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15讲 分离定律(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15讲 分离定律(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讲 分离定律
目录 01 课标达标练 【题型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题型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题型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题型四】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 【题型五】自交和自由交配 【题型六】致死问题计算 02 能力突破练(新角度+新情境+新考法) 03 高考溯源练(含2025年高考真题)
题型一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1.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猫的黑毛和细毛都是相对性状
B.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
C.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D.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其杂交子代一定只有一种性状
【答案】C
【解析】A、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兔的长毛和短毛属于相对性状,但猫的黑毛(颜色)和细毛(粗细)是不同性状,A错误;
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的基因可能为等位基因(如Aa)或相同基因(如AA),只有在杂合状态下才是等位基因,B错误;
C、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等位基因或多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C正确;
D、显性性状的杂合体(Aa)与隐性性状(aa)杂交时,子代可能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如测交结果为1:1),D错误。
故选C。
2.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B.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可以用测交实验加以区分
C.纯合子的双亲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D.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D
【解析】A、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相同但环境不同时,表现型可能不同(如植物因光照差异导致生长差异),A错误;
B、测交用于检测个体基因型(显性纯合或杂合),显隐关系需通过自交或杂交实验判断(如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
C、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双杂合子的子代也有纯合子,杂合子的双亲也不一定是杂合子,比如纯合显性与纯合隐性杂交,C错误;
D、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其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D正确。
故选D。
3.下列对遗传学相关概念、规律的归纳正确的有( )
①子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⑤在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⑥孟德尔的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⑦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答案】A
【解析】①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①错误;
②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仅适用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如X和Y)形态不同,②错误;
③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2种)精子,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前期发生互换可产生4种精子,③正确;
④雌雄配子数量不等(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④错误;
⑤减数分裂中DNA仅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⑤错误;
⑥孟德尔的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正确;
⑦自由组合针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⑦错误。
故选A。
4.家鸡的Z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正常喙和交叉喙,其中某种基因型致死。现有一对正常喙家鸡杂交,子代个体正常喙:交叉喙=3: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亲代雄性为杂合子或纯合子,交叉喙是隐性性状
B.子代正常喙个体自由交配,后代雌雄数目相当
C.致死个体全是雌性
D.该家鸡种群中,与喙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
【答案】B
【解析】A、现有一对正常喙家鸡杂交,子代个体正常喙:交叉喙=3:1,说明正常喙为显性性状,亲代雄性若为纯合子(ZDZD),与雌性ZDW杂交,子代雄性全为ZDZD(正常喙),雌性全为ZDW(正常喙),不会出现交叉喙,与题意矛盾,因此亲代雄性必为杂合子(ZDZd),交叉喙由隐性基因d控制,A错误;
B、子代的正常喙有子代有ZDZD、ZDZd、ZDW,自由交配的后代不存在致死的ZdZd,因此后代雌性和雄性数目相当,B正确;
C、致死个体全是雄性即ZdZd,C错误;
D、该家鸡种群中,与喙有关的基因型共有 4 种:ZDZD、ZDZd、ZDW、ZdW,D错误。
故选B。
5.《农政全书》提到:“棉花,花有白、黄,籽有黑、白,茎有紫、绿”。近代遗传学研究发现,棉花的花颜色、籽颜色、茎颜色等性状在遗传时互不干扰。下列关于棉花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的颜色和籽的颜色属于不同性状
B.茎的紫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C.不同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棉花的不同性状通常由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D
【解析】A、不同性状指生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形态等),花的颜色和籽的颜色属于不同性状,A正确;
B、茎的紫色和绿色是同一性状(茎颜色)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同源染色体上。题干提到性状“互不干扰”,隐含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因此不同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茎的紫色和绿色),而不同性状由不同的非等位基因控制。例如,花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籽的颜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
题型二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6.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其具有的优点不包括( )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B.豌豆生长周期短,产生的子代数量少,便于统计学分析
C.豌豆花大,便于人工对母本去雄及人工异花传粉
D.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
【答案】B
【解析】A、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自交,后代纯合概率高,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A正确;
B、豌豆生长周期短,产生的子代数量多,大量数据有利于统计学分析,B错误;
C、豌豆花大,便于人工去雄和异花传粉操作,C正确;
D、豌豆具有多对明显且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实验观察和记录,D正确。
故选B。
7.孟德尔做了多组豌豆的杂交实验,其中一组为开紫红花、灰种皮和开白花、白种皮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开紫红花、灰种皮,F1自交产生的F2中705株开紫红花、灰种皮,224株开白花、白种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杂交时,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采集另一亲本的花粉授粉并套袋
B.F1通过自花传粉产生F2时无需对豌豆的花进行处理
C.控制花色的基因、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
D.一对基因同时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不是对上述现象的合理假说
【答案】D
【解析】A、杂交实验中,母本需在花蕾期去雄并套袋,待雌蕊成熟后授粉并再次套袋,A正确;
B、F 自交时,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F1自交产生F2时,由于其本身的传粉特性,无需对豌豆的花进行额外处理,B正确;
C、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红花与白花、灰种皮与白种皮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分离比接近3:1,这表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
D、如果一对基因同时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也有可能出现F2中紫红花、灰种皮与白花、白种皮的比例接近3:1的现象,所以一对基因同时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是对上述现象的一种合理假说,D错误。
故选D。
8.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是两性花,只有雄蕊或雌蕊是单性花。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单性花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
B.两性花植物和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无性染色体一般不用来研究伴性遗传
C.无论是用两性花还是单性花植物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
D.有些植物的两性花雌雄蕊不同时成熟能避免自交,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进化
【答案】A
【解析】A、单性花中若为雌花,本身无雄蕊,无需去雄;若为雄花则无法作为母本。因此利用单性花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操作步骤应为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无需去雄,A错误;
B、两性花和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如玉米)无性染色体,其性别由细胞核基因或环境因素决定,无法直接观察伴性遗传现象,B正确;
C、无论是两性花还是单性花,母本均需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C正确;
D、有些植物的两性花的雌雄蕊成熟时间不同,可避免自花传粉,可通过异花传粉并增加遗传多样性,有利于自然选择,D正确。
故选A。
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具有相对性状纯合亲本杂交和F 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
D.在实验验证时,只需完成F 作父本或母本一个测交实验就行
【答案】A
【解析】A、孟德尔通过纯合亲本杂交观察到F 显性性状,再通过F 自交发现性状分离现象,从而提出问题,A正确;
B、假说中提出“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但未提及“数量相等”,实际上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
C、孟德尔时代尚未发现减数分裂,C错误;
D、测交实验需验证F 作为父本和母本两种情况(正反交),D错误。
故选A。
10.图1为豌豆杂交实验中的人工传粉过程,图2是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在豌豆花开放后进行去雄操作,以避免自花传粉
B.图1中传粉完成后,需对母本花朵套袋以防止其他花粉干扰
C.图2中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其原因是控制茎高的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D.图2中F1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F2高茎豌豆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答案】B
【解析】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应在花未开放时进行去雄操作,A错误;
B、图1中传粉完成后,为防止其他花粉干扰,需对母本花朵套袋,B正确;
C、图2中控制茎高这一相对性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F2出现性状分离是因为等位基因分离,而非基因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C错误;
D、图2中F1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F2高茎豌豆(DD:Dd=1: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D错误。
故选B。
题型三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合子配子不同表现类型的子代
A.甲同学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分别发生在过程②③中
B.乙同学模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在过程③中
C.上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且抓取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
D.甲、乙同学经过多次抓取小球实验后,统计得到的Dd、ab组合概率分别约为1/2、1/4
【答案】B
