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检测卷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腌制、风干、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食物保存方式。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制作苹果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B.风干晾晒能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C.低温或冷冻保存能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防止食物腐败D.为防止乳酸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2.下图为研究人员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操作(A组)和计数操作(B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⑨计数得到的细菌数与用细菌计数板计数法得到的细菌数相比较多B.④和⑤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分析,区别是④培养基中没有添加琼脂C.④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等的需求D.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3.研究人员欲从自然发酵的传统腐乳中筛选出新的毛霉菌株改良腐乳风味。该过程需利用酪素培养基,其原理是在培养基中添加酪素,如果菌株能产生蛋白酶并分泌到胞外,则能将酪素降解形成透明圈(如图所示)。下表为8种毛霉菌株分别接种到酪素培养基培养后测得的H/C值(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菌株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H/C值 3.75 5.8 1.50 4.33 5.42 3.08 3.90 5.33A.毛霉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培养基中添加的酪素主要给毛霉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C.该酪素培养基需要添加琼脂且pH调至中性D.据表初步筛选出的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编号为②⑤⑧4.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古称“幽菽”或“嗜”。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能生产豆豉,西汉初年,其生产、消费已初具规模。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豉》中也有相关记录。下面是豆豉制作的流程图,装坛放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营养更丰富B.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C.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所以豆豉制作过程是单一微生物在发挥作用D.装坛后日晒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搅拌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5.芜菁的胞质雄性不育(CMS)是其线粒体基因引起的胞质功能混乱导致的花粉不育。经γ射线处理的芜菁细胞(AA,A表示染色体组)和甘蓝细胞(BB,B表示染色体组)融合,可获得CMS甘蓝植株(BB)。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两种细胞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B.可以使用聚乙二醇诱导芜菁与甘蓝的原生质体融合C.杂种细胞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提供营养条件和适宜光照D.CMS甘蓝因获得芜菁的细胞质基因而表现出花粉不育6.为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骆驼蓬生物碱,并解决野生骆驼蓬稀缺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细胞工程+突变育种”双路径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骆驼蓬外植体需用酒精、次氯酸钠消毒,以彻底灭活外植体表面微生物B.步骤②中直接用PEG处理愈伤组织,可获得染色体组数加倍的骆驼蓬C.以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③培育的幼苗,可作为“抗毒苗”用于生产D.步骤①②③过程中进行化学物质诱变,可能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7.科学家将两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形成双杂交瘤细胞AB。双杂交瘤细胞AB能够悬浮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产生的双特异性抗体AB(简称双抗)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双杂交瘤细胞时,需提供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B.双杂交瘤细胞AB无需识别抗原A、B,就能产生双抗C.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必须用胰蛋白酶分散处理D.同时用抗原A、B刺激,可使小鼠产生能分泌双抗的B淋巴细胞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妊娠女性体内胎盘产生的一种激素,在孕妇的尿液中大量存在,而非妊娠女性尿液中几乎不含有该激素。早早孕检测试纸利用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为颜色指示标记制作而成。其测定和判断方法如图,其中T线处含HCG抗体2,C线处含抗鼠IgG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CG抗体的生产需要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B.单克隆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因此可以在妊娠早期检测是否怀孕C.HCG至少含有2个抗体结合位点D.妊娠女性C线显色,未妊娠女性T线显色9.华西牛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科研人员在生产中采取胚胎工程的手段实现了华西牛的快速繁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集的华西牛精子需要进行获能处理后,获能是指获得ATPB.可以选择发育良好的囊胚或桑葚胚进行分割,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C.受体母牛需性状优良且有较强的繁殖力,胚胎移植前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移植胚胎前需对代孕母牛进行免疫排斥反应检测10.2024年5月1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倍成教授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合作,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肝脏移植到了一位肝癌重症患者身上。本例转基因猪到活体人的异种移植取得成功,开创了转基因猪异种肝移植的先河。下列关于转基因克隆猪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操作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用到限制酶、DNA聚合酶B.核移植后,可用Mg2+载体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胚胎移植时,需给代孕母猪注射免疫抑制剂,避免其对植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D.