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3讲 糖类和脂质目 录01考情解码·考点定标 202体系构建·思维领航 203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3考点一 细胞的糖类 3知识点1 糖类元素组成及种类 3知识点2 糖类的功能 3考向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5考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 6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6知识点2 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 7考向1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9考向2 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1004真题感知·命题洞见(含2025年高考真题) 1105 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14一、教材知识链接 14二、教材深挖拓展 15三、种子代谢与物质变化 15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北京卷,T1,2分 河北卷,T3,2分 江苏卷,T1,2分 新课标卷,T1,6分 重庆卷,T1,2分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河北卷,T3,2分 福建卷,T20,16分 江苏卷,T1,2分 福建卷,T1,2分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题目容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组成细胞的糖类、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2.从命题思路上看,试题情境主要选取生命健康与细胞中的糖类以及脂质的关系,要求学生在题干信息提取加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原型知识进行作答,通常是考查学生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应用。复习目标: 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3.基于对糖类和脂质的学习,养成“少盐、少油、控糖”的健康饮食习惯。(社会责任)考点一 细胞中的糖类知识夯基知识点1 糖类的元素组成及种类1.组成元素:C、H、O(提醒:几丁质含有N)2.功能: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3.糖类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提醒:单糖可不经消化直接吸收)(2)二糖(由两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一般要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麦芽糖、蔗糖、乳糖(提醒: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3)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提醒:最常见的多糖是淀粉)【名师提醒】(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非还原糖包括 蔗糖 、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 核糖_、 脱氧核糖 、 核糖 。 (3)植物细胞壁中的糖: 纤维素 。(4)细胞膜中的糖: 糖蛋白 、糖脂。 (5)真菌细胞壁及昆虫外骨骼的糖: 几丁质_。(6)病毒中的糖: 核糖_(RNA病毒)、 脱氧核糖 (DNA病毒)。(7)存在于核糖体中的糖: 核糖__,染色体主要成分的糖: 脱氧核糖_。知识点2 糖类的功能1.糖类的功能种类 分布 功能单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重要成分脱氧核糖(C5H10O4) 组成DNA的重要成分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主要的能源物质,被称为“生命的燃料”果糖(C6H12O6) 植物细胞 组成其他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半乳糖(C6H12O6) 动物细胞二糖 麦芽搪(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形成) 植物,发芽的谷粒中较多 可水解为单糖后为生命活动供能蔗糖(由果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植物,甜菜、甘蔗中较多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 淀粉 植物的储藏器官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 棕搁、棉花、麻类等植物中 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糖原 肝糖原 人和动物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肌糖原 人和动物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和提供能量几丁质(又称为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等。2.依据糖的功能不同分类(1)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等。(提醒:并非所以得糖类都是能源物质)(2)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如淀粉、糖原等。(3)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如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等。(4)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则以几丁质为主。(提醒:几丁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由N-乙酰葡萄糖胺缩合而成)【易错提醒】(1)纤维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消化,但可刺激肠道蠕动和收缩,增进排便。(2)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和连接方式不同。(3)多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等。 【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1 P24“图2-3”: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连接方式等不同。(2)源于必修1 P25“批判性思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因此一些科学家把它称作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考向研析考向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例:纱布是一种常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普通纱布只能吸收已经流出的血液,阻止血液继续流出的效果有限。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由几丁质加工而成的新型伤口敷料,它可有效阻止血液继续流出并启动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C.几丁质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D.几丁质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答案】B【解析】几丁质是一种多糖,不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D正确。【变式训练1·变考法】乳糖不耐受通常是指人由于小肠内缺乏乳糖酶而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乳糖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可以水解供能B.乳糖可直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D.纤维素与乳糖都是人小肠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答案】C【解析】乳糖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不含乳糖,A错误;乳糖属于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其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C正确;人小肠细胞中不含纤维素,乳糖不属于大分子物质,D错误。【变式训练2·变情境】小龙虾汉堡、北京烤鸭汉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汉堡”,由汉堡胚夹着蔬菜、肉类制成,深受食客青睐。下列关于“中国汉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汉堡胚里的淀粉属于多糖,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B.北京鸭的肝脏中含丰富的磷脂,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C.烤鸭中的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相等质量的糖原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D.