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0 世界近现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选择题汇编)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2023重庆高考真题,13)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崛起 (2021·重庆·高考真题,12)《人权宣言》起草的争议 (2022·重庆·高考真题,17(1):英国公债扩大原因(6分)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考点进行考查。考点2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考点3 西方国家的国家治理考点4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2025,重庆高考真题,13)欧洲海洋争霸(英荷渔业冲突) (2024,重庆高考真题,12)英格兰经济商业化 .(2023,重庆高考真题,16(2):法国金融冒险目的与恶果(4分)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以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联系的加强、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核心考点。 在考查形式上,选择题自是有的,但非选择题极其容易出现在这个专题里。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论证新问题的能力。考点5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2·重庆·高考真题,14)工业革命影响下德国容克阶层衰落 (2023·重庆·高考真题,13)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崛起 2021,重庆高考真题,18(1)、(2):消费观念变迁: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消费升级(经济结构变化)、1920年代美国信贷消费(经济危机隐患) 2025,重庆高考真题,17(3):美国经济周期(1876-1939年) 2025,重庆高考真题,18:近代交通网络与全球化(关键词:交通、移民、知识交流)考点6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考点7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变迁考点8 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5·重庆高考真题,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024·重庆高考真题,11)宗教改革与政治重组 (2022·重庆高考真题,13)科学革命与君权 (2022·重庆高考真题,12)新教思想解放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较高,几乎每年至少会设置一个选择题,集中在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领域进行考查。 试题多采用新史料,以文字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点9 近现代世界文化交流考点01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1.(2023·重庆高考真题,13)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答案】C【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英国。据材料,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少数是土地贵族,多数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商人和专业人员,反映传统贵族在内阁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冲击,C项正确;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在内阁中力量的提升巩固而非冲击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土地贵族投资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看不出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是从土地贵族转化而来,排除B项;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受启蒙思想影响,而非本身就是启蒙思想家,故材料反映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而非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2.(2021·重庆高考真题,12)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答案】A【知识点】《权利法案》和代议制、法国《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解析】由材料“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可知法国试图借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世袭的君主,保留封建等级和贵族权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试图借鉴《权利法案》起草者的意图,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人权宣言》未采纳其意见后形成的,排除B项;《权利法案》已经否定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2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无考点03 西方国家的国家治理无考点04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联系的加强3.(2025·重庆·高考真题,13)英国东海岸水域盛产鲱鱼,但这一资源却长期由荷兰渔民垄断。1636年英王查理一世向海事部门官员问询自己是否有权颁发捕鱼许可证,他们一致认为国王拥有管辖沿海渔业的权力,不久查理一世颁布召令,要求在英国周边海域捕鱼的外国渔民必须向英国申领许可证,招致荷兰驻英大使贝弗伦的不满。这有助于说明该时期( )A.海洋自由乃是欧洲共识 B.英国主导海洋规则制定C.欧洲海洋利益纷争频仍 D.荷兰渐失海洋霸主地位【答案】C【知识点】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英国/荷兰)。据材料“英国东海岸水域盛产鲱鱼,但这一资源却长期由荷兰渔民垄断”和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荷兰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垄断了北海渔业资源,而英国试图通过颁发许可证争夺海洋权益,反映了欧洲列强围绕海洋利益的激烈争夺,C项正确;据材料“荷兰驻英大使贝弗伦的不满”可知,海洋自由并非欧洲共识,排除A项;据材料“查理一世颁布召令”仅体现英国单方面主张,无法说明其主导规则制定,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英荷渔业冲突,无法直接推导荷兰霸主地位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4.(2024·重庆高考真题,12)1500年前后,英格兰商业以本地市场为主。17世纪初,英格兰大多数地区,社会因商业活动空前联系在一起。这在不断发展的长途贸易中大为显著,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远方。17世纪中叶,很多农村家庭已经与伦敦等大城市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或两者兼并备。材料表明近代早期英格兰( )A.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B.地方经济受跨国资本影响C.长途贸易促进了资本的积累 D.