对猪的器官改造可以向器官供体的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抑制抗原基因的表达11.马铃薯在生长期易受多种病毒侵染而严重减产。科研人员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4种病毒CP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多抗转基因马铃薯,有效解决了多种病毒的侵染问题。其转化中所涉及的CP融合基因、Ti质粒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ClaⅠ、BamHⅠ、HindⅢ、KpnⅠ、SacⅠ为相应限制酶的识别位点,Kan片段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A.具体操作过程中CP融合基因需先经PCR扩增,再进行凝胶电泳加以分离和鉴定B.为了使CP融合基因能在马铃薯叶细胞中表达,可从马铃薯任何部位细胞中获取启动子1C.应选择BamHⅠ和SacⅠ同时处理CP融合基因所在的DNA分子和Ti质粒D.若经限制酶处理的CP融合基因与Ti质粒反向连接,会导致CP融合基因不能正常表达12.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就可以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如图是利用奶牛乳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图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奶牛B体内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血清白蛋白基因B.将②导入③之前要将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结合构建表达载体C.在④中检测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完成了表达D.此过程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等13.科学家通过对相关基因进行改造,使T4溶菌酶的第3位异亮氨酸变成了半胱氨酸,于是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T4溶菌酶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利用微生物生产T4溶菌酶,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B.该技术需要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C.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不是自然界中已存在的D.改造后T4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都不同于天然溶菌酶14.现代生物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存在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α淀粉酶基因可使花粉失去活性,将它和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可以避免花粉扩散带来的“基因污染”B.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一种有性生殖的新技术,不涉及伦理问题C.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均涉及伦理问题D.我国政府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15.随着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医药、农业等多种行业,给人类生活和发展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带来诸多风险。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伦理与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可降低转基因污染的风险B.种植抗虫棉可降低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C.转基因生物可能给社会带来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及环境安全等风险D.现代社会的很多疾病都是由生物技术带来的添加剂引发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淋洗秸秆堆(清水淋洗时菌T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酒精发酵)。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其原因是 。(2)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用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通常可采用 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3)酵母菌扩大培养的过程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发现血细胞计数板每个小方格平均含有9个酵母菌,则对应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 个/mL。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发酵。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 。但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松瓶盖,目的是 。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 溶液检测。(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 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有 (写出两点)。17.(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白菜(AA,2n=20)、甘蓝(CC,2n=18)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营养价值高、染色体数目少。研究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了甘蓝型油菜(流程如图),并展开了深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型油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含有 个染色体组。(2)进行上述杂交过程前,应使用 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再用 (试剂名称)处理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进行膜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阶段的光照条件为 ,再分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有 (请写出两点)。(3)甘蓝型油菜有平展叶和上卷叶两种叶形,研究人员分别测定12叶期幼苗单株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其结果如下表:组别 叶绿素a (mg/g) 叶绿素b (mg/g) 净光合速率 (umolCO2/m2·s) 气孔导度(molH2O/m2·s) 胞间CO2浓度 (umolCO2/mol)平展叶 4.2 2.7 8.7 0.18 461.0上卷叶 6.7 3.5 12.6 0.21 397.5①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 (场所名称),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 光。②在两组植株呼吸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据表中数据分析,上卷叶净光合速率大于平展叶的原因是 (答2点)。