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律送瘟神》课件(共33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七律送瘟神》课件(共33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送瘟神
七律二首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导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经过党和政府努力,齐心协力,根本消灭血吸虫病,毛泽东听闻此消息,写下来不朽的诗篇。
学习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描述的劳动带来的变化,了解人民群众“送瘟神”的伟大壮举。
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奇特的想象、丰富的联想、生动的比喻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体会作者心系百姓,情注民生,对劳动人民民运的深切关怀的情感。
作者简介
知识链接
诗词赏析
对比赏析


作者简介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创作背景
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派出医疗队调查疫情义务治病。
中共中央于1956年专门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很快,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个消息,刊载了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
此时65岁的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不已,欣然命笔,写成了不朽的诗篇《送瘟神二首》。
知识链接
瘟神
迷信传说中主宰瘟疫之神。
词中是指血吸虫病,运用拟人手法,形容
血吸虫病危害之大,骇人听闻。
解题
知识链接
血吸虫病
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民间俗称“ 大肚子病”。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危害)
诗词赏析
七律 送瘟神(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课文解析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课文解析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七律 送瘟神(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课文解析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课文解析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提问: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农村的“萧条凄凉”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明确:其中“绿水青山”表明江南山清水秀,用山水的“枉自多”来暗示人民之稀少,揭示了血吸虫病危害之严重。像华佗那样想救死扶伤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毫无办法,以此说明长期以来人民深受血吸虫病之害。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这写出了旧中国无法对付血吸虫病的境况。
诗词赏析
明确:荒草丛生,秽污遍野,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萧条冷落,人们能听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通过视觉、听觉形象地勾画出了广大江南农村遭受血吸虫病危害的悲惨图景:
诗词赏析
明确:诗人想象人们坐在地球上,如同在宇宙间巡游,望见了宇宙中的很多星河,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诗词赏析
明确:想象神话故事中的“牛郎”,通过 “牛郎”的发问及诗人的回答,把丰富的想象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提问: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农村的“萧条凄凉”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第二首诗是写现实,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明确:描绘出新时代新中国的画面,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表达了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词赏析
明确:紧承首联“春风”句的境界,进一步开拓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烂漫风光。“红雨”“青山”突出了美丽明艳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红雨”句虽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将进酒》中的诗句,但与李贺诗句的情调不同。在李贺诗中,“红雨”触发了诗人的暮春伤感;而在毛泽东笔下,“红雨”却成为明丽的景象:花雨随心洒落,翻作红色的波浪。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诗词赏析
明确:“青山”也不再是“绿水青山枉自多”了,而是比旧时更明媚,更新艳,更富有生机了,它也不再是交通的阻碍,而是被人民所征服,成为沟通天堑的桥梁。这两句诗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随心”“着意”两词,景中寓情,把景色的美好与作者的内心喜悦之情很自然地融在一起。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诗词赏析
明确:紧承“六亿”句,进步开拓诗境,描绘了人民群众劈山治水、改造河山的雄伟壮阔的劳动场面,从而体现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具体内涵。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诗词赏析
明确:送走瘟神,原本是民间祛灾病、禳不祥、驱瘟神、除恶鬼的习俗,作者用这两句诗表明中国人民消灭血吸虫、送走瘟神的决心。“纸船明烛”一经烧起,瘟神无处可藏,还欲何往,只好逃之夭夭。称瘟神为君,用尊称,极富调侃,包含着对瘟神的嘲笑意味,给人一种战胜瘟神的幽默感,表现了作者积极豪迈的乐观之情。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对两首诗的总括,点明送瘟神的主题。
对比赏析
对比赏析
根据补充背景资料,了解余江县战胜“血吸虫病”的过程。结合注释,分析本诗中毛泽东运用的多种表现手法,理解诗意。
诗歌 其一 其二 手法 手法
首联 山清水秀却人烟稀少,像华佗那样想救死扶伤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毫无办法,揭示了血吸虫病危害之严重 对比 描绘出血吸虫病被消灭后的明媚画面,赞美中国六亿人都是尧舜一样的圣人,表达了对他们的热情歌颂和高度评价 借代
颔联 勾画出了广大江南农村遭受血吸虫病危害的悲惨图景 对偶 描写山山水水之驯服,表现出6亿人民无穷智慧和创造精神 拟人
颈联 作者对时间过得飞快的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 想象 描绘了人民群众劈山治水、改造河山的雄伟壮阔的劳动场面 夸张
尾联 诗人挖掘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积极意义,牛郎在天上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想象 用一个设问句,表现了诗人对“瘟神”的轻蔑和嘲讽,同时也说明了“瘟神”已无处藏身,只有逃离人间 设问
课文总结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