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知识点】早期殖民扩张【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17世纪初,英格兰大多数地区,社会因商业活动空前联系在一起。”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不断扩大,英格兰地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成为商品越来越多的流向市场,生产和消费活跃。商业化是将有利于生产的一切活动扩大变成商品及服务并进行交换,可见当时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D项正确;材料不仅涉及消费,其主旨信息是长途贩运贸易下,地区联系的密切和市场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跨国资本的内容,排除B项;长途贸易的发展也是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5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5.(2022·重庆高考真题,14)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答案】A【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解析】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认为,“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冲击了作为封建势力的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反映了工业化引发了德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A项正确;普鲁士贵族阶层地位受到冲击,但并没有丧失政治权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内部整体工业化产生的影响,并非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工业化冲击了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并没有体现社会福利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重庆高考真题,13)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答案】C【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英国。据材料,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少数是土地贵族,多数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商人和专业人员,反映传统贵族在内阁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冲击,C项正确;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在内阁中力量的提升巩固而非冲击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土地贵族投资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看不出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是从土地贵族转化而来,排除B项;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受启蒙思想影响,而非本身就是启蒙思想家,故材料反映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而非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6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考点07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变迁无考点08 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7.(2025·重庆高考真题,12)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圣经人文主义”学派对天主教通行的拉丁文《圣经》加以订正和注释,力图恢复其中每一个特定教义的精确历史内涵。为此,他们追溯到古希腊文与希伯莱文的原版《圣经》中去探究,纠正了拉丁文版本中的许多谬误。这些活动( )A.完善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B.偏离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方向C.强化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D.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答案】D【知识点】宗教改革【解析】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正值文艺复兴鼎盛期,人文主义思潮从世俗领域向宗教领域渗透。“圣经人文主义”学派主张以人文主义的文本批判方法研究《圣经》。拉丁文《圣经》是中世纪教会神学的文本基础,教会通过垄断其解释权强化宗教权威。而圣经人文主义者指出其谬误,动摇了“拉丁文版本绝对正确”的信仰前提。由此可见,圣经人文主义者的文本批判为马丁 路德等改革者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如原始文本研究)和思想武器(如质疑教会权威),奠定了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D项正确;圣经人文主义者的目的是纠正文本谬误,而非“完善”天主教神学,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通过复兴古典文化追求真理与理性,圣经人文主义者研究原始文本、倡导文本批判,正是人文主义方法在宗教领域的延伸,并未偏离其方向,排除B项;揭露拉丁文圣经的错误,使信徒对教会长期使用的文本产生怀疑,实则削弱了教会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8.(2024·重庆高考真题,11)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南德意志的帝国城市与皇室逐渐建立起较为强大的同盟,然而,随着这些帝国城市大部分转信新教,其与帝国皇帝的天主教信仰产生尖锐冲突,市民与王权的结盟遭遇重挫,帝国城市被迫寻求新教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说明,宗教改革促成(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B.德意志政治势力重组C.帝国城市获得主权地位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答案】B【知识点】宗教改革【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根据材料“市民与王权的结盟遭遇重挫,帝国城市被迫寻求新教诸侯建立同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使得城市与皇室信仰不一致,产生冲突,从而造成城市抛弃与王权的结盟,重新寻找与新教诸侯结盟,而这种变化会促进德意志国内的皇室势力和地方诸侯势力重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德意志政治势力的变动,而不是宗教信仰自由,排除A项;帝国城市只是获得自治权,不是获得主权地位,排除C项;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早已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9.