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公开课《第2讲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公开课《第2讲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讲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水垢处理实验及中和反应微观动画,建立“宏观现象-微观离子-符号表征”的三重认知模型,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离子浓度的降低。能从H 与OH 结合、沉淀生成等微观视角解释宏观现象,如白醋除水垢中CaCO 与CH COOH的反应实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基于“水质检测工程师处理水样”情境,通过离子共存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等任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能运用“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模型书写离子方程式,并结合2025年安徽卷高考真题(如“浓盐酸与KMnO 反应后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培养模型应用与迁移能力。-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设计“水样中Ca 、Mg 的检验与去除”探究实验,体验“问题提出→方案设计→现象分析→结论推导”的探究过程。通过对比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实验视频(https://www./tag/76598.html),分析实验现象与离子方程式的对应关系,培养实验观察与创新设计能力。-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结合水垢处理、废水达标排放等真实案例,认识离子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讨论“电解水测水质”伪科学实验(https://www./a/897263282\_121956425),树立科学认知观,增强辨别伪科学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拆”与“不拆”的判断,如弱电解质CH COOH、难溶物CaCO 保留化学式)。- 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排除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能共存的情况)。
难点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如“少量Ba(OH) 与NaHSO 反应”中定“1”法的应用)。
典型例题及解析:
1\. 向Ca(HCO ) 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Ca +HCO +OH =CaCO ↓+H O(定1法:设NaOH为1mol,仅中和1mol HCO );加入过量NaOH:Ca +2HCO +2OH =CaCO ↓+2H O+CO (定1法:设Ca(HCO ) 为1mol,2mol HCO 完全反应)。
2\. 2024年高考真题:向NaHSO 溶液中滴加Ba(OH) 至中性,离子方程式为2H +SO +Ba +2OH =2H O+BaSO ↓(定1法:设NaHSO 为1mol,需1mol Ba 和2mol OH )。- 陌生情境下离子反应的分析(如2025年河南卷“用稀盐酸浸泡氧化银”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离子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如水质检测中多离子共存的分步检验)。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水质检测工程师处理水样”为主线,贯穿水垢处理、离子检验、废水处理等真实任务。- 任务驱动法:设计“水样离子检验→超标离子去除→处理方案优化”三阶任务,融合离子共存、方程式书写等核心知识。- 多媒体辅助法:整合实验视频(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中和反应微观动画(H +OH =H O,https://www./article/2167241.html)及高考真题,增强直观性与针对性。- 实验探究法:分组完成“白醋除水垢效率比较”微型实验,培养动手与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50分钟)
环节1:情境导入——水垢处理的化学智慧(5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家庭水壶水垢形成与危害的短视频(https://m./html/2025/0409/5034032244012131.shtm),提问:“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和Mg(OH) ,为何白醋能有效去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出主题:学生板演CaCO +2CH COOH=(CH COO) Ca+CO ↑+H O,教师引导:“从离子角度看,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用更简洁的符号表示?” 点明本节课主题——离子反应。
环节2:任务一——水样离子检验(15分钟)
子任务1:离子共存判断(高考真题应用)
情境呈现:工程师检测某工厂废水,含有H 、K 、Mn 、Cl ,判断下列离子能否共存:①OH ②CO ③SO (2025安徽卷改编)。-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依据“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排除OH (与H 生成H O)、CO (与H 生成CO ),得出SO 可共存的结论。- 教师点拨:强调“酸性条件下,弱酸根离子(如CO 、HCO )不能共存”,并对比2024浙江卷“Fe 与CN 不能共存”案例,拓展氧化还原反应对离子共存的影响。
子任务2:离子方程式书写(模型建构)
实验支撑:播放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视频(https://www./tag/76598.html),学生观察白色沉淀,写出化学方程式Na SO +BaCl =BaSO ↓+2NaCl。- 模型应用:教师引导用“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模型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写:Na SO +BaCl =BaSO ↓+2NaCl
②拆:2Na +SO +Ba +2Cl =BaSO ↓+2Na +2Cl
③删:SO +Ba =BaSO ↓
④查:原子守恒(Ba、S、O守恒)、电荷守恒(左0=右0)。- 即时练习:写出“白醋除水垢”的离子方程式(CaCO +2CH COOH=Ca +2CH COO +CO ↑+H O),强调CH COOH(弱电解质)、CaCO (难溶物)不拆。
环节3:任务二——超标离子去除(15分钟)
子任务1:沉淀法去除Ca 、Mg (实验探究)
情境驱动:水样中Ca 、Mg 超标,需加入试剂生成沉淀去除。提供NaOH、Na CO 、BaCl 三种试剂,设计去除方案。- 学生活动: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反应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如Ca +CO =CaCO ↓,Mg +2OH =Mg(OH) ↓)。- 微观解释:播放中和反应微观动画(H +OH =H O,https://www./article/2167241.html),类比迁移:“沉淀反应的实质是离子结合生成难溶物,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子任务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高考链接)
真题演练:给出2025河南卷选项“用稀盐酸浸泡氧化银:Ag O+2H =2Ag +H O”,学生判断正误并解释(正确,Ag O为氧化物不拆,HCl为强酸拆成H 、Cl )。- 易错警示:对比“向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碘化氢溶液:ClO +H =HClO”(错误,ClO 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调离子方程式需符合反应实质。
环节4:任务三——处理方案优化(10分钟)
子任务1:方案评价与改进
情境拓展:某水样含Fe 、Cu 、Cl ,设计分步去除方案。学生提出“先加NaOH沉淀Fe 、Cu ,过滤后检验Cl ”,教师追问:“如何证明Fe 已除尽?”引导使用KSCN溶液检验。- 伪科学辨析:展示“电解水测水质”视频(https://www./a/897263282\_121956425),学生结合离子反应原理,指出“铁棒电极被氧化生成Fe(OH) 沉淀,与水质无关”,培养科学思维。
子任务2:课堂小结与知识网络构建
师生共同梳理:以“离子反应”为核心,连接“实质-条件-应用”,形成知识网络:
环节5:作业布置与拓展(5分钟)
基础巩固:完成教材P34第5题(离子方程式书写)、2025浙江卷离子共存题(D选项:NH 、SO 、CH COO 、HCO 可共存)。- 能力提升:设计“家庭自制净水器处理硬水”方案,写出关键离子反应方程式(选做)。- 预习任务: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思考“Fe 与I 能否共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一、实质: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二、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
1. 沉淀:Ba +SO =BaSO ↓
2. 气体:CaCO +2H =Ca +CO ↑+H O
3. 弱电解质:H +OH =H 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一写二拆三删四查
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如HCl=H +Cl )
不拆:弱电解质、难溶物、单质、氧化物
四、应用:水质检测、水垢处理、废水达标
教学反思
情境主线贯穿:以“水质检测工程师”任务串联知识点,使抽象的离子反应与真实问题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考真题融入:精选2023-2025年高考题,如安徽卷离子共存、河南卷方程式判断,强化复习针对性。- 多媒体辅助:实验视频、微观动画有效突破“离子反应实质”“方程式书写”等难点,但需注意控制播放时长,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 探究深度把握:“水样处理方案设计”开放性较强,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快速切入,需提前铺垫“离子检验顺序”等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