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9 多元的古代文明(选择题汇编)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扩展 重庆高考真题,10)雅典民主决策弊端(喀罗尼亚战败后的公民权变动) 重庆高考真题,10)古印度种姓制度 (2022,重庆高考真题,11)雅典城邦经济危机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偶尔涉及非选择题。其中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扩展、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为核心考点。 主要以文字材料的形式,采用新史料,设置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考点2 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2025,重庆高考真题,11)阿拉伯航海技术(跨文化知识融合) (2025,重庆高考真题,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圣经人文主义学派) 重庆高考真题,10)中世纪西欧王权差异 重庆高考真题,11)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2024,重庆高考真题,17(1):罗马与咸阳城市规划理念(10分)考点3 古代人口迁徙、战争与文明交流 (2025,重庆高考真题,10)雅典民主决策弊端(喀罗尼亚战败后的公民权变动)考点0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扩展1.(2025,重庆高考真题,10)公元前338年,雅典军队于喀罗尼亚被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击败。面对惨重损失,雅典公民大会颁布法令,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解放奴隶。数日后,雅典人获悉腓力二世将以宽大条件议和,旋即废除上述法令。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A.公民群体极力维护自身特权 B.公民兵不再响应城邦征召C.外部压力暴露民主决策弊端 D.奴隶制未能满足社会需求【答案】A【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雅典公民权具有排他性,仅属于本邦成年男性自由民。材料中公民大会在危机时暂时放宽公民权,危机解除后立即收回,体现了公民群体对特权的本能维护(不愿外邦人、奴隶分享政治权利与社会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公民兵拒绝服役,而是强调雅典通过扩大公民群体补充兵力,排除B项;公民大会的决策(先授后废)本质上是基于现实利益(危机应对与特权维护)的权衡,而非民主制度本身的缺陷,排除C项;雅典奴隶制是城邦经济的基础,材料中“解放奴隶”仅为战时应急措施,并非否定奴隶制。废除法令恰恰说明奴隶制仍符合公民群体的根本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重庆高考真题,10)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典和古代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答案】A【知识点】古代印度文明【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根据材料“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代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可知,《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哲学和法律汇编,该条文要求信徒遵奉婆罗门和高种姓群体,有利于巩固婆罗门教地位,A项正确;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并没有革新教育体制,排除B项;该条文维护了种姓制度,并没有打破种姓制度隔阂,排除C项;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宣扬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重庆高考真题,11)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上述材料反映出( )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C.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 D.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答案】A【知识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解析】根据材料“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可知,雅典公民通过宣称自己是穷人来躲避财产税,体现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热情下降,反映了当时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A项正确;材料“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表明富人并未积极主动参与城邦事务,不体现其对民主制的信心,排除B项;材料“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表明雅典城邦公民经济负担变重,富人的经济负担也在变重,排除C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参与政治的条件是城邦男性成年公民,穷人也可以参与城邦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2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4.(2025,重庆高考真题,11)中古晚期,西印度洋地区出现了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航海手册。在这同一种文字之下,他们记述了在海上定位与寻路的技能,其中交织着伊斯兰二十八星宿、波斯太阳历法、印度纬度测量等内容。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 )A.将天文知识融入导航技术 B.试图消解地方文化差异C.向东方寻找跨洋航海路线 D.欠缺自主航海活动经验【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文化【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晚期(阿拉伯)。