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一~二章 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课件(共5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第一~二章 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课件(共52张PPT)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七单元 生物技术 
第一~二章 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知识框架】
知识点1 发酵技术
1.发酵和发酵技术
(1)发酵
①概念: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_________称为发
酵。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
产品生产称为发酵。
无氧呼吸
②种类
根据对氧的需求,发酵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根据发酵产
物,发酵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
(2)发酵技术:运用_______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
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
微生物
2.乳酸发酵
(1)概念:利用_______对某些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
术。
(2)原理:在___________和_____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利用
_______生成乳酸。
(3)表达式
(4)应用:制作_____、泡菜等。
乳酸菌
适宜的温度
无氧
葡萄糖
酸奶
3.酒精发酵
(1)原理:_______在适宜的温度和_____条件下,将_______转
化成酒精。
(2)白酒的酿造过程
①制曲:在谷物中培养霉菌。
②_____:_____把谷物中的淀粉分解成_______。
③_____: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④蒸馏:将发酵的谷物加热,分离出其中的酒精。
酵母菌
无氧
葡萄糖
糖化
葡萄糖
发酵
霉菌
(3)酒精发酵的表达式
(4)应用:_____,制作馒头、面包等。
(5)各种各样的酒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是应用的_____、
_______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的缘故。
酿酒
霉菌
酵母菌
知识点2 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尽可能_____微生物或_____微生物
的繁殖。
3.防止食品腐败的措施:控制环境_____,降低食品自身的
_______,都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适当控制_________
___可以降低食品的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杀死
抑制
温度
含水量
氧气的浓

4.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保存方法 举例 原理
干燥处理 蘑菇 除去①_____、抑制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晒制与烟熏 腊肉
渗透保存法
(盐渍、糖渍) 果脯、咸鱼
②___________ 袋装牛奶 杀灭细菌和真菌
水分
巴氏消毒法
保存方法 举例 原理
③___________ 袋装肉肠 破坏④_______
的生存环境
气调包装(改变包装
袋内的气体环境) 袋装膨
化食品
⑤_______ 罐头 高温灭菌,防止其
与细菌和真菌接触
低温冷藏、
冷冻法 鱼、肉 ⑥_____可抑制细菌
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真空包装法
需氧菌
罐藏法
低温
易混辨析
冷藏或冷冻原理
(1)因为蔬菜、水果在采收之后仍具有生物活性,所以它们的冷藏保鲜,主要是为了降低自身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没有生物活性的其他食品的腐败是微生物生长繁殖造成的,所以这类食品冷藏或冷冻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知识点3 基因工程
1.原理
(1)各种生物的DNA在组成方式上是_____的。
(2)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_____
的。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同样可以得到_____。
相同
相通
表达
2.操作过程
3.应用
(1)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如抗虫棉_________的能力得到提
高,转基因马铃薯的_________发生变化。
(2)药物研制,如利用工程菌生产_______、生长激素、干扰素
等。
抗病虫害
营养成分
胰岛素
知识点4 克隆技术
1.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1)概念: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不经过_____________的结
合,产生与原本个体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新个体的现象。
(2)克隆的实质属于_________。
两性生殖细胞
无性生殖
(3)过程(以“多莉”为例,如图)
(4)应用:快速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家畜品种,降低药物成本
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产量,为拯救_________开辟了一条新的途
径。
2.克隆技术与伦理
(1)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从理论上证明人体克隆是完全可能
的。
(2)危害:使_________模糊混乱,乃至颠倒;导致_____上的
退化。
(3)遵守_________的基本原则,理性开发和利用克隆技术。
濒危动物
人伦关系
遗传
社会伦理
实验11 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
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试纸等。
【实验过程】
1.杀菌:将广口瓶和加入适量蔗糖的牛奶加热煮沸。
2.接种:煮沸后的牛奶冷却到40 ℃时加入酸奶。
3.密封:将混合牛奶平均分装到三个广口瓶中编号1、2、3,1号和2号广口瓶封口,3号广口瓶不封口。
4.发酵: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 ℃~5 ℃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 ℃~35 ℃的环境中。
【原理分析】
乳酸菌在___________和_____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或转化为
_____。
【变量分析】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实验组是_________。
2.2号和1号对照,变量是_____;2号和3号对照,变量是___
___。
适宜的温度
无氧
乳酸
2号
1号、3号
温度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____制作酸奶成功,_________制作酸奶不成功,说明用鲜奶制作酸
奶时需要提供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在制作酸奶过程中要清洗容器并进行加热的目的是_____。
2.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奶的目的是接种_______。
3.牛奶煮沸要冷却后加入酸奶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将乳酸菌_____。
4.由于乳酸菌发酵需要_____的条件,因此在发酵过程中要保证密封
环境。
2号
1号、3号
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环境
灭菌
乳酸菌
杀死
无氧
【跟踪训练】
[2025·山西]在学校开展的“制作酸奶”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小康的实践过程如下;
【任务一】认识发酵菌种和发酵原理
(1)制作酸奶利用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___(填
“有”或“无”)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
(2)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产生的酸性物质是
_____,该物质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固,奶液呈凝乳状态,使
酸奶具有独特的口感。