【解析】A、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Ⅰ、Ⅱ小桶中所含小球种类和数量相同,因此,甲同学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分别发生在过程②③中,A正确;
B、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Ⅲ、Ⅳ小桶中含有不同的小球,代表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因此,乙同学模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②中,B错误;
C、题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模拟杂合子个体的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比为1∶1,抓取的小球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以保证每个小桶中模拟的配子比例始终保持1∶1,C正确;
D、甲同学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统计得到的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乙同学模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统计得到的ab组合的概率约为1/4,D正确。
故选B。
1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过程模拟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抽出Y或y、R或r的概率均为1/2
B.进行多次操作后,“结果1”中基因型共有4种,比值约为1∶1∶1∶1
C.进行多次操作后,“结果2”中基因型共有9种,比值约为(1∶2∶1)2
D.“将两次‘结果1’随机组合得到‘结果2’”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A、从Y、y中抽出其一,从R、r中抽出其一,模拟的是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因此图中抽出Y或y、R或r的概率均为1/2,A正确;
B、“结果1”模拟的是YyRr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因此进行多次操作后,“结果1”中基因型共有4种,比值约为1∶1∶1∶1,B正确;
C、“结果2”模拟的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进而产生产生F1的过程,因此进行多次操作后,“结果2”中基因型共有9种,比值约为(1∶2∶1)2,C正确;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即发生在“结果1”,而“将两次‘结果1’随机组合得到‘结果2’”的过程表示受精作用,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13.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过程中,可通过模拟实验对某些基本原理规律进行探究。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模拟实验:选用两个不透明的布袋,甲袋里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里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袋各随机抓取一粒棋子组合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布袋代表雌、雄配子
B.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
C.该模拟实验不能用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D.每次抓取并记录后,抓取的围棋子不必再放回两个布袋中
【答案】B
【解析】A.甲袋全为白色棋子,乙袋黑白各半,分别模拟雌雄配子的类型(如女性只产X,男性产X、Y),但布袋代表生殖器官而非配子本身,A错误;
B.甲袋(全白)可视为女性X配子,乙袋(白、黑各半)可视为男性X、Y配子,随机抓取模拟精卵结合,结果男女概率各50%,B正确;
C.该实验可模拟测交(如甲为隐性纯合aa,乙为显性杂合Aa),验证分离定律的1:1比例,C错误;
D.抓取后需放回棋子以保证每次抓取概率恒定,否则样本减少导致误差,D错误;
故选B。
14.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
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
C.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实验二中用2种不同颜色的、大小不一定相同的橡皮泥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A、绿豆和黄豆不仅颜色不同,大小、形状也有差异,抓取时概率不均等,无法准确模拟配子比例,A错误;
B、牵拉细绳模拟的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或姐妹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粒分裂是染色体自身行为,无需纺锤丝牵引,B错误;
C、自由组合至少需两对等位基因独立分配,仅向同一桶添加另一对彩球无法模拟独立抓取过程,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需要两个小桶分别添加两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并且要从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彩球进行组合,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可包括性染色体(如X和Y),其大小不同但属于同源,用不同颜色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橡皮泥模拟符合实际,D正确。
故选D。
15.为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某同学准备了四颗材质相同的正方体骰子,做好标记后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两颗骰子分别是 A/a 骰子(3 面 A,3 面 a)和 B/b 骰子(3 面 B,3 面 b),如图所示。分别对两组骰子进行投掷并组合,多次实验后统计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颗骰子的边长大小不同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统计单颗骰子的投掷结果可模拟分离定律的结果
C.单组骰子的投掷结果中 AB 组合的出现概率约为 1/4
D.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答案】D
【解析】A、骰子材质相同、仅标记不同,边长不影响投掷概率(A、a 或 B、b 出现概率 ),A正确;
B、单颗骰子(如 Aa 骰子 )投掷,模拟等位基因分离(A、a 分离进入配子 ),可体现分离定律,B正确;
C、单组骰子(Aa、Bb 骰子 )投掷,A 出现概率 1/2 ,B 出现概率 1/2 ,AB 组合概率 1/2×1/2=1/4 ,C正确 ;
D、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受精过程,D错误。
故选D。
题型四 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
16.脆肉甜瓜和软肉甜瓜为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做了以下三组实验:①脆肉甜瓜与软肉甜瓜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脆肉;②F1自交得到F2,F2中脆肉个体与软肉个体的分离比为3∶1;③将F1与软肉亲本进行回交,子代表型比为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组实验都可以用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③属于测交,目的是检测软肉亲本的基因型
C.三组实验都可以用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D.可以推测上述回交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A、实验①中脆肉甜瓜与软肉甜瓜进行杂交,F1全为脆肉,可判断脆肉为显性;实验②自交后性状分离比3:1,进一步验证显隐性;但实验③测交结果1:1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
B、③属于测交,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测F1的基因型,而非软肉亲本基因型,B错误;
C、实验①仅体现显隐性关系,无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实验②(自交)和③(测交)可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
D、F1(Aa)与软肉亲本(aa)回交,子代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D。
17.某植物有红花和蓝花两种表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1:1.欲判断红花和蓝花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F1红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
B.F1蓝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
C.F1红花植株×亲本蓝花植株
D.F1蓝花植株×F1红花植株
【答案】A
【解析】A、F 红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若原亲本红花为显性杂合子(Aa),则F 红花为Aa,杂交后子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红花:蓝花=3:1),说明红花为显性;若红花为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全为红花,无性状分离。因此该实验可判断显隐性,A正确;
B、F 蓝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无论蓝花是显性还是隐性,杂交结果均为1:1(如Aa×aa或aa×Aa),无法判断显隐性,B错误;
C、F 红花植株×亲本蓝花植株:此组合等同于原亲本杂交,结果仍为1:1,C错误;
D、F 蓝花植株×F 红花植株:若蓝花为隐性(aa),红花为显性(Aa),杂交结果为1:1;若蓝花为显性(Aa),红花为隐性(aa),结果仍为1:1,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
故选A。
18.玉米的黄色籽粒(Y)对白色籽粒(y)为显性,在某一玉米种群中,基因型为YY的个体占1/4,Yy的个体占3/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让玉米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黄色籽粒:白色籽粒为9:7
B.若让玉米随机交配得到F1,则F1黄色籽粒中杂合子占6/11
C.若让玉米自交得到F1,则F1中黄色籽粒:白色籽粒为13:3
D.若让杂合玉米连续自交多代,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逐渐降低
【答案】A
【解析】A、自由交配时,YY和Yy的配子比例为Y:y=5/8:3/8=5:3,F1中白色籽粒(yy)比例为(3/8)2=9/64,黄色籽粒(Y_)为1-9/64=55/64,黄:白=55:9,A错误;
B、随机交配后,F1黄色籽粒中杂合子(Yy)比例为30/64 ÷ (25/64+30/64)=6/11,B正确;
C、自交后,YY自交全为YY,Yy自交产生3/4黄(其中1/3纯合)+1/4白,总黄:白=13:3,C正确;
D、杂合子自交后代杂合比例逐代减少,D正确。
故选A。
19.“77-2”和“77-4”是广泛种植的三倍体橡胶树新品种。三倍体橡胶树由减数分裂正常形成的雄配子(n)和异常形成的雌配子(2n)结合产生。为研究雌配子(2n)产生的原因,对三倍体及其亲本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材料 基因型
GT1(母本) Ee
PR107(父本) Ee
77-2 EEe
77-4 EEE
A.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确定三倍体新品种的基因型
B.父本和母本杂交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eee的新品种
C.培育“77-2”和“77-4”时亲本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均异常
D.“77-2”和“77-4”减数分裂均不能产生染色体正常的配子
【答案】B
【解析】A、基因型需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光学显微镜仅能观察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无法直接判断基因型,A错误;
B、父本(Ee)和母本(Ee)杂交,若母本产生异常雌配子(ee)且父本提供正常雄配子(e),则子代基因型为eee(三倍体),B正确;
C、三倍体由正常雄配子(父本减数分裂正常)和异常雌配子(母本减数分裂异常)结合形成,培育“77-2”和“77-4”时父本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正常,C错误;
D、据表可知,“77-2”可产生基因型为 EE、e、Ee、E的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基因型为 E、e的为正常配子,“77-4”可产生基因型为 EE、E 的两种类型的配子,其中基因型为 E的为正常配子,D错误。
故选B。
20.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鉴定两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的表型 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第一种: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①
② ③
第二种: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④ ⑤
A.两种实验中,只有第一种可推测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
B.若②全为紫花,则③一定为DD
C.若④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比为1∶1,则⑤为Dd×dd
D.①为Dd或dd,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亲本需携带隐性遗传因子
【答案】C
【解析】A、第一种实验(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显隐性;第二种实验(杂交)若子代全为某种性状,可确定显隐性,因此两种实验均可推测显隐性,A错误;
B、若紫花自交子代全为紫花(②),则亲本可能为DD(显性纯合)或dd(隐性纯合),B错误;
C、紫花与红花杂交,若子代④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比为1∶1,属于测交,则⑤为Dd×dd,C正确;
D、紫花自交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①为Dd,而dd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题型五 自交和自由交配
21.某植物的紫花(A)与白花(a)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株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白花=5: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紫花中杂合子占2/3
