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科质量检测
九年级 语文 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每空1分,共4分)
精神明亮的人,心中有旷野,有悲悯,不盲从,不矫揉造作,能从灵魂深处感到满足与沉静;精神明亮的人,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受黎明、鸟语、花香,深情地打量自己,有一颗赤子之心。在顺境中不聒噪,不恣意妄为,chí zhī yǐ héng,埋头苦干;精神明亮的人,不但要眼中有他人,而且要胸中有国家,为了大义qián pū hòu jì,公而忘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神采飞扬地生活,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chí zhī yǐ héng( ______ )② qián pū hòu jì( ______ )
(2)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矫( ______ )揉造作②恣( ______ )意妄为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坚守本心的内涵是什么□于个人而言,坚守本心是不因名利纷扰而迷乱的指明灯□于国家而言,坚守本心是不因风浪吹打而迷航的罗盘针。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镌刻于党旗之上,铭记于心间深处。唯此坚守,方能助力国家秉持理想信念,描绘宏伟蓝图。
A. ? ;、 B. ? ,、 C. 。 ; 、 D. 。 。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 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后,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 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后,我的心情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删去“久久”或“长时间”)
C.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12个不同地域的入选教师涵盖了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教育领域。(在“12个”后加上“来自”)
D. 随着我国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攀升,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删去“随着”)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__。
A.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 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5.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投壶是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投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樟寿,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7.按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我们的中国,如诗如画。美在水韵,“①______,吞长江,②______,横无际涯”;美在雪景,“③______,④______,上下一白”;美在爱情,李商隐《无题》一诗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两句是“⑤______,⑥______,”;而月亮这独特的意象也寄寓了文人的情思:杜甫在战乱中抒写“⑦______,月是故乡明”的思亲之感,苏轼在中秋夜留下了“⑧______,⑨______”的美好祝愿,温庭筠晨起早行捕捉到“⑩______,人迹板桥霜”的羁旅之苦。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8.九年级某班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精选名言】
(1)某同学想从《论语》中选出三句话,以备活动时引用,其中完全契合主题的一组是( )(2分)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⑤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 【设计活动】请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1分)
形式一:自强标语我来拟 形式二:自强名言我来读
形式三:______________
(3) 【补充对联】(1分)
某同学想借这次活动拟一副对联,表达对老师的赞颂、对同学的激励。上联已拟好,请根据提示补出下联。
提示:逐鹿 勇赴 汗水 学海 滴滴 中原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万代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找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举出一例。(2分)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三、文本阅读(共45分)
(一)名著阅读:(本大题每空1分,共5分)
9.漫步在文学的世界里,同学们在小说中看到梁山好汉的侠肝义胆,感受关羽的义薄云天,领略保尔的矢志不移。作家施耐庵创作长篇小说《水浒传》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水浒传》塑造的英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假如你参与到“给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建档”的活动,请结合武松的人生轨迹、英雄事迹和个性特征,填充下面卡片。 (每空1分,共6分)
人物姓名 武松
绰 号 行者
外貌特征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骨健筋强。
经典情节 ①______ ______ ______
性格特征 ②______ ______
(二)记叙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题目。(共13分 )
摆渡人
汪破窑
①当我和杨五子一家告别时,雪就下来了。
②杨五子过完年要去深圳打工,还没到寒假他已经不来学校了。春节过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学校里的学生在慢慢减少,我班上也有几个突然就不来了的。打工的娃儿总是把外面的世界说得天花乱坠,往往他们回来一趟总会有一两个学生莫名辍学。我见不得小小年纪的娃儿不读书,就算碰一鼻子灰,我也要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有些家长会被我的行为打动。村里的那些老人们说,党员就是不一样!其实就算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学生辍学我又岂能袖手旁观。
③工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好做,话总是绕来绕去地说, 很多话我重复了很多遍,他们一家好像都没有听进去,气氛有点僵。
④到晚饭时间了,我不得不走了。
⑤天昏昏沉沉的,要知道会下雪,我该早一点走。也不知老刘还在不在?我心里不觉有一些忐忑,现在我只能安慰自己硬着头皮往河边走了。
⑥ 风大起来了,卷着雪直往脖子里灌,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寒冷。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滑倒了。
⑦终于上了大堤,我赶忙呼喊:“老刘哎,老刘!”