18.(10分,每空1分)细胞工程在治疗疾病和育种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I.为降低宫颈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便精准治疗。过程如图1所示。(1)本实验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 ;体外培养细胞时,培养液需额外添加 天然成分以及通入一定浓度CO2的目的是 。(2)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以 方式增殖;B淋巴细胞通常 (选填“会”或“不会”)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具有 现象。(3)过程①诱导细胞融合常用 方法(动物细胞融合所特有),过程③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有什么特点 。(4)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图2所示。ADC能降低宫颈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因为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宫颈癌细胞,该过程的原理是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有 (答出1点)。19.(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微藻适应性强、生长快,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但油脂产量低制约了对其的应用。苹果酸酶(ME)是调控微藻脂质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表明,在ME基因下游插入DNA片段N(转录后会被剪切)可显著提升ME的表达量,进而提高产油量。研究者构建了ME超表达载体(流程如图),将其转入微藻细胞以培育高产油藻株。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扩增DNA片段N,可选择的一对PCR引物是 。PCR扩增过程中,当温度下降到50℃时,PCR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反应是 。(2)为了使DNA片段N正确插入Ti-ME的表达载体上,需要在两种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即 。(3)筛选时需要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微藻细胞,并将微藻细胞置于含有 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其中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藻细胞类型有 。(4)提取转基因微藻的ME基因的mRNA,逆转录得到cDNA,以该cDNA为模板,选择引物S-F和E-R进行PCR,能否得到含ME-N的双链DNA片段? ,理由是 。20.(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中中”和“华华”克隆猴的成功培育标志着我国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中”和“华华”的克隆流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1)图1中从卵巢中采集的细胞a需在体外培养至 期才能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等;目前使用的去核方法除了显微操作去核法,还有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与前者比较,后面的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是 。(2)完成①过程后,要对母猴b进行 检查。克隆猴的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 (写出1点)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 等。(3)科研人员发现:对灵长类动物供体细胞核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激活重构胚分化潜能调控基因A的表达,是克隆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染色体组蛋白H3动态可逆地被修饰酶所改变,从而调控基因A的表达,如图2所示。为了激活基因A的表达,研究人员将组蛋白H3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酸酶抑制剂TSA处理重构胚。据分析,图2中①和②的作用分别为 (在“促进”或“抑制”中选填)。(4)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在人类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猴 ,因而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②由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代 ,因而用于药物对照实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药效。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检测卷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腌制、风干、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食物保存方式。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制作苹果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B.风干晾晒能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保存时间C.低温或冷冻保存能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防止食物腐败D.为防止乳酸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答案】D【解析】A、醋酸菌是好氧细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在氧气充足时将乙醇转化为醋酸,A正确;B、风干晾晒通过减少食品水分含量,降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抑制其生长繁殖,B正确;C、低温保存通过降低酶活性和微生物代谢速率(未破坏酶结构),延缓食物腐败,C正确;D、泡菜制作中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而非CO 。装八成满的主要原因是初期酵母菌等微生物可能产CO ,或防止液体膨胀溢出,D错误。2.下图为研究人员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操作(A组)和计数操作(B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⑨计数得到的细菌数与用细菌计数板计数法得到的细菌数相比较多B.④和⑤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分析,区别是④培养基中没有添加琼脂C.④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等的需求D.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答案】A【解析】A、⑨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统计活菌数,而细菌计数板计数法无论活菌还是死菌都统计在内,因此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得到的细菌数与用细菌计数板计数法得到的细菌数相比较少,A错误;B、④和⑤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分析,④是液体培养基,没有添加琼脂;⑤是固体培养基,加有琼脂,B正确;C、该实验是为了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④培养液中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时,只有能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从而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此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等的需求,C正确;D、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即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3.