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星轨是拍摄设备在长时间曝光的图片中,由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的轨道。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星轨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图为该地理兴趣小组所用设备(天文望远镜)调试角度图及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照片合成的星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右图中星轨的运动方向为( )①逆时针方向 ②顺时针方向 ③自西向东 ④自东向西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观测者于某日夜晚持续观测某恒星4小时,该恒星( )A.自西向东移动60° B.自东向西移动C.自西向东移动 D.在天空保持不动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A.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C.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4.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长达183天的太空之旅,成功直立着陆。期间航天员王亚平在翟志刚和聂光富的配合下于北京时间3月23日15:40“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面向全球现场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太空授课直播时,地球的昼夜分布情况最接近下图的( )A.B.C. D.6.移居美国洛杉矶(西八区)的华裔小朋友李军想在家中收看本次“太空授课”的央视直播,他最迟打开电视机的时间为( )A.3月24日7时40分 B.3月22日23时40分C.4月15日17时56分 D.4月17日1时56分7.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于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期间,北京( )A.日出方位逐渐南移 B.日落时间逐日推迟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D.昼长有时相同下图为“某河流的剖面示意图”,箭头为某日正午阳光来向(该地全年正午阳光都来自北方,遮蔽区范围随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地可能位于( )A.10°N附近 B.40°N附近 C.10°S附近 D.40°S附近9.仅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自北向南流 B.河流自东向西流C.该河南岸堆积多,适合挖沙 D.该河北岸流速慢,适合建港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中南段的北大山上,是世界上独有的花岗岩地质奇观,该石林形成过程中,尤其是雏形阶段与冰川有密切关系,亦被称为冰川石林。阿斯哈图石林景区所在地平均海拔1100米,昼夜温差大。下图2为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景观图,下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0.形成图2石林景观的岩石属于图1中的( )A.甲 B.乙 C.丁 D.戊11.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雏形阶段的地貌最可能是( )A.海蚀柱 B.峰林 C.角峰 D.石笋12.该石林形成过程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B.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岩浆侵入D.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区的河湖相沉积物经长期风力侵蚀,辅以间歇性流水冲刷与风化作用,形成的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风蚀地貌。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在气候变化、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全球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下图为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水上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鸭湖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bdca B.dcba C.bacd D.bdac14.b时期在水上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A.辅以间歇性的流水冲刷 B.为雅丹地貌提供水环境C.形成深厚的湖相沉积层 D.增加干旱地区空气湿度地层沉积物的组成及粒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变化。陕西榆林横山区地处沙漠—黄土过渡带(图1)。图2示意横山区某地沉积地层剖面。该剖面厚度为17.55m,地层沉积连续,层位清晰。研究发现,该剖面古风成沙层平均粒径较大,沙质黄土层次之,沙质古土壤层最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推测该剖面古风成沙层沉积物的搬运动力主要是( )A.高空西风气流 B.东北信风C.东亚冬季风 D.东亚夏季风16.在b1到c1地层沉积期间,总体上该地区( )A.风速变大 B.过渡带向东南移动C.沙尘暴频次增加 D.沙漠向西北收缩二、综合题(共52分)17.下图示意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图示时刻,a地的昼长是 ,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比较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 。(3)一年中,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排序分别是 、。(4)a、b、c、d四地至少需要再过 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南阿尔卑斯山纵贯新西兰南岛,冰川分布广泛,山地形成和形态演变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其中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南阿尔卑斯山分水岭产生向东移动。考察发现,南阿尔卑斯山断层附近的山体中富含硬度大、具有铁矿斑点的石英岩(岩浆侵入经变质形成)。下图示意南岛地理位置。(1)分析南阿尔卑斯山断层附近石英岩自形成至出露的地质过程。(6分)(2)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南阿尔卑斯山脉海拔升高的主要原因并说明西坡河流侵蚀强于东坡的原因。(6分)(3)分析南阿尔卑斯山广泛分布的冰川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6分)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湿润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1)说出左图中甲、乙两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并简述丙地貌的成因。(4分)(2)指出左图中岩体①②的形成顺序及①②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6分)(3)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6分)(4)简述旱扇和湿扇沉积物颗粒变化的共同特征,并说明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的主要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