北京烤鸭汉堡中的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答案】C【解析】汉堡胚里的淀粉属于多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储能物质,A正确;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所有细胞均含有磷脂,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 的种子中,磷脂含量丰富,B正确;烤鸭中的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相等质量的糖原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因为脂肪中的含有的H多,C错误;北京烤鸭汉堡中的糖原、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正确。考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知识夯基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质的组成及特点(1)主要是C、H、O,磷脂还含有 N、P(2)合成场所:内质网 (提醒:光面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3)特点:①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 O含量低, C、H 含量高;②通常不溶于水 ,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提醒:光面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种类 功能 元素组成 分布脂肪 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具有保温功能;能缓冲外界压力和减少器官间的摩擦,保护内脏器官 C、H、O 大量储存在植物的种子、果实及动物的皮下、肠系膜等处磷脂 组成生物膜(核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C、H、O、N、P 在动物脑,卵细胞和大豆种子中含量较多固醇 胆固醇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H、O 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性激素 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由动物的性腺分泌,进入血液、组织液中维生素D 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在动物的卵黄中含量较多;人的皮肤的表皮细胞中有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通过酶的作用可转化成维生素D知识点2 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1.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提醒:糖类转化为脂肪容易,脂肪转化为糖类困难)(提醒:某些氨基酸之的非必需氨基酸)2.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脂肪的H含量大于糖类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外,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3.糖类和脂肪的比较有机物种类 元素组成特点 氧化分解的需氧量 氧化分解产生的水 呼吸熵 释放能量糖类 O多H少 少 少 等于1 少脂肪 O少H多 多 多 小于1 多【易错提醒】(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但脂肪不参与生物膜的构成。(2)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3)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4)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但脂肪也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连接,则为饱和脂肪酸,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则为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2)源于必修1 P27“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磷脂是所有细胞(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或“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易错辨析】(1)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2024·新课标卷,1D)(×) 脂肪只含碳、氢、氧3种元素,不含磷元素。(2)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2024·湖南卷,1A)(×) 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3)油橄榄种子(富含脂肪)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2024·甘肃卷,1C)(×) 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有机物种类增多。(4)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2024·北京卷,3D)(×)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是小分子物质。(5)糖类和脂肪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2023·福建卷,1D)(×) 糖类中的多糖是大分子物质,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脂肪不属于大分子物质,是由甘油和脂肪酸连接而成的。(6)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2023·全国新课标卷,1D)(√)(7)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2020·江苏卷,2B)(×) 单糖、二糖和脂质等不是生物大分子。(8)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2020·海南卷,1B)(×) 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水解的终产物。(9)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2020·海南卷,1D)(×) CaCO3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考向研析考向1 细胞中脂质的种类和作用例1.如图是某全麦面包的营养成分表,表中的碳水化合物有两类,即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表中膳食纤维又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B.该全麦面包中的膳食纤维属于无效碳水化合物C.蛋白质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属于有效碳水化合物D.该全麦面包中的脂肪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答案】C【解析】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该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淀粉属于多糖,A正确;无效碳水化合物是人不能消化的,该全麦面包中的膳食纤维主要是纤维素等不能被人消化的多糖,B正确;蛋白质不属于碳水化合物,C错误;全麦面包中的脂肪是植物脂肪,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D正确。【变式训练1·变情境】传统的节日文化常常伴随着美食在代代传承。“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在苏轼的这句诗中,“饴”指的是用麦芽制成的糖,“酥”指的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肪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B.麦芽糖是一种二糖,无法直接被小肠吸收C.糖类和脂肪均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细胞膜表面糖类和脂肪结合形成的糖脂具有识别功能【答案】B【解析】脂肪是由甘油、脂肪酸组成的,不含磷酸,A错误;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细胞膜表面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D错误。【变式训练2·变考法】糖类和脂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和脂质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多糖可为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直接供能C.磷脂是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必需氨基酸D.