B.F1紫花中纯合子占3/5
C.若亲本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紫花:白花=3:1
D.让F1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白花=9:1
【答案】C
【解析】A、亲本紫花自交后,F 中白花占1/6,说明亲本中杂合子(Aa)的比例为2/3(因Aa自交产生1/4 aa,故2/3×1/4=1/6),A正确;
B、F 紫花中纯合子(AA)的比例为:来自AA亲本的1/3和来自Aa自交的1/4 AA,总和为1/3+2/3×1/4=1/2,占紫花总数5/6的3/5,B正确;
C、亲本自由交配时,A配子占2/3,a配子占1/3,子代aa概率为(1/3) =1/9,紫花:白花=8:1,C错误;
D、F 紫花中3/5为AA(自交全为紫花),2/5为Aa(自交白花占1/4),故白花比例为2/5×1/4=1/10,紫花:白花=9:1,D正确。
故选C。
22.迷迭香是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由一对基因R、r控制,蓝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在不考虑致死情况下,以Rr植株作亲本来选育蓝色纯合植株RR,在F2中RR植株所占比例最大的方法是( )
A.连续自交2次,每代的子代中不除去白色品种
B.连续自交2次,每代的子代中人工除去白色品种
C.连续自由交配2次,每代的子代中不除去白色品种
D.连续自由交配2次,每代的子代中人工除去白色品种
【答案】B
【解析】A、Rr自交,根据基因分离定律,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RR:Rr:rr=1:2:1,其中RR占 1/4, Rr占 1/2,rr占 1/4。 F2代情况:F1中RR自交后代全是RR,占 1/4;Rr自交后代中RR占 1/2 × 1/4 = 1/8;rr自交后代全是rr。所以F2中RR所占比例为 1/4 + 1/8 = 3/8;
B、B、Rr连续自交2次,每代的子代中人工除去rr个体:第一次自交除去rr个体,RR=1/3、Rr=2/3,再自交一次RR1/3×2/3×1/4=1/2,Rr=2/3×1/2=1/3,rr=2/3×11/4=1/6,去除rr个体,RR:Rr=3:2,RR占3/5;
C、Rr连续自由交配两次,不去除Ir个体,RR比例占1/4;
D、Rr自由交配两次,除去rr个体,第一次自由交配RR:Rr:rr=1:2:1,去除rr,RR:Rr=1:2,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R:r=2:1,再自由交配一次,RR:Rr:rr=4:4:1,除去rr个体,RR的比例是1/2。
比较A、B、C、D选项的计算结果,连续自交两次,每次都除去rr个体,获得的RR的比例最高,B符合题意。
23.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亲本表型可能为野生型
C.F1野生型个体中杂合子占2/3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某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说明亲本为杂合子,自交后代BB∶Bb∶bb=1∶2∶1,由于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因此突变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2×75%=5/8,即F1的比例为突变型∶野生型=5∶3,这是由不完全显性(Bb中75%表现突变型)和分离定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F1的比例可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根据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是杂合子,由于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说明亲本Bb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出野生型,B正确;
C、亲本为Bb,自交后代BB∶Bb∶bb=1∶2∶1,由于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故子一代表现为突变型∶野生型=5∶3,即子一代野生型的个体中Bb∶bb=1∶2,故野生型个体中杂合子占1/3,C错误;
D、子一代基因型和比例为BB∶Bb∶bb=1∶2∶1,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二代基因型和比例也为BB∶Bb∶bb=1∶2∶1,由于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因此子二代中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D正确。
24.自然界的某植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性状表现之比总为2:1;Aa测交后代性状表现之比为1:1,若将上述自交后代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大量后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群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仅有Aa
B.自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2
C.测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3
D.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a:aa=6:5
【答案】D
【解析】A、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表型之比总为2∶1,说明AA纯合致死,即该种群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仅有Aa,A正确;
B、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2∶1,后代产生配子的比例为A∶a=1∶2,B正确;
C、Aa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1∶1,后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1∶3,C正确;
D、由于AA纯合致死,自交后代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a所占比例为1/3×2/3+1/3×2/3=4/9,aa所占比例为2/3×2/3=4/9,故子代中Aa∶aa=1∶1,D错误。
25.烟草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点。研究者就其自交不亲和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是某些花粉的萌发会被花柱阻抑,不能参加受精,该性状由S1、S2、S3基因决定。根据表格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S1S3 S1S2 S2S3
S1S3 - S1S3,S2S3 S1S2,S1S3
S1S2 S1S2,S2S3 - S1S2,S1S3
S2S3 S1S2,S2S3 S1S3,S2S3 -
A.表格中任意杂交组合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比例均为1:1
B.由于自交不亲和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烟草没有S基因的纯合子
C.将两种基因型的烟草进行正反交,两组子代中有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D.S1S2(♀)×S2S3(♂)所得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2
【答案】D
【分析】在自交不亲和系统中,花粉的S基因与花柱的S基因相同时,花粉会被抑制。因此:花粉中携带的S基因若与花柱的任意一个S基因相同,该花粉不能萌发。只有携带与花柱S基因不同的花粉才能成功受精。
【解析】A、表格中能产生子代的父本都只有1种基因型的精子(与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不同的)与母本产生的2种卵细胞受精,故表格中任意杂交组合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比例均为1:1,例如S1S2(♂)×S2S3(♀)后代基因型为S1S3和S1S2,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时,该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所以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子,B正确;
C、假设两种基因型的烟草分别为S1S2×S2S3,若正交为S1S2(♀)×S2S3(♂)时,则后代基因型为S1S3和S2S3,若反交为S1S2(♂)×S2S3(♀)时,则后代基因型为S1S2和S1S3,故将两种基因型的烟草进行正反交,两组子代中有基因型相同的个体,C正确;
D、S1S2(♀)×S2S3(♂)所得F1 为S1S3和S2S3,F1自由交配,即S1S3(♀)×S2S3(♂),S1S3(♂)×S2S3(♀),故S1S3(♀)×S2S3(♂)产生的F2基因型为S1S2和S2S3,比例为1:1
F2S1S2和S1S3,S1S3(♂)×S2S3(♀)产生的F2基因型为S1S2和S1S3,比例为1:1,即F2中S1S2:S2S3:S1S3=2:1:1,F2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3/4,D错误。
题型六 致死问题计算
26.某种蛾类的翅型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宽翅,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窄翅,基因型为 dd的个体胚胎期致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窄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窄翅个体占1/3
B.在长期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于dd个体被淘汰,种群中D 基因的频率将逐步增大
C.鉴别宽翅个体的基因型时,可采用与窄翅个体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
D.若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互换,D与d基因只能伴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
【答案】B
【解析】A、窄翅个体基因型为Dd,相互交配后,子代基因型比例为DD:Dd:dd=1:2:1。由于dd胚胎致死,存活个体中DD占1/3,Dd占2/3。窄翅表型为Dd,因此后代窄翅个体占2/3,而非1/3,A错误;
B、dd个体被淘汰后,d基因的传递被阻断。每一代Dd个体交配时,d基因因dd致死而减少,D基因频率逐步增大,最终趋近于1,B正确;
C、宽翅个体基因型为DD,测交需与隐性纯合体(dd)交配,但dd胚胎致死,无法存活,因此测交不可行,C错误;
D、D与d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导致重组,但不改变D与d的分离时机,D错误;
故选B。
27.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该种昆虫灰身和黑身由基因 B(b)控制(基因不位于 Y 染色体上),且存在配子致死现象。现有一对灰身雌雄虫杂交,F1相互交配得 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雌虫:灰身雄虫:黑身雄虫 = 2: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昆虫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B.该种昆虫含 b 基因的雄配子死亡
C.该种昆虫 B(b)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该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有 5 种
D.F2灰身雌虫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3/4
【答案】C
【解析】A、亲代均为灰身,F2出现黑身,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黑身为隐性,A正确;
B、F2中雌雄比例不均等,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表型比为灰身雌虫∶灰身雄虫∶黑身雄虫=2∶3∶1,由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母本,因此可说明F1中雌配子比例为XB∶Xb=3∶1,即子一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BXb,根据亲本均为灰身可推测亲本雌雄虫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则理论上F1群体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和比例为XBY∶XbY=1∶1,则雄配子的比例为XB∶Xb∶Y=1∶1∶2,而F2中没有黑体雌蝇,说明Xb雄配子死亡,B正确;
C、结合B项可知,Xb雄配子死亡,则该群体中雌虫基因型为XBXB、XBXb(灰身),雄虫为XBY(灰身)、XbY(黑身),共4种基因型,C错误;
D、由于Xb的雄配子致死,故F1产生的能参与受精的精子基因型和比例为XB∶Y=1∶2,F1中雌配子比例为XB∶Xb=3∶1,则F2雌虫的基因型种类和份数为3XBXB、1XBXb,即F2灰身雌虫中纯合子的比例是3/4,D正确。
28.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含a的花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
B.若aa个体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
C.若含a的配子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2:1
D.若因配子致死而导致后代出现AA:Aa:aa=2:5:3,则亲本可能是含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死亡1/3
【答案】C
【解析】A、若含有a的花粉 50%死亡,雌配子A占1/2,a占1/2,雄配子A占2/3,a占1/3,自交后代AA占1/2×2/3=2/6, Aa占1/2×2/3+1/2×1/3=3/6,aa占1/2×1/3=1/6,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A正确;
B、基因型为 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 AA占1/4,Aa占2/4,aa占1/4,若 aa个体有 50%死亡,子代基因型 AA占2/7,Aa占4/7,aa占1/7,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B正确;
C、若含有a的配子有50%死亡,雌配子和雄配子中都是A占2/3,a占1/3,自交后代AA占2/3×2/3=4/9, Aa占2/3×1/3+2/3×1/3=4/9,aa占1/3×1/3=1/9,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4∶1,C错误;
D、若含A的雄配子死亡1/3,则雄配子中A占2/5,a占3/5,雌配子为1/2A、1/2a,雌雄配子结合导致后代为AA:Aa:aa=2:5:3,D正确。
故选C。
