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1讲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清单)学习导航站知识主脉络:可视化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核心知识库:重难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考点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 ★★★☆☆ 考点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考点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陷阱预警台:识别高频错误,提供防错策略(4大陷阱规避)素养加油站:前沿科研成果或热点问题分析真题挑战场:感知真题,检验成果,考点追溯考点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①各组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A弯向光源生长;B不生长,不弯曲;C直立生长;D弯向光源生长。②A与B对照,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③C与D对照,说明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④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2)鲍森·詹森实验①实验现象: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②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③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3)拜尔实验①实验现象:将尖端切下,放到胚芽鞘一侧,胚芽鞘总是弯向对侧生长。②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③该实验要在黑暗中进行,原因是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④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4)温特实验①实验组是B,对照组是A。A与B对照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②设置A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片本身的化学物质对胚芽鞘的影响。③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90~91正文)根据胚芽鞘系列实验可得出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而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5)从胚芽鞘系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①胚芽鞘感光部位——尖端。②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部位)——尖端下面一段。③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④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⑤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6)植物向光性的解释①原因分析②归纳总结2.植物激素(1)产生:植物体内。(2)运输: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3)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4)本质:微量有机物。3.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1)合成①原料:色氨酸。②部位: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①极性运输1)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2)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3)方式:主动运输。②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③横向运输1)部位: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部位。2)原因:单侧光、重力等单一方向刺激。(3)分布: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理作用①作用方式:不像酶那样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②生理作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③作用机制:生长素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①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苏教版称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②生长素作用曲线分析1)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图中4个关键点的含义: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B点促进作用最强;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曲线含义: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B~C段(不包括C点)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C~D段(不包括C点)表示超过一定范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2)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超过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抑制根、芽、茎的生长,说明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性大小为根>芽>茎。③实例:顶端优势现象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 去掉(摘除)顶芽应用 果树整形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顶端优势原因分析图1中A为顶芽,B、C、D为侧芽,其生长素浓度关系为B>C>D>A;从生长速度看,顶芽优先生长,该浓度下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起促进作用。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且离顶芽越近的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故图1中的A~D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a、b、c、d。特别提醒1.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速率慢于对照组。2.这里所说的浓度高低是相对于不同器官的抑制和促进的浓度范围而言的。3.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的作用,因此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并且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在侧芽积累,但不会影响侧芽自身生长素合成。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植物激素种类 合成部位 分布 主要作用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主要分布在生长相对旺盛部位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主要分布在正在进行细胞分裂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各器官中都存在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油菜素内酯 — — 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2.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①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②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2)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3)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成雄花。(4)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教材拾遗】1.(选择性必修1 P97小字部分)油菜素内酯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2.