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文献所述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B.“川东盐井,且有火井,以助煎熬,其火无灰”
C.“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
A.的结构式: B.F2的共价键电子云轮廓图:
C.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D.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方程式:NaHSO4 = Na+ +
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
4.下列物质既含有氯气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
A.新制氯水 B.氯化钠溶液 C.漂白粉 D.液氯
5.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且可行的是( )
A.、溶液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
B.Na的金属性强,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中含有氧分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D.NaOH具有强碱性,可用作干燥剂
6.用溶液与(元素为-1价)溶液反应制备纳米零价铁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均属于副族元素 B.若生成,其中是氧化产物
C.是还原剂 D.每生成转移电子
7.已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为
C.等量的与足量的H2O、CO2反应生成等量的O2 D.每生成18.6g Na2O反应中转移2.8mol电子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石灰乳与溶液混合:
B.将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
C.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2FeCl2+Cl2=2FeCl3
C.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Fe3++Fe=2Fe2+ D.氯化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 3OH-=Fe(OH)3↓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HCO3- + OH- = CO32- + H2O
B.向水中通入制备氯水:Cl2 + H2O = 2H+ + Cl- + ClO-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 ClO- + CO2 + H2O = HClO + HCO3-
D.向FeCl3溶液中投入少量:
11.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足量)的反应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始反应时,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无色
B.反应中间阶段释放出气泡的速率会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C.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12.某温度下,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混合液,经测定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与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3 B.5:13 C.13:5 D.5:l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硫或含硫物质燃烧时,氧气少量时生成SO2,氧气足量时生成SO3
B.硫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C.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D.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
1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15.(12分)Ⅰ.有一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Na2SO4、CuCl2、Ba(NO3)2、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1)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2)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
(3)取滤液做焰色反应,可证明滤液中含Na+,不含K+。
由上述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如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将如何操作 。
Ⅱ.向含有HCl、MgCl2、AlCl3、NH4Cl的混合溶液中(假设各1 mol),逐滴加入NaOH溶液,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假设Mg2+、Al3+结合OH-能力相同)分析图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H+、Al3+、Al(OH)3、四种微粒与OH-反应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2)依次写出各阶段的离子方程式:
①OA: 。
②AB: 。
③BC: 。
④CD: 。
16.(12分)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酸性KMnO4溶液 ,其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证明SO2具有 性。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石蕊溶液 。
(3)试管③中 (填“能”或“否”)观察到沉淀。
(4)试管④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 (填化学式,下同)。
(5)试管⑤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
、 。
实验室可用亚硫酸钠和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可用 法收集SO2。
17.(12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的溶液。在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
(2)甲组同学取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可将氧化。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
(4)丙组同学取溶液,加入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充分振荡、静置,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下同);实验③说明:在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 ,
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 。
(5)丁组同学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18.(10分)实验室用浓盐酸和制,并以干燥的为原料制备无水。已知易升华,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为 、C装置的作用
(2)A装置的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中体现酸性和还原性的HCl物质的量之比为
(3)从A装置导出的气体若不经过B、C装置而直接进入D管,将对实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
(4)实验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让Cl2充满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F装置所起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防止污染环境和 。
(6)生产漂白粉,发生化学方程式为 。
19.(12分)苯佐卡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手术用药。以甲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问题:
(1)甲苯分子内共面的H原子数最多为 个。(2) A的名称是 。
(3)在A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是 ( 写出一种结构简式)。
①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 ②属于芳香化合物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 5组峰
(4) B中官能团名称为 。 (5) B→C的反应方程式为 。
(6)反应过程中产出的铁泥属于危化品,处理方式为 ( 填编号)。
a.高温炉焚烧 b.填埋 c.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7)设计以甲苯和丙三醇为原料合成3—苄氧基—1,2—丙二醇()的路线
(其他试剂任选)。
已知:在HCl催化下丙酮与醇ROH反应生成缩酮。缩酮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中水解为丙酮和醇ROH。
试卷第1页,共3页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B A A B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D C B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15.(12分)Ⅰ. (1) Na2CO3 、Na2SO4 、Ba(NO3)2 ;CuCl2 、K2CO3、K2SO4 ;NaCl ;取少量滤液,先加稀硝酸无现象,再加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氯化钠 。
Ⅱ.(1)H+、Al3+、、Al(OH)3 ;(2) ① H++OH-=H2O ;② Al3++3OH-=Al(OH)3↓,Mg2++2OH-=Mg(OH)2↓ ; ③ ;④ 。
16.(12分)(1) 褪色 ;5SO2+2MnO4-+2H2O === 5SO42-+2Mn2++4H+;还原 ;(2) 变红 ;(3) 否 ;
(4) BaSO4 ;(5) BaSO3 ; 2OH-+SO2 === SO32-+H2O 、SO32-+ Ba2+ === BaSO3↓ ;
(6) 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排饱和NaHSO3溶液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17.(12分)(1)防止被氧化 ;(2) ;(3) 隔绝空气或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
(4) ;;可逆反应 ;(5) ;催化分解产生; 分解反应放热,促进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
18.(10分)(1) 饱和食盐水 ;干燥氯气 ;(2) ;1:1 ;
(3) 与铁反应生成,和混合在加热时发生爆炸 ;(4) ;
(5)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6) 。
19.(12分)(1) 6 ; (2) 对硝基甲苯 ; (3) 或;(4) 羧基、硝基 ;
(5) +CH3CH2OH→+H2O ; (6) c ;
(7) 。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