分裂生殖(无性
生殖)
乳酸
【任务二】探究发酵剂对酸奶发酵的影响
小康查阅资料了解到:发酵剂(含乳酸菌)的种类和接种量都会影响酸奶的发酵效果;优质酸奶的凝乳状态为质地软硬适中。
探究1:不同发酵剂发酵效率
(3)他选择①、②号两种发酵剂进行实验。实验中,除发酵剂
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在一定时间内,___号发酵剂的发
酵效率较高,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任答其一即可)。
控制单一变量

相同时间内,②号发酵剂的产酸能力更

探究2:不同接种量对酸奶凝乳状态的影响
(4)他选择发酵效率较高的发酵剂,设置不同接种量进行实
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由此可知,该发酵剂
的最适接种量为___,因为此接种量下,酸奶的凝乳状态为___
___________。
3%

地软硬适中
接种量 酸奶的凝乳状态
2% 质地软
3% 质地软硬适中
4% 质地硬
【任务三】设计装置制作酸奶
(5)如图是小康设计的制作酸奶装置示意图。为确保发酵效
果,依据乳酸菌发酵所需条件,该装置还应补充_________
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玻璃瓶盖
(温控器)
乳酸菌发酵需要无氧环
境,同时防止杂菌进入(温控器可控制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温
度)
(6)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再加入发酵剂。冷
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酸奶若
不及时食用,应置于冰箱冷藏保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其一即
可)。
防止高温杀死发酵剂中的乳酸菌
低温可抑制乳酸
菌的活性,防止乳酸菌继续发酵,影响酸奶品质
考点1 生活中的生物技术(16地5考)
1.[2025·临沂]在学校开展的制作发酵食品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选择制作酸奶,其步骤如下:
①将600 mL新鲜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沸水中煮3分钟,冷却后分别倒入200 mL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3个小碗用保鲜膜密封,分别置于15 ℃、35 ℃、55 ℃的恒温箱中培养;
④每隔两小时,从3个小碗中取样检测其酸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活动探究了温度对乳酸菌发酵的影响
B.应选择低温储存的带有活菌种的酸奶
C.加入酸奶的目的是接种乳酸菌
D.用保鲜膜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进入
2.[2025·泰安]米酒酿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酿造米酒的酵母菌有多种,科研人员选择酵母A、酵母B两种酵母菌,探究它们纯种发酵和混菌发酵时对酒精产量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纯种和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生物量(代表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如图一所示,对酒精产量的影响如图二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淀粉分解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B.在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A促进酵母B的生长和繁殖
C.在纯种发酵过程中,酵母B产生酒精的效率高于酵母A
D.酵母A和酵母B混菌发酵时,产生酒精的效率明显提高
3.[2025·烟台]下列哪项生活实例是为了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 )
A.夏天馒头、肉类等熟食要冷藏
B.制作泡菜要密封坛口
C.酿果酒时瓶内留1/3的空间
D.发面时用温水和面
考点2 现代生物技术
1.[2025·威海]我国科学家将“美洲拟蝴蝶鱼”体内的抗冻基因转入到番茄细胞中,得到了抗冻的番茄新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发酵技术
D.杂交技术
2.[2025·枣庄]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
B.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说明了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C.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是在分子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
D.现代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1.[2025·吉林]制作酸奶和醋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
A.乳酸菌、醋酸菌
B.酵母菌、醋酸菌
C.酵母菌、霉菌
D.乳酸菌、霉菌
2.[2025·长沙]某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制作米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制作米酒需要加入酒曲。酒曲中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霉菌
(2)将糯米与酒曲搅拌均匀后装入容器,随后对容器的处理方式是( )
A.打开容器放置在温暖处
B.盖好容器放置在温暖处
C.打开容器放置在寒冷处
D.盖好容器放置在寒冷处
3.[2025·宜宾]酸奶、馒头、腐乳和泡菜等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或真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也可用于制醋