细胞表面的糖脂是许多胞外活性分子的受体,可参与信息传递【答案】D【解析】糖类和脂质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少数脂质,如磷脂中还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A错误;多糖可当作储存能量的物质,为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直接供能的是ATP,不是多糖,B错误;磷脂是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可参与构成细胞膜,但不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一般从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中获取,C错误;细胞表面的糖脂是许多胞外生理活性物质的受体,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D正确。考向2 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例2.“三减三健”是指国家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提倡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实现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目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持健康,长期做饭时放的食盐都极少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人体细胞中的糖类都可以水解D.等质量的糖类比脂肪所含的能量多【答案】B【解析】做饭时长期放的食盐极少,导致钠缺乏,引起兴奋性下降,不符合减盐的科学原则,A错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脂质分子,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正确;人体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只有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而单糖不能水解,C错误;等质量的糖类比脂肪所含的能量少,D错误。【变式训练1·变考法】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体内,图示过程会加强,进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C.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是酒精D.物质X为甘油,在糖尿病患者体内,X与脂肪酸反应合成脂肪减少【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人体内葡萄糖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过程转化成脂肪,故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因为在体内糖类充足的情况下会大量转变成脂肪,A正确;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故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B正确;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不能产生酒精,C错误;物质X为甘油,在糖尿病患者体内,X与脂肪酸反应合成脂肪减少,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转换和利用发生障碍,导致图示过程减弱,脂肪分解增加,D正确。【变式训练2·变考法】调查发现不少中学生通过大幅减少糖类的摄入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种做法会迫使身体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而人体组织细胞在氧化分解脂肪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酮体,血液中过多的酮体会引发酸中毒,甚至患酮血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适量服用NaHCO3可缓解酮体过多引发的酸中毒C.酮血症患者易低血糖,此时体内胰高血糖素水平较高D.合理控制饮食、适当增加锻炼,才是科学的减肥方法【答案】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脂肪在组织细胞中被氧化分解功能,不是在内环境中,A错误;酮体过多会引发酸中毒,这是因为酮体在血液中积累会导致血液酸化。而NaHCO3 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与酸反应,从而中和血液中的酸,有助于缓解酸中毒,B正确;酮血症患者由于糖类摄入减少,导致血糖含量低,促进体内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来增加血糖的含量,C正确;适当控制饮食并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才是较科学的减肥方法,D正确。1.(2025·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对生物体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淀粉酶和核酸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和OB.糖原、蛋白质和脂肪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C.多肽链和核酸单链可在链内形成氢键D.多糖、蛋白质和固醇可参与组成细胞结构【答案】B【分析】纤维素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淀粉酶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它们都有C、H、O,A正确;糖原是多糖,由葡萄糖单体连接成多聚体,蛋白质由氨基酸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但脂肪不是多聚体,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B错误;多肽链中的某些区域可以形成氢键,如α螺旋结构,核酸单链如tRNA,可在链内形成氢键,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多糖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蛋白质是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正确。2.(2025·北京·高考真题)2025年,国家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为践行“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应持有的正确认识是( )A.饮食中元素种类越多所含能量越高B.饮食中用糖代替脂肪即可控制体重C.无氧运动比有氧运动更有利于控制体重D.在生活中既要均衡饮食又要适量运动【答案】D【解析】饮食中的能量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而非元素种类。例如,脂肪仅含C、H、O三种元素,但单位质量供能最高。元素种类多与能量无关,A错误;糖类和脂肪均可供能,但脂肪储能更高。若用糖代替脂肪但总热量未减少,反而可能因糖分解快导致饥饿感增强,且过量糖会转化为脂肪储存,B错误;无氧运动(如短跑)主要消耗糖原,而有氧运动(如慢跑)能持续分解脂肪供能,更利于减脂和控制体重,C错误;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适量运动促进能量消耗,二者结合是科学控制体重的关键,D正确;3.(2024·重庆·高考真题)下表据《中国膳食指南》得到女性3种营养元素每天推荐摄入量,据表推测,下列错误的是( )钙(mg/d) 铁(mg/d) 碘0.5-1岁 350 10 11525-30岁(未孕) 800 18 12025-30岁(孕中期) 800 25 23065-75岁 800 10 120A.以单位体重计,婴儿对碘的需求高于成人B.与孕前期相比,孕中期女性对氧的需求量升高C.对25岁与65岁女性,大量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不同D.即使按推荐量摄入钙,部分女性也会因缺维生素D而缺钙【答案】C【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婴儿碘每天的摄入量为115μg,成人为120μg,相差不大,但成人的体重远高于婴儿,所以以单位体重计,婴儿对碘的需求高于成人,A正确;铁是血红蛋白在重要成分,表中数据可知,孕中期铁的摄入量高于未孕,由此推测孕中期胎儿发育加快,孕妇的新陈代谢加快,与孕前期相比,孕中期女性对氧的需求量升高,B正确;大量元素主要有C、H、O、N、P、S、K、Ca、Mg,由表格数据可知对25岁与65岁女性,钙的推荐摄入量均为800mg/d,C错误;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即使按推荐量摄入钙,部分女性也会因缺维生素D而缺钙,D正确。4.(2024·甘肃·高考真题)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答案】C【解析】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A正确;油橄榄子叶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减少,但由于发生了有机物的转化,故有机物的种类增多,C错误;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D正确。5.(2024·湖南·高考真题)以黑藻为材料探究影响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B.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细胞质流动速率越快C.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D.