(选择性必修1 P99拓展应用1)脱落酸在高温下易降解,则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再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将易在穗上发芽,原因是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从而解除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大雨又给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于是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考点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3.植物生长调节剂分类: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的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应用赤霉素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进而生产啤酒膨大剂 优点: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加快水果成熟,使其提前上市。 缺点: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青鲜素 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抑制发芽),但可能有副作用乙烯利 用于催熟果实5.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施用(1)作用:①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如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②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2)施用:①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②影响施用效果的因素: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6.实验: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①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②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③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2)实验方法方法 对象 溶液深度 溶液浓度 时间 条件浸泡法 插条②基部 约3 cm ③较低 几个小时至一天 遮阴、湿度高①沾蘸法 约1.5 cm 较高 约5 s —(3)实验材料的要求①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细胞分裂能力强,易成活。②带适量幼芽和叶:产生生长素,促进根的形成。③适当去除成熟叶: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4)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植物插条生根与其浓度有关,在最适浓度下,植物插条生根数量最多,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插条生根数量少并且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5)注意事项①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还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和一定的对照实验。②预实验时需要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不需要空白对照;预实验可以确定实验范围,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③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插条不能成活;扦插时要去掉插条成熟叶片,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內的水分平衡。7.实验: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1)实验原理乙烯利工业品为液体(物质状态),当溶液pH<3.5时,它比较稳定,但随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乙烯。(2)实验方法:喷洒法、涂抹法或浸泡法。(3)喷洒法实验步骤①将未成熟的猕猴桃分成两组,放在烧杯中,编号为甲组和乙组。②甲组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乙组喷洒等量的清水。③用保鲜膜对烧杯进行封口。④每天观察猕猴桃的成熟情况。⑤第5或第6 d时,观察猕猴桃成熟的情况(从硬度、甜度上观察)。(4)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猕猴桃均有一定的成熟,但实验组的成熟度更高。对照组的结果表明猕猴桃存在一定的自熟作用。(5)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进行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 ℃。②要严格掌握药液的喷洒浓度。同时注意植物品种、生长状况,因地制宜确定浓度。③乙烯利是强酸性物质,使用时避免接触皮肤、眼睛等。【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100正文)相比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更稳定,原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缺乏分解它们的酶。考点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提供能量:光合作用。(2)调节作用: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都受光的调控。(3)调节实质: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4)光敏色素①本质: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②分布: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③生理作用:可参与调节种子萌发、茎的伸长、气孔分化、叶绿体和叶片运动、成花诱导、花粉育性等生理过程。(5)调控机制【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109拓展应用)(1)将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而不是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会发芽,因为自然光包含红光和红外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所以在自然光照射下会发芽。(2)昙花一般夜间开花,受昼夜交替节律的影响。如果要让昙花白天开花,可采取的措施是遮光处理。2.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1)温度①实例:1)年轮形成:树木的年轮表现出季节性周期变化。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2)春化作用: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②机理: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植物分布的地域性。(2)重力【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107旁栏思考)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3.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2)具体表现①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②多细胞植物体,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③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陷阱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达尔文实验只证明了生长素会造成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生长 达尔文通过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向光性与尖端传递的某种“影响”有关,但在当时他不知道这种“影响”是生长素认为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温特只是命名了生长素,并没有分离和鉴定出其化学本质认为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很少认为生长素能促进细胞质分裂,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核分裂,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核分裂,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质分裂,二者具有协同作用陷阱2 