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D D C B D 6-10 D D D C DC 12.AD 13. B 14.BD 15. C16.(1)①. 产生气泡 ②. 0.05 ③.排除阴离子的干扰(2)生成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3)2Fe2++H2O2+2H+=2Fe3++2H2O17.答案:(1)E→C→D→A→B→H→G→F(1分)(2)(浓)(1分)(3)①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1分)②干燥氯气(1分)③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④(1分)(4)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1分)(5)、(1分);棕色试剂瓶(1分);不能(1分);氯水中所含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褪色(1分)18.(1) ①. C ②. 1:10(2) ①. ②.(3) ①. ②. 10 ③. BC ④.19.答案:(1)①溶液中的红色物质被氯水中的HClO氧化褪色(1分)②氯水中的HCl、HClO中和了NaOH(或与NaOH反应,NaOH被消耗)(1分)(2)取少量(1)中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若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证明(1)中②成立(1分);若溶液仍为无色,证明(1)中①成立(1分)(3)(1分);稀硫酸(或稀硝酸、稀醋酸等)(1分);品红褪色(1分);ⅰ.酸溶液与反应生成了HClO(1分)ⅱ.密封保存(1分)20.(1)10-12(2)10-10mol/L(3)a+b=13 (4)BD(5)B (6)<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即为有效碰撞B. 增大压强不能降低活化能,但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C.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能否自发进行D.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2.下列物质按照浊液、溶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云、稀盐酸、医用酒精 B.葡萄糖溶液、氯水、雾C.稀豆浆、冰水共存物、碘酒 D.泥水、食盐水、有色玻璃3. T℃时,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若改为恒温恒压条件,达平衡时Z的百分含量增大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增大C. 反应进行的前3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2mol·L-1·min-1D. 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4.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A.食醋去除水垢中的B.去除废水中的C.溶液与少量的溶液混合:D.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5.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v正(NH3)=2v逆(CO2)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6.2015年10月6日,中国浙江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分子直径)能溶解于乙醇、乙醚,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乙醇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分子直径比小,能透过半透膜C.青蒿素分子不能透过滤纸D.在乙醇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7.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A. 含H+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D. c(H+)>c(OH-)的溶液8.分别将6滴饱和溶液滴入:①5 mL 20 ℃蒸馏水中;②5 mL沸水中并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③5 mL 20 ℃稀NaOH溶液中。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③B.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C.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来D.向三种分散系中均加入足量酸化的溶液,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9.某变质小苏打样品中含,取样品,用如图装置测定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B所装试剂a可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B.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进入装置CC.反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用数据m、n可求得的含量D.上述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在装置A前接一个赶气装置10. 图表示生成几种氯化物反应的自由能变化随温度变化情况。若在图示温度范围内焓变和熵变不变,且,其中R为常数,T为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①在温度a时的平衡常数为1 B.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图示温度范围内,③是自发进行的 D. 任何温度下均可用还原制备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溶液后,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入足量溶液后,得到沉淀后经足量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不一定存在B.可能存在C.第二份反应后的沉淀为和D.不确定是否存在,可向第二份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进行检验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目标)不正确是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使盐酸与溶液混合均匀,应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温度计逐渐升温 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B 两块相同的未经打磨的铝片,相同温度下分别投入到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 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铝片发生溶解 能加速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C 向2支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溶液,分别放入,的水浴中,并开始计时 下出现浑浊的时间短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 用试纸测浓度均为的醋酸和次氯酸溶液 醋酸值小于次氯酸 醋酸强于次氯酸A. A B. B C. C D. D13.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联合制碱法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A.该工艺利用了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反应①中应先通,再通C.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D.母液的主要成分是,可用于化肥工业14. Y、Sc(,)单原子催化剂可用于常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催化氢气还原氮气的反应。反应历程与相对能量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表示稀土单原子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相同条件下,两种催化反应的历程不同,但焓变相同B. 将催化剂的尺寸处理成纳米级颗粒可提高氮气的平衡转化率C. 使用单原子催化剂的反应历程中,决速步为D. 升高温度一定可以提高氨气单位时间内的产率15.用NaClO可去除水体中过量的氨氮(用表示),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②中HClO发生还原反应B.该方法每处理2个分子,理论上需要消耗3个C.为提高处理的效率,可以选择高温条件D.用该方法处理酸性废水中的氨氮效果会更好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 为比较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0.1 mol·L 1FeCl3,改为___________,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3)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溶液加入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和__________。17.(11分)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下图:(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各接口处的字母)。(2)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该反应(指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如果有产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字化实验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采集实验过程中各种变化的数据并记录和呈现,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实验结论。下面是某同学通过数字化实验获得光照新制氯水的pH变化、氯离子浓度变化数据图。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新制的氯水应该保存在________中;实验中能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填空。(1)水在25℃和95℃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①已知在25℃时,将的溶液与的溶液均升温至35℃,两溶液变化分别为_______(填字母)。A.增加、减小 B.增加、增加 C.减小、不变 D.不变、减小②在曲线B所对应的温度下,将的溶液与的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则溶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2)常温下,溶液约为3,_______,通入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至,则的电离度约为。_______。(3)已知25℃,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弱酸 电离平衡常数()①可以被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主要转化_______(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中,则溶液_______。②下列微粒可以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填字母)。A.、 B.、 C.、 D.、③少量通入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19.(9分)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它能与发生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饱和氯水,发现溶液会由红色变成无色,请根据以上信息猜想溶液变成无色的两个可能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1)中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一般它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ClO,但它与盐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在空气中容易吸收和发生反应:。实验室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作出猜想】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实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把导管插入另一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②向少量样品中加入适量水,通入气体后,再滴入品红溶液 _________________【反思评价】ⅰ.有同学认为若①中试剂选取合适,无需进行②,只需在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观察品红是否褪色即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漂白粉在保存时一定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20. Ⅰ.已知t℃时,0.01 mol/L NaOH溶液的pH=10,0.1mol/L的HA溶液中=108。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___________。(2)该温度下,0.1mol/L的HA溶液中水电离出c(OH-)=___________。(3)该温度下,100 mL pH=a的稀硫酸与10 mL pH=b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呈中性,则a、b的关系为______。(4)在室温下,蒸馏水稀释0.01mol/L HA溶液时,下列呈减小趋势的是___________。A. 水的电离程度 B.C. 溶液中c(H+)和c(OH-)的乘积 D. 溶液中c(A-) c(HA)的值Ⅱ.室温下,取pH=2的盐酸和HA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5)图中表示HA溶液pH变化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6)设盐酸中加入Zn的质量为m1,HA溶液中加入Zn的质量为m2,则m1______m2填“>”<”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月考答案.docx 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