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某初中生小强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之后,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读下图完成1~3题。
1.学校后校门大致位于前校门的( )
A.正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小强这幅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是( )
A.比例尺太小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经纬度 D.缺少图例
3.若测得图上后校门与前校门相距5厘米,则其实地距离为( )
A.15米 B.150米 C.150厘米 D.1500米
近期,随着神舟十八号的成功归来,航天员们不仅完成了他们在太空中的使命,更携带回了在微重力环境中培育的“太空种子”,为未来的科技农业开辟了新天地。读图,完成4~5题。
4.“太空种子”的培育主要得益于( )
A.特殊的太空环境 B.航天员数量的增加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育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5.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中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贡献中国版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地球仪示意图”,完成6~8题。
6.关于地球仪上经线、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的形状是圆
7.下列关于经度、纬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B.本初子午线以东至180°为东经
C.纬度范围为0°~90° D.0°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8.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80°经线 B.0°纬线 C.最长的纬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在地图(或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读经纬网图,完成9~11题。
9.甲地所在经线是( )
A.南、北半球分界线 B.东、西半球分界线
C.东经、西经划分线 D.南纬、北纬划分线
10.乙地位于丙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正东方向 D.正西方向
11.图中四个地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成都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购买材料,自制简易地球仪来认识地球。读图,完成12~15题。
12.下列古人诗句中能反映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能感受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既在西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中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3.5°N,30°E) B.(30°N,23.5°E)
C.(30°S,23.5°E) D.(30°N,30°E)
今年五一节,小张一家回乡探亲。他的家乡是依山傍水的文明新村。村委会重视安全宣传,设置了安全提示牌。下图为小张家乡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山峰甲与杨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
A.150米 B.235米 C.335米 D.425米
17.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18.张村在乙地设置的安全提示牌应标注( )
A.前方陡崖,注意落石 B.山高坡陡,小心路滑
C.连续弯道,注意避车 D.河边危险,小心落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下图为“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大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B.E是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北冰洋
C.甲是半岛,乙是岛屿 D.②大洲东临H大西洋,西临F太平洋
20.沟通F、H两大洋的捷径是( )
A.德雷克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乌拉尔河
21.从地理视角看“海洋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丰富,是人类资源的宝库 B.海水相连,占地球表面积的71%
C.各国都有漫长的海岸线,便于沟通 D.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对于地球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人类才绘制出正确的反映地球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22~24题。
22.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海洋面积略大于陆地面积 B.海洋相互连通,陆地被海洋分割
C.赤道贯穿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 D.南极和北极地区都是以陆地为主
23.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24.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抱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某校开展了一次定向越野活动,同学们依次从①点至⑤点各点完成盖章打卡活动,以最短时间完成任务的为胜利者。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5~26题。
25.从②点到③点的行进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向西
26.图中③的山体部位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榈叶片化石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导致如今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得又高又寒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的上升 C.地壳的变动 D.火山喷发
2023年10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在喜马拉雅山脉卓奥友峰科考中,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2亿年三叠纪晚期地层中的鲨鱼化石,被认为具有重大的科考和生物学演变方面的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能够反映卓奥友峰发现鲨鱼化石地理现象的词语是( )
A.愚公移山 B.刻舟求剑 C.沧海桑田 D.精卫填海
30.在卓奥友峰发现鲨鱼化石,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壳运动 C.大陆漂移 D.地球公转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
材料二 世界四大湾区分布示意图(下图)。
(1)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位于A 洲,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位于B 洲,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6分)
(2)纽约湾区位于 洋沿岸,某货轮从纽约湾区驶向旧金山湾区,最短航线须经过B大洲与C 洲的分界线 。(6分)
(3)当太阳直射粤港澳大湾区时,这一天的节气是 ,当天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湾区。(4分)
(4)从半球位置看,四大湾区均位于 半球。从海陆位置看,四大湾区的共同优势是 。(4分)
32.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进行学科融合,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了地理研学活动,到实地考察体验。下图为研学活动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活动一:“登高望远”。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约为 千米。观景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6分)
(2)活动二:“星空露营”。仅从地形的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 。乙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4分)
(3)活动三:“激流勇进”。同学们要分成两组分别沿图中AB、CD河段体验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 河段,理由是 ;沿CD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6分)
(4)活动四:“勇往直前”。有两条行走路线,路线①和路线②,请问你会选择走哪一条路线,并解释原因(你所选的这条路线有什么优势,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B C B B D A B B B D C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D D C B B A D C B A C C B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
(1) 亚 北美 白令海峡(6分)
(2) 大西 南美 巴拿马运河(6分)
(3) 夏至 纽约(4分)
(4) 北 均沿海,交通/海运便利。(4分)
32.(20分)
(1) 2 400~450米 150米(6分)
(2) 丙 陡崖(4分)
(3) AB 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 自西北往东南(6分)
(4)选路线①,距离更近。选路线②,因为沿着同一海拔高度行走,不用爬山,行走不累。(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