(2022·重庆高考真题,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答案】D【知识点】宗教改革【解析】依据材料“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可以看出16世纪的新教地区,个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教地区的状况,无法得出贵族的宗教特权状况,排除A项;传统的惩戒方式并没有被废除,排除B项;领导宗教改革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2·重庆高考真题,13)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答案】A【知识点】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解析】据材料可知,在11世纪,人们认为国王可以治愈疾病,这成为国王威望的一种象征,但伴随着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对王国能够治愈疾病的认识几乎消失,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国王治愈疾病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近代医学对诸多传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科学对君权认识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君权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而非动摇了教会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09近现代世界的文化交流无11.(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在美国最早提出实行文官制度的任克思在 1868 年的报告中有“中国之文官制度”一章。同年爱默生(美)在向中国外交使节演讲时也说中国社会上都非常尊重教育,走到我们的前面,这就是中国值得光荣的凭证。上述认识( )A.体现中美之间的双向互鉴 B.皆以美国国情为考察视角C.体现美国舆论的理性思考 D.旨在学习中国的选官制度【答案】B【知识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8(美国)。美国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任克思关注中国文官制度,爱默生提及中国尊重教育,他们对中国这些方面的认识往往是从美国自身发展需求、社会状况等国情视角出发,思考中国这些制度和文化现象对美国的意义或可借鉴之处,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美国对中国选官制度的借鉴,未体现中国对美国教育的借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广大群众的态度,无法得出美国舆论的理性思考,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学习中国的选官制度,只是肯定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3)自十七世纪后期以来,某种外来饮品在英国伦敦掀起一波风潮,城中出现许多贩卖店铺。店家往往提供充足的座位和报章杂志,顾客只需花几便士买杯饮品,便可在这里社交,学习新知。这种场合成为讨论时事和思想的开放论坛,被称为“便士大学”。文中所指的“便士大学”最可能是( )A.图书馆 B.茶馆 C.博物馆 D.咖啡馆【答案】D【知识点】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十七世纪后期以来,某种外来饮品在英国伦敦掀起一波风潮,城中出现许多贩卖店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风行英国的外来饮料是咖啡,咖啡馆为顾客提供充足的座位和报章杂志,成为讨论时事和思想的开放论坛,D项正确;图书馆并非贩卖外来饮料的店铺,排除A项;17世纪英国的咖啡馆也出售茶饮料,人们重视的是茶的药用价值而非社交功能,排除B项;博物馆并非销售外来饮品的场所,也不是思想的开放论坛,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2)下表反映了1700年、1720年、1750年三年间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人口及谷物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段,英国( )年份 人口(万人) 谷物产量(万夸特) 谷物消耗量(万夸特) 谷物出口量(万夸特)1700 582.6 1329.3 1310.9 18.41720 600.1 1399.3 1350.2 49.11750 614.0 1482.1 1381.5 100.6A.谷物耕作技术迅速提高 B.工业原始资本积累存在C.商业革命已经广泛开展 D.工业革命影响农业生产【答案】B【知识点】工业革命的背景【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前(英国)。据材料可知,1700--1750年英格兰与威尔士的谷物产量有所增加,且谷物出口量激增,远超人口/消耗需求增长,表明农业剩余向商品化转变。 农业利润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转化为工业资本,符合原始积累特征,B项正确;表格反映了1700年、1720年、1750年三年间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人口及谷物情况,但没有涉及耕作技术的状况,排除A项;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改变以及贸易中心转移等,表格中没有相关信息体现这些方面,不能说明商业革命已经广泛开展,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3)1831年,辉格党人在英国下院提出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的选区资格,把议席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工业城镇;要求实行财产资格制: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以上的公簿持有农和50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人选举权。这说明,在英国( )A.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B.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C.社会生产影响政治生活D.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答案】C【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1年(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想在下院获得更多的参政席位。依据材料“把议席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工业城镇”可以看出这一规定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想在下院获得更多的参政席位的需求,这说明在英国社会生产影响政治生活,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英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出“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的结论,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此时责任内阁制度已经形成,而且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此时英国城乡贫富差距客观存在,但“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材料无法体现,缺乏城乡经济数据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3)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制造业达到了更高的繁荣状态时,我们才会看到航海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甚至农业本身才会繁荣起来”。因此他极力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促进制造业发展。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A.继承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 B.有利于德意志工业化发展C.推动了德国贸易顺差的实现 D.