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闪亮的坐标劳模王进喜》课件(共3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闪亮的坐标劳模王进喜》课件(共31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的坐标
劳模王进喜


人物介绍
王进喜(1923年10月—1970年11月)
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
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
王进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工人。
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人物介绍
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6岁开始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4岁被抓夫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
1950年春,他成为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
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人物介绍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曾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会战指挥部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人物介绍
在大庆油田,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和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7岁。
铁人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为加快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奋力拼搏一辈子,在为我国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与其他伟人和英雄人物一道被列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
2021年5月15日,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文化讲演节目《闪亮的坐标》正式上线播出。
《闪亮的坐标——劳模王进喜》是一篇电视纪录片《国家记忆》解说词



文体常识



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
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
有电影、电视解说词、文物古迹解说词、专题展览解说词、幻灯解说词、导游解说词等,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解说词是视觉感受的补充。



文体常识



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视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文体常识



说明性
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便于观众一目了然。一般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借助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认识。
顺序性
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遵( )照 千里迢迢( ) 浩浩荡荡( ) 消耗( )
渠( )道 狭窄( ) 千钧( )一发( ) 咽喉( )
朔( )风 莲蓬( ) 塌陷( ) 铮铮( )
篝火( ) 矗立( ) 气氛( ) 巍( )然
zūn
tiáo
dàng
hào

xiá zhǎi
jūn

yān hóu
shuò
lián peng
tā xiàn
zhēng
gōu
chù
fēn
wēi
字词积累
心潮起伏:
一望无边:
斗志昂扬:
史无前例:
千钧一发:
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不定,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
斗争的意志旺盛。昂:仰,高抬。
指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即前所未有。
意思是一根头发吊着千钧重物。比喻极其危险或形势非常危急。
意思是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阅读文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短的语言复述王进喜的故事。
整体感知
课文讲述了王进喜和他带领的1205钻井队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勇夺辉煌胜利的故事,展现了老一辈共和国建设者的高度责任感,讴歌了他们迎难而上的信念,赞颂了他们舍弃小我、报效祖国的精神。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
(开篇至“来到了大庆”):
第二部分
(从“当王进喜看到天南海北前来参加会战的几万名战友”至“真实地展现了那片荒原上的艰苦生活”)
介绍初到大庆时的艰苦环境和生活条件,巧妙穿插王进喜出生、成长的过程,以及“铁人”队的由来。
交代王进喜等人来到大庆的时代背景。
第三部分
(从“那时候,钻机还没有运到”到“王进喜,我知道,是工人阶级的代表”)
第四部分
(从“这里是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至“‘铁人精神’永世流传”)
点明“铁人”精神的意义和影响。
讲述王进喜和战友们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创造的三个奇迹,可分为三个层次。
梳理结构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开篇至“来到了大庆”):
交代王进喜等人来到大庆的时代背景。
分析:课文以“改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一份特殊礼物”点明了发现大庆油田的历史意义,引出大庆石油大会战的时代背景。
展现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下文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的舍身忘我,创造三个奇迹作了铺垫。
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他们碰到了哪些困难?
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
面对这些困难王进喜他们是怎么克服的?
从精神上激励大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他组织全队把钻机化整为零用滚杠加撬杠,人拉肩扛奋战了3天3夜硬是把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立了起来。
快要开钻油田时,水管还未接通,为了不耽误开钻进程,王进喜带领工人拿着脸盆和水桶到附近的水池里运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
课文分析
分析:把读者拉回到了真实的“大荒原”,而且衬托出石油工人们在艰苦条件下的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
展现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下文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的舍身忘我,创造三个奇迹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
(从“当王进喜看到天南海北前来参加会战的几万名战友”至“真实地展现了那片荒原上的艰苦生活”)
介绍初到大庆时的艰苦环境和生活条件,巧妙穿插王进喜出生、成长的过程,以及“铁人”队的由来。
课文分析
三个奇迹
人拉肩扛运设备
破冰取水保开钻
勇跳泥浆池搅拌水泥压井喷
第三部分
(从“那时候,钻机还没有运到”到“王进喜,我知道,是工人阶级的代表”)
讲述王进喜和战友们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创造的三个奇迹,可分为三个层次。
作者如何写王进喜和石油工人们“人拉肩扛运设备”的?
合作探究
重达“60多吨”的设备与“仅有的几辆”解放牌卡车,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当时条件之苦,任务之艰巨。
“三天三夜”凸显了连续劳动时间之长;
“40米高的钻塔矗立在大荒原上”,突出劳动成果之显著,成果来之不易,体现了王进喜和石油工人们的铁人精神。
第一层(从“那时候,钻机还没有运到”至“被人们一遍遍地温习着”),讲述了王进喜和战友们面对酷寒沼泽、缺房少粮的严峻现实,采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转运井架设备的过程。
数据、对比
如何刻画王进喜人物形象的?
合作探究
第二层(从“井架安装起来后”至“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讲述王进喜和战友们面对缺水的情况,采用破冰取水的方式保证井队如期开钻的过程。
侧面衬托
开钻时日出东方的壮美景象的描写,衬托出人物形象的高大。
动作描写
“大步跨上”“手握着冰冷的刹把”等一气呵成的动作,塑造了高大、坚毅、果敢的劳模形象。
作者评论
作者高度赞颂了王进喜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忘我奉献的精神
如何刻画王进喜人物形象的?
合作探究
第三层(从“王进喜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萨尔图”至“王进喜,我知道,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讲述了王进喜率人勇跳泥浆池搅拌水泥压井喷的过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王进喜的高度评价。
语言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细节
“手里柱着拐杖,腿上的绷带沾满了泥水”
课文分析
把作者以王进喜纪念馆中的一组“石油魂”群雕为切入点,艺术性地引出对铁人王进喜的礼赞“他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楷模,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英雄”。最后一句,既表达对王进喜逝去的哀思,又表明铁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永世长存,成为国家的记忆,代代流传。
第四部分
(从“这里是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至“‘铁人精神’永世流传”)
点明“铁人”精神的意义和影响。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钻井工人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牺牲自我、报效祖国
王进喜率领众人用身体搅拌水泥
艰苦奋斗,献身石油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人拉肩扛设备、破冰取水保开钻、勇跳泥浆池减半水泥压井喷
专心致志
在开发大庆油田的日子里,王进喜把自己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了打井上
合作探究
“铁人精神”内涵
合作探究
“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
“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创业的勇气。
“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文章如何来突出描写王进喜的?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
合作探究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次要人物侧面描写。
总 结
课文以“国家记忆”为中心, 以“王进喜”这个典型人物为切入点,将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选择了一系列坚守信仰、拼搏奉献的劳动故事,诠释了“铁人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
课文是电视纪录片《国家记忆》的解说词,有其特有的结构方式。
总 结
课文通过解说词与同期声的紧密配合,多角度真实地再现历史细节,极具现场感。26分钟的纪录片,共插入了16段同期声。课文通过采访当年跟王进喜一起奋斗的工友、为王进喜作传的作家等,从平凡人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石油大会战这段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小细节和小瞬间。这些对平凡人的生动描述,为这段历史赋予了情感的温度,使得观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