⑧老刘是摆渡人刘跃进。刘跃进的爸爸活着时也曾撑过船,据说用船运过抗日的队伍过河。刘跃进从村支书的岗位退下来后,人闲不住,总是会管一管村里村外的“闲事”。村里有十几个孩子要到城里上高中,为了上学不迟到,天没亮就起身,走近一个小时的路到镇上,坐着镇上的中巴车绕大圈子,过桥,到城里,再走半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学校。夏季的汉江河,最受孩子们喜爱,他们整天浸泡在河水里消暑,有些水性好的孩子会手举着书包衣服泅过河读书,有些孩子却溺亡在水里。刘跃进把家门前的那棵大桐树砍了,亲手打了这条船, 光是桐油就涂了七八遍。老刘熟悉水道,他知道那里有深坑,哪里有水漩儿,船就绕着走。自从老刘在这里摆渡,他已记不清自己救过多少游泳被淹的孩子了。老刘摆渡不收钱,一早一晚,他专门接送村里的孩子上学,孩子们坐上他的船,省去往返的两趟路费,也省出一些时间。那几年,村里上高中的孩子都坐老刘的船。现在,人们有钱了,坐船的人一天天少了,只有一些到沙洲种地的农人不得不坐,还有几个家庭条件差一些的孩子为了省下那几块钱的车费,才会很无奈地选择坐他的船。
⑨“老刘哎,老刘!您在不在?”我双手捧成喇叭状,又拖长嗓子喊了几声。
⑩“哎,哎!在,在!”随着苍老的声音,老刘扶着船帮,猫着腰从远处的船舱里钻出来。他拉了拉绳索,船往岸边靠了靠。用手背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我。
“是刘老师!赶紧上船,进舱里躲躲,暖和暖和”老刘吸了吸鼻子,又搓了搓手,然后用手捏了捏冻得微微发红的鼻头。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我笑着说:“还以为您回去了呢?您再不出来,我就得返回去坐车了。”
“哪能呢?说得好好的,哪能撇下你走嘞?”老刘摆了摆手说,“雪还没下下来的时候,天已经很暗了,我估计没人过河了,准备回去了,想到和你约好的,就在这里等你。后来犯困,躺在稻草里猫了一会,结果竟然睡着了。还好,还是把你给等来了。”
我苦笑着说:“您要是回家了,我可要遭大罪了,得顶着北风往回走。”
“哪能呢,哪能呢,说得好好的。”
坐在船上的那一刻,我的心平静了。
“刘老师,坐好喽!开船喽!”那竹篙一到老刘的手里,变得活起来。
我寻着话问他:“老刘啊,您老今年高寿?”
“快七十了。”老刘望望我回答,“眼见着要入土啰!”
“以后让他们去坐车好了,您老正好也休息休息,享几年清福。”我安慰他说。
“哪能呢,您一个外来的支教老师都为咱孩子们上学着急呢,我这么个老党员,哪能自己去享清福,只要我还能爬得起来,这船我就得撑!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从这里过,我也得护着他。”
老刘的脸被风雪吹成紫红色,皱纹在额头上刻着,数不清有几道痕了,两只眼睛大得有些惊人,却炯炯有神,看上去是那么坚定、和善。大雪依然下着,一片雪花不经意地落在老刘胸前的党徽上,在红色的党徽映衬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我”到杨五子家做工作,很多话“我”重复了很多遍,说明“我”的工作经验不足。
B.小说中写老刘亲手打造渡船,强调他用防腐的桐油“涂了七八遍”这个细节,意在突出老刘对船安全性的重视。
C.小说中“哪能呢”这一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朴实的话语背后是老刘值得敬佩的品质。
D.坐在船上的那一刻,“我”的心平静了,照应了前面往河边走的时候内心的忐忑。
11. 请梳理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表格。 (每空1分,共4分)
情节 “我”的感受
① ______ 无奈
“我”冒着风雪赶往河边 ② ______
老刘在风雪中等“我” ③ ______
④ ______ 感动
12. 说说短文第8自然段的插叙有何作用?(2分)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划线赏析句子,说说其表达作用。(2分)
“老刘的脸被风雪吹成紫红色,皱纹在额头上刻着,数不清有几道痕了,两只眼睛大得有些惊人,却炯炯有神,看上去是那么坚定、和善。”
14.本文以“摆渡人”作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探究:谁是作者笔下的“摆渡人”?(3分)
(三)议论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共11分)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将文化自信厚植于每个人的心里。
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③首先,要知晓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家底还知之不深。举一个例子来说,许多人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县有个吴敬梓,却不知道全椒县还有个薛时雨。吴敬梓因为创作了《儒林外史》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时雨的作品因为没有进入课本和课堂而不为人知。薛时雨既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诗人,写了不少诗词,有《藤花馆诗删》留存于世。类似薛时雨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盘点。事实上,还有很多文化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有底气。
④其次,要挖掘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⑤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树立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下面这段文字,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3分)
2008年,云南就发现了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将其翻译成汉语后发现,它在情节上与汉语唱本有一定区别,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具有一定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
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①,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④,未可与易也。”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纵其所如:任凭他们自由飞翔。②傃:向。③挹:斟酒举杯向人敬酒。④南面之君:指帝王。
19.解释加点的词义(每空1分,共4分)
①太守自谓也_____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 ③明年春 _____ ④或翔于云表____
2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滁皆山也/隐然如大环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D.虽南面之君/虽我之死
2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甲文欧阳修和乙文苏轼同是写乐,说说两文所表达的“乐”有何不同。(2分)
(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共4分)
夜泊旅望①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②连浦③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
[注]①长庆二年(822),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②沙明:沙洲明亮。③浦:水滨,水边。
23.联系全诗,说说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2分)
24.简析颔联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举出一种修辞手法并分析。(2分)
作文:(共45分)
25.应用文写作;按要求写一张借条(5分)
11月2日星期天早晨起床后,奶奶突然感觉头晕目眩,于是李明赶紧将奶奶送往医院就医,经医生检查得知奶奶是高血压引起的头晕,需住院治疗,得交住院押金1500元。因走得急,李明忘记了带钱,于是他向在本院当医生的同学张华借钱,承诺用一周就还钱,并写了一张借条交给张华。
26.本题共2个题目,任选一个题目作文。(40分)
题目一: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总有一些风光值得品味……请以《值得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惜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以“奋斗”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文③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

2
页 共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