B.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馒头、面包,也可用于酿酒
C.有些霉菌可用于制作腐乳,有些霉菌还可用于生产抗生素
D.食品防腐的主要原理是杀死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4.[2025·苏州]某些方便食品中会配有干蔬菜包。该保存方法属于( )
A.盐渍法
B.冷冻法
C.脱水法
D.烟熏法
5.小芳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一章内容后制作了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装置,对此装置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此种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B.加清水主要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C.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D.食物腐败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
6.[2025·吉林]将苏云金杆菌中具有抗虫效应的DNA片段导入棉花细胞中,可以培育出具有抗虫特性的棉花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的抗虫特性可以遗传
B.采用的生物技术为克隆技术
C.培养苏云金杆菌需要适宜温度
D.苏云金杆菌可以通过分裂生殖
7.克隆动物是不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过程,经技术辅助,直接由体细胞获得的新动物个体。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克隆动物类似的是( )
A.种子繁殖
B.植物扦插
C.青蛙抱对
D.蚕蛾交尾
8.[2025·重庆]四川泡菜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代表之一,其制作过程如下。
①蔬菜和泡菜坛洗净、晾干。
②制泡菜水:锅中烧开水,放入盐、冰糖、花椒、八角等煮沸几分钟后关火,冷却。
③密封发酵:把蔬菜放入坛中,加泡菜水没过蔬菜,盖上盖子,在坛沿内注入清水密封。
(1)泡菜发酵需要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根据制作过程判断
该菌来自_________。
(2)泡菜坛独有的“水封”设计创造的_____条件,以及该菌产
生的大量乳酸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其他多种微生
物的生长,有利于泡菜的发酵和保存。
乳酸菌
蔬菜表面
无氧
抑制
(3)泡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食用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为探究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在上述泡菜制作过程的基础上,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结果的分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为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对喜爱食用泡菜
的重庆市民,请你从制作和食用方面给他们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食
用泡菜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因为维生素C可以
极大降低亚硝胺的含量
9.[2025·江西]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学工作者为生命起源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氨基酸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1981年,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2018年,宣布成功创建国际首例人造单条染色体酿酒酵母细胞。
人造单条染色体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这1条染色体由原型酵母中的16条染色体人工合成而来,能执行16条染色体的功能。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后,细胞能继续成活,并表现出相应的生命特性。这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继人工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后,生命起源研究又一里程碑式突破。
(1)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为生命起源的___(填序号)阶段提供
了证据。
①无机物合成简单有机物
②简单有机物聚合成复杂有机物
③复杂有机物演变成原始生命

(2)牛胰岛素最初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其结构与人胰岛素存在
一定差异,可能被免疫系统当作_____而排斥。后来,科研人
员把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这种_______技术的成功
运用,不仅实现了人胰岛素的量产,还解决了患者的排斥问
题。
抗原
转基因
(3)根据材料中画线句子可推测,这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相关
性状的全部_____,该细胞表现出与普通酵母菌相同的生命活
动。例如,在条件适宜时可通过_____生殖,长出芽体,快速
繁殖;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有机
物产生酒精。
基因
出芽
无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