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题型三 实验探究类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部分 题型三 实验探究类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题型三 实验探究类
【课标要求】 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题模板】
类型1观察类实验
1.(2024·聊城学业考)显微镜是生物学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一为显微镜下某种人体组织的物像,图二为显微镜下某种霉菌的物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需要转动转换器使用低倍(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形成明亮的圆形视野。在观察过程中,某同学发现视野左上方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由此判断污点最可能在物镜上,应用擦镜纸将其擦拭干净。
(2)图一是人体的神经组织,判断的理由是细胞有突起。
(3)观察霉菌时,取一块发霉的橘子皮放在白纸上,先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白色绒毛,这是气生菌丝。然后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图二中成串的孢子排列呈扫帚状,且孢子的颜色是青绿色。
2.小民在课上完成“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并绘制如图所示鸡卵结构模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将一枚完整无损的鸡卵放在60 ℃左右的热水中,①的表面会出现气泡,原因是鸡卵放入热水中时,卵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由卵壳表面的气孔排出。
此外鸡卵内部能提供氧气的结构是[③]气室。
(2)鸡卵中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鸡的部位是图中的[⑨]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细胞核是鸡卵胚胎发育的指挥控制中心。
(3)鸡卵胚胎发育早期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⑥]卵黄。
(4)鸡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后的鸡卵,自然状态下不经孵化则不会变成小鸡,其制约因素是D。
A.缺少营养 B.缺少水分
C.缺少空气 D.缺少适宜的温度
类型2验证性实验
3.(2024·成都学业考)为了验证小鼠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活小鼠放在玻璃板上,用透明玻璃钟罩盖好,然后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和玻璃板之间的缝隙。
步骤2:除去钟罩中的二氧化碳后,迅速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观察并记录锥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情况。
步骤3:启动抽气泵,让空气在实验装置中按如图所示方向流动,一段时间后,记录锥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在锥形瓶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设置锥形瓶乙的目的是检验进入钟罩中的空气中是否具有二氧化碳。
设置锥形瓶丙的目的是检验小鼠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2)如果实验正常进行,且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补充完善表中①②处的实验结果:
锥形瓶 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前 实验后
乙 澄清 ①澄清
丙 澄清 ②浑浊
(3)若要利用该实验装置验证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也能产生二氧化碳,除将活小鼠替换为活的植物外,还需要对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对钟罩遮光,改进的目的是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
(4)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实验安全,请提出一条保证实验安全的措施:戴橡胶手套(或戴口罩,或确保小鼠生命安全)。
4.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表所示4组实验。已知4组装置均用相同的气球密封瓶口,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对应现象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②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③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④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①和③(填序号)。
(2)如果要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的环境因素可选用的一组对照组是③和④(填序号),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3)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4)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你认为还可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进行重复实验。
类型3探究类实验
5.(2024·广西学业考)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广西某初中学校学生在劳动实践园地种植番茄幼苗,有段时间忘记浇水,发现幼苗生长缓慢,部分甚至死亡。为此,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水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人工智能气候箱是一种模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相关因素的实验设备。)
(1)【制订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水。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上述实验方案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在人工智能气候箱内培养时间相同(答出一点即可)。
(2)【实施计划】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研究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机物的量少(填“少”或“多”)。原因之一是干旱会破坏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结构,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导致幼苗生长缓慢。
(4)【进一步探究】若想进一步了解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的哪种营养器官增加有机物的量最少,可以分别称取番茄幼苗中根、茎、叶的有机物的量并计算、比较。
6.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桶上有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践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研学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属瓶应该丢进④(填数字)垃圾桶中。
(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其中焚烧法是将垃圾高温焚烧,使其变为渣滓和灰烬,释放的热能可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3)为了探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选取混合均匀的相同厨余垃圾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中A、B、C、D四组垃圾量相同,实验中所接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有A组的垃圾腐烂了。
实验 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一 将四组垃圾进行灭菌处理
二 分别滴加 的蒸馏水,使垃圾保持湿润 将垃圾烘干
三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不接种细菌并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10 ℃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四 每日观察垃圾被分解的情况
