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历史)九年级
1—5. BACDD 6—10. AADBC 11—15. BDCCD
16—20. ACDAD 21—25. BCADC
26. (1)古希腊文明以工商业经济为主;古代亚非文明以农业经济为主。空间因素,即古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
(2)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客观上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整体。
(3)和平交往与战争征服。推动文明互鉴。
(4)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交往应成为主流方式;我国应坚持开放包容的文明观。
27. (1)法律文献:《汉谟拉比法典》价值: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公民大会中各阶层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3)历史背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意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皇帝:查士丁尼;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5)民主法治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民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的民主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28. (1)建立者:克洛维。
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2)特点: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要保护封臣,双方有着严格的等级性,且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
(3)身份:农奴。
(4)权利:司法权。
作用:庄园法庭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历史)九年级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说出以下几个词:太阳历、象形文字、神秘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据此可知,该文明古国是(  )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罗马
2.如图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图,为有效统治该地区,古巴比伦王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这说明(  )
A.海洋文明科技成就很显著
B.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无关
C.科技发展离不开生产生活
D.各文明之间有继承与发展
4.《婆罗门法典》规定:人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世代相袭,内部通婚。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这一规定表明其反映的制度(  )
A.注重平等 B.结构复杂 C.内容单一 D.等级森严
5.如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古中国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
B.古印度 古中国 古巴比伦 古埃及
C.古中国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埃及
D.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6.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其中在恒河边思考的人(  )
A.创立了佛教 B.改造了古印度的计数法
C.制定了阴历 D.建立了严格的种姓制度
7.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但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明目张胆地列为专政对象。雅典一切法制、政策都必须服务于剥削与统治奴隶的最高原则。”该材料意在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手段
B.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是奴隶反抗奴隶主斗争的结果
D.成为了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8.古代雅典人把民众集会场所设在一个半圆形的山坡上,以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  )
A.文化发达 B.经济水平高 C.建筑技术高超 D.实行民主政治
9.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0.演说家阿利斯提得对罗马城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行现存的和的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风加工,任何僧经百出来或者生长出米的东西,你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一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公元前3000年 B.公元前500年 C.2世纪 D.475年
11.这种文明的特点是,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繁荣昌盛的高峰。这种文明指的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
12.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13.史料是历史的载体,下列史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帕特农神庙 《掷铁饼者》
A.西方文明起源 B.东西文化交流
C.多元早期文明 D.经济水平提高
14.以下对800年前后西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罗马是西欧最大的王国
B.城市重新兴起
C.查理成为“罗马人的皇帝”
D.庄园遍布西欧
15.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和信徒的广泛支持。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后鼓励基督教发展,向教会贡献“什一税”,从而获得了查理曼的称号。材料反映了(  )
A.法兰克王国兴衰历程 B.教权屈居王权之下
C.查理曼帝国分裂原因 D.王权教权相互勾结
16.9世纪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一道命令,指导管家的庄园工作,其中规定:管家必须保证庄园里有铁匠、鞋匠、伐木者、刀剑制造者、渔民、织网者、面包师等各种职业人员。据此可知,庄园(  )
A.经济自给自足 B.司法公平公正
C.属于管家所有 D.保护市民利益
17. 13世纪的庄园法庭记录的到: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等。由此可以得出庄园法庭(  )
A.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佃户有出席的义务
C.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D.直接接受君主的管理
18.“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们有权力驱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  )
A.实行分科教学 B.满足世俗需要
C.培养基督教士 D.拥有自治权利
19.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B.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C.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D.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20.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知(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会影响文化发展
21.《全球通史 中古时代》中写道:“整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这位皇帝一直都在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不停地编纂和修订法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但如果说他的‘武功’让罗马帝国的版图大大扩展,那么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却是其‘文治’的成果。”材料中“文治”的成果是指(  )
A.《权利法案》 B.《罗马民法大全》
C.《十二铜表法》 D.《汉谟拉比法典》
22. 701年,日本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此举旨在(  )
A.效仿唐朝制度 B.发起大化改新
C.学习先进文化 D.打击幕府统治
23. 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保存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了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据此可推知,阿拉伯文化(  )
A.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B.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C.与欧洲文化形成互补
D.为商业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
24.“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材料中的“帝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民主政治先河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D.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
2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丈夫是法律承认的无可争辩的一家之主,是妻儿的所有人,甚至他可以典当或出卖他(她)们。由此可知(  )
A.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广泛
C.古巴比伦实行家庭奴隶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源远流长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5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15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唯有古希腊文明(以雅典城邦为代表)在经济上进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形成了发达的工商业文明……形成古希腊文明独具工商业特点的重要原因是空间因素,即由古希腊所处的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摘编自管建宏《浅议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编》
材料三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4分)根据材料一,从经济结构方面归纳“古希腊文明”与古代亚非文明的不同之处。材料一中作者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3)(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不同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
(4)(4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发展的认识。
27. (20分)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和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之子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尽管农民们终年忙于耕耘收获,没有闲暇参与政治,而工匠、商贩或雇工却乐于如此,但由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获得津贴,所以,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雅典各个阶层在公民大会所占的比例似乎是势均力敌。”
——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四: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制定出许多“公平且合理”的法律。《罗马民法大全》对西方政治思想、人权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
——摘自《西方法律史》
请回答:
(1)(3分)材料一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2)(4分)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的公民大会是如何体现民主的。
(3)(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历史意义?
(4)(3分)《罗马民法大全》是哪一位皇帝执政时期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进步性。
(5)(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28.(15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5世纪末,一个个日耳曼国家在……的废墟上建立起来,法兰克王国是其中最大的封建国家。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对土地分封进行了改革,不再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1)(4分)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的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回答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使西欧形成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封臣: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2)(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他们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是庄园里的主要劳动者。法律上虽然规定“领主对于他们的统治权是受着公民权的限制,他们的人身和生命受着国王的保护”,但实际上,领主可以把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出卖或转让,可以对他们施以种种酷刑甚至将其折磨致死。
(3)(2分)根据材料三判断“他们”的身份?
材料四:诸人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其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摘自部编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4)(5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反映出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利?材料说明庄园法庭起到了什么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