据材料“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航海手册……交织着伊斯兰二十八星宿、波斯太阳历法、印度纬度测量等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通过融合多地区天文与航海知识,将天文知识应用于导航技术,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与实用技术的结合,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未体现消解文化差异的目的,排除B项;航海手册主要用于区域航行而非跨洋路线探索,排除C项;材料中阿拉伯人整合多文明航海技术,说明其航海经验丰富,排除D项。故选A项。5.(2025,重庆高考真题,12)中古晚期,西印度洋地区出现了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航海手册。在这同一种文字之下,他们记述了在海上定位与寻路的技能,其中交织着伊斯兰二十八星宿、波斯太阳历法、印度纬度测量等内容。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 )A.将天文知识融入导航技术 B.试图消解地方文化差异C.向东方寻找跨洋航海路线 D.欠缺自主航海活动经验【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文化【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晚期(阿拉伯)。据材料“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航海手册……交织着伊斯兰二十八星宿、波斯太阳历法、印度纬度测量等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通过融合多地区天文与航海知识,将天文知识应用于导航技术,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与实用技术的结合,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未体现消解文化差异的目的,排除B项;航海手册主要用于区域航行而非跨洋路线探索,排除C项;材料中阿拉伯人整合多文明航海技术,说明其航海经验丰富,排除D项。故选A项。6.(2024,重庆高考真题,10)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的西欧诸国( )A.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C.王室鼓励工艺创新 D.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答案】D【知识点】王权的加强【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作为王权象征的铸币权较为分散,被不同的主体掌握,但随着英国封建王权的加强,统治者垄断铸币权,集中控制着金属铸币的铸造和发行,可见当时的西欧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神圣罗马帝国的铸币权由教会控制,排除A项;英国王室控制铸币厂体现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铸币工艺的创新,而是西欧诸国对铸币权控制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重庆高考真题,11)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答案】D【知识点】中世纪城市的自治【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可知,这些绘制在抄本页边的装饰画反映了传统的骑士阶级在新兴银行家群体面前的不堪一击,说明社会阶层结构在发生变化,骑士所代表的原有的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D项正确;骑士阶级在银行家面前落荒而逃并不代表骑士阶层弃武从商,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绘画艺术风格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足以体现出商人控制了抄本的创作,这一说明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3 古代人口迁徙、战争与文明交流8.(2025,重庆高考真题,10)公元前338年,雅典军队于喀罗尼亚被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击败。面对惨重损失,雅典公民大会颁布法令,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解放奴隶。数日后,雅典人获悉腓力二世将以宽大条件议和,旋即废除上述法令。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A.公民群体极力维护自身特权 B.公民兵不再响应城邦征召C.外部压力暴露民主决策弊端 D.奴隶制未能满足社会需求【答案】A【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雅典公民权具有排他性,仅属于本邦成年男性自由民。材料中公民大会在危机时暂时放宽公民权,危机解除后立即收回,体现了公民群体对特权的本能维护(不愿外邦人、奴隶分享政治权利与社会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公民兵拒绝服役,而是强调雅典通过扩大公民群体补充兵力,排除B项;公民大会的决策(先授后废)本质上是基于现实利益(危机应对与特权维护)的权衡,而非民主制度本身的缺陷,排除C项;雅典奴隶制是城邦经济的基础,材料中“解放奴隶”仅为战时应急措施,并非否定奴隶制。废除法令恰恰说明奴隶制仍符合公民群体的根本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9.(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1)古希腊早期喜剧家阿里斯多芬在《阿卡奈人》中借主人公狄开俄波利斯之口说:“我们是麦子,外邦人是壳子,现在壳子是簸的干干净净,至于外邦侨民,那又当别论,他们虽不是公民,总得算面粉里的麸子。”这折射出古希腊早期( )A.具有盲目排外意识 B.体现多元文化特色C.对外扩张成效显著 D.出现社会等级观念【答案】D【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将公民比作“麦子”,外邦人比作“壳子”,外邦侨民比作“面粉里的麸子”,这体现了对不同人群的区分和等级划分,古希腊早期社会存在等级观念,D项正确;对于外邦侨民并非完全排斥,而是有一定的接纳,只是将其置于较低的等级,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同人群的等级差异,没有突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等多元文化特色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任何与对外扩张相关的内容,对外扩张体现在战争、征服、领土增加、新的属国或殖民地等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1)有学者说,古希腊各城邦的广场政治,陪审团制度、议事会制度都是在明确、严格程序下展开的,各种殖民活动的进行也是在一定程序下开展的,各城邦内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大都按照契约的方式进行。