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答案】B【解析】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黑藻叶龄、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A正确;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原因新叶比老叶细胞代谢旺盛,而细胞代谢越旺盛,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低,B错误;选择新鲜的叶片,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实验容易取得成功,C正确;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常以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6.(2024·湖南·高考真题)细胞膜上的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B.胆固醇可以影响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C.糖脂可以参与细胞表面识别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答案】A【解析】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A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对于调节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糖脂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7.(2024·河北·高考真题)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结合水 B.囊泡 C.细胞骨架 D.tRNA【答案】A【解析】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不具备运输功能,A正确;囊泡可运输分泌蛋白等,B错误;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错误;tRNA可运输氨基酸,D错误。8.(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答案】D【解析】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A正确;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B正确;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因此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长句作答类一、教材知识链接1.(必修1 P31“图2-12拓展”)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为什么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差距?虽然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是葡萄糖连接的方式、数量等不同,因此它们具有了不同的化学性质。2.(源于必修1 P33“练习·拓展题T2改编”)葡萄糖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而蔗糖不可以的原因是 葡萄糖属于单糖,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因此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蔗糖属于二糖,必须经过消化作用分解成两分子单糖后才能进入细胞,因此不能直接静脉注射 。3.(与生活的联系)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送的液体成分里含有葡萄糖。加入葡萄糖的作用是什么?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命的燃料”。它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病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 单键 连接,则为 饱和脂肪酸 ,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 双键 ,则为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在室温时呈 液态 ,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 饱和脂肪酸 ,室温时呈 固态 。二、教材深挖拓展1.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2.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拓展延伸类三、种子的代谢与物质变化1.种子的水含量变化2.种子中的有机物及检测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如上图所示,在种子萌发的第Ⅰ阶段,种子快速吸水,呼吸速率上升,子叶展开之前,萌发种子的干物质一般会出现质量减少而种类增多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在种子萌发的第Ⅱ阶段,细胞产生CO2的量要比消耗O2的量大得多,说明此期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4.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变化 种子类型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①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②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3讲 糖类和脂质目 录01考情解码·考点定标 202体系构建·思维领航 203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3考点一 细胞的糖类 3知识点1 糖类元素组成及种类 3知识点2 糖类的功能 3考向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5考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 6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6知识点2 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 7考向1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8考向2 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904真题感知·命题洞见(含2025年高考真题) 1005 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12一、教材知识链接 12二、教材深挖拓展 12三、种子代谢与物质变化 12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北京卷,T1,2分 河北卷,T3,2分 江苏卷,T1,2分 新课标卷,T1,6分 重庆卷,T1,2分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河北卷,T3,2分 福建卷,T20,16分 江苏卷,T1,2分 福建卷,T1,2分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题目容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组成细胞的糖类、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2.从命题思路上看,试题情境主要选取生命健康与细胞中的糖类以及脂质的关系,要求学生在题干信息提取加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原型知识进行作答,通常是考查学生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应用。复习目标: 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3.基于对糖类和脂质的学习,养成“少盐、少油、控糖”的健康饮食习惯。(社会责任)考点一 细胞中的糖类知识夯基知识点1 糖类的元素组成及种类1.组成元素: (提醒:几丁质含有N)2.功能:糖类是主要的 物质3.糖类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提醒:单糖可不经消化直接吸收)(2)二糖(由两个单糖 而成,一般要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麦芽糖、 、乳糖(提醒: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3)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提醒:最常见的多糖是淀粉)【名师提醒】(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包括 ,非还原糖包括 、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 _、 、 。 (3)植物细胞壁中的糖: 。(4)细胞膜中的糖: 、糖脂。 (5)真菌细胞壁及昆虫外骨骼的糖: _。(6)病毒中的糖: _(RNA病毒)、 (DNA病毒)。(7)存在于核糖体中的糖: __,染色体主要成分的糖: _。知识点2 糖类的功能1.