其他植物激素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赤霉素促进萌发对种子是有益的,脱落酸抑制萌发对种子是有害的 在外界环境良好时,赤霉素和脱落酸比值大,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在环境恶劣时,二者比值减小,促进休眠、抑制萌发,二者对调节种子的萌发都具有重要作用认为提高脱落酸含量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 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认为喷施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喷施细胞分裂素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脱落酸促进叶的衰老陷阱3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认为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比值低时诱导根的分化认为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认为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插条一般应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认为用一定浓度的6-BA(细胞分裂素类)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而非细胞分裂素类,6-BA可促进马铃薯发芽陷阱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是植物体内唯一感受光照的受体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认为能说明重力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实例有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和顶端优势等 能说明重力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实例有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重力无关认为光作为一种信息,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很多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一、实验基本理论1. 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本实验中一般选取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2.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根据实验设计的重复平行原则,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根据实验对照性原则,还需要设置一定的对照实验,探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清水组作为空白对照,另外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3. 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时需要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二、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控制即通过改变或维持某种条件来控制变量,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需要改变的因素,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需要控制相同且适宜。请回答:“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为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不同浓度下的生根数量或根的长度,而其他因素如取材时间、处理时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时注意符合适宜且等量性原则。考点预测:1.可能会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进行考查,如如何利用植物激素的最适浓度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何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浓度来控制植物的花期等。2.还可能会考查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如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协同作用,生长素和乙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1.(2025·甘肃·高考真题)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质膜H+-ATP酶,导致细胞壁酸化,活化细胞壁代谢相关的酶。拟南芥跨膜激酶TMK参与了这一过程,它与生长素受体、质膜H+-ATP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无关B.碱性条件下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增强C.生长素受体可以结合吲哚乙酸或苯乙酸D.TMK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生长较野生型快【答案】C【分析】生长素的 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这些部位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和代谢能力。 主要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变而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尤其是对植物茎段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但浓度过高会抑制生长。还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详解】A、从图中可知,生长素激活质膜H+-ATP酶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中的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所以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有关,A错误; B、因为生长素通过激活质膜H+-ATP酶导致细胞壁酸化来促进细胞伸长,碱性条件会抑制这一酸化过程,所以碱性条件下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减弱,B错误;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苯乙酸也是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受体可以结合吲哚乙酸或苯乙酸来发挥作用,C正确; D、由于TMK参与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过程,TMK功能缺失突变体无法正常进行这一过程,其生长会比野生型慢,D错误。 故选C。【考点追溯】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P92)2.(2025·四川·高考真题)生长素(IAA)和H2O2都参与中胚轴生长的调节。有人切取玉米幼苗的中胚轴、将其培养在含有不同外源物质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中胚轴长度,结果如下图(DPI可以抑制植物中H2O2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运用了实验设计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B.切去芽可以减少内源生长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C.IAA通过细胞中H2O2含量的增加促进中胚轴生长D.若另设IAA抑制剂+H2O2组,中胚轴长度应与④相近【答案】D【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 种影响因素的称为 “加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解】A、在实验中,向培养液中添加IAA、H2O2等物质运用了加法原理,切去芽减少内源生长素的干扰运用了减法原理,A正确;B、芽能产生生长素,切去芽可以减少内源生长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探究外源物质对中胚轴生长的调节作用,B正确;C、对比②和④组,④组加入DPI抑制H2O2生成后中胚轴长度比②组短,再结合②和③组,可推测IAA通过细胞中H2O2含量的增加促进中胚轴生长,C正确;D、IAA抑制剂会抑制IAA的作用,而H2O2能促进中胚轴生长,与④组(IAA作用被抑制,H2O2生成被抑制)相比,IAA抑制剂+H2O2组中胚轴长度应比④组长,D错误。故选D。【考点追溯】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P92)3.(2025·湖南·高考真题)在常温(20℃)、长日照条件下栽培某油菜品种,幼苗生长至4~5叶时,将部分植株置于低温(5℃)处理6周后,立即进行嫁接。然后将所有植株常温栽培。