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试卷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
H—1、C—12 N—14、O—16、S—32、Cl—35.5、K—39、Na—23、Ba -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下列有关说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A.《华阳国志》:“取井水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该过程为加热蒸发,不涉及化学变化
B.《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该过程涉及置换反应
C.《江楼夜话》中有诗句“江雾秋楼白,灯花夜雨青”,描写的雾是一种液溶胶
D.《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指牡蛎壳之类的贝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可以作干燥剂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是混合物 B.分散质粒子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
C.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D.都呈红褐色
3,若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沸水
C.氢氧化钠浓溶液 D.氯化钠浓溶液,
4.Na2O和Na2O2是金属钠的两种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均能与水反应且产物完全相同 B.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
C.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 D.都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5.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投入水中会沉入水中 B.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
C.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6.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 B.FeCl3 C.FeCl2 D.AlCl3
7.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其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含有NH4Cl
B.“煅烧”产生的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实现循环利用
C.“降温结晶”得到NH4Cl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滤渣的主要成分是NaHCO3
8.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B.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 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与固体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放置一段时间,pH减小 B.Na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Na2O2
C.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D.铁与少量氯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氯化亚铁
10.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①验证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B.利用装置②检验与反应有生成
C.利用装置③观察纯碱的焰色试验的现象
D.利用装置④比较和的热稳定性
11.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12.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NO、Mg2+、Cl- B.MnO、K+、SO、Na+
C.Ba2+、Na+、SO、ClO- D.Fe2+、NO、K+、OH-
13.科学家将在作用下首次制得环形碳分子,总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为电解质 D.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14.手持技术将定性分析转化为数据定量分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定量思维以及证据推理能力。某化学小组为探究HClO的光照分解产物,组装以下实验装置,用强光进行照射,采集到以下图像,纵坐标不能表示的物理量是
A.溶液的电导率
B.氯离子的浓度
C.氧气的浓度
D.溶液的pH
1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 2H++Cl-+ClO-
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C.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HCO=CO+H2O
D.氢氧化铁与稀硫酸溶液反应:H++OH-=H2O
16.大苏打(Na2S2O3)在照相、电影、纺织、化纤、造纸、皮革、农药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现欲制备大苏打,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所选用的制备试剂组合合理的是(  )
A. Na2S+S B. Na2SO3+S C. Na2SO3+Na2SO4 D. SO2+Na2SO4
17. 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其中得电子的原子和失电子的原子个数比是(  )
A. 5:1 B. 1:5  C. 1: 1 D、3: 1
18.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向②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④将③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 B. 可能含有、
C. 一定不含、 D. 一定含有、、、
19 图a、b、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的微观示意图(X、Y均表示石墨电极,且与直流电源连接方式相同,表示水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c表示NaCl在水溶液中的导电情况 B.水合b离子是水合氯离子
C.NaCl固体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D.图b表示熔融的NaCl的导电情况
20.在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 B.N元素化合价升高
C.非氧化还原反应 D.CO2是酸性氧化物
二、填空题
21. (12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Cl-、OH-、NO3-中的几种离子。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
(2)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不共存原则,原溶液中Cl-、OH-、NO3-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___________。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4)向(2)的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
22.(16分)以下是用MnO2和浓HCl制纯净干燥的Cl2的装置。
问:(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A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适宜盛有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作用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E中加入酚酞,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装置E中红色逐渐褪去,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红色突然褪去的原因进行猜想:
猜想一:氯水中的酸或氯分子与NaOH发生反应,将NaOH消耗所致。
猜想二:氯水中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所致。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猜想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猜想一或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验Cl-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
23.(12分)为验证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加热铜丝。
步骤2:打开K2,关闭K1,向圆底烧瓶中滴加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1)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从下列abc中选,下同)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
a.饱和 NaHCO3溶液 b.饱和NaCl溶液 c.浓硫酸
(3)步骤1中铜丝无变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2中a处木条复燃,有同学提出:“此现象不能证明CO2在有水存在时与Na2O2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NaCl溶液 阳离子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Ⅰ 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A D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D C B A D B D
21、⑴ Cu2+
⑵ Ag+ Ag+ + Cl-==AgCl
(3) Cl-、OH- NO3-
(4) Mg2+
22(1) 分液漏斗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 饱和食盐水 吸收氯化氢气体
(4)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l2+2OH—=Cl—+ClO—+H2O
(5)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证明原因是猜想一;如果溶液不变红,证明原因是猜想二。
23
(1)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a c
干燥的CO2与Na2O2不反应
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 反应生成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焰色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