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练习(含答案及解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练习(含答案及解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体中,和橡皮筋一样具有弹性的是( )。
A. 铁块 B. 海绵 C. 弹簧
2.要使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行驶得更远,合理的做法是( )。
A. 既增加圈数又减轻重量 B. 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C. 减轻小车重量
3.探究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时,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① 测量并记录小车行驶的距离
② 改变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③ 让小车从同一位置出发
④ 重复实验多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4.关于橡皮筋的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要橡皮筋被拉长,就会一直产生弹力
B.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力持续的时间越长
C. 橡皮筋的弹力方向与拉长的方向相反
5.下列装置中,利用弹力工作的是( )。
A. 电动风扇 B. 汽油机 C. 弹簧测力计
6.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时,小车的运动状态是( )。
A. 一直匀速前进 B. 先加速后减速 C. 一直加速前进
二、填空题
1.橡皮筋被拉长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 。
2.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释放后可以产生 ,驱动小车运动。
3.探究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时,应控制 、 等条件不变,只改变 。
4.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 ,小车获得的动力越 ,行驶的距离越 。
5.像橡皮筋这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容易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我们说它具有 。
三、判断题
1.橡皮筋只有被拉长时才会产生弹力,自然状态下没有弹力。( )
2.探究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距离的关系时,每次实验可以改变小车的重量。( )
3.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一开始的速度越快,行驶的距离也一定越远。( )
4.弹簧也和橡皮筋一样,具有弹性,能产生弹力。( )
5.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时,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不影响小车的运动方向。( )
四、连线题
1.将下列物体与对应的特性连线。
橡皮筋
铁块 非弹性
弹簧 弹性
被弯曲后的塑料尺
石头
五、简答题
1.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对小车行驶距离的影响。
实验材料:橡皮筋驱动小车、橡皮筋、卷尺、水平地面。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橡皮筋小车,将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1 圈。
②让小车从同一位置出发,释放小车,用卷尺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记录数据。
③重复步骤②两次,求三次距离的平均值。
④将橡皮筋缠绕圈数改为 3 圈,重复步骤②-③。
⑤将橡皮筋缠绕圈数改为 5 圈,重复步骤②-③。
变量控制:控制小车的起点、路面光滑程度、橡皮筋的种类和粗细等不变,只改变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预期结论:在合理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因为圈数越多,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越大,转化的动力越大。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弹簧具有弹性,受力形变后能恢复原状,产生弹力;铁块、石头无弹性,海绵是塑性形变,不能完全恢复。
2.A
解析:增加圈数可增大弹力,减轻重量可减少阻力,两者结合能让小车行驶更远。
3.B
解析:实验步骤应为先改变变量,再控制起点,测量距离,重复实验。
4.A
解析:橡皮筋被拉长后,若保持形变,弹力会存在;但如果超过弹性限度,就会失去弹性,不再产生弹力,所以不是“只要拉长就一直产生”。
5.C
解析: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弹力来测量力的大小;电动风扇靠电力,汽油机靠内能,太阳能热水器靠热能。
6.B
解析:橡皮筋驱动小车时,开始橡皮筋弹力大,小车加速;随着橡皮筋恢复原状,弹力减小,小车减速,最终停止。
二、填空题
1.弹力
解析:橡皮筋被拉长时产生的恢复力就是弹力。
2.弹性势能;动力
解析:拉长的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释放时转化为动力驱动小车。
3.小车的重量;路面光滑程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解析:对比实验需控制变量,只改变圈数,其他条件如小车重量、路面保持一致。
4.多;大;远
解析:圈数越多,橡皮筋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小车动力越大,行驶越远。
5.弹性
解析:具有弹性的物体在外力下形变,去掉外力后恢复原状。
三、判断题
1.T
解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自然状态下橡皮筋未形变,无弹力。
2.F
解析:探究圈数与距离的关系时,需控制小车重量等变量,否则无法得出准确结论。
3.F
解析:圈数过多时,橡皮筋可能因过度形变失去弹性,或小车摩擦力等因素影响,不一定圈数越多距离越远,需在合理范围内。
4.T
解析:弹簧和橡皮筋一样,受力形变后会产生弹力,属于弹性物体。
5.F
解析:橡皮筋缠绕方向会影响小车的运动方向,比如顺时针和逆时针缠绕,小车前进方向可能相反。
四、连线题
1.
解析:根据物体与对应的特性(弹性或非弹性),橡皮筋对应的特性是弹性,铁块对应的特性是非弹性,弹簧对应的特性是弹性,被弯曲的塑料尺对应的特性是弹性,石头对应的特性是非弹性。
五、实验题
1.橡皮筋;水平;同一;距离;起点;光滑程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解析:设计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目的是探究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对小车行驶距离的影响。用到的实验材料是橡皮筋驱动小车、橡皮筋、卷尺、水平地面。实验步骤:组装好橡皮筋小车,将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1 圈。让小车从同一位置出发,释放小车,用卷尺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记录数据。重复步骤两次,求三次距离的平均值。将橡皮筋缠绕圈数改为 3 圈,重复步骤。将橡皮筋缠绕圈数改为 5 圈,重复步骤。控制小车的起点、路面光滑程度、橡皮筋的种类和粗细等不变,只改变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我们的预期结论是在合理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因为圈数越多,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越大,转化的动力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