不同处理植株茎尖中赤霉素含量(鲜重)及开花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低温处理结束后(天) 检测指标 常温处理植株 低温处理植株 常温处理接穗 常温处理接穗常温处理砧木 低温处理砧木0 赤霉素 90.2 215.3 / /15 赤霉素 126.4 632.0 113.8 582.050 开花情况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开花A.除赤霉素外,低温处理诱导油菜开花不需要其他物质参与B.赤霉素直接参与油菜开花生理代谢反应的浓度需达到某临界值C.将油菜幼苗的成熟叶片置于低温下,其余部位置于常温,不能诱导开花D.若外源赤霉素代替低温也能促进油菜开花,则两者诱导开花的代谢途径相同【答案】C【分析】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春化作用的出现和休眠一样,也是植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植物在开花期时最脆弱,如果此时遇上低温,则很容易无法抵抗而导致不开花或死亡。所以经过长久的演化,植物会等待寒冬过去后再开花结实,以确保顺利繁衍后代。【详解】A、低温处理可能通过诱导赤霉素合成及其他信号物质(如开花素)共同促进开花,仅赤霉素不足以说明无需其他物质,A错误;B、赤霉素作为植物激素,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等传递信息,而非直接参与代谢反应,B错误;C、春化作用通常作用于分生组织(如茎尖),成熟叶片低温处理无法传递开花信号至茎尖,故不能诱导开花,C正确;D、外源赤霉素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油菜开花,而低温是通过诱导内源激素的合成从而诱导开花,两者代谢途径不相同,D错误。故选C。【考点追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4.(2025·广东·高考真题)某高校科技特派员为协助种养专业合作社繁殖优良欧李种质,以欧李根状茎为插条,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使插条生根率由22%提高到78%。扦插后,插条的几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加快细胞分裂并促进生根B.提高生长素含量而促进生根C.推测赤霉素缺失突变体根系相对发达D.推测促进生根效果更好【答案】A【分析】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叶、幼芽及发育的种子。其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枝条生根等。②赤霉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茎杆增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种子萌发。③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是根尖,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④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⑤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处理组细胞分裂素含量略有下降,细胞分裂素加快细胞分裂并促进芽的分化和侧枝发育,并非促进生根,A错误;B、分析题图,处理组生长素含量明显增加,可推测提高生长素含量而促进生根,B正确;C、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使插条生根率由22%提高到78%,推测赤霉素缺失突变体根系相对发达,C正确;D、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分析题图,可推测促进生根效果更好,D正确。故选A。【考点追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合成。5.(2025·河南·高考真题)向日葵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研究人员以向日葵幼苗为实验材料,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下胚轴两侧生长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向日葵下胚轴向光面IAA促进生长的作用受抑制程度大于背光面B.下胚轴两侧IAA的含量基本一致,表明其向光生长不受IAA影响C.IAA抑制物通过调节下胚轴IAA的含量进而导致向日葵向光生长D.在下胚轴一侧喷施IAA抑制物可导致黑暗中的向日葵向对侧弯曲【答案】A【分析】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详解】A、据图可知,向光面和背光面的IAA含量差别不大,但向光面下胚轴的增加长度明显低于背光面,同时向光面的IAA抑制物质含量高于背光面,据此推测,向日葵下胚轴向光面IAA促进生长的作用受抑制程度大于背光面,A正确;B、下胚轴两侧IAA的含量基本一致,但不能说明向光生长不受IAA影响,可能是IAA的活性或信号通路差异导致,B错误;C、图示向光面和背光面的IAA含量差别不大,说明IAA抑制物不是通过调节下胚轴IAA的含量进而导致向日葵向光生长,C错误;D、黑暗环境中无单侧光刺激,喷施IAA抑制物会抑制该侧生长,弯曲方向应为 向喷施侧弯曲(抑制侧生长慢,对侧相对快),D错误。故选A。【考点追溯】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P92)6.(2025·湖北·高考真题)科研人员对四种植物进行不同光照处理实验,记录开花情况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植物种类 长日照 短日照甲 正常开花 不开花乙 不开花 正常开花丙 正常开花 正常开花丁 延迟开花 正常开花A.对植物丁进行人工补光延长光照时间,能使其更快开花B.植物丙的开花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由自身遗传物质决定C.表中植物甲和乙开花的差异,是因为它们对光照强度的敏感度不同D.若在湖北同一地点种植,植物甲可能在夏季开花,植物乙可能在秋季开花【答案】D【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解】A、丁在长日照下延迟开花,短日照下正常开花。若人工补光延长光照时间(模拟长日照),反而会延迟开花,A错误;B、丙在长、短日照下均正常开花,说明其开花不受光周期影响,属于日中性植物。但“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表述绝对化,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可能仍影响开花,B错误;C、甲和乙开花差异源于对光照时间(光周期)的敏感度不同,而非光照强度,C错误;D、湖北夏季昼长(长日照),甲作为长日照植物可能在夏季开花;秋季昼短(短日照),乙作为短日照植物可能在秋季开花,D正确。故选D。【考点追溯】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P106)7.(2025·北京·高考真题)油菜素内酯可促进Z蛋白进入细胞核调节基因表达,进而促进下胚轴生长。用生长素分别处理野生型和Z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拟南芥幼苗,结果如图。综合以上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A.Z蛋白是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的组成成分B.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都能调控下胚轴生长C.生长素促进下胚轴生长依赖于Z蛋白D.油菜素内酯促进下胚轴生长依赖于生长素【答案】D【分析】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植物的生命活动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油菜素内酯可促进Z蛋白进入细胞核调节基因表达”,说明Z蛋白参与了油菜素内酯的信号传导,A正确;B、图示显示生长素处理能促进野生型下胚轴生长(说明生长素调控生长),题干也提到油菜素内酯促进下胚轴生长,因此两者都能调控生长,B正确;C、图示显示生长素处理野生型(有Z蛋白)能促进生长,但在Z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中生长素不能促进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需要Z蛋白,C正确;D、题目和图示并未提供任何信息表明油菜素内酯的作用需要生长素参与(例如没有实验证明阻断生长素后油菜素内酯是否失效),D错误。故选D。【考点追溯】油菜素内酯——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P97)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1讲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清单)学习导航站知识主脉络:可视化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核心知识库:重难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考点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 ★★★☆☆ 考点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考点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陷阱预警台:识别高频错误,提供防错策略(4大陷阱规避)素养加油站:前沿科研成果或热点问题分析真题挑战场:感知真题,检验成果,考点追溯考点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①各组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A ;B ;C ;D 。