该学者旨在强调,古希腊具有( )A.国家观念 B.民主精神 C.民族意识 D.法治思想【答案】D【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强调古希腊诸多活动如广场政治、殖民活动,公民日常生活等都在明确程序或按契约方式进行。程序和契约是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表明当时社会运行遵循一定规则秩序,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腊开放、民主的氛围,没有涉及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排除AC项;古希腊城邦社会运行遵循一定规则秩序,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精神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项。11.(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1)阿伊·哈努姆遗址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东北部的阿姆河上游地区发现的一座古代城市遗址。下图是该遗址的平面示意图,据此推断该遗址( )A.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B.具有典型伊斯兰文明特征C.反映了佛教在该地区的存在 D.受到希腊文明的深刻影响【答案】D【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伊·哈努姆古城建于公元前4世纪末,建筑风格深受古希腊影响,这是因为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希腊文化在亚洲地区得到了传播和融合。因此,该城受到希腊文明的深刻影响,D项正确;该遗址是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而非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中建筑未体现伊斯兰文明特征,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该遗址未发现佛教文化因素,无法反映佛教在该地区的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2)《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汇编而成的法律文献。法典中有规定“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这些规定旨在( )A.树立法律权威地位 B.保障公民合法权益C.巩固社会等级秩序 D.维护封建贵族特权【答案】C【知识点】种姓制度【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从材料“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首陀罗……为婆罗门服役的”等可见,法典强调不同种姓间地位和义务差异,将这种等级关系神圣化,核心意图是巩固古印度社会等级秩序,C项正确;法典内容聚焦于种姓间的统治与服从关系,而非强调法律本身的权威性,排除A项;材料中首陀罗的财产与劳动被剥夺,其权益毫无保障,与“公民合法权益”相悖,排除B项;《摩奴法典》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属于古代印度奴隶社会时期的法律,而封建贵族特权的概念与中世纪欧洲封建制相关,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宗教社会性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2)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地区后,允许东正教的教士在他们自己的宗教法庭行使司法权,东正教会在得到素丹的祝福和支持后,可依据自己的管理规则向选区内的教徒征税,并由东正教法庭处理诸如结婚、离婚、犯罪案件等事务。奥斯曼帝国的这一做法( )A.强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B.适应了帝国疆域扩张的态势C.增强了基层政权的自治力量D.打破该地区原有的统治秩序【答案】B【知识点】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解析】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奥斯曼帝国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奥斯曼帝国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但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地区以后却允许当地东正教教士干预和处理社会日常事务,允许东正教的合法存在,这是适应了当地的实际情况,说明这一做法适应了帝国疆域扩张的态势,B项正确;奥斯曼帝国的这一做法是在迎合帝国疆域扩张的态势,东正教并非奥斯曼帝国的国教,因此并不是强化“政教合一”,排除A项;这一做法是在迎合帝国的扩张,并不能说明增强基层政权的自治力量,也无法说明打破该地区原有的统治秩序,排除C、D项。故选B项。1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2)英国在1349年出台《王室条例》对各类商品的物价进行管控并强制要求60岁以下身强力壮的男女都要参加工作,1351年《劳工法令》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劳工的具体工资标准。两者均要求工资标准保持在1346年水平。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贸易逆差导致的财政危机 B.长期战争引发的经济困境C.黑死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 D.货币贬值引发的物价波动【答案】C【知识点】鼠疫【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49-1351年(英国)。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肆虐,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短缺。英国出台这些条例,管控物价、强制劳动、规定工资标准,是为应对黑死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贸易逆差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是贸易逆差导致财政危机从而出台这些举措,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长期战争引发经济困境的内容,排除B项;货币贬值与法令直接针对劳动力市场的背景关联较弱,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3)1211—1250年,意大利博洛尼亚颁布的成文法中不仅有对城市道路宽度的规定,还有铺设街道路面的要求,甚至有一项将城市内的道路和淡水运河的维护也纳入政府的监管之下的提案。