研究人员欲从自然发酵的传统腐乳中筛选出新的毛霉菌株改良腐乳风味。该过程需利用酪素培养基,其原理是在培养基中添加酪素,如果菌株能产生蛋白酶并分泌到胞外,则能将酪素降解形成透明圈(如图所示)。下表为8种毛霉菌株分别接种到酪素培养基培养后测得的H/C值(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菌株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H/C值 3.75 5.8 1.50 4.33 5.42 3.08 3.90 5.33A.毛霉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培养基中添加的酪素主要给毛霉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C.该酪素培养基需要添加琼脂且pH调至中性D.据表初步筛选出的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编号为②⑤⑧【答案】C【解析】A、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B、酪素能被菌株产生的蛋白酶降解,推测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以给微生物提供氮源和维生素等,B正确;C、由于该培养基上能长成菌落,因此从物理状态来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需要添加琼脂,培养真菌,pH调至酸性,C错误;D、H/C值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该值越大说明毛霉降解蛋白质的能力越强,据此初步筛选出的三种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编号为②⑤⑧,D正确。4.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古称“幽菽”或“嗜”。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能生产豆豉,西汉初年,其生产、消费已初具规模。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豉》中也有相关记录。下面是豆豉制作的流程图,装坛放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营养更丰富B.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C.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所以豆豉制作过程是单一微生物在发挥作用D.装坛后日晒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搅拌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答案】A【解析】A、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如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使豆豉营养更丰富,A正确;B、传统发酵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或半固体发酵为主,B错误;C、调味过程中添加盐、白酒和调味料均可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C错误;D、该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不能利用光能,D错误。5.芜菁的胞质雄性不育(CMS)是其线粒体基因引起的胞质功能混乱导致的花粉不育。经γ射线处理的芜菁细胞(AA,A表示染色体组)和甘蓝细胞(BB,B表示染色体组)融合,可获得CMS甘蓝植株(BB)。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两种细胞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B.可以使用聚乙二醇诱导芜菁与甘蓝的原生质体融合C.杂种细胞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提供营养条件和适宜光照D.CMS甘蓝因获得芜菁的细胞质基因而表现出花粉不育【答案】C【解析】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B、聚乙二醇(PEG)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化学试剂,用聚乙二醇诱导法可促进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C、杂种细胞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和激素条件,但不需要光照,C错误;D、CMS由线粒体基因(细胞质基因)控制,融合后甘蓝的细胞质含芜菁的线粒体基因,故可能表现出花粉不育,D正确。6.为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骆驼蓬生物碱,并解决野生骆驼蓬稀缺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细胞工程+突变育种”双路径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骆驼蓬外植体需用酒精、次氯酸钠消毒,以彻底灭活外植体表面微生物B.步骤②中直接用PEG处理愈伤组织,可获得染色体组数加倍的骆驼蓬C.以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③培育的幼苗,可作为“抗毒苗”用于生产D.步骤①②③过程中进行化学物质诱变,可能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答案】D【解析】A、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用酒精、次氯酸钠消毒的目的是尽量杀死外植体表面微生物,但不是彻底灭活,因为彻底灭活可能会对外植体细胞造成伤害,影响后续的组织培养,A错误;B、直接用PEG处理愈伤组织不能使染色体组数加倍,细胞壁的限制使细胞不能融合,B错误;C、以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③培育的幼苗可作为 “脱毒苗” 用于生产,而不是 “抗毒苗”,因为茎尖病毒极少或无病毒,C错误;D、步骤①②③过程中细胞处于不断分裂状态,进行化学物质诱变,可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可能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D正确。7.科学家将两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形成双杂交瘤细胞AB。双杂交瘤细胞AB能够悬浮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产生的双特异性抗体AB(简称双抗)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双杂交瘤细胞时,需提供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B.双杂交瘤细胞AB无需识别抗原A、B,就能产生双抗C.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必须用胰蛋白酶分散处理D.同时用抗原A、B刺激,可使小鼠产生能分泌双抗的B淋巴细胞【答案】B【解析】A、培养双杂交瘤细胞时,需提供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A错误;B、双杂交瘤细胞AB由两株不同杂交瘤细胞融合形成,可产生双抗,无需识别抗原 A、B,B正确;C、杂交瘤细胞是悬浮培养的细胞,且能无限繁殖,细胞之间不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不需使用胰蛋白酶分散处理,C错误;D、一种活化的B淋巴细胞能分泌一种抗体,2种活化的相应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才能产生双抗,D错误。