糖类的功能种类 分布 功能单糖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组成 的重要成分脱氧核糖(C5H10O4) 组成 的重要成分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主要的 物质,被称为“生命的燃料”果糖(C6H12O6) 植物细胞 组成其他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半乳糖(C6H12O6) 动物细胞二糖 麦芽搪(由两个 分子脱水缩合形成) 植物,发芽的谷粒中较多 可水解为单糖后为生命活动供能蔗糖(由 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植物,甜菜、甘蔗中较多乳糖(由 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 淀粉 植物的储藏器官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 物质纤维素 棕搁、棉花、麻类等植物中 是构成植物 的重要成分糖原 肝糖原 人和动物动物的 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肌糖原 人和动物动物的 组织中 储存和提供能量几丁质(又称为 )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 中 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等。2.依据糖的功能不同分类(1)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等。(提醒:并非所以得糖类都是能源物质)(2)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如 、糖原等。(3)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如脱氧核糖、核糖、 等。(4)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 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和 。真菌则以 为主。(提醒:几丁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由N-乙酰葡萄糖胺缩合而成)【易错提醒】(1)纤维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消化,但可刺激肠道蠕动和收缩,增进排便。(2)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和连接方式不同。(3)多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等。 【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1 P24“图2-3”: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 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 等不同。(2)源于必修1 P25“批判性思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 和 。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因此一些科学家把它称作人类的“ 营养素”。考向研析考向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例:纱布是一种常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普通纱布只能吸收已经流出的血液,阻止血液继续流出的效果有限。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由几丁质加工而成的新型伤口敷料,它可有效阻止血液继续流出并启动凝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C.几丁质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D.几丁质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变式训练1·变考法】乳糖不耐受通常是指人由于小肠内缺乏乳糖酶而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乳糖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可以水解供能B.乳糖可直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D.纤维素与乳糖都是人小肠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变式训练2·变情境】小龙虾汉堡、北京烤鸭汉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汉堡”,由汉堡胚夹着蔬菜、肉类制成,深受食客青睐。下列关于“中国汉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汉堡胚里的淀粉属于多糖,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B.北京鸭的肝脏中含丰富的磷脂,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C.烤鸭中的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相等质量的糖原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D.北京烤鸭汉堡中的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考点二 细胞中的脂质知识夯基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质的组成及特点(1)主要是 ,磷脂还含有(2)合成场所: (提醒:光面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3)特点:①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 含量低, 含量高;②通常不溶于 ,易溶于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提醒:光面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种类 功能 元素组成 分布脂肪 细胞内主要的 物质;具有保温功能;能缓冲外界压力和减少器官间的摩擦,保护内脏器官 大量储存在植物的种子、果实及动物的皮下、肠系膜等处磷脂 组成生物膜(核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C、H、O、N、P 在动物脑,卵细胞和大豆种子中含量较多固醇 胆固醇 构成动物 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H、O 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性激素 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由动物的性腺分泌,进入血液、组织液中维生素D 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 的吸收和利用,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在动物的卵黄中含量较多;人的皮肤的表皮细胞中有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通过酶的作用可转化成知识点2 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1.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提醒:糖类转化为脂肪容易,脂肪转化为糖类困难)(提醒:某些氨基酸之的非必需氨基酸)2.糖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脂肪的 含量大于糖类需要消耗大量 ,此外,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 条件下进行。所以,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3.糖类和脂肪的比较有机物种类 元素组成特点 氧化分解的需氧量 氧化分解产生的水 呼吸熵 释放能量糖类 少 等于1 少脂肪 O少H多 多 小于1【易错提醒】(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但脂肪不参与生物膜的构成。(2)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3)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4)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但脂肪也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名师提醒】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连接,则为 ,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则为 。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 ,在室温时呈 ,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 ,室温时呈 。(2)源于必修1 P27“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磷脂是 (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或“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易错辨析】(1)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2024·新课标卷,1D)( )(2)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2024·湖南卷,1A)( ) (3)油橄榄种子(富含脂肪)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2024·甘肃卷,1C)( )(4)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2024·北京卷,3D)( )(5)糖类和脂肪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2023·福建卷,1D)( )(6)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2023·全国新课标卷,1D)( )(7)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2020·江苏卷,2B)( )(8)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2020·海南卷,1B)( )(9)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2020·海南卷,1D)( )考向研析考向1 细胞中脂质的种类和作用例1.