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献唐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市献唐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沉着、冷静、细致、认真!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 课堂上,王老师在PPT中展示了如下资料,据此可知( )
在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有人工切割痕迹的动物骨头;在郧县人文化层中,出土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迹的砾石;在蓝田人考古地层中,发现有加工打磨过的刮削器和石球。通过研究这些考古发现,这些古人类均能够制作并使用工具。
A. 考古发现可以完全还原历史的原貌 B. 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
C. 元谋人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D. 人类经历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演变
2.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3.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4. 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此原始居民是( )
A. 河姆渡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5.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主要种植作物和房屋建筑分别是( )
A. 水稻、干栏式房屋 B. 粟、半地穴式房屋
C. 水稻、半地穴式房屋 D. 粟、干栏式房屋
6. 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
A.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 具有连续性
C.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具有相似性
7.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 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B.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广泛种植番薯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8. 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 进化过程 B. 农耕生活 C. 王朝更迭 D. 政权并立
9.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10.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伯益建立夏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11.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2. 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 )
A. 禹 B. 启 C. 桀 D. 纣
13. 下表是一位同学关于夏朝和商朝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
朝代 都城 国家特征
夏 阳城等 确定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商 亳、殷等 设置各级官吏、制定酷刑、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
A. 我国境内的早期原始人类 B. 原始农耕的生活
C. 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D. 分封制的建立与巩固
14.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 )
A. 郡县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15. 西周时期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 )
A. 齐、燕 B. 齐、鲁 C. 宋、晋 D. 宋、鲁
16.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文体现的是西周时期的(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17.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开始于( )
A. 夏朝后期 B. 商朝后期 C. 春秋后期 D. 战国后期
18. 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 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 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19.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B. 诸侯的反叛
C. “国人暴动” D. 自然灾害严重
20. 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向我们宣告一段历史的结束和另一段历史的开始。东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盘庚迁殷 B. 武王伐纣 C. 周厉王国人暴动 D. 周平王东迁洛邑
21. 商朝的创始人是( )
A. 禹 B. 桀 C. 纣 D. 汤
22. 春秋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争霸 B. 早期国家形成
C. 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 D. 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
23.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 以采集狩猎生 B. 已经会人工取火 C. 开始种植农作物 D. 会使用磨制石器
24. 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A.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25.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刻画符号的陶壶。
材料三: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
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1)阅读材料,概括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分析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2)综上所述,请你为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3)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哪两位人物?
(4)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你有怎样的启示或感想?
27.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材料三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分封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在“天下为公”的时代推举部落首领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展示的图片,写出西周时期该制度下具体的贵族等级(从高到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归纳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
28.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3 春秋争霸形势图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的两大变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春秋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谁?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春秋时期各方面时代特征?
沉着、冷静、细致、认真!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D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A
【24题答案】
【答案】A
【25题答案】
【答案】B
二、材料题
【26题答案】
【答案】(1)共同点:都发现了宫殿建筑群(或高等级建筑);都有高等级墓地,随葬大量精美礼器;都出现了明显的社会等级分化。
重要意义:这些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明当时已出现国家形态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
(2)主题:中国早期文明的考古探索与社会发展。
(3)人物:黄帝和炎帝。
(4)启示或感想:中国早期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多元一体的过程,我们应珍视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27题答案】
【答案】(1)制度:“天下为公”反映的是禅让制,“天下为家”反映的是世袭制。标准:贤德(德才兼备)。
(2)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8题答案】
【答案】(1)变革: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2)诸侯:齐桓公;
旗号:尊王攘夷。 (3)时代特征:铁制农具和牛耕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学术逐渐下移,私人讲学兴起,为后来的 “百家争鸣” 奠定基础;贵族阶层权力衰落,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崛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