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妊娠女性体内胎盘产生的一种激素,在孕妇的尿液中大量存在,而非妊娠女性尿液中几乎不含有该激素。早早孕检测试纸利用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为颜色指示标记制作而成。其测定和判断方法如图,其中T线处含HCG抗体2,C线处含抗鼠IgG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CG抗体的生产需要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B.单克隆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因此可以在妊娠早期检测是否怀孕C.HCG至少含有2个抗体结合位点D.妊娠女性C线显色,未妊娠女性T线显色【答案】D【解析】A、单克隆抗体的生产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即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A正确;B、单克隆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所以在孕早期HCG含量很低时准确测出已怀孕,B正确;C、由图可知,HCG要与HCG抗体1和HCG抗体2两种抗体结合,推断HCG至少有2个抗体结合位点,C正确;D、妊娠女性尿液中有HCG,胶体金被固定在T线处,T线显色;C线作对照,判断尿液是否从样品垫扩散至吸水垫,妊娠女性、未妊娠女性均显色,D错误。9.华西牛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科研人员在生产中采取胚胎工程的手段实现了华西牛的快速繁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集的华西牛精子需要进行获能处理后,获能是指获得ATPB.可以选择发育良好的囊胚或桑葚胚进行分割,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C.受体母牛需性状优良且有较强的繁殖力,胚胎移植前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移植胚胎前需对代孕母牛进行免疫排斥反应检测【答案】B【解析】A、精子获能是指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并非指获得ATP,A错误;B、胚胎分割通常选择发育良好的桑葚胚或囊胚阶段,因这两个时期细胞分化程度低,分割后易成功发育为完整个体,B正确;C、受体母牛只需健康且生理状态与供体同步,无需性状优良(遗传信息由供体胚胎决定),但需同期发情处理以保证子宫环境同步,C错误;D、正常情况下,代孕母牛不会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故无需进行免疫排斥反应检测,D错误。10.2024年5月1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倍成教授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合作,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肝脏移植到了一位肝癌重症患者身上。本例转基因猪到活体人的异种移植取得成功,开创了转基因猪异种肝移植的先河。下列关于转基因克隆猪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操作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用到限制酶、DNA聚合酶B.核移植后,可用Mg2+载体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胚胎移植时,需给代孕母猪注射免疫抑制剂,避免其对植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D.对猪的器官改造可以向器官供体的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抑制抗原基因的表达【答案】D【解析】A、该操作即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用到限制酶、DNA连接酶,即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首先会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再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拼接到载体的切口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重组DNA分子,A错误;B、核移植后形成重组细胞,需要进行激活,可用Ca2+载体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B错误;C、胚胎移植时,代孕母猪对其胚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C错误;D、无论以哪种动物作为供体,都需要在其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D正确。故选D。11.马铃薯在生长期易受多种病毒侵染而严重减产。科研人员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4种病毒CP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多抗转基因马铃薯,有效解决了多种病毒的侵染问题。其转化中所涉及的CP融合基因、Ti质粒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ClaⅠ、BamHⅠ、HindⅢ、KpnⅠ、SacⅠ为相应限制酶的识别位点,Kan片段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A.具体操作过程中CP融合基因需先经PCR扩增,再进行凝胶电泳加以分离和鉴定B.为了使CP融合基因能在马铃薯叶细胞中表达,可从马铃薯任何部位细胞中获取启动子1C.应选择BamHⅠ和SacⅠ同时处理CP融合基因所在的DNA分子和Ti质粒D.若经限制酶处理的CP融合基因与Ti质粒反向连接,会导致CP融合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答案】B【解析】A、将4种病毒CP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前,需要对CP融合基因进行扩增,即进行PCR扩增,再进行凝胶电泳加以分离和鉴定,A正确;B、为了使CP融合基因能在马铃薯叶细胞中表达,启动子1应为来源于叶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B错误;C、在构建重组质粒时为了避免目的基因自身环化等,通常采用两种限制酶,根据题图可知,应选择BamHⅠ和SacⅠ同时处理CP融合基因所在的DNA分子和Ti质粒,C正确;D、经限制酶处理的CP融合基因虽然带有相应的启动子1,但要利用T-DNA的终止子,若与Ti质粒反向连接,可能因缺失相应的终止子或相关的终止子位置改变,导致CP融合基因不能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出相应的mRNA,D正确。12.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就可以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如图是利用奶牛乳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图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奶牛B体内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血清白蛋白基因B.将②导入③之前要将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结合构建表达载体C.在④中检测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完成了表达D.