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创作指导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小说创作指导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小小说的写作指导
半碗水里起波浪
一片枫叶舞秋光
情境任务:学写小小说
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元素”,或让人感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开怀………试着从中采撷一二,以之为基础创作一篇小小说。要求:立意新颖,以小见大;构思精巧,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语言简洁。不少于800字。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美】弗里蒂克·布朗
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家里,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任务一:欣赏小小说,把握其特点
活动一:欣赏小小说
陨盗
陶渊明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活动二:小小说赏析示例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尽管只有一句话,但它同样具备了小说的特点。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个人),有情节(一个人独坐,听到敲门声),有环境(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间里)。这23个字促使读者追究、探求的问题太多了——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往别的星球还是都死了?如果死了是因为什么而死的?既然地球上仅剩下一个人,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人类,是外星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将会使读者产生多维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陨盗》全篇25个字,被称为古代最短的小说。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讲述了主人公蔡裔凭着雷震般的声音制服盗贼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先概括人物性格——“有勇气”;再写性格特征——“声若雷震”,为下文制服盗贼张本。最绝妙的是写出了人物的音容举止,一“拊”一“呼”,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面对入室的两个盗贼,蔡裔只是“拊床一呼”,便将盗贼制服,一个身材魁梧、疾恶如仇、悍勇超群的彪汉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仅25个字,但时间(由拍床可推知为深夜)、地点(室内)、人物(三个人)、事件发生的原因(二偷儿入室)、结果(二盗俱陨)等一应俱全;而且开篇、结尾互为照应,使小说浑然一体。这篇小说篇幅短小,短而不缺,简而不淡;人物单纯,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单一而完整;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人物、情节、环境交代得很清楚,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堪称微型小说的典范之作。
活动三:概括小小说特点
角度 特点
篇幅 篇幅短小。短则数十字,多则千多字。
人物 人物少而集中,形象鲜明。
情节 情节简单。往往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
环境 环境典型而具体。
立意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比较小的窗口去展现大千世界的一个侧面,挖掘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主题。
名家评小小说
“小小说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 ”
“ 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鲁迅
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王蒙
一、立意奇特;二、情节曲折、完整;三、结局出人意料。
——罗伯特·奥佛法斯特(美)
微型小说写作追求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立意上以小见大 。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目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任务二:小小说的构思
——讲求技巧
【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
方式有三种:
  ▲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信任》,开头就写 美丽的演员妻子外出演出前对丈夫说:“桌左抽屉的锁丢了,我有一样东西放在里头,你无论如何也不要打开”。
 ▲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 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中间】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 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 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
假日记》, 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 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 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 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
⑤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 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重旨复意式。
微型小说应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读者想象。主要采用:
①象征。 用具体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结构作用, 不是象在诗歌中着力描写的中心形象那样。
如《枪口》, 写一官复原职的领导用别人送的枪打下猎物时,得知走后门的“枪口”也对准了他。
②双关。如《向不通》, 写大学生向不通十年勤恳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
③比喻。如《“炮”炸宴席》, 写小孙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捣乱, 又在爷爷不满新经理才四十来岁年纪轻时放“炮”:“你不是十八岁就当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 ”
④省略。 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 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写信给厂长:“连几十张馋嘴都管不住,还管厂。”接着省略了厂长感奋、整顿厂风的情节, 而写第二年老师傅收到一包红枣。
看钓鱼(小小说)  ●宋秋发 
星期天下午,林剑从县公安局值班回来。一踏进家门,妻就喜滋滋地指着摆在桌上的几条又肥又大的鱼说:
  “瞧瞧,这几条鱼怎么样 ”
  林剑不觉眼睛一亮,聪慧的妻已敏捷地察觉到这一点,不无得意地说:“这鱼是李明送的。”
  “哪个李明 ”
  “就是李副县长的儿子呗!”妻冲他嫣然一笑。
  他明白了,李明曾是他学生时代的同窗好友。不过高中毕业后他们就没有来往了。李明此举,不能不让他吃惊。想到这里,他不由又问妻子:
  “他有没有对你说些什么 ”
  “李明说,他过去就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找你有事求你关照,他说他有个表弟被坏朋友拉下水了,抢了人家的摩托车,现在正在你们局里受审……”说到这儿,妻故意停顿一下,尔后凑上前悄声说:“他说事成之后一定重酬!”