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思想逐渐萌生 B.城市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强化C.民众法治意识明显提高 D.意大利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答案】B【知识点】中世纪城市的自治【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1—1250年(意大利)。根据材料“博洛尼亚颁布的成文法中……将城市内的道路和淡水运河的维护纳入政府监管”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政府强化市政管理,可知城市通过立法细化公共设施管理,体现政府对公共事务的主动干预,B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萌生与文艺复兴相关,材料未涉及人的价值或个性解放,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府立法行为,未直接体现民众法治意识的变化,排除C项;城市化进程加快需以人口增长、经济扩张为背景,而材料仅反映城市内部管理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1)公元前3世纪,西亚、中亚地区兴起了帕提亚帝国(又称安息帝国)。其早期的国王热衷于说希腊语,喜爱古希腊话剧;国内发行的钱币,其正面是具有希腊发式的国王肖像,背面则是坐在王位上身穿帕提亚服饰的宙斯或者阿波罗等。这反映出( )A.希腊殖民时代的文化传播 B.希波战争客观上带来文化交融C.丝绸之路促进欧亚文明交流 D.安息帝国融合了波斯和希腊文明【答案】D【知识点】希腊化时代【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为本质题。据材料具体时空信息可准准确时空为:公元前3世纪的帕提亚帝国。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的西亚和中亚地区,此前该地区处于希腊化塞琉古帝国的统治下。题目中描述的国王热衷希腊语、古希腊话剧,钱币设计融合希腊发式与神祇(如宙斯、阿波罗)以及帕提亚本土服饰,反映了其对希腊化文化的吸收,同时保留波斯传统。帕提亚作为波斯文化继承者,融合了希腊化时期的文明元素,体现了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结合,D项正确;希腊殖民时代早于帕提亚帝国,且西亚的希腊文化传播主要通过亚历山大东征后的希腊化,而非早期殖民,排除A项;希波战争发生于公元前5世纪,与帕提亚的文化交融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丝绸之路的繁荣在张骞通西域(前2世纪后期)之后,早于帕提亚的希腊文化融合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1)有学者认为,最优秀的政体不是那种单纯的政体,而是“将所有优秀政体的优良与突出部分合成于其中,不让任何一种原则不恰当地成长,转变成为它的堕落形式,而是各自都被其他原则所抵消。任何一种都不会取得胜利,超出另一种因素。”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罗马共和政体 C.波斯君主制度 D.埃及法老专制【答案】B【知识点】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最优秀的政体是‘将所有优秀政体的优良部分合成,不让任何原则不恰当地成长,各自被其他原则抵消’”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共和政体综合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元素,执政官、元老院、平民大会相互制衡,可知其混合政体特征与材料描述完全契合,B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大会直接民主为核心,缺乏权力制衡机制,易导致“多数暴政”,排除A项;波斯君主制度与埃及法老专制均为单一君主专制,无多元权力结构,排除C、D项。故选B项。18.(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0)安息王朝崇尚希腊文化,其钱币多用希腊模式,正面是国王像,背面是神像。但也有特例,如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铸造的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银币(下图)。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归国的汉使报告其见闻:“安息国……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钱。”对照安息钱币信息与汉朝史书记载,可知( )A.古希腊文化远播西亚地区 B.《汉书》对安息历史记载有误C.汉使访问安息的大致时间 D.安息钱币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答案】C【知识点】文明的交流【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和安息。根据材料“如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铸造的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银币”“安息国……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钱。”可知,汉朝使者的报告指出,安息国的钱币样式随着国王的更替而变化,而汉朝使者描述的钱币样式和弗拉特斯五世统治时期的钱币一样,可以推知汉朝使者到达安息的时间是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弗拉特斯五世统治期间,C项正确;材料强调汉使记载和安息历史的对比,主旨不符,且弗拉特斯五世的钱币受希腊文化影响不大,没有侧重希腊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据材料,汉使记载和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五世的史实相近,“记载有误”说法错误,排除B项;据材料“安息王朝崇尚希腊文化,其钱币多用希腊模式”可知,安息钱币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希腊文化影响,但是没有体现东方文化对其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9.(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7,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时代,神庙充当银行的角色放贷给个人和君主。