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题型一 坐标曲线类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部分 题型一 坐标曲线类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三部分 题型突破专项练
题型一 坐标曲线类
【课标要求】 1.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并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的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 【解题模板】
类型1生态系统
母图 展示
内涵 表示共生关系 表示捕食关系,起始点在下方的数量少,为捕食者 表示竞争关系 表示生态平衡曲线
析线 一方减少,另一方也减少;一方增多,另一方也增多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一方增多,另一方减少,直到消失 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对点训练】
1.在天然的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2.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内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图乙中曲线B表示该食物链中丙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图甲中最可能代表鹰的是乙
B.短期内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C.曲线A代表的是可被丙捕食的某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情况
D.图甲中的四种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了该草原生态系统
3.图1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丁→乙→甲→丙。
(2)a~b段甲的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天敌丙的数量上升。
(3)由图2中信息可知,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t2时,原因是在t1时鱼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获得该鱼的量较大,而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4)若该湖泊中的生态系统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藻类水华频繁发生。后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个例子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强。
类型2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母图展示
只进行呼吸作用 A点 a-b, h-i ③④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AB段 b-c, g-h ③④⑤⑥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点 c点,g点 ⑤⑥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C段 c-d-e-f-g ①②⑤⑥
有机物积累和消耗 AB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消耗有机物,无积累; 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 消耗有机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c,g-i 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d-e-f-g c点最少,d点最快,g点最多 消耗有机物:③④、③④⑤⑥ 积累有机物:①②⑤⑥
【对点训练】
4.(2024·聊城学业考)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关于玉米一天中生理过程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A.曲线Ⅰ为光合作用,Ⅱ为呼吸作用
B.玉米在a、c点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比较a、p、c三点,p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D.在b点玉米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乙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干重的变化。
(2)曲线甲中ab段上升的原因是种子吸水。
(3)曲线乙中ae段下降的原因是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4)图中表示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c点。
(5)如果用甲、乙两条曲线表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胚的干重的变化,则甲曲线可以表示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胚的干重变化。
6.(2023·益阳学业考)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实践基地种植蔬菜瓜果,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1)小丽移栽黄瓜秧时,选择在傍晚而不是中午进行的原因是与中午比较,傍晚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少,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图1为甲、乙两种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曲线图,据图可知,在光照强度到达d点之前可以通过增大光照强度来提高甲作物产量,与乙相比,甲更适于向阳(填“向阳”或“背阴”)环境中种植。
(3)小明测定并记录了一昼夜密闭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绘制成如图2所示曲线,你认为大棚里的作物有(填“有”或“没有”)生长,为什么 24时比0时的二氧化碳含量低,说明大棚里的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合成了有机物,能够生长。
类型3人体的新陈代谢
母图展示 解读
识标 明点 析线
横坐标:消化道各部位 纵坐标:营养物质未被消化的比例 A口腔、B咽和食管、C胃、D小肠 X表示淀粉,Y表示脂肪 X最先被消化,Y最后被消化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 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横坐标:部位 纵坐标:气体含量 A为肺泡处毛细血管; C为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Ⅰ代表氧气; Ⅱ代表二氧化碳 在A处,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在C处,代表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横坐标:肾单位的部位 纵坐标:物质相对含量 Ⅰ代表肾小球,Ⅱ代表肾小囊,Ⅲ代表肾小管; a为尿素,b为无机盐,c为葡萄糖 Ⅰ、Ⅱ部位发生滤过作用,Ⅲ部位发生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含量为0,大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被重吸收,尿素和无机盐浓度增加
【对点训练】
7.(2025·新疆学业考)下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8.如图是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B)
A.他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
B.由a至b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从a至b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
D.a点时膈肌位置高于b点时
9.生物坐标曲线是借助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等方面的本质特性。请根据如图所示坐标曲线回答:
(1)如果甲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么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肾小管,②内的液体是原尿。
(2)如果乙表示肺循环血液中某成分含量的变化曲线,①②③④表示肺循环中的各结构,那么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肺部毛细血管网。
(3)如果丙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食物被消化的过程中某类营养物质的质量变化曲线,其中①是口腔,②③④等表示消化道的其他结构,那么丙表示蛋白质(填营养物质名称)的消化曲线。