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答案】B【知识点】工业革命的背景【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李斯特主张通过保护关税制度促进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B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而李斯特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并非继承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张,未涉及能否推动德国贸易顺差实现,排除C项;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发生在15-18世纪,李斯特所处时代已不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4)下表是1830—1970年,英美德(联邦德国)日四个国家实际人均GDP增长表(单位:美元。以1960年美元价值为基准),依据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判断,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时间 国家 1830 1860 1913 1929 1950 1960 1970甲国 240 345 775 900 995 1790 2705乙国 180 175 310 425 405 855 2130丙国 370 600 1070 1160 1400 1780 2225丁国 240 550 1350 1775 2415 2800 3605A.美国、日本、英国、德国 B.德国、日本、英国、美国C.日本、英国、德国、美国 D.英国、日本、美国、德国【答案】B【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格局的转折、各国调控经济的措施【解析】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中四国的人均GDP增长表可知,反映的是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关键时间节点1830、1860判断人均GDP最高且大幅领先的是丙英国,人均GDP最低的是日本;二战后1950年人均GDP最高的是当时的经济霸主美国。据此判断,四个国家分别是德国、日本、英国、美国,B项正确;二战后1950年人均GDP最高的是当时的经济霸主美国,而甲并不是最高的,排除A项;人均GDP最低的是日本,而甲不是最低的,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1830、1860年人均GDP最高且大幅领先的应该是英国,但甲并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二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出现巨大变化,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据统计,1950—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在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36.7%上升为52.1%, 而“蓝领工人”的比重从41.2%下降到31.79%。这根源于美国( )A.个人就业观念的更新 B.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C.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D.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答案】C【知识点】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80年的美国。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传统的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第一、二产业占比较大),向以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为主导转变。在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第三产业如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迅速崛起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使得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导致“白领工人”(多从事第三产业相关工作)比重上升,“蓝领工人”(多从事第一、二产业相关工作)比重下降。所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这种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根源,C项正确;个人就业观念的更新是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A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结构,C项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劳动者向第三产业转移提供了一定条件,但它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而非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18.(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2)右图是安特卫普画派著名画家昆滕·马赛斯于1514年创作的名画《银行家和他的妻子》。画面描绘了一位钱铺掌柜称量桌面上钱币重量,妻子手持《圣经》注视着他。画中桌面上有个镜子,通过镜子的反射,可以看到窗外的建筑——教堂,以及坐在桌子前面的借钱人。这幅画作反映出当时西欧( )A.新航路开辟导致价格革命 B.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貌C.天主教会控制社会经济财富 D.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答案】B【知识点】文艺复兴的内容【解析】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西欧。解读画面中信息以及作者的身份、创作时间,可以判断,西欧地区民众一方面仍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一方面产生对财富的追求观念,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冲击下的新旧并存的社会风貌,B项正确;画面信息不足以反映出西欧国家出现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主要表现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排除A项;材料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欧地区民众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但并不能够据此断定天主教会控制社会经济财富,排除C项;新教是在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以后,时间要晚于该画作,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2)尼德兰神学家伊拉斯谟(1469-1536)以多种希腊文本《圣经》手稿为基础,编译出版了新拉丁文本《圣经》;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历时13年,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把希伯来文、希腊文本《圣经》翻译为德语,广为流传。这些翻译活动( )A.宣扬了科学和理性精神 B.具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C.肯定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 D.