出于宗教原因,神庙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自然成为相对安全的钱币存储地。再加上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寄托人的信任。祭司负责跟踪存款和贷款,神庙不对存款支付利息,但对贷款收取利息,也参与货币兑换和验证。——摘编自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材料二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 以国服为之息。凡国事之采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摘编自《周礼·地官司徒》材料三 1171年成立于威尼斯的“国家借放所”是欧洲最早由国家经营的贷款取息机构。16世纪后,随着大航海贸易兴起,阿姆斯特丹银行、英格兰银行相继建立,发行标准化货币、提供政府贷款,成为近代中央银行雏形。“光荣革命”后连绵不断的战争加重了军费开支,英王更是陷入长期欠债的窘境。1694年7月27日,在苏格兰商人威廉·佩特森的建议下,由英王特许,伦敦1268名商人联合募资设立英格兰银行对政府放款,并代理国库和全权管理国家债券。——摘编自王巍《金融可以创造历史2:大国崛起的秘密》(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古希腊神庙放贷与古代中国“泉府”放贷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欧洲银行成立产生的影响。【答案】(1)不同点:古希腊是神庙放贷,古代中国 “泉府” 是政府机构;希腊神庙放贷一定程度上是商业行为;古代中国 “泉府” 放贷更侧重平抑物价、调节市场。原卷答案:放贷主体性质不同:前者是宗教机构。后者是政府机构;放贷对象不同:前者主要是个人和君主,后者主要是百姓;放贷主要目的不同:前者主要用于盈利,增加神庙收入,后者主要为稳定国家经济,增加国家收入。(2)推动了近代中央银行雏形的出现;为政府提供贷款,管理国家债券,缓解政府财政压力;适应大航海贸易兴起的需求,促进了商业贸易发展。【解析】(1)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古代(希腊、中国)。根据材料一“在古希腊时代,神庙充当银行的角色放贷给个人和君主”和材料二“泉府掌以市之征布”得出,古希腊是神庙放贷,古代中国“泉府”是政府机构;根据材料一“祭司负责跟踪存款和贷款,神庙不对存款支付利息,但对贷款收取利息,也参与货币兑换和验证”和材料二“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得出,希腊神庙放贷一定程度上是商业行为,古代中国“泉府”放贷更侧重平抑物价、调节市场。(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三“16世纪后,随着大航海贸易兴起,阿姆斯特丹银行、英格兰银行相继建立,发行标准化货币、提供政府贷款,成为近代中央银行雏形”得出,推动了近代中央银行雏形的出现;根据材料三“由英王特许,伦敦1268名商人联合募资设立英格兰银行对政府放款,并代理国库和全权管理国家债券”得出,为政府提供贷款,管理国家债券,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根据材料三“16世纪后,随着大航海贸易兴起”得出,适应大航海贸易兴起的需求,促进了商业贸易发展。20.(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6,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时,可利用“推力—拉力”理论分析人口流动的多方面因素。中世纪的西欧,领主要求农奴、自由农等提供劳动力,但在冬季,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农民失业最为严重。13世纪末,英格兰人口大概增长了300%,农村市场谷物价格迅速攀升,农民份地规模不断变小。中世纪英国城镇吸引着农村居民向城镇流动。……与“拉力”同时存在的,英格兰城镇也有将农村移民“推出”城镇的现象,如12世纪的伦敦市政当局坚信地方贸易应当“保持在当地人手中”的原则。在中古城镇“拉力”和乡村社会“推力”合力作用下,英国城市开始了复兴进程。——摘编自赵庆日等《推力与拉力——中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动力机制初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古时期英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2)阐释:中古时期英国城市化主要来自于城镇“拉力”和乡村社会“推力”的合力作用。城镇的“拉力”主要是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以及自治城镇享有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等;乡村社会的“推力”主要包括: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农民生活贫困化;封建庄园制度下农奴遭受封建领主的沉重剥削等。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城镇和乡村也存在阻碍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因素,如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人身控制、城市的行会制度和市政当局的某些排外政策等。(2)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英国)。根据材料二“中世纪英国城镇吸引着农村居民向城镇流动。……与“拉力”同时存在的,英格兰城镇也有将农村移民“推出”城镇的现象”得出,中古时期英国城市化主要来自于城镇“拉力”和乡村社会“推力”的合力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以及自治城镇享有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等;根据材料二“中世纪的西欧,领主要求农奴、自由农等提供劳动力,但在冬季,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农民失业最为严重。”得出,乡村社会的“推力”主要包括: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农民生活贫困化;封建庄园制度下农奴遭受封建领主的沉重剥削等。根据材料二“12世纪的伦敦市政当局坚信地方贸易应当“保持在当地人手中”的原则”得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城镇和乡村也存在阻碍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因素,如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人身控制、城市的行会制度和市政当局的某些排外政策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9 多元的古代文明(选择题汇编)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扩展 重庆高考真题,10)雅典民主决策弊端(喀罗尼亚战败后的公民权变动) 重庆高考真题,10)古印度种姓制度 (2022,重庆高考真题,11)雅典城邦经济危机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偶尔涉及非选择题。