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zip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zip

资源简介

2025~2026齐市普高联谊校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根据材料可知,辽瓦店子遗址位于汉江流域,出土的陶器中,除了本地文化因素的陶器外,还有中原文化
因素的各类陶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370年的中原地区,属于商文化的中心区,体现出商文化向
汉江流域的扩展,故选B项。早期国家是指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阶段中,出现的具有明
确公共权力设立以及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国家形态,仅凭陶器不足以说明汉江流域已出现了早期国
家,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手工业生产分工”的情况,排除C项;虽然辽瓦店子遗址出土的二里岗上
层二期陶器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陶器在风格和制作工艺上有相似之处,但无法得出两地文明“同步发展”这
一结论,排除D项。
2.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畿之内是周人的主要聚集区,在该区域内安置被征服异族,有利于促
进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交融,为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
基础,故选D项。异姓族氏可能带来了他们原有的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技术,与周人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经
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西周疆域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与宗法关系无关,排除C项
3.A根据材料“从人民立场出发,建构了一套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认为天与先王都兼爱万民,为
政者应以爱民之心,行利民之政,把人民之利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位置”可知,该思想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
益,强调统治者应施行利民之政,结合所学知识,墨子代表了下层民众的利益,主张兼爱、民本等思想,故选A
项。B项是孔子的思想,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荀子的思想,故排除。
4.A
根据材料可知,商业活动从由各级贵族控制到由国家控制,这体现出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中央对地方控
制的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
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和
统一,故选A项。商业机构从战国时期的由贵族控制到由国家控制这一变化,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
且秦朝的商品经济在当时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社会经济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繁荣”的说法过于夸大
排除B项;封建商业城市规模的扩大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商业区域拓展、贸易量增长等方面,而材料中
所述的变化主要涉及商业活动的控制主体从贵族变为国家,与商业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
项;“各地货币的统一”是这一变化的有利条件,并不是其根源,排除D项
5.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汉时期,尚书逐渐从皇帝的秘书机构演变为决策机构,掌握这一职
位意味着掌握了实际的决策权。霍光及其兄子能够连续担任此职,显示了他们在当时的权势和影响力。然
而,宣帝任命亲信张安世担任这一职位,有利于确保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
也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D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抑武”,且西汉并不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排除A
项;材料不涉及三公权力的演变,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体现中朝地位对皇权的制约,排除C项
6.A根据材料可知,曹魏时期对宗室王侯的限制和对名门望族的重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即
士族(门阀)势力的崛起。这种趋势在门阀政治的确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故选A项。皇权空前强化是在明
清时期,排除B项;当时九品中正制刚确立,且材料未涉及选官的过程,无法得出“选官制度的日益混乱”这
结论,排除C项;虽然名门望族的崛起可以视为地方势力壮大的一种表现,但宗室王侯也是地方势力的代表,
而限制宗室王侯表明的是地方势力的削弱,因此D项是对材料内容的片面解读,排除。
7.A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深化改革,包括重新确定北魏五德行次,宣布北魏的正统性,以及调整皇室子弟和
非皇室子弟的封爵制度,促进官僚制度改革,削弱了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有助于推动北魏政权向更
加封建化的方向发展,故选A项。虽然孝文帝的改革推动了鲜卑民族的汉化,但“完成”一词过于绝对,排除
B项;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风貌是民族交融与矛盾冲突并存的复杂状态,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开放包容时代风貌
的是唐朝,排除C项:西晋于316年被内迁匈奴所灭,北魏政权开始于386年,排除D项。
8.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毡是北方少数民族用动物毛发制成的卧席,唐诗中出现了较多的描写用毡的诗句,体
现出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体现出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被汉地百姓吸纳,这些唐诗可以作为史料实证当时
毡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暖和生活用品在唐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使用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或生活状
况,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交融,故选C项。汉人用毡表现的是对游牧文化的吸纳,而非对游牧生产方式的吸纳,
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安居乐业”,且白居易和韩愈生活在中唐而不是盛唐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都是汉
人的诗歌,不涉及少数民族的认同问题,排除D项。
9.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实施之前,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下,农民的户籍和土地紧密相连,
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往往受到土地所有权的严格限制。随着两税法的实施和土地制度的变革,政府允许
“浮客”就地落籍完税,重新纳入编户齐民行列,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开始逐渐削弱,他们不再被严格束缚在
特定的土地上,故选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安史之乱后的税收制度状况,排除A项;政府允许“浮客”就地落
籍完税,是加强了户籍管理的表现,而非“户籍管理日益松弛”,排除B项;两税法的实施和“浮客”政策的推行
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
10.D材料中的文物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且都与唐朝有所交流。这些文物反映出中外经济文化之间交流
的繁荣,故选D项。虽然唐朝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但材料没有涉及具体技术方面的对比,无法得出“手
工业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物虽然反映了唐朝与西方的交流,但并未涉及贸易路线
是从海路还是陆路,且唐朝时期海路和陆路都是重要的对外交流通道,排除B项;材料中的文物主要反映了
唐潮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开放,而不是民族政策,排除C项
11.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反对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
统,强调对经典的深入解读和对“天理”的追求,故选B项。材料描述的是儒家学术风格的变化,与国家的治
国政策(崇文抑武)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打破以往“疏不破注”的原则,“以自己的主观认识来把握住‘圣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6-L-158A2025~2026齐市普高联谊校高一期中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所示是位于汉江中游的湖北省辽瓦店子遗址出土的二里岗上层二期(约公元前1370年
前后)的部分陶器。这可用于研究