②A与B对照,说明 。③C与D对照,说明感光部位是 。④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 。(2)鲍森·詹森实验①实验现象: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②结论: 。③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 的结论。(3)拜尔实验①实验现象:将尖端切下,放到胚芽鞘一侧,胚芽鞘总是弯向对侧生长。②结论: 。③该实验要在 中进行,原因是 。④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4)温特实验①实验组是 ,对照组是 。A与B对照说明 。②设置A组的目的是 。③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 引起的,温特将其命名为 。【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90~91正文)根据胚芽鞘系列实验可得出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而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5)从胚芽鞘系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①胚芽鞘感光部位—— 。②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部位)——尖端下面一段。③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 。④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⑤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 。(6)植物向光性的解释①原因分析②归纳总结2.植物激素(1)产生:植物体内。(2)运输:从 运送到 。(3)作用:对植物的 有显著影响。(4)本质:微量 。3.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1)合成①原料: 。②部位:芽、幼嫩的 和发育中的 。(2)运输①极性运输1)部位: 、芽、幼叶和幼根。2)方向:从 运输到 。3)方式: 。②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③横向运输1)部位:根尖、 等生长素产生部位。2)原因:单侧光、 等单一方向刺激。(3)分布: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 的部分。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理作用①作用方式:不像酶那样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 , 细胞生命活动。②生理作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 、诱导 等作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③作用机制:生长素与生长素 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 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①特点: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苏教版称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②生长素作用曲线分析1)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图中4个关键点的含义:A点为较低浓度, 生长;B点促进作用最强;C点 ;D点为较高浓度, 生长。曲线含义: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 ;B~C段(不包括C点)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 ;C~D段(不包括C点)表示超过一定范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2)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 ,超过A′、B′、C′三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抑制根、芽、茎的生长,说明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性大小为 。③实例:顶端优势现象 顶芽优先生长, 受到抑制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 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应用 果树整形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顶端优势原因分析图1中A为顶芽,B、C、D为侧芽,其生长素浓度关系为 ;从生长速度看,顶芽优先生长,该浓度下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起促进作用。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且离顶芽越近的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故图1中的A~D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 。特别提醒1.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速率慢于对照组。2.这里所说的浓度高低是相对于不同器官的抑制和促进的浓度范围而言的。3.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的作用,因此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并且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在侧芽积累,但不会影响侧芽自身生长素合成。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植物激素种类 合成部位 分布 主要作用赤霉素 主要分布在生长相对旺盛部位 促进细胞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 ;促进种子 、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 主要分布在正在进行细胞分裂部位 促进 ;促进 、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各器官中都存在 促进果实 ;促进开花;促进脱落酸 等 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油菜素内酯 — — 促进茎、叶细胞的 ,促进花粉管生长、 等2.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①生长素主要促进 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 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 作用。②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促进萌发, 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2)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 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 生长素的作用。(3)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 ,有利于分化成雌花,比值 则有利于分化成雄花。(4)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 。【教材拾遗】1.(选择性必修1 P97小字部分)油菜素内酯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2.(选择性必修1 P99拓展应用1)脱落酸在高温下易降解,则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再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将易在穗上发芽,原因是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从而解除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大雨又给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于是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考点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由 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 。2.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 、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3.