此过程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答案】C【解析】A、经过转基因技术和核移植技术之后,重组细胞中含有血清白蛋白基因,由该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分化得来的细胞都含有血清白蛋白基因,因此,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奶牛B体内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血清白蛋白基因,A正确;B、将②导入③之前要将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结合构建表达载体,目的是让目的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B正确;C、在④中检测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说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受体细胞,不能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完成了表达,C错误;D、此过程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等,D正确。13.科学家通过对相关基因进行改造,使T4溶菌酶的第3位异亮氨酸变成了半胱氨酸,于是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T4溶菌酶的耐热性得到了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利用微生物生产T4溶菌酶,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B.该技术需要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C.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不是自然界中已存在的D.改造后T4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都不同于天然溶菌酶【答案】A【解析】A、利用微生物生产T4溶菌酶,可以使用处理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A错误;B、该技术需要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属于蛋白质工程,B正确;C、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不是自然界中已存在的,C正确;D、改造后T4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与天然溶菌酶不同,由于新形成了二硫键,其空间结构也不同于天然蛋白质,D正确。14.现代生物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同时也存在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α淀粉酶基因可使花粉失去活性,将它和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可以避免花粉扩散带来的“基因污染”B.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一种有性生殖的新技术,不涉及伦理问题C.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均涉及伦理问题D.我国政府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答案】B【解析】A、α淀粉酶基因的转入会破坏花粉中的淀粉合成,导致花粉失去活性,从而防止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传播,避免基因污染,A正确;B、设计试管婴儿需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可能涉及胚胎筛选、性别选择等伦理争议,存在伦理问题,B错误;C、生殖性克隆违背生命伦理,治疗性克隆因胚胎销毁也存在伦理争议,两者均涉及伦理问题,C正确;D、我国政府严格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主张全面禁止生物武器,D正确;15.随着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医药、农业等多种行业,给人类生活和发展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带来诸多风险。下列关于生物技术伦理与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可降低转基因污染的风险B.种植抗虫棉可降低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C.转基因生物可能给社会带来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及环境安全等风险D.现代社会的很多疾病都是由生物技术带来的添加剂引发的【答案】D【解析】A、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因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不会通过花粉传播(花粉里主要是细胞核遗传物质,细胞质少),所以能降低转基因污染,A正确;B、抗虫棉能抗虫,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农药污染,B正确;C、转基因生物确实可能带来食品、生物、环境安全风险,比如基因漂移等,C正确;D、现代社会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多种因素,比如生活方式、遗传等,生物技术的添加剂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淋洗秸秆堆(清水淋洗时菌T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酒精发酵)。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其原因是 。(2)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用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通常可采用 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3)酵母菌扩大培养的过程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发现血细胞计数板每个小方格平均含有9个酵母菌,则对应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 个/mL。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发酵。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 。但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松瓶盖,目的是 。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 溶液检测。(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 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有 (写出两点)。【答案】(1)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2)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3) 3.6×107 (2分) 制造无氧环境 排出二氧化碳 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4) 葡萄糖 节约粮食、废物利用、清洁环保、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2分)【解析】(1)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2)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3)血细胞计数板1个大方格(400小格)体积=0.1mm3=10 4 mL,种群密度=(每小格菌数×400)÷10 4 mL=9×400÷10 4 =3.6×107个/mL。