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年秋期期中九年级历史巩固与练习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6 页,两大部分,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闭卷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 20 分)
1. “古埃及人发现,每年 7 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 365 天的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据此可知
A. 古埃及是人类的起源地 B. 古埃及的数学领先世界
C. 古埃及的文明历史悠久 D. 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
2.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一课之后,搜集了下列三则材料。根据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倘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倘一个人租用另一个人的牛,却将牛苛待致死,则需赔偿该所有者一头牛。 倘一个人欠另一个人的钱,到期不还则可以让妻子到债主家充当奴隶。
A. 材料内容取自古代希腊文明 B. 条文内容维护了奴隶的利益
C. 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D. 反映古代埃及的法律制度
3.位于连云港市花果山脚下的海清寺塔,又名“阿育王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与此相关的宗教创始人是
A. 耶稣 B. 穆罕默德 C. 李耳 D. 乔达摩·悉达多
4.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建立了几十座城市。他希望这些新建的城市能孕育出希腊文明的萌芽。在亚历山大眼里这些新建城市体现了他对希腊文化的深深印记。这说明
A.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 亚历山大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C. 希腊文明受到亚历山大的保护 D. 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东西方文明
5. 约公元前 450 年,某共和国颁布了成文法,其编订出法律十表,作为每一名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之后,又增设了两表,并将这些法律分别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铜表法》。据此可以了解
A. 希腊民主政治 B. 希腊哲学成就
C. 罗马法学成就 D. 罗马建筑艺术
6. 有学者说四大文明古国不包括古希腊罗马地区,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受到古埃及文明及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的。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雅典民主政治 B. 《十二铜表法》 C. 凯旋门 D. 儒略历
7. 中世纪的西欧,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照议事会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觉得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劝告或阻拦。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A. 专制集权遭到削弱 B. 君臣共同主导政局
C. 君主权力有其限度 D. 倡导平等参与政治
8.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分别从教皇和国王的“特许状”中取得不同的办学自主权。西欧中世纪大学拥有的自治权是一种法权,是由教皇或国王颁布的,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稳定的和不可剥夺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
A. 都由教会创办 B. 深受教权和王权的影响
C. 教学内容多样化 D. 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9. 从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9世纪以后,帝国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同时帝国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阶级斗争尖锐,内部社会动荡不安。这局面
A. 致使阿拉伯帝国迅速崛起 B. 促进拜占庭文化的传播
C. 促使拜占庭帝国迅速改革 D. 导致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10.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卡片。下述史实集中反映了
4世纪末,儒家的《论语》等经书传到日本 6世纪以后,儒家在日本皇室贵族之间传播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家影响的《十七条宪法》 13世纪,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的儒家书籍,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A. 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 B. 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
C. 日本全方位吸收了中国文化 D. 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深远
11. 美国东方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道:“从来没有一位新宗教的传播者,作为他那个时代和民族的宗教领袖,像穆罕默德那样完美。”这里的“新宗教”指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12. 从13世纪开始,假发的使用在意大利极为普遍,喷香水、贴黑痣、化妆,是当时女性美化自己的方式,并用金丝银线的饰品作为装饰,以便与奢侈的服饰形成鲜明的呼应。在当时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政府甚至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规定了男女在服装上不可太过于奢侈。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A. 人文精神主导了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观念变化
C. 国民收入得到了普遍提升 D. 思想解放推动改善民众生活
13. 《蒙娜丽莎》成功塑造了佛罗伦萨一位商人妻子的妇女形象。画家结合希腊古
典主义庄重、典雅的表现规范,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迷人的微笑,将光影与
空间有机结合,使得画面和谐、统一。对于该画作的历史价值解读正确的是
A. 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遗产
B. 反映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社会风貌
C.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追求
D. 见证了意大利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14. 在 18 世纪之前,他没有什么名气。他发现在大西洋西边有住人的海岛,居民不同于欧洲白人与非洲黑人,的确轰动一时。但是他却将他们错当亚洲人,至死咬定中美洲的加勒比群岛是亚洲的外岛。材料中的“他”应是
A. 迪亚士 B. 华盛顿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5. 人类历史上罪恶的奴隶贸易,是伴随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探险活动开始的。如下图所示:从欧洲到非洲叫出程,从非洲到美洲叫中程,从美洲同欧洲叫归程,因这条航线呈三角形,故也称这种罪恶的奴隶贸易为“三角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殖民者在“归程”中带回的是蔗糖与烟草
B. 殖民者在“出程”中主要输出黄金白银
C. 地图中“中程”目的是增加欧洲的劳动力
D. 该贸易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开发和发展
16. “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主义,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直接推动“新时代”到来的事件是
A. 1640 年革命 B. 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C. 光荣革命 D. 拿破仑称帝