29.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一对相对性状,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V/v控制。纯合早熟亲本与纯合晚熟亲本互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早熟,F1的所有雌配子和含v的雄配子均存活,但是含V的雄配子中有一半致死。以F1水稻为父本进行测交,其后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为( )
A.早熟:晚熟=1:1 B.早熟:晚熟=1:2
C.早熟:晚熟=3:1 D.早熟:晚熟=2:1
【答案】B
【解析】纯合早熟亲本与纯合晚熟亲本互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早熟,故早熟为显性性状,晚熟为隐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VV和vv,F1Vv,F1的所有雌配子和含v的雄配子均存活,但是含V的雄配子中有一半致死。以F1水稻为父本进行测交,则Vv×vv,Vv为父本,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V:v=1:2,vv只能产生v的雌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Vv:vv=1:2,表型及比例为早熟:晚熟=1:2,B正确,ACD错误。
30.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2种表型和3种基因型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黄色的概率为1/2
C.若1只黄色雄鼠与1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不可能全部都是黄色
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答案】C
【解析】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2种表型,A正确;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1AYA(黄色)、1AYa(黄色)、1Aa(鼠色)、1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黄色的概率为1/2,B正确;
C、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一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当子代数量足够多死理论上不可能出现都是黄色的情况,但此时由于是一只黑色雌鼠,其产生的子代数量较少,因而可能出现都是黄色的情况,C错误;
D、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
1.(2025·四川巴中·二模)某种繁殖力极强的小鼠(2n=40),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为AV>AY>a,AV、AY、a基因分别决定黄色、鼠色、非鼠色。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任选一杂合小鼠和非鼠色小鼠杂交都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B.正常情况下,若两只小鼠的表型相同,基因型也可能不同
C.若某对亲本杂交,子代同时出现三种毛色,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鼠色∶非鼠色=1∶1∶1
D.纯种鼠色和非鼠色小鼠杂交,若子代中AY基因高度甲基化,则子代都是非鼠色
【答案】C
【解析】A、任选一杂合小鼠和非鼠色小鼠杂交,即AVAY(或AVa)×aa或AYa×aa,属于测交实验,都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由题可知,显隐性关系为AV>AY>a,黄色小鼠基因型为AVAV、AVAY、AVa,鼠色小鼠基因型为AYAY、AYa,由此可知若两只小鼠的表型相同,基因型也可能不同,B正确;
C、若子代有三种毛色,说明子代中有aa的类型,双亲均含有a基因,且应含有黄色和鼠色,即含有AV、AY基因,说明亲本基因型是AVa和AYa,故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AVAY、AVa):鼠 色(AYa):非鼠色(aa)=2:1:1,C错误:
D、纯种鼠色小鼠和非鼠色小鼠杂交,若子代中AY基因高度甲基化,则AY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子代都表现为非鼠色,D正确。
2.(2025·安徽蚌埠·三模)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表型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某种动物的毛色有黄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且纯合白毛(雌性)×纯合白毛(雄性)→白毛(雌性)、黄毛(雄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中雌性和雄性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
B.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的表型没有差异
C.只有基因型为BB、Bb的雄性个体表现为黄色
D.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表型比为黄毛:白毛=3:2
【答案】D
【解析】A、某种动物的毛色有黄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B、b控制,纯合白毛(雌性BB)×纯合白毛(雄性bb)→白毛(雌性Bb)、黄毛(雄性Bb),亲本中雌性和雄性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A正确;
B、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的表型没有差异,均为白色,B正确;
C、只有基因型为BB、Bb的雄性个体表现为黄色,其它均为白色,C正确;
D、子一代雌雄个体(Bb)相互交配,后代表型比为黄毛(BB、Bb的雄性):白毛(BB、Bb的雌性、 bb的雌雄性)=3:5,D错误。
3.(以昆虫的节律为情境)某昆虫的昼夜节律由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X+为正常节律,突变基因XL和XS分别控制长节律和短节律。XL对XS、X+为显性,XS对X+为显性.XL的表达受温度调控,30℃时不表达,且XLXL、XLY不能存活。研究人员在30℃条件下,用XLX+与XSY杂交得F1,F1雌雄自由交配得F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雌雄个体数之比为1:2
B.F1中短节律个体占1/3
C.30℃时,XL基因不表达,说明其启动子序列已改变
D.F2雄性个体中短节律个体占2/3
【答案】D
【解析】A、研究人员在30℃条件下,用XLX+与XSY杂交得F1,F1雌性基因型为XLXS和X+XS,雄性基因型为XLY和X+Y,由于XLY在30℃条件下不能存活,因此F1中雌雄个体数之比为2:1,A错误;
B、F1中存活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LXS:XSX+:X+Y=1:1:1,XL对XS、X+为显性,XS对X+为显性,XL的表达受温度调控,30℃时不表达,XSX+表型为短节律,因此短节律个体占2/3,B错误;
C、XL在30℃不表达是温度调控基因表达,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C错误;
D、F1雌性基因型为XLXS和X+XS,其产生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L:XS:X+=1:2:1,F1雄性基因型为X+Y,其产生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Y=1:1,F1雌雄自由交配得F2,F2雄性基因型为1XLY、2XSY(短节律)、1X+Y(正常),且XLY个体不能存活,因此F2中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XSY:X+Y=2:1,即短节律个体占2/3,D正确。
4.(以为戈谢病情境)戈谢病患者体内葡萄糖脑苷脂酶(GCASE)不同程度缺陷,表现为患病程度不同。G是正常基因,G1基因导致GCASE轻度缺陷,G2基因导致GCASE重度缺陷。图1是戈谢病患者的家系图,对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PCR后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戈谢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戈谢病的根本原因是G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C.Ⅲ2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或Ⅰ2、Ⅰ3或Ⅰ4
D.根据Ⅱ5的患病程度不能确定其基因型
【答案】C
【解析】A、观察图 1,Ⅰ1 和 Ⅰ2 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 Ⅱ3,无中生有为隐性。再看患病个体 Ⅱ - 3 为女性,若为伴 X 隐性遗传,其父亲 Ⅰ1 应患病,而 Ⅰ 1 正常,所以可判断戈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 、根据遗传图和电泳图,可以推得Ⅰ4 基因型为 G1G1,Ⅱ3基因型为 G2G2,则基因①②③分别代表G、G2、G1,说明G基因电泳距离最近,碱基对越多,突变后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B正确;
C 、由图 2 可知 Ⅲ2 的基因型为 G1G2,Ⅱ3基因型为 G2G2,所以G2可能来自Ⅰ1或Ⅰ2,而G1只能来自Ⅰ4,因为Ⅰ4 基因型为 G1G1,C错误;
D、Ⅰ4 基因型为 G1G1,Ⅰ3 基因型为 GG1或者GG2,Ⅱ5 为轻度患病,其基因型可能是 G1G1 或 G1G2,仅根据患病程度不能确定其基因型,D正确。
5.(2025·山东青岛·三模)某遗传病是由R蛋白异常导致的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R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是细胞死亡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正常情况下可通过Cas-8酶基因编码的Cas-8酶切割部分R蛋白维持细胞稳态,如图1。由于R蛋白基因突变(如D324位点突变)导致其无法被Cas-8酶正常切割,激酶活性异常增强导致患病。图2为某家族系谱图,只有Ⅱ4和Ⅲ3含有R蛋白突变基因。不考虑基因连锁、互换和其他个体的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码R蛋白的基因为显性突变,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Ⅱ4患病原因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编码R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C.通过Ⅲ1判断Cas-8酶是由隐性基因编码合成的
D.Ⅲ2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纯合子
【答案】C
【解析】A、只有Ⅱ4和Ⅲ3含有R蛋白突变基因,Ⅰ1和Ⅰ2不含突变基因,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代应该都正常,与系谱图不符。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Ⅱ4的致病基因才能传给Ⅲ3,A正确;
B、Ⅰ1和Ⅰ2不含突变基因,Ⅱ4患病,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编码R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的,B正确;
C、题目并未提供Cas-8酶基因的遗传方式信息,无法通过Ⅲ1推断Cas-8酶是由隐性基因编码的(Ⅲ1的表现型与R蛋白突变有关,与Cas-8酶基因无关),C错误;
D、已知II4携带突变基因(基因型设为Aa),II5正常(基因型为aa),他们再生一个女孩,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Ⅲ2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纯合子,D正确。
6.(2025·福建福州·三模)某植物为二倍体两性花植物,自然状态下可以自花受粉或异花受粉。其花色受A(红色)、AP(斑红色)、AT(条红色)、a(白色)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4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AP>AT>a。AT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会导致同株一定比例的其他花粉死亡,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基因型为ATa的植株自交,F1中条红色:白色=5: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两株花色不同的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花色最多有2种类型
C.等比例的AAT与ATa植株随机交配,F1中含“自私基因”的植株占5/6
D.基因型为Aa和APAT的植株相互杂交,F1中红色:斑红色:条红色=3:1:2
【答案】C
【解析】A、该植物的花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这4个复等位基因之间是完全显性的关系,则两株花色不同的植株杂交,子代花色最多有3种,B错误;
C、分析题意,植物的花色受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Ta的植株自交,F1中条红色:白色=5:1,白色aa所占的比例=1/6=1/2×1/3,说明AT能使1/2a致死,等比例的AAT与ATa植株随机交配,雌配子有1/4A、2/4AT、1/4a,雄配子有1/6A、4/6AT、1/6a,F1中含“自私基因”的植株占2/4+(2/3×1/4×2)=5/6,C正确;
D、基因型为Aa和ATAT的植株相互杂交,F1中AAT:ATa=1:1,即红色:条红色=1:1,D错误。
故选C。
7.(2025·河南开封·三模)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也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4种配子数量比为1:1:1:1属于实验验证
B.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做测交实验是为了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D.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的过程
【答案】C
【解析】A、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提出假说环节,A错误;
B、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
C、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做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C正确;
D、孟德尔依据他提出的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时,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减数分裂的原理,D错误。
故选C。
8.(2025·江西九江·三模)科学家发现,同卵双胞胎虽然遗传物质相同,但成年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与表观遗传调控密切相关。下列对表观遗传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属于表观遗传
B.表观遗传现象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长期吸烟可能会导致配子相关基因甲基化程度增加
