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课题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分析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时空观念:梳理唐朝与突厥、回纶、渤海国和南诏的交往历程,明确这些事件在历史时空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3)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及相关材料,掌握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史实,并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合理的论证。 (4)历史解释:结合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册封 “天可汗” 等事件,解释隋唐时期民族政策对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隋唐时期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感悟各民族共同谱写中华文明的光辉篇章。重难点 (1)理解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民族关系的时空观念。 (2)掌握文成公主入藏、唐与突厥、回纶、渤海及南诏的关系,认识这些事件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分析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开明性,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引导法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 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吗?那个时代的中国与周边的民族有过哪些重要的交往和交融?” (生:唐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它与很多周边民族都有过交往。) 展示图片: 教师展示几张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插图或历史地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生: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很有趣,我们想了解更多细节。) 简要介绍背景: “在隋唐时期,中国与周边的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和交融。今天我们将学习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重点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贡献以及唐朝与突厥、回纥、渤海国和南诏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 文成公主入藏 阅读教材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部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背景。 (生:641 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和亲。) 教师讲解: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吐蕃关系的重要事件。文成公主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资,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例如,她带去了许多中原的工匠和农具,传授了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知识,使得吐蕃的文化和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生:文成公主不仅是政治上的使节,也是文化和技术的传播者。) 展示材料: 引用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说明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的农牧业、手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她还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和佛像,促进了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和发展。” (生:文成公主的努力让吐蕃变得更加繁荣。) 2. 唐朝与突厥 阅读教材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部分,了解突厥的兴起及与唐朝的关系。 (生:突厥是6 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隋朝时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教师讲解: “630 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各族尊奉为‘天可汗’。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生:唐朝对突厥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其开明的民族政策。) 展示材料: 引用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西北各族的尊重和拥护。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生:唐朝对突厥的处理方式既显示了力量也体现了智慧。) 3. 唐朝与回纥 阅读教材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部分,了解回纥的兴起及与唐朝的关系。 (生: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 教师讲解: “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表示对其的认可和支持。后来,回纥上表请求改名回纥,获得唐朝同意。9 世纪,回纥汗国灭亡,西迁部众逐渐与新疆当地民众融合,成为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 (生:回纥与唐朝的关系经历了从支持到融合的过程。) 展示材料: 引用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安史之乱爆发时,回纥曾出兵助唐平叛,表现出对唐朝的支持。后来,回纥上表请求改名回纥,获得唐朝同意。这种改名的行为也反映了回纥对唐朝的认同。” (生:回纥与唐朝的关系确实经历了多次变化。) 4. 渤海和南诏 (1)渤海政权的建立 阅读教材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部分,了解渤海政权的建立及与唐朝的关系。 (生:粟末靺鞨于7 世纪基本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教师讲解: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渤海为号。渤海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存在时间较长,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与中原政权联系较密切,在历史上影响较大。” (生:渤海国的文化和经济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和支持。) 展示材料: 引用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说明渤海政权的建立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渤海国是以靺鞨的粟末部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自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 年)至后唐庄宗李存勛同光四年(公元926 年),共存在 229 年。渤海国在东北地区存在时间较长,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与中原政权联系较密切,在历史上影响较大。” (生:渤海国的文化和经济确实受益于唐朝的支持。) (2)南诏政权的建立 阅读教材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部分,了解南诏政权的建立及与唐朝的关系。 (生: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建立。) 教师讲解: “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正式建立。南诏政权在西南地区存在时间较长,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一定的发展。南诏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控制。” (生:南诏政权的建立,使唐朝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更加稳固。) 展示材料: 引用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南诏政权的建立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南诏政权在西南地区存在时间较长,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一定的发展。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正式建立。南诏政权的建立,加强了唐朝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生:南诏政权的建立确实巩固了唐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 三、小结 总结要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重点了解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贡献,以及唐朝与突厥、回纥、渤海国和南诏的关系。这些民族交往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发展,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生: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引导思考: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呢?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课后作业 (1)请学生概括并总结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以及她对汉藏团结所做的贡献。 (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与突厥、回纶、渤海和南诏的关系,探讨这些民族交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