17. 从美国法律来看,作为政府首脑的总统拥有领导文官系统的权力,但无权干涉许多行政部门行政项目的设计和拨款的使用。相反,各个官僚机构的资金和项目计划是通过国会获得的,且国会每年都要重新审查和监督这些资金和项目的使用与执行情况。这反映了美国
A. 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 分权与制衡的机制
C. 民主政治遭到严重削弱 D. 联邦政府权力较小
18. 下面绘画分别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社会风气。其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A. 传播了平等简约思想 B. 杜绝了奢侈浪费之风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9.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 1851 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一天……这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布满了各种展品和装饰品……将来自天涯海角的艺术与工业联合起来。”女王可能看到并引以为豪的展品是
A. 飞机 B. 蒸汽机 C. 白炽灯 D. 电话
20. 下面是《国际歌》的部分歌词。该歌词意在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矿井和铁路的帝王,在神坛上奇丑无比。除了掠夺我们的劳动,他们还做过什么呢?在他们的保险箱里,劳动的创造一无所有。从剥削者的手里,人民只是讨回血债。
A. 鼓励法国人民,奋起抗击普军侵略 B. 呼吁巴黎人民,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 控诉资本主义,号召民众团结斗争 D. 主张进行社会变革,缓和阶级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21. 古代亚欧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1)请说出图①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图②人物的贡献。(2 分)
材料二 古印度婆罗门经典《吠陀》中说,造物神梵天用嘴造出了婆罗门,用手造出了刹帝利,用腿造出了吠舍,用脚造出了首陀罗……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国王属于这一制度的哪个等级?(2 分)
材料三 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2 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流传着很多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只要你乐意,你可以一辈子待在庄园里。”“城市空气使人自由”等、……词与物一起流传,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经济特征。(2 分)
材料二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2)依据材料二分析,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查士丁尼执政时期所编纂的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什么?(2分)
材料三 留学唐朝的学生返日后,在他们的策动下,日本发生了政治改革,国家从近似奴隶制发展成封建制。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创文字,吟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
——《中国文化概论》
(3)材料三中的“政治改革”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时期群星璀璨,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1)材料一中“巨人的时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上图人物的代表作。(2分)
材料二 勇敢的探险家、热忱的传教士和急切的商人从欧洲出发,沿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和远东。同时,另外一些人向西航行去发现了美洲,并使它殖民地化和基督教化。
(2)结合所学从世界视角分析材料二反应事件的影响。(1分)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时间顺序特别分配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试以西班牙或英国为例说明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并分析其影响。(3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
——叶·阿·科斯明斯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材料一中“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的合法依据是什么?这使英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
(2)C地在近代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的转折点的事件是什么?这次民族独立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法国人民在1789年奋起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正如国王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当然,灭亡的不是法国,只是专制制度。相反,却迎来了一次“壮丽的日出”,使法国重获新生。
——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
(3)请依据材料分析这场法国革命产生的影响。(2分)
25. 科学技术影响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使河面变得浑浊不堪。正如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哀的冬日。
结合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100字以上历史小论文。(提出论点,加以论述,作出结论)
2024年秋期期中九年级历史巩固与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C D B C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略
22.(1)机构:公民大会。官职:执政官。
(2)目的:用法律治理国家,保障国家稳定,维护统治秩序。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3)事件: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3.(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作:《神曲》。
(2)影响: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等。
(3)示例一:西班牙通过殖民掠夺(如在美洲掠夺金银等财富)、奴隶贸易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影响:大量财富流入西班牙,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但也导致其未能将财富有效转化为资本,逐渐走向衰落。
示例二: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剥夺农民土地,使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海外殖民扩张(如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等)、奴隶贸易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其成为世界强国。
24.(1)合法依据:《权利法案》的颁布。变化: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
(2)事件:萨拉托加大捷。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影响: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5. 历史小论文示例及分数
- 题目:《科技革命的双面影响》
- 论点:工业革命等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 论述: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等技术革新推动了交通运输进步,如汽船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如泰晤士河被污染。这表明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我们应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