D.表观遗传指基因碱基序列不变,仅靠DNA甲基化修饰来改变个体表型的现象
【答案】C
【解析】A、若胰岛素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则是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而表观遗传是基因碱基序列不变,所以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性状改变不属于表观遗传,A错误;
B、表观遗传现象是基因碱基序列不变,仅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错误;
C、长期吸烟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配子相关基因甲基化程度增加,属于表观遗传的范畴,C正确;
D、表观遗传指基因碱基序列不变,通过 DNA 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等方式来改变个体表型的现象,不只是靠 DNA 甲基化修饰,D错误。
9.(2025·甘肃定西·三模)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性与一只灰身雌性果蝇杂交,统计子一代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为灰身∶黑身=3∶1。(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和XY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和b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B.判断基因位置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子一代数量足够多
C.只调查统计子一代黑身果蝇的性别即可判断B、b的位置
D.子一代灰身个体自由交配,子二代灰身∶黑身=8∶1
【答案】D
【解析】A、灰身是显性,子代灰身∶黑身=3∶1,亲本基因型可能是Bb×Bb或XBXb×XBY,A正确;
B、性状比例是数量统计的结果,故要判断基因位置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子一代数量足够多,B正确;
C、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b×Bb→1BB∶2Bb∶1bb,黑身雄性和雌性都有,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XBXb×XBY→XBXB∶XBXb∶XBY∶XbY,则黑身全部是雄性,故调查统计子一代黑身果蝇的性别可判断B、b的位置,C正确;
D、子一代灰身个体自由交配,如果B/b在常染色体上,则1/3BB、2/3Bb自由交配,后代灰身∶黑身=8∶1,如果B/b在X染色体上,则1/2XBXB、1/2XBXb与XBY,即3/4XB、1/4Xb雌配子与1/2XB、1/2Y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灰身∶黑身=7∶1,D错误。
10.(2025·河南·三模)某种羊的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和h,分别控制有胡须和无胡须。雄性个体有有胡须(基因型为HH、Hh)和无胡须两种性状,雌性个体只有无胡须一种性状。基因型为hh的雄性个体与基因型为HH的雌性个体杂交,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F1只出现1种基因型、1种表型
B.由F1的表型不能推断性别
C.F1自由交配,子代中有胡须∶无胡须=3∶5
D.让F1无胡须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不会出现有胡须个体
【答案】C
【解析】A、基因型为hh的雄性个体与基因型为HH的雌性个体杂交,F1只出现1种基因型(Hh)、2种表型(有胡须雄性个体,无胡须雌性个体),A错误;
B、F1中无胡须的都是雌性个体,有胡须的都是雄性个体,B错误;
C、F1自由交配,雄性个体中有胡须∶无胡须=3∶1,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无胡须,子代中有胡须∶无胡须=3∶5,C正确;
D、F1无胡须个体全为雌性,故不能进行自由交配,D错误。
11.(2025·浙江·三模)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绘制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图1为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2为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眼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B.图1中F1雌蝇与亲本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眼、白眼都各半
C.图2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均与性别相联系
D.图2中三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复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A、在图1中,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红眼雌、雄果蝇交配,F2中红眼∶白眼=3∶1,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果蝇眼色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A正确;
B、若用A和a表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知:图1中亲本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与XaY,F1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F1雌蝇与亲本雄蝇回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因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眼、白眼都各半,B正确;
C、图2为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均与性别相联系,C正确;
D、图2中三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位于同一条X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互为非等位基因,D错误。
12.(2025·山西·三模)某种血红蛋白异常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提取男性患者Ⅱ3及其正常父母(I1、I2)、正常姐姐(Ⅱ4)的相关基因,并用一种限制酶切割后进行电泳检测,已知一对等位基因中仅有一种基因上具有该限制酶的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所示(bp表示核苷酸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核苷酸数量相等
B.在电泳结果图中,1700bp的条带代表隐性致病基因
C.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
D.Ⅱ3与杂合子女性婚配,生育的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AB、依题意,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1和Ⅰ2都正常。据图可知,Ⅰ1和Ⅰ2的电泳结果相同(有三个电泳条带,为杂合子),生出患病Ⅱ3(只有一个电泳条带,为纯合子),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则Ⅱ3基因型为aa,图中只有1700bp条带,说明1700bp条带代表隐性致病基因,而1550bp和150bp代表显性基因被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两个片段。1550b加150bp等于1700bp,所以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核苷酸数量相等,AB正确;
C、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都表现正常,都有三个电泳条带,说明父母都为杂合子。Ⅱ4电泳条带与Ⅱ3不同,可知Ⅱ4为显性纯合子,故Ⅱ4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C错误;
D、Ⅱ3基因型为aa,与杂合子女性(Aa)婚配,生育女孩患病(aa)的概率为1/2,D正确。
1.(2025·四川·高考真题)足底黑斑病(甲病)和杜氏肌营养不良(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2与Ⅲ2的基因型相同
C.Ⅲ3的乙病基因来自Ⅰ1
D.Ⅱ4和Ⅱ5再生一个正常孩子概率为1/8
【答案】C
【解析】A、I1和I2表现正常,他们的女儿Ⅱ2患甲病,所以可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已知至少一种病是伴性遗传病,且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I3和I4表现正常,他们的儿子Ⅱ5患乙病,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A错误;
B、由于Ⅲ4患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4,而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I1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I2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Ⅱ2患甲病,不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2患甲病,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Xb(因为Ⅲ2的父亲Ⅱ5患乙病,所以Ⅲ2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故Ⅱ2与Ⅲ2的基因型不相同,B错误;
C、Ⅲ3患乙病,其致病基因来自Ⅱ4,由于I2男性正常,基因型为XBY,所以致病基因只能来自I1(XBXb),C正确;
D、Ⅱ4患甲病,不患乙病,且有患乙病的儿子,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患乙病,不患甲病,且有患甲病的女儿和儿子,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Ⅱ4和Ⅱ5再生一个正常孩子(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AaXB-)概率为1/2×1/2=1/4,D错误。
2.(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某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H,在一些个体中可因甲基化而失活(不表达),又会因去甲基化而恢复表达。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H基因在精子中为甲基化状态,在卵细胞中为去甲基化状态,且都在受精后被子代保留。该病的某系谱图如下,Ⅲ1的基因型为Hh,不考虑其他表观遗传效应和变异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I1和I2均含有甲基化的H基因 B.Ⅱ1为杂合子的概率2/3
C.Ⅱ2和Ⅱ3再生育子女的患病概率是1/2 D.Ⅲ1的h基因只能来自父亲
【答案】B
【解析】A、Ⅲ1的基因型为Hh,该个体患病,说明H来自Ⅱ2,Ⅱ2不患病,说明其H来自Ⅰ1,Ⅰ1不患病,Ⅰ1含有甲基化的H基因;Ⅱ1患病,其H基因来自Ⅰ2,Ⅰ2不患病,说明Ⅰ2含有甲基化的H基因,A正确;
B、Ⅲ1的基因型为Hh,其H来自Ⅱ2,Ⅱ2不患病,其H基因来自Ⅰ1,Ⅱ1患病,其H基因来自Ⅰ2,Ⅰ1和Ⅰ2均含有H基因且都不患病,基因型必定都为Hh,为了区分来自Ⅰ1和Ⅰ2的H基因,Ⅰ1基因型为H1h,Ⅰ2基因型为H2h,已知Ⅱ1患病,其H基因需要来自母亲,因此Ⅱ1的基因型为H1H2或H2h,杂合子的概率为1/2,B错误;
C、已知Ⅱ2基因型为Hh,Ⅱ2和Ⅱ3再生育子女的患病只受母亲Ⅱ2的影响,因此子代获得H基因就患病,否则就不患病,因此Ⅱ2和Ⅱ3再生育子女的患病概率是1/2,C正确;
D、Ⅲ1的基因型为Hh,该个体患病,说明H来自Ⅱ2,Ⅲ1的h基因只能来自父亲,D正确。
3.(2025·山东·高考真题)果蝇体节发育与分别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有关,M对m、N对n均为显性。其中1对为母体效应基因,只要母本该基因为隐性纯合,子代就体节缺失,与自身该对基因的基因型无关;另1对基因无母体效应,该基因的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均体节缺失,能判断哪对等位基因为母体效应基因的是( )
A.MmNn B.MmNN C.mmNN D.Mmnn
【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2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其中1对为母体效应基因,只要母本该基因为隐性纯合,子代就体节缺失,与自身该对基因的基因型无关;另1对基因无母体效应,该基因的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MmNn均为杂合子,无法判断导致表型为体节缺失的母本的哪一对等位基因隐性纯合,A错误;
B、MmNN中Mm、NN都不是隐性纯合子,不符合题意中,1对基因无母体效应,该基因的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因此只能符合第一种情况,因此推测Mm是母体效应基因,正是由于母本含有mm隐性纯合子,MmNN才表现为体节缺失,B正确;
C、mmNN中mm为隐性纯合子,可能是其本身隐性纯合子,表现为体节缺失,也可能是亲本是含有隐性纯合子mm,因此表现型为体节缺失,无法判定mm是具有母体效应基因还是本身隐性纯合出现得体节缺失,同理,Mmnn中,nn可能是其本身隐性纯合子,表现为体节缺失,也可能是亲本是含有隐性纯合子,因此表现型为体节缺失,因此也无法判定,C、D错误。
4.(2025·浙江·高考真题)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所示,已知该遗传病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A1或A2引起,且A1对A和A2为显性,A对A2为显性。为确定家系中某些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根据A1和A2两种基因的序列,设计鉴定该遗传病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结果相同的个体表型相同,表型相同的个体电泳结果不一定相同
B.若Ⅱ3的电泳结果有2条条带,则Ⅱ2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C.若Ⅲ1与正常女子结婚,生了1个患病的后代,则可能是A2导致的
D.若Ⅲ5的电泳结果仅有1条条带,则Ⅱ6的基因型只有1种可能
【答案】B
【解析】A、因为PCR是根据A1和A2设计的引物,如果只有1个较短条带,基因型可能是AA2或A2A2,因此电泳结果相同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
B、I1和Ⅱ3都是2个条带,基因型均为A1A2,I2和Ⅱ4都是1个条带,且表型正常,因此基因型均为AA2,Ⅱ2的基因型可能为A1A2或A2A2或A1A,Ⅱ1没有条带,表现正常,因此Ⅱ1基因型为AA,而Ⅲ1是患病的,基因型为A1A,因此Ⅱ2的基因型不能为A2A2,可能为A1A2或A1A,且各占1/2,Ⅲ3的基因型可能是A1A2或A2A2或A1A,且各占1/3,因此Ⅱ2和Ⅲ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3+1/2×1/3=1/3,B正确;