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答案】B【知识点】宗教改革【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伊拉斯谟编译新拉丁文本《圣经》,马丁·路德用通俗语言翻译《圣经》,打破了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使《圣经》能被更多民众阅读,有利于人们摆脱教会的思想束缚,具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B项正确;科学和理性精神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的翻译活动主要针对宗教和思想领域,并未直接涉及世俗权力问题,排除C项;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由路德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开启,而德语《圣经》翻译始于1521年,是其后续行动而非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20.(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3)工业化、城市化促进了英国社会中多代共同生活的复合家庭形式的发展。对此,有学者评论道:“一旦财产所有权不再是生产的条件,晚婚及限制家庭规模的必要性就被去除。”据此可以推断,英国社会生产巨变带来的“家庭革命”( )A.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B.改善了家庭收入水平C.推动了社会民主化 D.制约了工厂生产规模【答案】A【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工厂制度兴起,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家庭式农业或手工业生产,人们不再主要依赖土地或家族传承的财产来进行生产,而是通过在工厂工作获得工资收入。晚婚的必要性降低,因为不再需要长时间积累财产来保障婚后的生活和生产。限制家庭规模的必要性降低,因为不需要担心过多子女导致财产分散而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所以家庭规模会扩大,人口出生率可能提高,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家庭形式和人口生育方面的变化,没有直接涉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内容,排除B项;社会民主化通常涉及政治权利的平等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化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提升等方面,而材料中所描述的“家庭革命”主要是家庭结构、婚姻观念和生育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排除C项;家庭规模扩大可能会增加劳动力供给,为工厂生产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有利于工厂生产规模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5)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概况表(1950-1973)GDP增长率(%) TPP增长率(%)苏联 5.4 10日本 9.3 59英国 3.0 66法国 3.1 72美国 3.7 41注:TPP即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中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在扣除资本、劳动等有形要素投入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等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此可以得出( )A.西欧、日本的科技水平超过美国 B.苏联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的投入C.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源优势 D.TFP增长率对GDP增长率没有影响【答案】B【知识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概况表(1950-1973)”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TFP增长率为10%,相对其他国家较低,而GDP增长率为5.4%。结合注释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它反映了扣除资本、劳动等有形要素投入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等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苏联TFP增长率低,说明其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等无形要素贡献相对少,那么可以推断出苏联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B项正确;从表格中只能看到日本在1950-1973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较高,但这并不等同于其科技水平就超过了美国,排除A项;表格仅呈现了GD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的数据,并没有关于资源优势的相关信息,无法从给定表格得出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资源优势这一结论,排除C项;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等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必然对GDP增长率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2.(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5)17世纪初,英国长期将白坯呢绒运往荷兰染整加工,经荷兰染整加工后的英国呢绒畅销欧洲各地。后来,为夺回呢绒染色与精加工业务,英国发起“科凯因工程”。对此,荷兰扩大染料种植面积以降低染料成本,同时对英国的白坯呢绒始终维持零进口关税。荷兰此举旨在( )A.打破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利用关税政策平衡与英贸易逆差C.巩固产业链中自身的优势地位 D.凭借技术领先促进本国农业升级【答案】C【知识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荷兰通过扩大染料种植面积降低成本,保持对英国白坯呢绒的零关税,是为了在呢绒加工产业链中继续保持染整加工的优势地位,确保英国呢绒仍依赖其加工,从而巩固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C项正确;荷兰未直接针对英国可能的贸易保护政策,而是通过经济手段吸引英国依赖其加工服务,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荷兰与英国存在贸易逆差问题,排除B项;荷兰技术优势在染整而非农业,扩大染料种植属于降低成本策略,与“农业升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3.(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3)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该法取消了家内救济,禁止金钱或实物的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所内劳动极其繁重,被称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该法律( )A.受到了凯恩斯主义影响 B.旨在救济社会的弱势群体C.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D.契合了工业革命时代需求【答案】D【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4年(英国)。