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句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句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例3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技法演示
第一步:指出诗眼
结合全诗可知,“惊”字是贯穿全诗的诗眼。
第二步:梳理诗句,解释诗眼
结合诗句内容,找出前四句和最后两句体现“惊”字的描写场面。
第三步:分析效果
诗歌开篇点出“惊”字,以“惊”为线索,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心灵
受到的震撼。
[明确] “惊”是诗眼,贯穿全诗。
第一句总写诗人初至燕台时心惊,第二句写其为军营吹笳击鼓、喧声
重叠而惊,第三句写其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其为边防地带的
形势和气氛而惊。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
以酬平生之志。
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展现了诗人心灵受到的震撼。
古代诗歌阅读

语言艺术
突破点二 赏析诗眼
突破点一 炼字
突破点三 炼句
突破点四 赏析语言风格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 全国 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炼字艺术
2023 全国 甲卷 《临江仙》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炼句艺术
2022 天津卷 《书喜》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2分) 炼句艺术
2021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语言风格
2020 天津卷 《纪村事》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炼字艺术
2019 全国 Ⅲ卷 《插田歌(节选)》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语言风格
2017 全国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炼句艺术
考情微观
考点 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
想象、联想等多种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
妙之处。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要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
义,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语言在表情达意
上的特色。
复习 任务 掌握炼字、炼句、诗眼和语言风格四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答题
技巧。
突破点三 炼句
导入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千古名句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
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炼句,这些句子往往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在表达技巧
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炼句题“句”的常考类型:内容情感句、语言特点句、表达技巧句、行文结构句。
无论赏析哪种句子,都要先※理解诗句内容,然后判断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结构
特点,最后点明效果。
技法点拨
步骤 解说
第一步 理解意蕴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炼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炼句的角度
第二步 多角度 赏析 语言特点 句子倒装--错位的美
句子对仗--整齐的美
适当省略--韵味悠长
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表达技巧 在赏析关键诗句时,要注重诗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鉴赏。
比如修辞手法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加丰富等。
第三步 说效果 结构特点 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
尾句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点明题旨;以景衬情、以景结情,表现情感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① 宋·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典例分析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
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
梅谢雪中枝。
例2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
[明确]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
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②以虚景写真情:
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
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③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以景结情,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
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
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找不到渡口,使子路问津。遇到两个隐者长沮、桀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2.请赏析本诗尾联。(6分)
尾联先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既写思归无路,又暗写自己同孔子境况相似,前途渺茫。
再以景结情,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读来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①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②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高峻挺拔;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③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清晰明朗,高洁超脱,卓尔不群之感,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更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初见嵩山的喜悦心情。
例1.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传为古今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两句从触觉、听觉、视觉引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上句以细细风声和清脆的鸟鸣,反衬出西村小桃源的静幽、安宁。下句以残景来反衬诗人怀念当初的美好心境。
断壁青苔物是人非,但依稀可见的墨痕,却在提醒着这份桃源美景依旧。
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秋风辞[注]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这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
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仅是对佳人的思念,也可以是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
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