10. 如图中,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a、b分别代表血液里气体含量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若A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原因是在A段血管中,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迅速分离)并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若b代表氧气变化曲线,C段血管最可能为肺泡处毛细血管,原因是氧气含量增加。
(3)若b代表氧气变化曲线,气体a在血液中由血浆运输。第三部分 题型突破专项练
题型一 坐标曲线类
【课标要求】 1.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并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的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 【解题模板】
类型1生态系统
母图 展示
内涵 表示共生关系 表示捕食关系,起始点在下方的数量少,为捕食者 表示竞争关系 表示生态平衡曲线
析线 一方减少,另一方也减少;一方增多,另一方也增多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一方增多,另一方减少,直到消失 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对点训练】
1.在天然的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内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图乙中曲线B表示该食物链中丙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最可能代表鹰的是乙
B.短期内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C.曲线A代表的是可被丙捕食的某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情况
D.图甲中的四种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了该草原生态系统
3.图1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 。
(2)a~b段甲的数量下降的原因有 。
(3)由图2中信息可知,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原因是 。
(4)若该湖泊中的生态系统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藻类水华频繁发生。后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个例子说明 。
类型2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
母图展示
只进行呼吸作用 A点 a-b, h-i ③④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AB段 b-c, g-h ③④⑤⑥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点 c点,g点 ⑤⑥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C段 c-d-e-f-g ①②⑤⑥
有机物积累和消耗 AB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消耗有机物,无积累; 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 消耗有机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c,g-i 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d-e-f-g c点最少,d点最快,g点最多 消耗有机物:③④、③④⑤⑥ 积累有机物:①②⑤⑥
【对点训练】
4.(2024·聊城学业考)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关于玉米一天中生理过程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曲线Ⅰ为光合作用,Ⅱ为呼吸作用
B.玉米在a、c点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比较a、p、c三点,p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D.在b点玉米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 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干重的变化。
(2)曲线甲中ab段上升的原因是 。
(3)曲线乙中ae段下降的原因是种子的 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4)图中表示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点。
(5)如果用甲、乙两条曲线表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胚的干重的变化,则甲曲线可以表示 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胚的干重变化。
6.(2023·益阳学业考)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实践基地种植蔬菜瓜果,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1)小丽移栽黄瓜秧时,选择在傍晚而不是中午进行的原因是 。
(2)图1为甲、乙两种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关系曲线图,据图可知,在光照强度到达d点之前可以通过 来提高甲作物产量,与乙相比,甲更适于 (填“向阳”或“背阴”)环境中种植。
(3)小明测定并记录了一昼夜密闭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绘制成如图2所示曲线,你认为大棚里的作物 (填“有”或“没有”)生长,为什么 。
类型3人体的新陈代谢
母图展示 解读
识标 明点 析线
横坐标:消化道各部位 纵坐标:营养物质未被消化的比例 A口腔、B咽和食管、C胃、D小肠 X表示淀粉,Y表示脂肪 X最先被消化,Y最后被消化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 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横坐标:部位 纵坐标:气体含量 A为肺泡处毛细血管; C为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Ⅰ代表氧气; Ⅱ代表二氧化碳 在A处,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在C处,代表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横坐标:肾单位的部位 纵坐标:物质相对含量 Ⅰ代表肾小球,Ⅱ代表肾小囊,Ⅲ代表肾小管; a为尿素,b为无机盐,c为葡萄糖 Ⅰ、Ⅱ部位发生滤过作用,Ⅲ部位发生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含量为0,大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被重吸收,尿素和无机盐浓度增加
【对点训练】
7.(2025·新疆学业考)下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如图是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
B.由a至b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从a至b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
D.a点时膈肌位置高于b点时
9.生物坐标曲线是借助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等方面的本质特性。请根据如图所示坐标曲线回答:
(1)如果甲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么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②内的液体是 。
(2)如果乙表示肺循环血液中某成分含量的变化曲线,①②③④表示肺循环中的各结构,那么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
(3)如果丙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食物被消化的过程中某类营养物质的质量变化曲线,其中①是口腔,②③④等表示消化道的其他结构,那么丙表示 (填营养物质名称)的消化曲线。
10. 如图中,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a、b分别代表血液里气体含量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若A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 含量的变化曲线,原因是在A段血管中,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 并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 血变为 血。
(2)若b代表氧气变化曲线,C段血管最可能为 毛细血管,原因是 。
(3)若b代表氧气变化曲线,气体a在血液中由 运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