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新《济贫法》迫使贫民进入习艺所从事苦役,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契合了工业革命时代的需求,D项正确;凯恩斯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济贫法》并非单纯旨在救济弱势群体,排除B项;新《济贫法》下习艺所的恶劣条件可能会引发贫民的不满,不一定能缓和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2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1)到1500年,全欧洲已有80所大学。有学者指出: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专制王权国家的建立 B.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C.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答案】A【知识点】宗教改革、王权的加强、中世纪城市的自治【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为原因题。根据题目具体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到15世纪末,大学的独立自治性削弱,“服务于国家”,这与同一时代欧洲专制王权加强相适应,A项正确;城市自治运动兴起于11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项;16至19世纪,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在16世纪,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2)研究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棉纺织业中,工人与纱锭的平均比例是:法国,每人14个纱锭,俄罗斯28个,普鲁士37个,英国则达到74个。英格兰银行在1761年尚有近47个假日,1830年减少到18个,1834年则只剩下4个。这说明,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改善了经营方式C.增加了劳动强度 D.促进了产业转型【答案】C【知识点】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解析】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信息,从工人与纱锭的平均比例来看,英国工人人均纱锭数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英国工人需要同时照看更多的纱锭,劳动量增大。同时,英格兰银行假日的大幅减少,也说明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休息时间减少。这些都表明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C项正确;材料中工人与纱锭的比例以及银行假日的减少,主要体现的是工人劳动量的变化,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经营方式的相关内容,如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改变,无法得出工业革命改善了经营方式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或产业升级换代等方面的信息,无法体现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26.(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3)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以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经度为基准的全球标准时间系统。1891年,法国坚持确定以巴黎时间为全国标准时间,巴黎位于东经2°左右,其太阳时比格林尼治早9分11秒。1911年3月,法国宣布将全国法定标准时向后拨9分11秒,仍称为巴黎标准时间。这一情况表明( )全球标准时间的多样性 B.英国霸权地位开始动摇C.法国竭力维护大国地位 D.英法两国矛盾得到缓和【答案】C【知识点】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1891年(法国)。法国不顾国际上已确定的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全球标准时间的规则,坚持确定巴黎时间为全国标准时间,后虽调整但仍称巴黎标准时,这一行为体现了法国竭力维护自身大国地位,彰显本国在时间标准等方面的自主性和独特性,C项正确;全球标准时间系统是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度经 线为基准确定的,这体现的是全球标准时间的统一性,而非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围绕法国对本国标准时间的调整,未涉及英国霸权地位是否动摇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英法两国矛盾变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0 世界近现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选择题汇编)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2023重庆高考真题,13)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崛起 (2021·重庆·高考真题,12)《人权宣言》起草的争议 (2022·重庆·高考真题,17(1):英国公债扩大原因(6分)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考点进行考查。考点2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考点3 西方国家的国家治理考点4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2025,重庆高考真题,13)欧洲海洋争霸(英荷渔业冲突) (2024,重庆高考真题,12)英格兰经济商业化 .(2023,重庆高考真题,16(2):法国金融冒险目的与恶果(4分)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以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联系的加强、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核心考点。 在考查形式上,选择题自是有的,但非选择题极其容易出现在这个专题里。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论证新问题的能力。考点5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2·重庆·高考真题,14)工业革命影响下德国容克阶层衰落 (2023·重庆·高考真题,13)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崛起 2021,重庆高考真题,18(1)、(2):消费观念变迁: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消费升级(经济结构变化)、1920年代美国信贷消费(经济危机隐患) 2025,重庆高考真题,17(3):美国经济周期(1876-1939年) 2025,重庆高考真题,18:近代交通网络与全球化(关键词:交通、移民、知识交流)考点6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考点7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变迁考点8 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5·重庆高考真题,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024·重庆高考真题,11)宗教改革与政治重组 (2022·重庆高考真题,13)科学革命与君权 (2022·重庆高考真题,12)新教思想解放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较高,几乎每年至少会设置一个选择题,集中在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领域进行考查。 试题多采用新史料,以文字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点9 近现代世界文化交流考点01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1.