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实验室药品柜整理情境,从宏观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到微观构成(元素组成、离子种类)建立物质分类模型,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的应用价值。以Na→NaOH→NaCl、S→H SO →Na SO 转化链为例,分析物质转化的微观本质(如Na与水反应的电子转移、H 与OH 的中和反应)。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物质分类动画(树状/交叉分类法)和实验室药品存放视频,构建物质分类的认知模型,能依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结合2025年北京卷物质分类真题,学会运用分类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推理陌生物质的可能类别及性质。3.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危险化学品识别→分类建模→转化应用”三阶任务,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流程,设计Na CO 、K SO 等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案,创新分类标准(如按“酸根是否含氧”“阳离子是否为金属离子”)。探究金属/非金属单质转化链的设计思路,能依据物质性质预测转化产物(如S→SO →H SO 的价态变化规律)。4.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室药品存放规范的学习,认识分类法在安全实验和资源合理利用中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工业废水处理(如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废水)、药物合成等实例,理解物质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如将物质分为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和交叉分类法(如Na CO 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物质转化规律:金属单质(Na)→氧化物(Na O)→碱(NaOH)→盐(NaCl);非金属单质(S)→氧化物(SO )→酸(H SO )→盐(Na SO )的转化条件及化学方程式书写。2. 教学难点分类标准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灵活选取分类依据(如按“溶解性”“化学键类型”对物质分类)。陌生物质的转化预测:依据元素价态变化和物质性质,推断未知转化反应的产物(如SO 与NaOH反应可能生成Na SO 或NaHSO )。三、教学方法与课时分配(50分钟)1.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实验室药品柜整理”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任务驱动法:设计三阶任务(危险化学品识别→分类建模→转化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媒体辅助法:整合物质分类动画、药品存放视频、高考真题等资源,增强直观性。2. 课时分配环节 时间 内容情境导入 5分钟 播放实验室药品混乱存放引发安全事故的新闻视频,提出问题:如何科学整理药品柜?任务一:危险化学品识别 8分钟 展示药品标签(如浓H SO 、NaOH、Na、白磷),学生分组识别危险化学品标志,归纳存放要求(如易挥发药品需密封、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存放)。任务二:分类体系构建 15分钟 1. 播放物质分类动画(树状/交叉分类法),学生用树状分类法梳理常见物质类别;2. 小组合作:用交叉分类法对Na CO 、K SO 、NaCl、K CO 进行分类(提示:按阳离子/阴离子);3. 展示实验室药品存放操作视频,对比规范与不规范存放案例,修正分类方案。任务三:转化规律探究与高考应用 15分钟 1. 探究金属转化链:Na→Na O→NaOH→NaCl,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类型(如Na与水的置换反应、NaOH与HCl的中和反应);2. 类比迁移:自主构建S→SO →H SO →Na SO 转化链;3. 高考真题演练:2025年北京卷第3题(物质分类与转化),小组讨论解题思路。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7分钟 1. 学生绘制“物质组成-分类-转化”思维导图;2. 作业:设计Cu→CuO→CuSO →Cu(OH) 转化方案,写出化学方程式。四、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导入(5分钟)视频播放:剪辑实验室因药品混放(如将浓盐酸与氨水放在一起)导致挥发气体反应产生白烟、引发呼吸道不适的新闻片段。问题驱动:“同学们,视频中事故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通过科学整理药品柜避免类似危险?”引出本节课主题——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2. 任务一:危险化学品识别(8分钟)活动1:展示实物药品标签(浓H SO 、NaOH固体、金属Na、白磷、KMnO ),学生分组讨论:识别标签上的危险化学品标志(如浓H SO 为腐蚀品、KMnO 为氧化剂)。归纳存放注意事项(如金属Na需保存在煤油中、白磷需保存在水中、强腐蚀性药品放在专柜)。教师点拨:强调“分区存放”原则(如酸性试剂区、碱性试剂区、易燃易爆区),为后续分类建模铺垫。3. 任务二:分类体系构建(15分钟)活动1:树状分类法梳理(8分钟)动画演示:播放树状分类法动画(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树状图。即时反馈:随机抽查学生绘制的树状图,纠正错误(如将“盐酸”归为纯净物)。活动2:交叉分类法应用(7分钟)小组合作:提供Na CO 、K SO 、NaCl、K CO 四种药品,要求从“阳离子”和“阴离子”角度进行交叉分类,填写下表:物质 按阳离子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Na CO 钠盐 碳酸盐K SO 钾盐 硫酸盐NaCl 钠盐 氯化物K CO 钾盐 碳酸盐视频验证:播放实验室药品存放操作视频,学生对比视频中“钠盐专柜”“碳酸盐专柜”的分类方式,修正自己的方案。4. 任务三:转化规律探究与高考应用(15分钟)活动1:金属/非金属转化链探究(10分钟)案例分析:以Na→NaOH→NaCl为例,师生共同书写转化方程式:① 2Na + 2H O = 2NaOH + H ↑(置换反应)② NaOH + HCl = NaCl + H O(中和反应)自主迁移:学生模仿Na转化链,小组合作完成S→H SO →Na SO 的转化方程式:① S + O $\xlongequal{\text{点燃}}$ SO (化合反应)② SO + H O H SO (化合反应)③ H SO + 2NaOH = Na SO + 2H O(中和反应)教师强调:转化条件(如SO 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和产物多样性(如H SO 与少量NaOH反应生成NaHSO )。活动2:高考真题演练(5分钟)真题展示:2025年北京卷第3题: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纯碱(Na CO )属于碱B. 碘酒属于纯净物C. SO 属于酸性氧化物D. 金属钠属于电解质小组讨论:学生分析选项,归纳易错点(如纯碱是盐、碘酒是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正确答案为C。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7分钟)小结:学生绘制“物质组成-分类-转化”思维导图,教师点评优秀作品。作业:完成导学案中Cu→CuO→CuSO →Cu(OH) 的转化方程式;查阅资料:工业上如何利用物质转化处理含Cr 的废水(提示:Cr →Cr(OH) 沉淀)。五、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物质分类动画(树状/交叉分类法):建议使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配套动画实验室药品存放操作视频:中国大学MOOC《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课程资源文本资源:2025年北京卷物质分类真题导学案(含树状分类图、交叉分类表、转化链方程式书写表格)六、板书设计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1. 树状分类法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2. 交叉分类法(以Na CO 为例)阳离子:钠盐 阴离子:碳酸盐二、物质的转化1. 金属:Na→NaOH→NaCl2Na+2H O=2NaOH+H ↑ NaOH+HCl=NaCl+H O2. 非金属:S→H SO →Na SO SO +H O H SO H SO +2NaOH=Na SO +2H O三、应用:实验室药品整理1. 危险化学品识别(如浓H SO →腐蚀品)2. 分类存放原则(酸性/碱性/氧化性试剂分开)七、教学反思亮点:通过“实验室药品柜整理”情境串联分类与转化知识,贴近学生实验体验;任务驱动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不足:物质转化规律的深度挖掘不足(如未拓展氧化还原型转化),可在后续课时补充。改进:增加“分类标准辩论”活动(如“将CO 归为酸性氧化物是否合理”),培养批判性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