C、Ⅱ1无电泳条带且表型正常,Ⅱ1基因型为AA,Ⅱ2基因型为A1A2或A2A2或A1A,但Ⅲ1患病,因此Ⅲ1基因型只能为A1A,因此Ⅲ1与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后代,只能是A1导致的,C错误;
D、Ⅱ5基因型为A1A2或A2A2或A1A,Ⅲ5只有1个条带且患病,Ⅲ5基因型为A1A或A1A1或A2A2,而Ⅱ6没患病,Ⅲ5不可能是A1A1,因此Ⅱ6基因型AA2或AA,D错误。
5.(2024·贵州·高考真题)李花是两性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原因是花柱细胞产生一种核酸酶降解花粉管中的rRNA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特性表明李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这一特性表明李的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
C.r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碱基、核糖、磷酸
D.该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意,李花是两性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即李花不能自花传粉,但可以异花传粉,故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A错误;
B、由于李花通过异花传粉繁殖后代,故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B正确;
C、r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ACGU碱基、核糖和磷酸,C正确;
D、由于rR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故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D正确。
6.(2024·北京·高考真题)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
A.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
B.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
C.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答案】A
【解析】A、 图为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图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A正确;
B、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所以Y染色体上不一定含有与 所示基因对应的基因,B错误;
C、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仍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图所示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 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图中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 体上,其基因不是等位基因,D错误。
7.(2024·河北·高考真题)某病毒具有蛋白质外壳,其遗传物质的碱基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碱基种类 A C G T U
含量(%) 31.2 20.8 28.0 0 20.0
A.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为51.2%
B.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会引起宿主DNA变异
C.病毒增殖需要的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合成
D.病毒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答案】B
【解析】A、由表可知,该病毒为RNA病毒,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与原RNA含量一致,为48.8%,A错误;
B、逆转录病毒经逆转录得到的DNA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引起宿主DNA变异,B正确;
C、病毒增殖需要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必需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遗传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病毒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D错误。
8.(2024·湖北·高考真题)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
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
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A、实验一中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而绿豆和黄豆的大小、手感不同,A错误;
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而着丝粒的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是酶在起作用,B错误;
C、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
D、在实验一中增加一小桶丙,小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甲与丙中各取一小球组合可模拟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D错误。
9.(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
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
【答案】D
【解析】A、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②(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均为(P)dd,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即表现为稳定遗传,B正确;
C、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③(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P)Dd,为杂交种,自交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离,因而需要年年制种,C正确;
D、①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P)Dd,②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Dd,若前者作父本,后者作母本,则二者杂交的后代为(H)_ _,均为雄性可育,不会出现雄性不育,D错误。
故选D。
10.(2023·广东·高考真题)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
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答案】B
【解析】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线粒体基因属于质基因,A错误;
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
C、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
D、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线粒体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D错误。
故选B。
11.(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
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
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
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
【答案】A
【解析】A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有六种交配情况:A1A1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是全抗植株;A1A2与A2A2或者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2交配,后代全抗:抗性=1:1;A1a与A2a交配,后代全抗:抗性:易感=2:1:1。A错误,D正确;
B、抗性植株A2A2或者A2a与易感植株aa交配,后代全为抗性,或者为抗性:易感=1:1,B正确
C、全抗与易感植株交,若如果是A1A1与aa,后代全为全抗,若是A1A2与a,后代为全抗:抗性=1:1,若是A1a与aa,后代为全抗:易感=1:1,C正确。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讲 分离定律
目录 01 课标达标练 【题型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题型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题型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题型四】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 【题型五】自交和自由交配 【题型六】致死问题计算 02 能力突破练(新角度+新情境+新考法) 03 高考溯源练(含2025年高考真题)
题型一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1.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猫的黑毛和细毛都是相对性状
B.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
C.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D.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其杂交子代一定只有一种性状
2.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B.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可以用测交实验加以区分
C.纯合子的双亲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D.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3.下列对遗传学相关概念、规律的归纳正确的有( )
①子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⑤在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⑥孟德尔的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⑦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4.家鸡的Z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正常喙和交叉喙,其中某种基因型致死。现有一对正常喙家鸡杂交,子代个体正常喙:交叉喙=3: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亲代雄性为杂合子或纯合子,交叉喙是隐性性状
B.子代正常喙个体自由交配,后代雌雄数目相当
C.致死个体全是雌性
D.该家鸡种群中,与喙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
5.《农政全书》提到:“棉花,花有白、黄,籽有黑、白,茎有紫、绿”。近代遗传学研究发现,棉花的花颜色、籽颜色、茎颜色等性状在遗传时互不干扰。下列关于棉花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的颜色和籽的颜色属于不同性状
B.茎的紫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C.不同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棉花的不同性状通常由等位基因控制
题型二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6.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其具有的优点不包括( )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B.豌豆生长周期短,产生的子代数量少,便于统计学分析
C.豌豆花大,便于人工对母本去雄及人工异花传粉
D.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
7.孟德尔做了多组豌豆的杂交实验,其中一组为开紫红花、灰种皮和开白花、白种皮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开紫红花、灰种皮,F1自交产生的F2中705株开紫红花、灰种皮,224株开白花、白种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杂交时,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采集另一亲本的花粉授粉并套袋
B.F1通过自花传粉产生F2时无需对豌豆的花进行处理
C.控制花色的基因、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
D.一对基因同时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不是对上述现象的合理假说
8.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是两性花,只有雄蕊或雌蕊是单性花。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单性花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
B.两性花植物和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无性染色体一般不用来研究伴性遗传
C.无论是用两性花还是单性花植物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
D.有些植物的两性花雌雄蕊不同时成熟能避免自交,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进化
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具有相对性状纯合亲本杂交和F 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
D.在实验验证时,只需完成F 作父本或母本一个测交实验就行
10.图1为豌豆杂交实验中的人工传粉过程,图2是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在豌豆花开放后进行去雄操作,以避免自花传粉
B.图1中传粉完成后,需对母本花朵套袋以防止其他花粉干扰
