。
F2白眼雌性个体中,用测交不能区分出的基因型有          。
若要从F2群体中筛选出100个纯合黑眼雌性个体,理论上F2的个体数量至少需有   个。
8.(12分)(2024·江苏卷)有一种植物的花色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基因I存在时抑制基因B的作用,使花色表现为白色,基因i不影响基因B和b的作用。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    。
(2)组别①的F2中有色花植株有    种基因型。若F2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白色花植株比例为    。
(3)组别②的F2中白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白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比例为    。
(4)组别③的F1与甲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组别③的F1与乙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5)若这种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X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隐性致死基因k,导致合子致死。基因型为IiBbX+Y和IiBbX+Xk的植株杂交,F1中雌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  ;
F1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有色花雌株比例为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观察到F2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中翅∶残翅=9∶6∶1,这属于孟德尔实验中的“观察现象”步骤,A项错误。提出“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翅型”的假说,这属于“提出假说”步骤,B项错误。预测F1测交后代表现为长翅∶中翅∶残翅=1∶2∶1,这是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推理”,C项正确。进行测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这属于“实验验证”步骤,D项错误。
2.C 解析 纯合雌株和纯合雄株杂交,F1自交后代中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0∶3∶3,是9∶3∶3∶1的变式,故基因A/a、B/b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又因为A基因存在时赤霉素浓度较高,B基因存在时脱落酸浓度较高,且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故基因型为aaB_(aaBB或aaBb)的个体表现为雌株,基因型为A_bb(AAbb或Aabb)的个体表现为雄株,基因型为A_B_(AABB、AaBB、AABb、AaBb)、aabb的个体表现为雌雄同株,A、B两项正确。将F2中的雌株(1/3aaBB、2/3aaBb)和雄株(1/3AAbb、2/3Aabb)杂交,其中雌配子及比例是1/3ab、2/3aB,雄配子及比例是2/3Ab、1/3ab,两者杂交后代雌雄同株(A_B_+aabb)=(2/3×2/3)+(1/3×1/3)=5/9,C项错误。将F2一雄株(AAbb或Aabb)与雌株(aaB_)杂交,若后代出现雌株(aaB_)则该雄株为杂合子,D项正确。
3.B 解析 要判断哪对等位基因为母体效应基因,需依据母体效应基因(母本隐性纯合则子代体节缺失,与子代表型无关)和无母体效应基因(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的特点分析。MmNn个体体节缺失,可确定是因母本某基因隐性纯合(若为母体效应基因),但不能判断哪对等位基因存在母体效应,A项错误。MmNN个体体节缺失,其原因是母本某对基因隐性纯合,且该基因为母体效应基因,子代NN,说明亲代个体都含有N基因,故存在母体效应的不是N/n,而是M/m,据此可判断,B项正确。mmNN个体体节缺失,其原因可以是M/m是母体效应基因,母本mm会使子代体节缺失;也可以是M/m无母体效应,由于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不能判断,同理Mmnn个体体节缺失也无法判断,C、D两项错误。
4.B 解析 A、B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为红色,A或B基因单独存在时花色为紫色,无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亲本均为纯合子,实验一中亲本红色基因型为AABB,紫色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子一代红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根据子二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紫色=9∶1,再结合题干中a基因会导致部分花粉致死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aBB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紫色=9∶1,其中紫色(aaBB)占1/10=1/2×1/5,说明含有a基因的花粉75%致死,A项正确,B项错误。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若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后代会出现aabb的白色,而实际上F2只出现红色和紫色的性状,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A与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的雌配子为Ab∶aB=1∶1,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4∶1,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4∶1∶5,即红色∶紫色=1∶1,C、D两项正确。
5.D 解析 由实验③甲(A1_)×乙(A1_),子代茶绿色∶赭褐色=2∶1,可知茶绿色对赭褐色为显性,且A1基因纯合致死。实验①甲(A1_)×丁(A3_),子代茶绿色∶赭褐色=1∶1,实验②乙(A1_)×丁(A3_),子代茶绿色∶鸦青色=1∶1,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1A2,乙的基因型为A1A3,丁的基因型为A3A3,再由实验③甲(A1A2)×乙(A1A3)可知,子代的基因型A1A2、A1A3、A2A3表型分别为茶绿色、茶绿色、赭褐色,即茶绿色对赭褐色为显性,赭褐色对鸦青色为显性,即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A1>A2>A3,由于A1基因纯合致死,因此子代中茶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2、A1A3,A、B、C三项正确。由于A1基因纯合致死,因此雉山鹧鸪群体中与羽毛颜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2-1=5(种),D项错误。
6.B 解析 已知l1和l2是Z染色体上的致死基因,由图可知,存活的亲本雄蚕的一条Z染色体上存在基因l1和+,另一条Z染色体上存在基因+和l2,说明l1和l2属于隐性致死基因,A项正确。基因l1与l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属于非等位基因,B项错误。l1和l2是致死基因,若没有人为干涉,群体中l1和l2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下降,C项正确。若上述亲本杂交后代中出现少数雌性家蚕,则可能是父本在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产生Z(++)的精子,属于基因重组,D项正确。