线

b
a中原文化因素:b.地方文化因素

A.汉江流域孕育早期国家雏形
B.商文化向汉江流域的扩展
C.楚地手工业生产分工精细化
D.楚地与中原文明同步发展
2.西周时期,周人继承并发展了商朝安置被征服异族于商王直接控制地区的做法,将一部分臣
服的异姓族氏置于王畿之内,成为“甸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举措

A.阻碍了经济交流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线
C.削弱了宗法关系
D.利于民族间的交融

3.有学者在评价某先秦思想家时指出:他继承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并从人民立场出发,建构了
一套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提出的“天民”观认为天与先王都兼爱万民,为政者应
以爱民之心,行利民之政,把人民之利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位置。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
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D.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26-L-158A
扫描全能王创建
回只
4战国时期,各中小邑乃至通都大邑的商业活动,都为各级贵族所控制。但到了秦朝,这种局面
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国家控制的各级商业机构,如官府市。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政治权力的转变与集中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商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D.各地货币的统一
5.西汉宣帝即位后,霍光以拥立之功兼领尚书政事,其死后,霍光“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
不久,宣帝转而任命亲信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这侧面反映出
A崇文抑武的政策
B.三公地位的衰弱
C.中朝限制了皇权
D.君主专制的加强
6.曹魏时期,“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而颖川、平原、山阳、河内等郡的名门却“卿
相”频出。这一现象
A.折射出门阀政治确立具有历史必然性
B.体现了封建皇权的空前强化
C.侧面揭示了曹魏选官制度的日益混乱
D.反映出地方势力的日益壮大
7.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孝文帝推进改革:包括重新确定北魏五德行次,宣布北魏承继
西晋金德为水德,十六国及东晋南朝为僭伪;规定非皇室子弟而拥有王、公、侯爵者,各降等封
授。孝文帝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转型
B.完成了鲜卑民族旧俗的汉化
C.弘扬了开放与包容的时代风貌
D.缓和了与西晋政权间的矛盾
8.阅读下表“唐诗对毡(北方寒冷地区少数民族用动物毛发制成的卧席)的描述”。这些诗可来
实证当时
诗人及诗篇
诗文
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白居易《偶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韩愈《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朝飧思共饭,夜宿忆同毡。
A.游牧生产方式南移
B.民众安居乐业的盛唐气象
C.民族间的交融现象
D.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增强
9.唐实行两税法后,“户无主客”。客户逐渐由专指佃户扩大至无固定籍贯的民户,又称“浮客”。
各地政府允许“浮客”就地落籍完税,重新纳入编户齐民行列。这反映出
A.安史之乱后税收制度混乱
B.唐末户籍管理日益松弛
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被削弱
D.税制改革固化社会结构
10.下列是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唐朝文物。这些文物可用于佐证唐朝
图1东罗马帝国
图2突骑施汗国(今哈萨
图3阿拉伯帝
图4对格利芬
双人托绿琉璃方戒
克斯坦东南部及吉尔吉斯
国倭马亚王朝
纹(波斯风格)】
面金戒指
斯坦东北部一带)铜币
金币
织锦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
26-L-158A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