C.图2中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其原因是控制茎高的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D.图2中F1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F2高茎豌豆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题型三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合子配子不同表现类型的子代
A.甲同学模拟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分别发生在过程②③中
B.乙同学模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在过程③中
C.上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且抓取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
D.甲、乙同学经过多次抓取小球实验后,统计得到的Dd、ab组合概率分别约为1/2、1/4
1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过程模拟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抽出Y或y、R或r的概率均为1/2
B.进行多次操作后,“结果1”中基因型共有4种,比值约为1∶1∶1∶1
C.进行多次操作后,“结果2”中基因型共有9种,比值约为(1∶2∶1)2
D.“将两次‘结果1’随机组合得到‘结果2’”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13.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过程中,可通过模拟实验对某些基本原理规律进行探究。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模拟实验:选用两个不透明的布袋,甲袋里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里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袋各随机抓取一粒棋子组合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布袋代表雌、雄配子
B.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
C.该模拟实验不能用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D.每次抓取并记录后,抓取的围棋子不必再放回两个布袋中
14.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
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
C.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实验二中用2种不同颜色的、大小不一定相同的橡皮泥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
15.为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某同学准备了四颗材质相同的正方体骰子,做好标记后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两颗骰子分别是 A/a 骰子(3 面 A,3 面 a)和 B/b 骰子(3 面 B,3 面 b),如图所示。分别对两组骰子进行投掷并组合,多次实验后统计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颗骰子的边长大小不同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统计单颗骰子的投掷结果可模拟分离定律的结果
C.单组骰子的投掷结果中 AB 组合的出现概率约为 1/4
D.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题型四 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
16.脆肉甜瓜和软肉甜瓜为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做了以下三组实验:①脆肉甜瓜与软肉甜瓜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脆肉;②F1自交得到F2,F2中脆肉个体与软肉个体的分离比为3∶1;③将F1与软肉亲本进行回交,子代表型比为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组实验都可以用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③属于测交,目的是检测软肉亲本的基因型
C.三组实验都可以用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D.可以推测上述回交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
17.某植物有红花和蓝花两种表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1:1.欲判断红花和蓝花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F1红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
B.F1蓝花植株×亲本红花植株
C.F1红花植株×亲本蓝花植株
D.F1蓝花植株×F1红花植株
18.玉米的黄色籽粒(Y)对白色籽粒(y)为显性,在某一玉米种群中,基因型为YY的个体占1/4,Yy的个体占3/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让玉米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黄色籽粒:白色籽粒为9:7
B.若让玉米随机交配得到F1,则F1黄色籽粒中杂合子占6/11
C.若让玉米自交得到F1,则F1中黄色籽粒:白色籽粒为13:3
D.若让杂合玉米连续自交多代,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逐渐降低
19.“77-2”和“77-4”是广泛种植的三倍体橡胶树新品种。三倍体橡胶树由减数分裂正常形成的雄配子(n)和异常形成的雌配子(2n)结合产生。为研究雌配子(2n)产生的原因,对三倍体及其亲本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材料 基因型
GT1(母本) Ee
PR107(父本) Ee
77-2 EEe
77-4 EEE
A.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确定三倍体新品种的基因型
B.父本和母本杂交有可能产生基因型为eee的新品种
C.培育“77-2”和“77-4”时亲本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均异常
D.“77-2”和“77-4”减数分裂均不能产生染色体正常的配子
20.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鉴定两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子代的表型 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第一种: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①
② ③
第二种: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④ ⑤
A.两种实验中,只有第一种可推测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
B.若②全为紫花,则③一定为DD
C.若④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比为1∶1,则⑤为Dd×dd
D.①为Dd或dd,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亲本需携带隐性遗传因子
题型五 自交和自由交配
21.某植物的紫花(A)与白花(a)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株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白花=5: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紫花中杂合子占2/3
B.F1紫花中纯合子占3/5
C.若亲本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紫花:白花=3:1
D.让F1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白花=9:1
22.迷迭香是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由一对基因R、r控制,蓝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在不考虑致死情况下,以Rr植株作亲本来选育蓝色纯合植株RR,在F2中RR植株所占比例最大的方法是( )
A.连续自交2次,每代的子代中不除去白色品种
B.连续自交2次,每代的子代中人工除去白色品种
C.连续自由交配2次,每代的子代中不除去白色品种
D.连续自由交配2次,每代的子代中人工除去白色品种
23.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亲本表型可能为野生型
C.F1野生型个体中杂合子占2/3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24.自然界的某植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性状表现之比总为2:1;Aa测交后代性状表现之比为1:1,若将上述自交后代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大量后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群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仅有Aa
B.自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2
C.测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3
D.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Aa:aa=6:5
25.烟草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点。研究者就其自交不亲和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是某些花粉的萌发会被花柱阻抑,不能参加受精,该性状由S1、S2、S3基因决定。根据表格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S1S3 S1S2 S2S3
S1S3 - S1S3,S2S3 S1S2,S1S3
S1S2 S1S2,S2S3 - S1S2,S1S3
S2S3 S1S2,S2S3 S1S3,S2S3 -
A.表格中任意杂交组合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比例均为1:1
B.由于自交不亲和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烟草没有S基因的纯合子
C.将两种基因型的烟草进行正反交,两组子代中有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D.S1S2(♀)×S2S3(♂)所得F1自由交配,F2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2
题型六 致死问题计算
26.某种蛾类的翅型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宽翅,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窄翅,基因型为 dd的个体胚胎期致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窄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窄翅个体占1/3
B.在长期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于dd个体被淘汰,种群中D 基因的频率将逐步增大
C.鉴别宽翅个体的基因型时,可采用与窄翅个体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
D.若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互换,D与d基因只能伴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
27.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该种昆虫灰身和黑身由基因 B(b)控制(基因不位于 Y 染色体上),且存在配子致死现象。现有一对灰身雌雄虫杂交,F1相互交配得 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雌虫:灰身雄虫:黑身雄虫 = 2: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昆虫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B.该种昆虫含 b 基因的雄配子死亡
C.该种昆虫 B(b)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该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有 5 种
D.F2灰身雌虫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3/4
28.自然界配子的发生、个体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AA:Aa:aa的比例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含a的花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3:1
B.若aa个体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2:4:1
C.若含a的配子有50%死亡,则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4:2:1
D.若因配子致死而导致后代出现AA:Aa:aa=2:5:3,则亲本可能是含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死亡1/3
29.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一对相对性状,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V/v控制。纯合早熟亲本与纯合晚熟亲本互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早熟,F1的所有雌配子和含v的雄配子均存活,但是含V的雄配子中有一半致死。以F1水稻为父本进行测交,其后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为( )
A.早熟:晚熟=1:1 B.早熟:晚熟=1:2
C.早熟:晚熟=3:1 D.早熟:晚熟=2:1
30.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2种表型和3种基因型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黄色的概率为1/2
C.若1只黄色雄鼠与1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不可能全部都是黄色
