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A D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A C D C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C D C D B D D
31. (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2)特征:士人政府(或文治政府);思想条件: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科举制。
(3)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起草敕令;商讨国是;提出建议;记录旨意;起草谕旨。
(4)积极方面: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疆域版图,维护国家统一;重视人才选拔,扩大统治阶级基础。消极方面:容易形成专权暴政;出现决策失误,政局动荡;闭关锁国,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32. (1)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3. (1)尧、舜、禹。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2)为了巩固政权,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宗亲和功臣。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商鞅变法;措施:严明法度,禁止私斗;作用: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025-2026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如图为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装饰品,由兽骨和贝壳穿孔制成。此发现可以说明山顶洞人(  )
A.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B.外貌与现代人接近
C.已经有了爱美意识 D.开始了农耕生活
3.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并对其形成合理解释的重要证据。下列出土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早期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 B.远古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C.农耕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D.远古传说的丰富历史信息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从器物用途上可以研究贾湖遗址居民的(  )
A.农业技术
B.打制石器技术
C.精神追求
D.畜牧业发展程度
5.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313年,罗马皇帝承认基督教具有合法地位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帝国一分为三
C.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D.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6.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的什么特点(  )
A.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B.黄帝、炎帝联合打败蚩尤,这一部落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C.黄帝是“华夏之祖”
D.形成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其中,破坏“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8.“天下为家”出自《礼记 礼运》,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现泛指处处可以成为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将君位传给儿子,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公元前21世纪初期 B.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公元前20世纪初期 D.公元前19世纪后期
9.商朝是青铜器的黄金时代,表中青铜器的纹理样式反映出,商朝时(  )
A.注重精耕细作 B.农牧业发展水平高
C.等级制度森严 D.注重艺术审美观念
10.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反映了哪一社会形态的历史?(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左传》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可见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选举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12.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我国(  )
A.国势逐渐走向衰弱 B.国家进入鼎盛
C.已有成熟国家形态 D.出现社会动荡
13.春秋时期,周桓王率部与郑国刀兵相见,桓王肩头中了一箭,狼狈撤兵。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君臣和睦 B.国家一统 C.王室衰微 D.华夏认同
14.春秋时期,周王所能控制的范围,仅限于洛邑四周,使周王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各诸侯不再定期向周王述职和纳贡。周王经常向诸侯求车、求赙、求金,失去了昔日的尊严。这主要说明(  )
A.王室衰微 B.经济发展 C.百家争鸣 D.变法改革
15.提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关键词“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反映的课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B.夏商周王朝的更替
C.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16.如表所示反映了(  )
表: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化
石器 骨耜 青铜耒 铁犁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铁农具技术成熟
C.冶炼工艺的完善 D.生产力不断发展
1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牛耕的普遍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战国时期 D.夏商周时期
18.如表为考古发现的东周王城和部分诸侯国都城的规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都城名称 东周王城洛阳 鲁国曲阜 齐国临淄 楚国郢都 秦都雍城 燕下都
面积(平方公里) 14 10.45 15.5 16 10.56 40
A.民族关系发生重要变化 B.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C.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D.南北方经济差距较大
19.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其中指出,它“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这一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秦长城
20.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升,进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C.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的条件 D.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21.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以下关于“秦国商鞅变法”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
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C.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D.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2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则提出“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的思想。据此可知,他们都主张(  )
A.恢复周礼 B.无为而治 C.贵贱有序 D.以法治国
23.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形象是道德高尚和勇武有力的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 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
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尉缭子》等兵法书籍。此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社会转型 B.经济发达 C.战争频繁 D.文化昌盛
25.《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材料中所述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确立郡县制
26.小历同学的课堂笔记写着“六王毕,四海一”“海内为郡县、百官公卿”,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先秦时期政治特点 B.君主专制政体演变
C.大一统的秦朝政治 D.大一统的两汉政治
27.下列图片所示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嬴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
B.古代文明多元个性特点
C.不同物种的相互交换
D.先秦北方各地文化交融
28.修筑于战国时期,让四川一带变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叫做(  )
A.三峡大坝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29.如果把夏桀、商纣、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应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是开国君王,勇武有为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是不修德行,统治残暴
30.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可以说明(  )
A.农民赋税沉重 B.秦朝声名显赫 C.皇帝独尊地位 D.秦朝法律严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摘自《钱宾四先生全集》
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2分)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3分)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显著特征的思想条件。为巩固政府统治集团,自隋唐至明清实行了怎样的选官制度?
(3)(4分)根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4)(5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2.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2)(6分)据材料二,“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3)(3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33.制度创新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者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礼运》
(1)(3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位通过“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种推选办法选出的首领。从“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2)(3分)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结合所学,指出哪些人能被授权成为诸侯?这一制度在西周产生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
(3)(4分)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诸侯“强并弱”时所打的旗号。春秋时期第一个操纵政权的“方伯”是谁?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强并弱”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连带治罪)。……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家族名册)。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
(4)(4分)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变法中使人民“勇于公战”的措施。并写出该历史事件的作用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