植物生长调节剂分类: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 与植物激素的类似,如 ;另一类 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 ,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应用赤霉素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进而生产啤酒膨大剂 优点:会使水果长势 ,个头变大, 水果成熟,使其提前上市。 缺点: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青鲜素 青鲜素可以 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抑制发芽),但可能有副作用乙烯利 用于催熟果实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5.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及施用(1)作用:①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如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②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2)施用:①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②影响施用效果的因素:施用 、时间、 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6.实验: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①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 情况有很大的影响。②用 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③存在一个 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2)实验方法方法 对象 溶液深度 溶液浓度 时间 条件浸泡法 插条② 部 约3 cm ③ 几个小时至一天 遮阴、湿度高① 法 约1.5 cm 较高 约5 s —(3)实验材料的要求①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细胞 强,易成活。②带适量幼芽和叶:产生 ,促进根的形成。③适当去除成熟叶:降低蒸腾作用,减少 散失。(4)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植物插条生根与其浓度有关,在最适浓度下,植物插条生根数量最多,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插条生根数量少并且存在促进生根效果 的两个不同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5)注意事项①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还需要设置 实验和一定的 实验。②预实验时需要设置 的空白对照,在 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 需要空白对照;预实验可以确定实验范围,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③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插条不能成活;扦插时要去掉插条 ,目的是 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內的水分平衡。7.实验: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1)实验原理乙烯利工业品为 (物质状态),当溶液pH<3.5时,它比较稳定,但随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 。(2)实验方法:喷洒法、 或浸泡法。(3)喷洒法实验步骤①将未成熟的猕猴桃分成两组,放在烧杯中,编号为甲组和乙组。②甲组喷洒 ,乙组喷洒等量的清水。③用保鲜膜对烧杯进行封口。④每天观察猕猴桃的 情况。⑤第5或第6 d时,观察猕猴桃成熟的情况(从硬度、甜度上观察)。(4)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猕猴桃均有一定的成熟,但实验组的成熟度更高。对照组的结果表明猕猴桃存在一定的 作用。(5)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进行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 ℃。②要严格掌握药液的 。同时注意植物品种、生长状况,因地制宜确定浓度。③乙烯利是强酸性物质,使用时避免接触皮肤、眼睛等。【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100正文)相比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更稳定,原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缺乏分解它们的酶。考点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提供能量:光合作用。(2)调节作用:种子萌发,植株 等都受光的调控。(3)调节实质:光作为一种 ,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4)光敏色素①本质: (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 和 。②分布: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③生理作用:可参与调节种子萌发、茎的伸长、气孔 、叶绿体和叶片 、成花诱导、花粉育性等生理过程。(5)调控机制【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109拓展应用)(1)将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而不是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会发芽,因为自然光包含红光和红外光,莴苣种子对红光更敏感,所以在自然光照射下会发芽。(2)昙花一般夜间开花,受昼夜交替节律的影响。如果要让昙花白天开花,可采取的措施是遮光处理。2.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1)温度①实例:1)年轮形成:树木的年轮表现出 周期变化。在春夏季细胞分裂 、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 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 、细胞体积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 的带。2)春化作用:经过一定时间的 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②机理: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 。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植物分布的 。(2)重力【教材拾遗】(选择性必修1 P107旁栏思考)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3.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 和 共同完成的。(2)具体表现①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 的调控之下。②多细胞植物体,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 传递信息。③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 的结果,也受到 的影响。陷阱1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达尔文实验只证明了生长素会造成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生长 达尔文通过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向光性与尖端传递的某种“影响”有关,但在当时他不知道这种“影响”是生长素认为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温特只是命名了生长素,并没有分离和鉴定出其化学本质认为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很少认为生长素能促进细胞质分裂,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核分裂,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核分裂,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质分裂,二者具有协同作用陷阱2 其他植物激素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赤霉素促进萌发对种子是有益的,脱落酸抑制萌发对种子是有害的 在外界环境良好时,赤霉素和脱落酸比值大,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在环境恶劣时,二者比值减小,促进休眠、抑制萌发,二者对调节种子的萌发都具有重要作用认为提高脱落酸含量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 