其中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扩展、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为核心考点。 主要以文字材料的形式,采用新史料,设置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考点2 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2025,重庆高考真题,11)阿拉伯航海技术(跨文化知识融合) (2025,重庆高考真题,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圣经人文主义学派) 重庆高考真题,10)中世纪西欧王权差异 重庆高考真题,11)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2024,重庆高考真题,17(1):罗马与咸阳城市规划理念(10分)考点3 古代人口迁徙、战争与文明交流 (2025,重庆高考真题,10)雅典民主决策弊端(喀罗尼亚战败后的公民权变动)考点0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扩展1.(2025,重庆高考真题,10)公元前338年,雅典军队于喀罗尼亚被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击败。面对惨重损失,雅典公民大会颁布法令,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解放奴隶。数日后,雅典人获悉腓力二世将以宽大条件议和,旋即废除上述法令。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A.公民群体极力维护自身特权 B.公民兵不再响应城邦征召C.外部压力暴露民主决策弊端 D.奴隶制未能满足社会需求2.(2023,重庆高考真题,10)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典和古代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3.(2022,重庆高考真题,11)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上述材料反映出( )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C.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 D.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考点02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4.(2025,重庆高考真题,11)中古晚期,西印度洋地区出现了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航海手册。在这同一种文字之下,他们记述了在海上定位与寻路的技能,其中交织着伊斯兰二十八星宿、波斯太阳历法、印度纬度测量等内容。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 )A.将天文知识融入导航技术 B.试图消解地方文化差异C.向东方寻找跨洋航海路线 D.欠缺自主航海活动经验5.(2025,重庆高考真题,12)中古晚期,西印度洋地区出现了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航海手册。在这同一种文字之下,他们记述了在海上定位与寻路的技能,其中交织着伊斯兰二十八星宿、波斯太阳历法、印度纬度测量等内容。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 )A.将天文知识融入导航技术 B.试图消解地方文化差异C.向东方寻找跨洋航海路线 D.欠缺自主航海活动经验6.(2024,重庆高考真题,10)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的西欧诸国( )A.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C.王室鼓励工艺创新 D.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7.(2023重庆高考真题,11)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考点03 古代人口迁徙、战争与文明交流8.(2025,重庆高考真题,10)公元前338年,雅典军队于喀罗尼亚被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击败。面对惨重损失,雅典公民大会颁布法令,授予外邦人公民权并解放奴隶。数日后,雅典人获悉腓力二世将以宽大条件议和,旋即废除上述法令。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A.公民群体极力维护自身特权 B.公民兵不再响应城邦征召C.外部压力暴露民主决策弊端 D.奴隶制未能满足社会需求9.(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1)古希腊早期喜剧家阿里斯多芬在《阿卡奈人》中借主人公狄开俄波利斯之口说:“我们是麦子,外邦人是壳子,现在壳子是簸的干干净净,至于外邦侨民,那又当别论,他们虽不是公民,总得算面粉里的麸子。”这折射出古希腊早期( )A.具有盲目排外意识 B.体现多元文化特色C.对外扩张成效显著 D.出现社会等级观念10.(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1)有学者说,古希腊各城邦的广场政治,陪审团制度、议事会制度都是在明确、严格程序下展开的,各种殖民活动的进行也是在一定程序下开展的,各城邦内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大都按照契约的方式进行。该学者旨在强调,古希腊具有( )A.国家观念 B.民主精神 C.民族意识 D.法治思想11.(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1)阿伊·哈努姆遗址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东北部的阿姆河上游地区发现的一座古代城市遗址。下图是该遗址的平面示意图,据此推断该遗址( )A.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B.具有典型伊斯兰文明特征C.反映了佛教在该地区的存在 D.受到希腊文明的深刻影响12.(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2)《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汇编而成的法律文献。法典中有规定“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这些规定旨在( )A.树立法律权威地位 B.保障公民合法权益C.巩固社会等级秩序 D.