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1.(2025·四川巴中·二模)某种繁殖力极强的小鼠(2n=40),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为AV>AY>a,AV、AY、a基因分别决定黄色、鼠色、非鼠色。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任选一杂合小鼠和非鼠色小鼠杂交都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B.正常情况下,若两只小鼠的表型相同,基因型也可能不同
C.若某对亲本杂交,子代同时出现三种毛色,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鼠色∶非鼠色=1∶1∶1
D.纯种鼠色和非鼠色小鼠杂交,若子代中AY基因高度甲基化,则子代都是非鼠色
2.(2025·安徽蚌埠·三模)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表型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某种动物的毛色有黄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且纯合白毛(雌性)×纯合白毛(雄性)→白毛(雌性)、黄毛(雄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中雌性和雄性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
B.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的表型没有差异
C.只有基因型为BB、Bb的雄性个体表现为黄色
D.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表型比为黄毛:白毛=3:2
3.(以昆虫的节律为情境)某昆虫的昼夜节律由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X+为正常节律,突变基因XL和XS分别控制长节律和短节律。XL对XS、X+为显性,XS对X+为显性.XL的表达受温度调控,30℃时不表达,且XLXL、XLY不能存活。研究人员在30℃条件下,用XLX+与XSY杂交得F1,F1雌雄自由交配得F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雌雄个体数之比为1:2
B.F1中短节律个体占1/3
C.30℃时,XL基因不表达,说明其启动子序列已改变
D.F2雄性个体中短节律个体占2/3
4.(以为戈谢病情境)戈谢病患者体内葡萄糖脑苷脂酶(GCASE)不同程度缺陷,表现为患病程度不同。G是正常基因,G1基因导致GCASE轻度缺陷,G2基因导致GCASE重度缺陷。图1是戈谢病患者的家系图,对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PCR后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戈谢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戈谢病的根本原因是G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C.Ⅲ2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或Ⅰ2、Ⅰ3或Ⅰ4
D.根据Ⅱ5的患病程度不能确定其基因型
5.(2025·山东青岛·三模)某遗传病是由R蛋白异常导致的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R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是细胞死亡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正常情况下可通过Cas-8酶基因编码的Cas-8酶切割部分R蛋白维持细胞稳态,如图1。由于R蛋白基因突变(如D324位点突变)导致其无法被Cas-8酶正常切割,激酶活性异常增强导致患病。图2为某家族系谱图,只有Ⅱ4和Ⅲ3含有R蛋白突变基因。不考虑基因连锁、互换和其他个体的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码R蛋白的基因为显性突变,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Ⅱ4患病原因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编码R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C.通过Ⅲ1判断Cas-8酶是由隐性基因编码合成的
D.Ⅲ2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纯合子
6.(2025·福建福州·三模)某植物为二倍体两性花植物,自然状态下可以自花受粉或异花受粉。其花色受A(红色)、AP(斑红色)、AT(条红色)、a(白色)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4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AP>AT>a。AT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会导致同株一定比例的其他花粉死亡,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基因型为ATa的植株自交,F1中条红色:白色=5: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花色的基因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两株花色不同的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花色最多有2种类型
C.等比例的AAT与ATa植株随机交配,F1中含“自私基因”的植株占5/6
D.基因型为Aa和APAT的植株相互杂交,F1中红色:斑红色:条红色=3:1:2
7.(2025·河南开封·三模)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也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4种配子数量比为1:1:1:1属于实验验证
B.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做测交实验是为了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D.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的过程
8.(2025·江西九江·三模)科学家发现,同卵双胞胎虽然遗传物质相同,但成年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与表观遗传调控密切相关。下列对表观遗传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属于表观遗传
B.表观遗传现象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长期吸烟可能会导致配子相关基因甲基化程度增加
D.表观遗传指基因碱基序列不变,仅靠DNA甲基化修饰来改变个体表型的现象
9.(2025·甘肃定西·三模)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性与一只灰身雌性果蝇杂交,统计子一代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为灰身∶黑身=3∶1。(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和XY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和b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B.判断基因位置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子一代数量足够多
C.只调查统计子一代黑身果蝇的性别即可判断B、b的位置
D.子一代灰身个体自由交配,子二代灰身∶黑身=8∶1
10.(2025·河南·三模)某种羊的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和h,分别控制有胡须和无胡须。雄性个体有有胡须(基因型为HH、Hh)和无胡须两种性状,雌性个体只有无胡须一种性状。基因型为hh的雄性个体与基因型为HH的雌性个体杂交,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F1只出现1种基因型、1种表型
B.由F1的表型不能推断性别
C.F1自由交配,子代中有胡须∶无胡须=3∶5
D.让F1无胡须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不会出现有胡须个体
11.(2025·浙江·三模)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绘制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图1为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2为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眼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B.图1中F1雌蝇与亲本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眼、白眼都各半
C.图2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均与性别相联系
D.图2中三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复等位基因
12.(2025·山西·三模)某种血红蛋白异常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提取男性患者Ⅱ3及其正常父母(I1、I2)、正常姐姐(Ⅱ4)的相关基因,并用一种限制酶切割后进行电泳检测,已知一对等位基因中仅有一种基因上具有该限制酶的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所示(bp表示核苷酸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核苷酸数量相等
B.在电泳结果图中,1700bp的条带代表隐性致病基因
C.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
D.Ⅱ3与杂合子女性婚配,生育的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
1.(2025·四川·高考真题)足底黑斑病(甲病)和杜氏肌营养不良(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2与Ⅲ2的基因型相同
C.Ⅲ3的乙病基因来自Ⅰ1
D.Ⅱ4和Ⅱ5再生一个正常孩子概率为1/8
2.(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某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H,在一些个体中可因甲基化而失活(不表达),又会因去甲基化而恢复表达。由于遗传背景的差异,H基因在精子中为甲基化状态,在卵细胞中为去甲基化状态,且都在受精后被子代保留。该病的某系谱图如下,Ⅲ1的基因型为Hh,不考虑其他表观遗传效应和变异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I1和I2均含有甲基化的H基因 B.Ⅱ1为杂合子的概率2/3
C.Ⅱ2和Ⅱ3再生育子女的患病概率是1/2 D.Ⅲ1的h基因只能来自父亲
3.(2025·山东·高考真题)果蝇体节发育与分别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有关,M对m、N对n均为显性。其中1对为母体效应基因,只要母本该基因为隐性纯合,子代就体节缺失,与自身该对基因的基因型无关;另1对基因无母体效应,该基因的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均体节缺失,能判断哪对等位基因为母体效应基因的是( )
A.MmNn B.MmNN C.mmNN D.Mmnn
4.(2025·浙江·高考真题)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所示,已知该遗传病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A1或A2引起,且A1对A和A2为显性,A对A2为显性。为确定家系中某些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根据A1和A2两种基因的序列,设计鉴定该遗传病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结果相同的个体表型相同,表型相同的个体电泳结果不一定相同
B.若Ⅱ3的电泳结果有2条条带,则Ⅱ2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C.若Ⅲ1与正常女子结婚,生了1个患病的后代,则可能是A2导致的
D.若Ⅲ5的电泳结果仅有1条条带,则Ⅱ6的基因型只有1种可能
5.(2024·贵州·高考真题)李花是两性花,若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萌发产生的花粉管在花柱中会停止生长,原因是花柱细胞产生一种核酸酶降解花粉管中的rRNA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特性表明李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这一特性表明李的遗传多样性高,有利于进化
C.r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碱基、核糖、磷酸
D.该核酸酶可阻碍花粉管中核糖体的形成
6.(2024·北京·高考真题)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
A.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
B.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
C.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7.(2024·河北·高考真题)某病毒具有蛋白质外壳,其遗传物质的碱基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碱基种类 A C G T U
含量(%) 31.2 20.8 28.0 0 20.0
A.该病毒复制合成的互补链中G+C含量为51.2%
B.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会引起宿主DNA变异
C.病毒增殖需要的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合成
D.病毒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8.(2024·湖北·高考真题)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
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
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9.(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
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
10.(2023·广东·高考真题)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
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11.(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现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
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
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
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