①细菌是原核(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实验中“接种”是将少量细菌转移到厨余垃圾上的过程。
②本实验共可以形成3组对照实验,则表中“ ”处应填入等量。
③以“有无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A组和B组。
④A组与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生长。题型三 实验探究类
【课标要求】 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题模板】
类型1观察类实验
1.(2024·聊城学业考)显微镜是生物学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一为显微镜下某种人体组织的物像,图二为显微镜下某种霉菌的物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需要转动转换器使用 (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形成明亮的圆形视野。在观察过程中,某同学发现视野左上方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由此判断污点最可能在 上,应用 将其擦拭干净。
(2)图一是人体的 组织,判断的理由是 。
(3)观察霉菌时,取一块发霉的橘子皮放在白纸上,先用 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白色绒毛,这是 。然后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图二中成串的孢子排列呈 状,且孢子的颜色是 。
2.小民在课上完成“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并绘制如图所示鸡卵结构模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将一枚完整无损的鸡卵放在60 ℃左右的热水中,①的表面会出现 ,原因是 。
此外鸡卵内部能提供氧气的结构是[ ] 。
(2)鸡卵中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鸡的部位是图中的[ ] ,里面含有细胞核,细胞核是鸡卵胚胎发育的指挥控制中心。
(3)鸡卵胚胎发育早期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 ] 。
(4)鸡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后的鸡卵,自然状态下不经孵化则不会变成小鸡,其制约因素是 。
A.缺少营养 B.缺少水分
C.缺少空气 D.缺少适宜的温度
类型2验证性实验
3.(2024·成都学业考)为了验证小鼠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活小鼠放在玻璃板上,用透明玻璃钟罩盖好,然后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和玻璃板之间的缝隙。
步骤2:除去钟罩中的二氧化碳后,迅速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观察并记录锥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情况。
步骤3:启动抽气泵,让空气在实验装置中按如图所示方向流动,一段时间后,记录锥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在锥形瓶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设置锥形瓶乙的目的是 。
设置锥形瓶丙的目的是 。
(2)如果实验正常进行,且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补充完善表中①②处的实验结果:
锥形瓶 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前 实验后
乙 澄清 ①
丙 澄清 ②
(3)若要利用该实验装置验证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也能产生二氧化碳,除将活小鼠替换为活的植物外,还需要对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改进的目的是 。
(4)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确保实验安全,请提出一条保证实验安全的措施: 。
4.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表所示4组实验。已知4组装置均用相同的气球密封瓶口,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对应现象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②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③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④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填序号)。
(2)如果要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的环境因素可选用的一组对照组是 (填序号),实验的变量是 。
(3)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 气体。
(4)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你认为还可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
类型3探究类实验
5.(2024·广西学业考)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广西某初中学校学生在劳动实践园地种植番茄幼苗,有段时间忘记浇水,发现幼苗生长缓慢,部分甚至死亡。为此,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水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人工智能气候箱是一种模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相关因素的实验设备。)
(1)【制订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上述实验方案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出一点即可)。
(2)【实施计划】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研究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 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机物的量 (填“少”或“多”)。原因之一是干旱会破坏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结构,使幼苗通过 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导致幼苗生长缓慢。
(4)【进一步探究】若想进一步了解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的哪种营养器官增加有机物的量最少,可以分别称取番茄幼苗中 的有机物的量并计算、比较。
6.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桶上有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践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研学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属瓶应该丢进 (填数字)垃圾桶中。
(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其中焚烧法是将垃圾高温焚烧,使其变为渣滓和灰烬,释放的热能可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增强。
(3)为了探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选取混合均匀的相同厨余垃圾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中A、B、C、D四组垃圾量相同,实验中所接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有A组的垃圾腐烂了。
实验 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一 将四组垃圾进行灭菌处理
二 分别滴加 的蒸馏水,使垃圾保持湿润 将垃圾烘干
三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不接种细菌并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10 ℃的无菌条件下 接种细菌后放在温暖的无菌条件下
四 每日观察垃圾被分解的情况
①细菌是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实验中“接种”是将少量细菌转移到 上的过程。
②本实验共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则表中“ ”处应填入 。
③以“有无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 。
④A组与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