(2023·重庆高考真题,13)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2.(2021·重庆高考真题,12)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 )A.保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 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 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考点02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无考点03 西方国家的国家治理无考点04 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联系的加强3.(2025·重庆·高考真题,13)英国东海岸水域盛产鲱鱼,但这一资源却长期由荷兰渔民垄断。1636年英王查理一世向海事部门官员问询自己是否有权颁发捕鱼许可证,他们一致认为国王拥有管辖沿海渔业的权力,不久查理一世颁布召令,要求在英国周边海域捕鱼的外国渔民必须向英国申领许可证,招致荷兰驻英大使贝弗伦的不满。这有助于说明该时期( )A.海洋自由乃是欧洲共识 B.英国主导海洋规则制定C.欧洲海洋利益纷争频仍 D.荷兰渐失海洋霸主地位4.(2024·重庆高考真题,12)1500年前后,英格兰商业以本地市场为主。17世纪初,英格兰大多数地区,社会因商业活动空前联系在一起。这在不断发展的长途贸易中大为显著,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远方。17世纪中叶,很多农村家庭已经与伦敦等大城市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或两者兼并备。材料表明近代早期英格兰( )A.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B.地方经济受跨国资本影响C.长途贸易促进了资本的积累 D.经济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考点05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5.(2022·重庆高考真题,14)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6.(2023·重庆高考真题,13)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考点06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考点07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变迁无考点08 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7.(2025·重庆高考真题,12)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圣经人文主义”学派对天主教通行的拉丁文《圣经》加以订正和注释,力图恢复其中每一个特定教义的精确历史内涵。为此,他们追溯到古希腊文与希伯莱文的原版《圣经》中去探究,纠正了拉丁文版本中的许多谬误。这些活动( )A.完善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B.偏离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方向C.强化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D.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8.(2024·重庆高考真题,11)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南德意志的帝国城市与皇室逐渐建立起较为强大的同盟,然而,随着这些帝国城市大部分转信新教,其与帝国皇帝的天主教信仰产生尖锐冲突,市民与王权的结盟遭遇重挫,帝国城市被迫寻求新教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说明,宗教改革促成(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B.德意志政治势力重组C.帝国城市获得主权地位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9.(2022·重庆高考真题,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10.(2022·重庆高考真题,13)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考点09近现代世界的文化交流无11.(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在美国最早提出实行文官制度的任克思在 1868 年的报告中有“中国之文官制度”一章。同年爱默生(美)在向中国外交使节演讲时也说中国社会上都非常尊重教育,走到我们的前面,这就是中国值得光荣的凭证。上述认识( )A.体现中美之间的双向互鉴 B.皆以美国国情为考察视角C.体现美国舆论的理性思考 D.旨在学习中国的选官制度12.(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3)自十七世纪后期以来,某种外来饮品在英国伦敦掀起一波风潮,城中出现许多贩卖店铺。店家往往提供充足的座位和报章杂志,顾客只需花几便士买杯饮品,便可在这里社交,学习新知。这种场合成为讨论时事和思想的开放论坛,被称为“便士大学”。文中所指的“便士大学”最可能是( )A.图书馆 B.茶馆 C.博物馆 D.咖啡馆13.(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2)下表反映了1700年、1720年、1750年三年间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人口及谷物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段,英国( )年份 人口(万人) 谷物产量(万夸特) 谷物消耗量(万夸特) 谷物出口量(万夸特)1700 582.6 1329.3 1310.9 18.41720 600.1 1399.3 1350.2 49.11750 614.0 1482.1 1381.5 100.6A.谷物耕作技术迅速提高 B.工业原始资本积累存在C.商业革命已经广泛开展 D.工业革命影响农业生产14.(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3)1831年,辉格党人在英国下院提出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的选区资格,把议席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工业城镇;要求实行财产资格制: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以上的公簿持有农和50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人选举权。这说明,在英国( )A.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B.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C.社会生产影响政治生活D.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3)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制造业达到了更高的繁荣状态时,我们才会看到航海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甚至农业本身才会繁荣起来”。因此他极力主张国家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促进制造业发展。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A.继承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 B.有利于德意志工业化发展C.推动了德国贸易顺差的实现 D.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16.(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4)下表是1830—1970年,英美德(联邦德国)日四个国家实际人均GDP增长表(单位:美元。