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此时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发酵过程中密闭,所以需要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出二氧化碳,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葡萄糖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即酵母菌可以利用葡萄糖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利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具有节约粮食、废物利用、清洁环保、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等优点。17.(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白菜(AA,2n=20)、甘蓝(CC,2n=18)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营养价值高、染色体数目少。研究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了甘蓝型油菜(流程如图),并展开了深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型油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含有 个染色体组。(2)进行上述杂交过程前,应使用 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再用 (试剂名称)处理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进行膜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阶段的光照条件为 ,再分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有 (请写出两点)。(3)甘蓝型油菜有平展叶和上卷叶两种叶形,研究人员分别测定12叶期幼苗单株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其结果如下表:组别 叶绿素a (mg/g) 叶绿素b (mg/g) 净光合速率 (umolCO2/m2·s) 气孔导度(molH2O/m2·s) 胞间CO2浓度 (umolCO2/mol)平展叶 4.2 2.7 8.7 0.18 461.0上卷叶 6.7 3.5 12.6 0.21 397.5①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 (场所名称),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 光。②在两组植株呼吸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据表中数据分析,上卷叶净光合速率大于平展叶的原因是 (答2点)。【答案】(1) 38 4(2) 纤维素酶和果胶 聚乙二醇 避光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及光照(3) 类囊体 红光和蓝紫 叶绿素含量高,光反应强;气孔导度大,吸收利用CO2多,暗反应强(3分)【解析】(1)白菜(AA,2n=20 ) 、甘蓝(CC,2n=18 ),通过体细胞杂交获得的甘蓝型油菜染色体数为二者之和,即 20+18=38条 。白菜是二倍体(AA 表示 2 个染色体组 ),甘蓝是二倍体(CC 表示 2 个染色体组 ),体细胞杂交后甘蓝型油菜含 2+2=4个染色体组 。(2)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聚乙二醇(PEG )试剂 。脱分化阶段一般要避光培养,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再分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调控细胞分化方向,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比值高利于根分化,低利于芽分化 )、光照(影响叶绿体形成等 )、温度(影响酶活性 )等 。(3)①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是光合色素的重要分布场所;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 。②净光合速率 = 实际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两组植株呼吸速率相同情况下,上卷叶净光合速率大,结合表格看:一是上卷叶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高,能吸收更多光能,促进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更多NADPH和ATP ;二是上卷叶气孔导度大,进入细胞的CO2多,为暗反应提供充足原料,促进暗反应进行 。18.(10分,每空1分)细胞工程在治疗疾病和育种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I.为降低宫颈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便精准治疗。过程如图1所示。(1)本实验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 ;体外培养细胞时,培养液需额外添加 天然成分以及通入一定浓度CO2的目的是 。(2)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以 方式增殖;B淋巴细胞通常 (选填“会”或“不会”)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具有 现象。(3)过程①诱导细胞融合常用 方法(动物细胞融合所特有),过程③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有什么特点 。(4)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图2所示。ADC能降低宫颈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因为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宫颈癌细胞,该过程的原理是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有 (答出1点)。【答案】(1) 人的宫颈癌细胞 血清 维持溶液的PH(2) 有丝分裂 会 细胞贴壁(3) 灭活病毒诱导法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此操作的目的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以精准治疗宫颈癌,所以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人的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时,培养液需额外添加天然成分血清,通入一定浓度的CO2,目的是维持溶液的pH。(2)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属于体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B 淋巴细胞不是悬浮生长的细胞,通常会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具有细胞贴壁的现象 。(3)过程①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过程,常用的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经过过程③的筛选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4)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宫颈癌细胞,是因为其能与宫颈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单克隆抗体由单一的 B 淋巴细胞克隆产生,只针对一种特定抗原,所以特异性强;能与抗原快速、灵敏地结合,灵敏度高;可通过细胞培养大量制备 。19.(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微藻适应性强、生长快,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但油脂产量低制约了对其的应用。苹果酸酶(ME)是调控微藻脂质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表明,在ME基因下游插入DNA片段N(转录后会被剪切)可显著提升ME的表达量,进而提高产油量。