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等式与不等式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必修 第一册《数学》湘教版(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等式与不等式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必修 第一册《数学》湘教版(新)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等式与不等式
导入
  函数关系、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构建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的基础.本章将学习一些关于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并从函数的观点来看方程和不等式,以理解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整体性.
导入
  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等”与“不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映在数学上就是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等式与不等式

等式与不等式
  现实世界中,既有大量的相等关系,又广泛地存在着不等关系.在方程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相等关系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同样地,可以用不等式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相等关系更多地刻画“静态的数量关系”,而不等关系经常用来刻画“动态的数量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大与小、重与轻、长与短、高与矮、不低于或不超过等来描述客观对象在数量上的不等关系.

等式与不等式
  例如,在交通标识中常见的不等关系有:
  如图2.1-1(1),该图标的意思是机动车的行驶速度v不可超过60km/h,即v≤60.如图2.1-1(2),该图标的意思是机动车的总高度h不可超过3.5m,即h≤ 3.5.如图2.1-1(3),该图标的意思是机动车的总重M不可超过10t,即M≤10.
(1)
(2)
(3)
图2.1-1

等式与不等式
  在数学中,我们也经常探究几个量之间的不等关系,例如,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任何实数的平方都大于或等于0,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与1之间,等等.
  我们经常用不等式来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下面看两个具体的问题.

等式与不等式
  问题1 图2.1-2(1)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它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如图2.1-2(2). 图2.1-2(3)中的正方形AB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     ,正方形的面积为a2+b2.由于正方形的面积大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我们就得到一个不等式
a2+b2 >2ab .

等式与不等式
  
(1)
(2)
(3)
图2.1-2

等式与不等式

等式与不等式
  为了利用不等式研究不等关系,需要对不等式的性质做必要的了解.
  我们知道,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如果在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A与B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实数a与b,那么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如图2.1-3).
a图2.1-3

等式与不等式
  关于实数a与b大小的比较,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a-b>0,那么a>b;如果a-b=0,那么a=b;如果a-b<0,那么a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如要证明x≤a,只需证明x-a≤0即可.
a>b a-b>0,
a=b a-b=0,
a<b a-b<0.

等式与不等式
     比较(x+1)(x+3)与(x+2)2的大小.
解  因为 (x+1)(x+3)-(x+2)2
      =(x2+4x+3)-(x2+4x+4)
      =-1<0,
 所以  (x+1)(x+3)<(x+2)2 .

1

等式与不等式
     a g糖水中含有b g糖,若再添加m g糖(其中a>b>0,m>0),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添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根据这个生活常识,你能提炼出一个不等式吗?试给出证明.

2

等式与不等式
解 因为加糖后糖水更甜,即糖水的浓度变大,所以提炼出的不等式为:
     ,其中a>b>0 , m>0.
 下面用作差比较法给出证明.
 因为a,b,m都是正数,
 且a>b,所以a+m>0,a-b>0.
 所以
 即
  假设有一种机器可以抽取糖水中的糖,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若把糖水中的糖抽掉m g,则糖水会变淡,于是提炼出一个不等式:若a>b>m>0,则
你能证明这个不等式吗?

等式与不等式
 1. 比较大小:
 (1) (x+1)(x-3)与(x+2)(x-4);
 (2) (x2-1)2与x4-x2+1;
 (3) x2+y2+1与2(x+y-1).
 2.若a练 习

等式与不等式
  我们早已熟悉等式的很多基本性质,例如“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等.类比等式,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性质1  如果a>b,那么bb.即
a>b b  性质2  如果a>b ,b>c,那么a>c.即
a>b,b>c a>c.

等式与不等式
  证明   因为a>b,b>c,
  所以 a-b>0,b-c>0.
  因此 a-c=(a-b)+(b-c)>0.(理由:正数+正数=正数)
  即 a>c.
  从以上两个性质还可以推出不等式的以下性质:
c
等式与不等式
  性质3 如果a>b,那么a+c>b+c.
  这就是说,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实数,
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推论1 如果a+b>c,那么a>c-b.
  证明 a+b>ca+b+(-b)>c+(-b)
?       a>c-b.
  这就是说,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不等式的另一边.由此可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句话逻辑上是等价的.
  对于等式,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与不等式
  推论2 如果a>b,c>d,那么a+c>b+d.
  证明 因为a>b,c>d,所以
a+c>b+c,b+c>b+d.
  所以
a+c>b+d.
  显然,这一推论可以推广为:有限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等式与不等式
  性质4 如果a>b,c>0,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ac  证明 因为a>b,所以a-b>0.
  又 c>0,
  因此ac-bc=(a-b)c>0.(理由:正数×正数=正数)
  即  ac>bc.
  对于c<0的情况,尝试自行证明.
  这就是说,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同乘一个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反向.
  对于等式,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与不等式
  推论3 如果a>b>0,c>d>0,则ac>bd.
  证明 因为a>b,c>0,则ac>bc.
  又因为c>d,b>0,则bc>bd.
  由性质2得  ac>bd.
  推论4 如果a>b>0,那么an>bn(n∈N+).
  反复利用推论3即可得证.

等式与不等式

等式与不等式
  性质5 如果a>b,且ab>0,那么   .
      如果a>b,且ab<0,那么   .
  证明 因为      ,
  所以,当a>b,且ab>0时,有    ,
  即    .
  当a>b,且ab<0时,有    ,
  即    .

等式与不等式
    已知a>b,c<d,求证:a-c>b-d.
 证明 因为c<d,所以-c>-d.
 由a>b和推论2知,a-c>b-d.

3

等式与不等式
    求证:如果a>b>0,且d>c>0,那么   .
 证明 由d>c>0和性质6,得    .
 又由a>b>0和推论3,得   .

4

等式与不等式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若a>b,则ca>cb;    (2)若a>b,则ac2>bc2;
  (3)若a>b,c≠0,则   ; (4)若a>b,c≠0,则    .
  2.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且c>d,能否判断a-c与b-d的大小?举例说明.
  (2)若a>b,且c<d,能否判断a+c与b+d的大小?举例说明.
  (3)若a>b,且c>d,能否判断ac与bd的大小?举例说明.
  (4)若a>b,c<d,且c≠0, d≠0,能否判断 与 的大小?举例说明.
练 习

等式与不等式
  3.求证:
  (1)若a>b>0,且c<d<0,则ac<bd;
  (2)若a>b ,且a,b同号,c>0,则    ;
  (3)若a>b>0,且c>d>0,则    .
练 习
返回目录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