以1960年美元价值为基准),依据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判断,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时间 国家 1830 1860 1913 1929 1950 1960 1970甲国 240 345 775 900 995 1790 2705乙国 180 175 310 425 405 855 2130丙国 370 600 1070 1160 1400 1780 2225丁国 240 550 1350 1775 2415 2800 3605A.美国、日本、英国、德国 B.德国、日本、英国、美国C.日本、英国、德国、美国 D.英国、日本、美国、德国1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二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出现巨大变化,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据统计,1950—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在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36.7%上升为52.1%, 而“蓝领工人”的比重从41.2%下降到31.79%。这根源于美国( )A.个人就业观念的更新 B.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C.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D.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18.(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2)右图是安特卫普画派著名画家昆滕·马赛斯于1514年创作的名画《银行家和他的妻子》。画面描绘了一位钱铺掌柜称量桌面上钱币重量,妻子手持《圣经》注视着他。画中桌面上有个镜子,通过镜子的反射,可以看到窗外的建筑——教堂,以及坐在桌子前面的借钱人。这幅画作反映出当时西欧( )A.新航路开辟导致价格革命 B.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貌C.天主教会控制社会经济财富 D.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9.(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2)尼德兰神学家伊拉斯谟(1469-1536)以多种希腊文本《圣经》手稿为基础,编译出版了新拉丁文本《圣经》;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历时13年,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把希伯来文、希腊文本《圣经》翻译为德语,广为流传。这些翻译活动( )A.宣扬了科学和理性精神 B.具有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C.肯定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 D.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20.(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3)工业化、城市化促进了英国社会中多代共同生活的复合家庭形式的发展。对此,有学者评论道:“一旦财产所有权不再是生产的条件,晚婚及限制家庭规模的必要性就被去除。”据此可以推断,英国社会生产巨变带来的“家庭革命”( )A.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B.改善了家庭收入水平C.推动了社会民主化 D.制约了工厂生产规模21.(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5)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概况表(1950-1973)GDP增长率(%) TPP增长率(%)苏联 5.4 10日本 9.3 59英国 3.0 66法国 3.1 72美国 3.7 41注:TPP即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学中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在扣除资本、劳动等有形要素投入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等无形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此可以得出( )A.西欧、日本的科技水平超过美国 B.苏联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的投入C.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源优势 D.TFP增长率对GDP增长率没有影响22.(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5)17世纪初,英国长期将白坯呢绒运往荷兰染整加工,经荷兰染整加工后的英国呢绒畅销欧洲各地。后来,为夺回呢绒染色与精加工业务,英国发起“科凯因工程”。对此,荷兰扩大染料种植面积以降低染料成本,同时对英国的白坯呢绒始终维持零进口关税。荷兰此举旨在( )A.打破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利用关税政策平衡与英贸易逆差C.巩固产业链中自身的优势地位 D.凭借技术领先促进本国农业升级23.(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3)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该法取消了家内救济,禁止金钱或实物的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所内劳动极其繁重,被称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该法律( )A.受到了凯恩斯主义影响 B.旨在救济社会的弱势群体C.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D.契合了工业革命时代需求2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1)到1500年,全欧洲已有80所大学。有学者指出: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专制王权国家的建立 B.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C.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2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2)研究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棉纺织业中,工人与纱锭的平均比例是:法国,每人14个纱锭,俄罗斯28个,普鲁士37个,英国则达到74个。英格兰银行在1761年尚有近47个假日,1830年减少到18个,1834年则只剩下4个。这说明,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改善了经营方式C.增加了劳动强度 D.促进了产业转型26.(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3)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以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零经度为基准的全球标准时间系统。1891年,法国坚持确定以巴黎时间为全国标准时间,巴黎位于东经2°左右,其太阳时比格林尼治早9分11秒。1911年3月,法国宣布将全国法定标准时向后拨9分11秒,仍称为巴黎标准时间。这一情况表明( )全球标准时间的多样性 B.英国霸权地位开始动摇C.法国竭力维护大国地位 D.英法两国矛盾得到缓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10 世界近现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史 (重庆专用)(原卷版).docx 专题10 世界近现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史 (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