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西师大版二上 身体上的“尺子”3《尺子乐园》(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西师大版二上 身体上的“尺子”3《尺子乐园》(课件)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三课时
尺子乐园
(西师大版)二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温故孕新
03
情境导入
05
变式深化
06
巩固练习
07
课堂小结
04
合作探究
08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寸、尺、丈、里”等古代长度单位,理解利用身体测量的原理;了解商代十进制、秦代统一度量衡、汉代黍米定标的历史演变,掌握“1尺=10寸,1寸=10分”的进制关系。
01
02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究古代长度单位的形成逻辑,培养类比推理和实践能力。
03
结合“汉代七尺男儿身高计算”,体会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温故孕新
1.认一认身体上的“尺子”。
1拃(zhǎ)
1步
1庹(tuǒ)
课桌高
黑板长
数学书长
操场一圈长
地砖长
温故孕新
1.选一选。




情境导入
量书桌
量教室
测量方便又准确。
情境导入
在很久很久以前,既没有塑料尺,也没有激光尺,古人是怎么知道 “这块布有多长”“这棵树有粗”的呢?
可以用一拃测量这块布有多长。
可以用一庹测量这棵树有粗。
合作探究
探究1
发现传统长度单位
合作探究
议一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能找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的长度单位吗?
合作探究
议一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是长度单位,奶奶经常说1尺布。



“尺”是我国古代就有的长度单位,生活中长辈们也常用“尺”来描述布、绳子这些物品的长度。
合作探究
议一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寸也是长度单位。



“寸”同样是我国古代的长度单位,用来描述比较短的长度。
合作探究
议一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些长度单位是我国的市制单位,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
合作探究
除了 “尺”“寸”,古代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大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说一说。
小组活动
我知道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丈、里……
合作探究
举例说明这些单位可以用来测量什么?
我们知道“里”也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比如:“千里迢迢”,用来测量比较远的距离,像两个村子之间的距离。
合作探究
举例说明这些单位可以用来测量什么?
还有“丈”。
比如:“一丈红绸”,可以用来测量比较长的布料长度。
合作探究
“里”“丈”都是我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



“里”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丈” 比“尺”更长,能测量像布料、房屋高度这类长度。
合作探究
探究2
追溯古代测量的智慧
合作探究
读一读。
在尺子产生前,人们是怎么测量的?
远古时期采用“身度法”测量物体长度。



身度法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当“尺子”。
合作探究
大拇指第一节的宽度、中指弯曲后指节两横纹间的距离为“寸”或食指中间指节的长度约为“寸”。
远古时期采用“身度法”测量物体长度。
合作探究
远古时期采用“身度法”测量物体长度。
食指和拇指展开的最大的间距为“尺”。
1寻就是现在的1庹,也就是两臂伸开的长度。
合作探究
咱们模仿古人,用手指比一比寸的宽度,再比一比尺的长度。
比一比
合作探究
读一读。
在尺子产生前,人们是怎么测量的?
商代出现了标准尺度,并沿用了“身为度”的数据。
商代采用了十进制的进位系统,1 尺被分为 10 寸,1 寸又被分为10分,并一直沿用至今。
合作探究
读一读。
在尺子产生前,人们是怎么测量的?
秦代统一了度量衡,并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法令。
合作探究
读一读。
在尺子产生前,人们是怎么测量的?
汉代选择中等大小的黍(shǔ)米作为参照。
1粒黍米的长度为1分。
10粒黍米排列起来的长度为1寸。
100粒黍米排列起来的长度为1尺。
合作探究
分组交流:用“黍米”定长度有什么好处?
大家都用一样的黍米,测量就不会乱了。
这样不同人测量的“寸”“尺”长度差不多,更公平。
只有标准统一,测量结果才能被大家认可。
合作探究
读一读。
在尺子产生前,人们是怎么测量的?
清朝一尺的长度约为32厘米,并延续到了现在。
10寸=1尺
1米约为3尺
你知道汉代的“七尺男儿”有多高吗?
合作探究
算一算:汉代的“七尺男儿”有多高?
汉代“七尺男儿”的身高:
7×32 = 224(厘米)
这显然不对呀!
不同朝代的“尺”长度有变化。
合作探究
算一算:汉代的“七尺男儿”有多高?
汉代的1尺比清朝短,大约23厘米。
7×23 = 161(厘米)
更符合实际。
合作探究
现代尺子五花八门。
用激光尺进行专业的精确测量。
三角尺适合画直直的角、量短边。
合作探究
现代尺子五花八门。
软尺能弯曲,适合量腰围、衣服长度。
卷尺可以拉长,量较长的物体。
塑料尺、不锈钢:适合画短一点的直线,测量线的长短。
合作探究
你在生活中用过哪种尺子?测过什么?
我用软尺量过爸爸的腰围,测出来是80厘米。
我用卷尺量过家里的阳台,长3米。
小小尺子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和文化。
变式深化
探究3
查一查与反思评价
变式深化
查一查:不同时期的1丈是多长?
4人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查的资料,交流 不同时期的1丈是多长?比如汉代、唐代的1丈,长度一样吗?可以结合1丈= 10尺,再联系当时1尺的长度,算出1丈的大致长度。
小组活动
变式深化
查一查:不同时期的1丈是多长?
我们查资料知道,汉代1尺大约23厘米。
1丈大约是230厘米。
也就是2米30厘米左右。
变式深化
查一查:不同时期的1丈是多长?
唐代1尺大约30厘米。
1丈大约300厘米。
也就是3米。
原来不同朝代的“丈”,长度有变化!
变式深化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古代不同时期的标准尺度有调整,但十进制的关系一直沿用,这既体现了测量制度的传承,也反映了时代对精准度的不同需求。
变式深化
序号 表现与收获 星级评价
1 知道有哪些“身体尺”。 ☆☆☆☆☆
2 能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体尺”的长度。 ☆☆☆☆☆
3 能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4 感受到用“身体尺”测量方便有趣。 ☆☆☆☆☆
5 了解中国尺子及长度单位的历史知识。 ☆☆☆☆☆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中的长度单位是( )和( )。
(2)远古时期人们采用( )测量物体长度。
(3)商代的长度单位采用( )进位系统,1 尺被分为( )寸。


身度法
十进制
10
巩固练习
2.选一选。
(1)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市制长度单位的是( )。
A.厘米
B.尺和寸
C.米
B
巩固练习
2.选一选。
(2)汉代用黍米定长度,100 粒黍米排列的长度是( )。
A.1分
B.1寸
C.1尺
C
巩固练习
3.连一连。
1 寻 1寸 1尺
巩固练习
4.连一连古代长度单位与测量对象。




城市之间的距离 手指宽度 房屋高度 布料长度
巩固练习
5.“一拳、一尺、一寸”即读书写字时,身体与课桌之间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握笔时,手指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那么“一拳、一尺、一寸”指的距离分别约是( )。
① 10厘米、33厘米、3厘米
②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③ 10厘米、30厘米、30厘米

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发现古代人好聪明,没有工具也能想到用身体或黍米来测量。
我还知道小小尺子里藏着这么多历史文化,太有趣了!
板书设计
尺子乐园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
1米约为3尺
分层作业
拓展迁移:
找找身边有没有用“尺”“寸”描述长度的情况(比如老家具的尺寸、传统手工艺人的说法),或者观察现代尺子的使用场景,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