研究者构建了ME超表达载体(流程如图),将其转入微藻细胞以培育高产油藻株。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扩增DNA片段N,可选择的一对PCR引物是 。PCR扩增过程中,当温度下降到50℃时,PCR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反应是 。(2)为了使DNA片段N正确插入Ti-ME的表达载体上,需要在两种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即 。(3)筛选时需要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微藻细胞,并将微藻细胞置于含有 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其中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藻细胞类型有 。(4)提取转基因微藻的ME基因的mRNA,逆转录得到cDNA,以该cDNA为模板,选择引物S-F和E-R进行PCR,能否得到含ME-N的双链DNA片段? ,理由是 。【答案】(1) E-F和E-R (2分) 复性(或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2)5'-GAATTC-3'、5'-AAGCTT-3'(2分)(3) 卡那霉素 导入了普通Ti-ME载体的微藻细胞,导入了重组Ti-ME-N载体的微藻细胞(2分)(4) 不能 以ME基因的mRNA逆转录得到的cDNA不含有引物E-R的结合序列(或以ME基因的mRNA逆转录得到的cDNA不含有N的序列)(3分)【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扩增DNA片段N需要选择N片段两端的引物,即E-F和E-R。PCR技术中,复性就是当温度下降到50 ℃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即复性。(2)为了将DNA片段N正确插入Ti-ME的表达载体上,需要在两种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根据载体上的酶切位点,选择位于ME基因下游的EcoR Ⅰ和Hind Ⅲ。因此需要在两种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5'-GAATTC-3'、5'-AAGCTT-3'。(3)由于质粒中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选择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以进行筛选,其中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藻细胞类型有导入普通Ti-ME载体的微藻细胞和导入了重组Ti-ME-N载体的微藻细胞。(4)提取转基因微藻的ME基因的mRNA,逆转录得到cDNA,以该cDNA为模板,选择引物S-F和E-R进行PCR,不能得到含ME-N的双链DNA片段。因为N基因转录后会被剪切,逆转录获得的cDNA不含N基因序列。20.(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中中”和“华华”克隆猴的成功培育标志着我国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中”和“华华”的克隆流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1)图1中从卵巢中采集的细胞a需在体外培养至 期才能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等;目前使用的去核方法除了显微操作去核法,还有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与前者比较,后面的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是 。(2)完成①过程后,要对母猴b进行 检查。克隆猴的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 (写出1点)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 等。(3)科研人员发现:对灵长类动物供体细胞核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激活重构胚分化潜能调控基因A的表达,是克隆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染色体组蛋白H3动态可逆地被修饰酶所改变,从而调控基因A的表达,如图2所示。为了激活基因A的表达,研究人员将组蛋白H3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酸酶抑制剂TSA处理重构胚。据分析,图2中①和②的作用分别为 (在“促进”或“抑制”中选填)。(4)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在人类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猴 ,因而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②由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代 ,因而用于药物对照实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药效。【答案】(1) MⅡ 没有穿透卵细胞透明带去核(或使DNA变性)(3分)(2) 妊娠 骨髓、脐带血 成体干细胞(3)促进、抑制(4) 在进化上与人亲缘关系更近 遗传物质(或遗传性状)基本相同(3分)【解析】(1) 图1中的细胞a是母猴a的卵母细胞,从卵巢中采集的细胞a需在体外培养至MⅡ(减数分裂Ⅱ中)期才具有受精的能力,才能用于体细胞核移植等,该时期的细胞营养物质丰富且含有有利于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存在;目前使用的去核方法除了显微操作去核法,还有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显微操作去核是将卵母细胞培养到MⅡ期进行去核操作,去核事实上是去除卵母细胞的纺锤体和染色体结构,与显微操作去核比较,后面的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是没有穿透卵细胞透明带去核(或使DNA变性)。(2)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过程为胚胎移植,完成移植后需要对受体进行妊娠检查。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3)TSA是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的作用,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最终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Kdm4d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则Kdm4d可以表达组蛋白去甲基化酶,降低H3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进而促进基因A的表达,因此,①的作用是促进,②的作用是抑制。(4)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在人类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猴在进化上与人亲缘关系更近,因而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②由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代遗传物质(或遗传性状)基本相同,因而用于药物对照实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药效。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块检测卷5 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训练)(原卷版)(全国通用).docx 模块检测卷5 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训练)(解析版)(全国通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