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认为喷施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喷施细胞分裂素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脱落酸促进叶的衰老陷阱3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认为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比值低时诱导根的分化认为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认为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插条一般应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认为用一定浓度的6-BA(细胞分裂素类)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 延长贮藏期的激素是脱落酸而非细胞分裂素类,6-BA可促进马铃薯发芽陷阱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几点易错点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认为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是植物体内唯一感受光照的受体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认为能说明重力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实例有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和顶端优势等 能说明重力调控植物生命活动的实例有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重力无关认为光作为一种信息,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种子的萌发都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很多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一、实验基本理论1. 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本实验中一般选取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2.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根据实验设计的重复平行原则,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根据实验对照性原则,还需要设置一定的对照实验,探究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清水组作为空白对照,另外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3. 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时需要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二、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控制即通过改变或维持某种条件来控制变量,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需要改变的因素,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需要控制相同且适宜。请回答:“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为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不同浓度下的生根数量或根的长度,而其他因素如取材时间、处理时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时注意符合适宜且等量性原则。考点预测:1.可能会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进行考查,如如何利用植物激素的最适浓度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何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浓度来控制植物的花期等。2.还可能会考查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如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协同作用,生长素和乙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1.(2025·甘肃·高考真题)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质膜H+-ATP酶,导致细胞壁酸化,活化细胞壁代谢相关的酶。拟南芥跨膜激酶TMK参与了这一过程,它与生长素受体、质膜H+-ATP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无关B.碱性条件下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增强C.生长素受体可以结合吲哚乙酸或苯乙酸D.TMK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生长较野生型快2.(2025·四川·高考真题)生长素(IAA)和H2O2都参与中胚轴生长的调节。有人切取玉米幼苗的中胚轴、将其培养在含有不同外源物质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中胚轴长度,结果如下图(DPI可以抑制植物中H2O2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运用了实验设计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B.切去芽可以减少内源生长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C.IAA通过细胞中H2O2含量的增加促进中胚轴生长D.若另设IAA抑制剂+H2O2组,中胚轴长度应与④相近3.(2025·湖南·高考真题)在常温(20℃)、长日照条件下栽培某油菜品种,幼苗生长至4~5叶时,将部分植株置于低温(5℃)处理6周后,立即进行嫁接。然后将所有植株常温栽培。不同处理植株茎尖中赤霉素含量(鲜重)及开花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低温处理结束后(天) 检测指标 常温处理植株 低温处理植株 常温处理接穗 常温处理接穗常温处理砧木 低温处理砧木0 赤霉素 90.2 215.3 / /15 赤霉素 126.4 632.0 113.8 582.050 开花情况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开花A.除赤霉素外,低温处理诱导油菜开花不需要其他物质参与B.赤霉素直接参与油菜开花生理代谢反应的浓度需达到某临界值C.将油菜幼苗的成熟叶片置于低温下,其余部位置于常温,不能诱导开花D.若外源赤霉素代替低温也能促进油菜开花,则两者诱导开花的代谢途径相同4.(2025·广东·高考真题)某高校科技特派员为协助种养专业合作社繁殖优良欧李种质,以欧李根状茎为插条,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使插条生根率由22%提高到78%。扦插后,插条的几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加快细胞分裂并促进生根B.提高生长素含量而促进生根C.推测赤霉素缺失突变体根系相对发达D.推测促进生根效果更好5.(2025·河南·高考真题)向日葵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研究人员以向日葵幼苗为实验材料,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下胚轴两侧生长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向日葵下胚轴向光面IAA促进生长的作用受抑制程度大于背光面B.下胚轴两侧IAA的含量基本一致,表明其向光生长不受IAA影响C.IAA抑制物通过调节下胚轴IAA的含量进而导致向日葵向光生长D.在下胚轴一侧喷施IAA抑制物可导致黑暗中的向日葵向对侧弯曲6.(2025·湖北·高考真题)科研人员对四种植物进行不同光照处理实验,记录开花情况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植物种类 长日照 短日照甲 正常开花 不开花乙 不开花 正常开花丙 正常开花 正常开花丁 延迟开花 正常开花A.对植物丁进行人工补光延长光照时间,能使其更快开花B.植物丙的开花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由自身遗传物质决定C.表中植物甲和乙开花的差异,是因为它们对光照强度的敏感度不同D.若在湖北同一地点种植,植物甲可能在夏季开花,植物乙可能在秋季开花7.(2025·北京·高考真题)油菜素内酯可促进Z蛋白进入细胞核调节基因表达,进而促进下胚轴生长。用生长素分别处理野生型和Z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拟南芥幼苗,结果如图。综合以上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A.Z蛋白是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的组成成分B.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都能调控下胚轴生长C.生长素促进下胚轴生长依赖于Z蛋白D.油菜素内酯促进下胚轴生长依赖于生长素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1讲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第31讲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