如图是某全麦面包的营养成分表,表中的碳水化合物有两类,即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表中膳食纤维又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B.该全麦面包中的膳食纤维属于无效碳水化合物C.蛋白质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属于有效碳水化合物D.该全麦面包中的脂肪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变式训练1·变情境】传统的节日文化常常伴随着美食在代代传承。“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在苏轼的这句诗中,“饴”指的是用麦芽制成的糖,“酥”指的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肪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B.麦芽糖是一种二糖,无法直接被小肠吸收C.糖类和脂肪均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细胞膜表面糖类和脂肪结合形成的糖脂具有识别功能【变式训练2·变考法】糖类和脂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和脂质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多糖可为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直接供能C.磷脂是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必需氨基酸D.细胞表面的糖脂是许多胞外活性分子的受体,可参与信息传递考向2 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例2.“三减三健”是指国家开展的一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提倡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实现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目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持健康,长期做饭时放的食盐都极少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人体细胞中的糖类都可以水解D.等质量的糖类比脂肪所含的能量多【变式训练1·变考法】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体内,图示过程会加强,进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C.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是酒精D.物质X为甘油,在糖尿病患者体内,X与脂肪酸反应合成脂肪减少【变式训练2·变考法】调查发现不少中学生通过大幅减少糖类的摄入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种做法会迫使身体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而人体组织细胞在氧化分解脂肪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酮体,血液中过多的酮体会引发酸中毒,甚至患酮血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适量服用NaHCO3可缓解酮体过多引发的酸中毒C.酮血症患者易低血糖,此时体内胰高血糖素水平较高D.合理控制饮食、适当增加锻炼,才是科学的减肥方法1.(2025·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对生物体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淀粉酶和核酸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和OB.糖原、蛋白质和脂肪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C.多肽链和核酸单链可在链内形成氢键D.多糖、蛋白质和固醇可参与组成细胞结构2.(2025·北京·高考真题)2025年,国家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为践行“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应持有的正确认识是( )A.饮食中元素种类越多所含能量越高B.饮食中用糖代替脂肪即可控制体重C.无氧运动比有氧运动更有利于控制体重D.在生活中既要均衡饮食又要适量运动3.(2024·重庆·高考真题)下表据《中国膳食指南》得到女性3种营养元素每天推荐摄入量,据表推测,下列错误的是( )钙(mg/d) 铁(mg/d) 碘0.5-1岁 350 10 11525-30岁(未孕) 800 18 12025-30岁(孕中期) 800 25 23065-75岁 800 10 120A.以单位体重计,婴儿对碘的需求高于成人B.与孕前期相比,孕中期女性对氧的需求量升高C.对25岁与65岁女性,大量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不同D.即使按推荐量摄入钙,部分女性也会因缺维生素D而缺钙4.(2024·甘肃·高考真题)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5.(2024·湖南·高考真题)以黑藻为材料探究影响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B.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细胞质流动速率越快C.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D.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6.(2024·湖南·高考真题)细胞膜上的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B.胆固醇可以影响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C.糖脂可以参与细胞表面识别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7.(2024·河北·高考真题)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结合水 B.囊泡 C.细胞骨架 D.tRNA8.(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长句作答类一、教材知识链接1.(必修1 P31“图2-12拓展”)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为什么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差距?2.(源于必修1 P33“练习·拓展题T2改编”)葡萄糖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而蔗糖不可以的原因是 。3.(与生活的联系)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送的液体成分里含有葡萄糖。加入葡萄糖的作用是什么?4.(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 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 连接,则为 ,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 ,则为 。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 ,在室温时呈 ,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 ,室温时呈 。二、教材深挖拓展1.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 。2.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而脂肪一般只在 ,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拓展延伸类三、种子的代谢与物质变化1.种子的水含量变化2.种子中的有机物及检测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如上图所示,在种子萌发的第Ⅰ阶段,种子快速吸水,呼吸速率上升,子叶展开之前,萌发种子的干物质一般会出现质量减少而种类增多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在种子萌发的第Ⅱ阶段,细胞产生CO2的量要比消耗O2的量大得多,说明此期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4.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变化 种子类型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①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②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3讲 糖类和脂质(复习讲义)(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第03讲 糖类和脂质(复习讲义)(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