  他完全听懂妻的话,吃惊地睁大两只眼睛。
  她装着没看见,继续说:“我看他跟你有这种关系,他爸又是咱们的副县长,所以我就收下鱼,并代你答应帮忙。” 
 他又看了妻一眼,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长气:“好吧,这事以后再谈。好久没有看钓鱼了,今天水库那边有人钓鱼,咱们去水库边看钓鱼。”
  他俩喜欢吃鱼,也喜欢看钓鱼。
“那李明的事呢 ”妻追问一句。
  他摆摆手,搪塞着:“急什么,现在看钓鱼!”
  两人走出院子,默默朝不远处的水库走去。
水库不大,钓鱼者不多。一位钓鱼老者手段极高。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就有几条大鱼咬饵被钓出水面。被钓的鱼不安地在水桶里挣扎着,似乎在后悔一时贪饵被人钓了。望着一条条又肥又大的活鱼,妻不由两眼闪闪发亮,在一旁悄悄地数着数着。他笑了,灵机一动,上前拍拍妻的肩:“世上许多事常常败在一个‘馋’字上,你看这些贪饵的鱼,就是如此。”
  妻愣了一下,也许她听出了丈夫的话外音,脸儿不禁刷地红了起来。她急忙一转身,逃也似地跑回家去。
【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种: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
▲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如二百来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不过写了两个拿手的好字是“同意”, 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结尾, 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很大。
以上两种结尾方法只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最佳结尾是: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欧·亨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 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 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 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
时间式:《最后一天》《一切明天再说》《今晚》
《秋天的故事》《黄昏》《漆黑的时刻》
地点式:《歧路》《丁字街》《病房》《政教处》
事件式:《出门》《还乡》《刘德华下礼拜要来》
物件式:《白玉盘》《草莓》《时间》
《远去的粉蝴蝶》《初雪》《黑色玫瑰》《梨花雨》
悬念式:《山上飘下红衬衫》《客从上海来》
人物式:《同桌》 《书痴》 《阿兰德龙》
文采式:《你的微笑是唱给我的歌》 《天边飘来故乡的云》
任务三:小小说的拟题法
小路拐弯处
深秋,小路拐弯处.与春天没有两样,依旧是曲折,依旧是坎坷.只是路边那不耐寒的野花凋谢了,几棵冬青树,虽不能明显看出,但却一定长高了,它在风中摇曳着,不知是摇头还是点头。
  他们又来了,依旧是肩并肩,依旧是不慌不忙地漫步。只是男青年的面容有些瘦,女青年的衣着更加艳丽.他们似乎还在继续着春天的谈话, 女高音脆生生地响着:“给你打了件毛衣……” 他接过毛衣平静地说,“我更希望你捧在我眼前的,是你的读书成果。” 她,口气不无骄傲:“毛衣的花样.我学了七种,这种最美。”
  他,口气不无吃惊:“你有多少业余时间 我寄给你的那些书,读了多少 ” 回答的声音极其平静,“前些日子整理房间,我用它糊墙了。还省下两块多买旧报纸的钱呢”。“什么 糊墙 !”男低音突然变成男高音. “谁还骗你 那两本破书.”她平静得像一湾死水. 突然,他把毛衣猛扔在她怀里,几乎是吼叫: “你,你还我书来!那是我两年积攒……” 她惊呆了,似乎不认识他,瞪大恐惧的眼睛…… 片刻,她猛转过身,往回走去.他腮帮一鼓一鼓地目送着她。
  他没像春天那样转回身追上她,却毅然迈开大步,朝前走去. 小路拐弯处,依旧是曲折,依旧是坎坷.冬青在风中摇曳着,不知是摇头还是点头。
这篇小小说犹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歌.在深秋, “小路拐弯处”这样一个特定环境里,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发生了矛盾和冲突。谁对谁错 作品中没有直接说,但是作者的爱憎已隐含在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中了.他们今后的发展如何 由读者去推断.但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告诉读者“依旧是曲折,依旧是坎坷”。加上题目,曾三次重复“小路拐弯处”.我想.他们两人的爱情发展在此“拐弯”,不会重圆.作品中“小路拐弯处”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作者好恶情感的流露,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令读者回味无穷。
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支出金额)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吃鱼的时候,小刺要比大刺麻烦,因为大刺很容易发现,小刺则必须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清除。虽然有小刺的鱼,经常肉都特别细腻而鲜美,但是许多人就因为怕小刺,而不愿意吃那种鱼。而我们在做人和用人方面也通常遇到“小刺”问题,请以“小刺”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2.以“意外的礼物”为题目,结合刚才的片段思路,运用2-3种技法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小小说。
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