7.答案 (1)AB、Ab、aB、ab 6
(2)AABB、aaBB 黑眼∶黄眼=8∶1
(3)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4)(i)12∶15∶5 8
(ii)aabbXhXh和aabbXHXh
(iii)3 200
解析 (1)由组别①F2表型及比例(黑眼∶黄眼∶白眼=12∶3∶1),可推知F1黑眼的基因型为AaBb(因基因A存在时为黑眼,aaB_为黄眼,aabb为白眼)。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产生配子为AB、Ab、aB、ab。F2中黑眼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6种。
(2)由组别②F2表型黑眼∶黄眼=3∶1(黄眼的基因型为aaB_,黑眼的基因型为A_BB),可推知F1黑眼的基因型为AaBB。逆推亲本,黑眼(A_BB)×黄眼(aaBB)得到F1全为黑眼(AaBB),故亲本为AABB×aaBB。F2黑眼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2∶1。后代黄眼(aaBB)占(1/3)×(1/3)=1/9,黑眼占1-1/9=8/9,故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黄眼=8∶1。
(3)由组别③F1黑眼∶黄眼=1∶1,可推知杂交组合需满足“F1中A_(黑眼)和aa(黄眼)比例为1∶1”。故亲本关于A/a的基因组合应为Aa×aa,由于F1中未出现白眼(bb),故亲本关于B/b的基因组合为BB×BB、Bb×BB、BB×bb,则可能的亲本组合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4)(i)已知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H抑制A基因的作用,亲本基因型为aaBBXhXh(黄眼雌虫)和AAbbXHO(白眼雄虫)杂交,F1基因型为AaBbXHXh(黄眼雌虫)、AaBbXhO(黑眼雄虫)。F1(AaBbXHXh和AaBbXhO)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黑眼(A___Xh_)占(3/4)×1×(1/2)=3/8,黄眼(aaB___、A_B_XH_)占(1/4)×(3/4)×1+(3/4)×(3/4)×(1/2)=15/32,白眼(aabb__、A_bbXH_)占(1/4)×(1/4)×1+(3/4)×(1/4)×(1/2)=5/32,故三种表型比例为12∶15∶5。F2白眼个体中基因型为aabb__的有4种,基因型为A_bbXH_的有4种,共8种。
(ii)F2白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XHXh、AabbXHXh、aabbXhXh、aabbXHXh,分别与aabbXhO测交,AAbbXHXh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白眼=1∶1,AabbXHXh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白眼=1∶3,aabbXHXh和aabbXhXh测交后代均表现白眼,无法区分。
(iii)F2中纯合黑眼雌性(AABBXhXh、AAbbXhXh)占比为1/4(AA)×1/2(BB+bb)×1/4(XhXh)=1/32。若筛选100个,需要F2个体数至少为100÷(1/32)=3 200(个)。
8.答案 (1)iiBB IIBB
(2)2 1/9
(3)1/2
(4)白色∶有色=1∶1 白色∶有色=3∶1
(5)白色♀∶有色♀∶白色♂∶有色♂=26∶6∶13∶3 32/63
解析 (1)分析题干,二倍体花颜色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有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基因I对基因B有抑制作用,则有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iiB_,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I_B_、I_bb、iibb,组别②中甲(有色)×丙(白色),F1都是白色,自交后F2白色∶有色=3∶1,说明F1是单杂合子,F2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I_BB,说明F1的基因型是IiBB,据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应是iiBB,丙的基因型是IIBB。
(2)组别①中甲(iiBB)×乙(白色),F1都是有色,自交后代有色∶白色=3∶1,说明F1是单杂合子,F2有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iiB_,说明F1的基因型是iiBb,乙的基因型是iibb。F1自交后代F2有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包括iiBB和iiBb;F2有色花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iiBB、2/3iiB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2/3Bi、1/3bi,随机传粉,后代中白色花植株iibb的比例=1/3×1/3=1/9。
(3)组别②中甲(有色)×丙(白色),F1都是白色,自交后代F2白色∶有色=3∶1,说明F1是单杂合子,F2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I_BB,F2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包括1/3IIBB、2/3IiBB,产生的配子是2/3IB、1/3iB,随机传粉,后代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4/9IIBB、4/9IiBB,所以后代白色花植株中杂合子占1/2。
(4)组别③乙(iibb)×丙(IIBB),F1是BbIi(配子及比例是BI∶Bi∶bI∶bi=1∶1∶1∶1),F1与甲(ii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IiBB∶iiBB∶IiBb∶iiBb=1∶1∶1∶1,所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有色=1∶1;组别③的F1与乙(ii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IiBb∶iiBb∶Iibb∶iibb=1∶1∶1∶1,所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有色=3∶1。
(5)若这种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X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隐性致死基因k,导致合子致死。基因型为IiBbX+Y和IiBbX+Xk的植株杂交,逐对考虑,F1中关于花色的基因型及比例为I_B_∶I_bb∶iiB_∶iibb=9∶3∶3∶1,所以F1中关于花色的基因型及比例为白色∶有色=13∶3,X+Y和X+Xk的植株杂交,F1关于性别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X+∶X+Xk∶X+Y∶XkY(致死),即F1中雌性∶雄性=2∶1,所以F1中雌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色♀∶有色♀∶白色♂∶有色♂=26∶6∶13∶3。F1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其中有色花雌性基因型有iiB_X+X+、iiB_X+Xk,雄性是iiB_X+Y,其中iiB_的比例为1/3BBii、2/3Bbii,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2/3iB、1/3ib,随机交配后代有色个体(iiB_)占8/9,考虑性染色体相关基因,雌配子及比例是3/4X+、1/4Xk,雄配子及比例是1/2X+、1/2Y,随机交配后子代是3/8X+X+、1/8X+Xk、3/8X+Y、1/8XkY(致死),即雌株∶雄株=4∶3,故后代中有色花雌株比例8/9×4/7=32/6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