维护封建贵族特权13.(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2)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地区后,允许东正教的教士在他们自己的宗教法庭行使司法权,东正教会在得到素丹的祝福和支持后,可依据自己的管理规则向选区内的教徒征税,并由东正教法庭处理诸如结婚、离婚、犯罪案件等事务。奥斯曼帝国的这一做法( )A.强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B.适应了帝国疆域扩张的态势C.增强了基层政权的自治力量D.打破该地区原有的统治秩序1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2)英国在1349年出台《王室条例》对各类商品的物价进行管控并强制要求60岁以下身强力壮的男女都要参加工作,1351年《劳工法令》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劳工的具体工资标准。两者均要求工资标准保持在1346年水平。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贸易逆差导致的财政危机 B.长期战争引发的经济困境C.黑死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 D.货币贬值引发的物价波动1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3)1211—1250年,意大利博洛尼亚颁布的成文法中不仅有对城市道路宽度的规定,还有铺设街道路面的要求,甚至有一项将城市内的道路和淡水运河的维护也纳入政府的监管之下的提案。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思想逐渐萌生 B.城市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强化C.民众法治意识明显提高 D.意大利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16.(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1)公元前3世纪,西亚、中亚地区兴起了帕提亚帝国(又称安息帝国)。其早期的国王热衷于说希腊语,喜爱古希腊话剧;国内发行的钱币,其正面是具有希腊发式的国王肖像,背面则是坐在王位上身穿帕提亚服饰的宙斯或者阿波罗等。这反映出( )A.希腊殖民时代的文化传播 B.希波战争客观上带来文化交融C.丝绸之路促进欧亚文明交流 D.安息帝国融合了波斯和希腊文明1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1)有学者认为,最优秀的政体不是那种单纯的政体,而是“将所有优秀政体的优良与突出部分合成于其中,不让任何一种原则不恰当地成长,转变成为它的堕落形式,而是各自都被其他原则所抵消。任何一种都不会取得胜利,超出另一种因素。”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罗马共和政体 C.波斯君主制度 D.埃及法老专制18.(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0)安息王朝崇尚希腊文化,其钱币多用希腊模式,正面是国王像,背面是神像。但也有特例,如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铸造的弗拉特斯五世与穆萨女皇银币(下图)。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归国的汉使报告其见闻:“安息国……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钱。”对照安息钱币信息与汉朝史书记载,可知( )A.古希腊文化远播西亚地区 B.《汉书》对安息历史记载有误C.汉使访问安息的大致时间 D.安息钱币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19.(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7,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时代,神庙充当银行的角色放贷给个人和君主。出于宗教原因,神庙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自然成为相对安全的钱币存储地。再加上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寄托人的信任。祭司负责跟踪存款和贷款,神庙不对存款支付利息,但对贷款收取利息,也参与货币兑换和验证。——摘编自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材料二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 以国服为之息。凡国事之采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摘编自《周礼·地官司徒》材料三 1171年成立于威尼斯的“国家借放所”是欧洲最早由国家经营的贷款取息机构。16世纪后,随着大航海贸易兴起,阿姆斯特丹银行、英格兰银行相继建立,发行标准化货币、提供政府贷款,成为近代中央银行雏形。“光荣革命”后连绵不断的战争加重了军费开支,英王更是陷入长期欠债的窘境。1694年7月27日,在苏格兰商人威廉·佩特森的建议下,由英王特许,伦敦1268名商人联合募资设立英格兰银行对政府放款,并代理国库和全权管理国家债券。——摘编自王巍《金融可以创造历史2:大国崛起的秘密》(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古希腊神庙放贷与古代中国“泉府”放贷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欧洲银行成立产生的影响。20.(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6,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时,可利用“推力—拉力”理论分析人口流动的多方面因素。中世纪的西欧,领主要求农奴、自由农等提供劳动力,但在冬季,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农民失业最为严重。13世纪末,英格兰人口大概增长了300%,农村市场谷物价格迅速攀升,农民份地规模不断变小。中世纪英国城镇吸引着农村居民向城镇流动。……与“拉力”同时存在的,英格兰城镇也有将农村移民“推出”城镇的现象,如12世纪的伦敦市政当局坚信地方贸易应当“保持在当地人手中”的原则。在中古城镇“拉力”和乡村社会“推力”合力作用下,英国城市开始了复兴进程。——摘编自赵庆日等《推力与拉力——中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动力机制初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古时期英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9 世界古代多元文明(重庆专用)(原卷版).docx 专题09 世界古代多元文明(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