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部分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部分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共54分)
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  )
A. 沉积层理清晰 B. 砾石大小混杂
C. 颗粒形状规整 D. 物质分选良好
2.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  )
A. 暗河交织 B. 地形封闭 C. 面积狭小 D. 土壤肥沃
2021年3月7日,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埃特纳火山再次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冲到1万米高空后飘落下来,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埃特纳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源于(  )
A. 地壳 B. 下地幔 C. 地核 D. 上地幔
4.埃特纳火山喷发升空的火山灰烟柱最直接影响地球外部圈层中的(  )
A. 大气圈 B. 水圈 C. 生物圈 D. 岩石圈
5.有关火山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界面为古登堡面 B. 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
C. 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D. 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慢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6.若“羲和号”足够坚固,可以一直到达太阳表面,所穿过的太阳大气层依次是(  )
A.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B.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C.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7.“羲和号”监测的太阳活动,最可能会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为(  )
A. 日本群岛出现地震 B. 赤道地区极光绚丽
C. 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D. 干扰无线长波通信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8.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 曲折的河道 B. 平坦的河床 C. 充足的水汽 D. 丰富的泥沙
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曲流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0.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顺序为①②③④ B. 牛轭湖水较深
C. 与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有关 D. 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
11.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的是(  )
A. 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 B. 增加生物多样性
C. 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D. 减轻洪涝灾害
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下图为“风成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2.形成甲图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力堆积
13.乙图所在地区的盛行风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4.该地区为防治风沙活动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 ②设置草方格沙障 ③修建防护林带 ④禁止人类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
A. T1抬升速率最大 B. 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 T4下沉幅度最小
16.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
A. 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 B. 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
C. 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 D. 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下图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7.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下列河段河岸侵蚀作用明显的是(  )
A. ①左岸 B. ②左岸C. ③左岸 D. ④左岸
18.关于图中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向下的侵蚀为主 B. 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
C. 以溯源侵蚀为主 D. 凸岸有利于建河港
二、非选择题(4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已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6)。
(2)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4)?
20.读“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为了解地壳厚度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图中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并写出其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E代表________,F代表__________,石圈是地球重要的圈层,其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图。
(1)从①地到③地地表受流水侵蚀,上游以溯源侵蚀和    (选填:下蚀/侧蚀)为主,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出现河曲;下游主要变为    (选填:下蚀/侧蚀)为主。
(2)指出右图景观地貌位于左图中 (数字序号)处,呈 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越来越  ,沉积物颗粒变 ,分选性越来越好。
(3)在右图景观地貌古村落较多,试分析原因(4)。
地理试题答案及详解
1.【答案】B
【解析】天坑是喀斯特漏斗或者地下溶洞发育到一定程度,漏斗底部或溶洞顶层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堆积而成,分选性差,砾石大小混杂,选B。沉积层理清晰常见于比较稳定的流水或者风力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水平地层,A错。只有分选性好才会出现颗粒物形状规整、物质分选良好的现象,C、D错误。
2.【答案】B
【解析】天坑深度大,与地表垂直落差大,坑口直径小于坑体深度,地形较为封闭,因此受地表大气运动、太阳辐射等影响较小,形成了太阳辐射较弱、光线较暗、风力较小、气温变化幅度小、气候较为湿润等独特的生态环境。选B。
3.【答案】D
【解析】岩浆来自软流层,故埃特纳火山喷发的岩浆颗粒最可能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D正确。
4.【答案】A
【解析】从图中看,埃特纳火山喷发升空的火山灰烟柱进入地球大气层,会改变大气成分,最直接影响的是大气圈,A正确;从大气圈降落后,也会影响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但对大气圈影响最直接,B、C、D错误。
5.【答案】B
【解析】火山熔岩所在圈层为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地幔和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A错误;莫霍面的地下深度即地壳厚度,陆地部分比海洋部分厚,因此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B正确;地震波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在该界面均能通过,且传播速度明显增加,C、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所以选A。
7.【答案】C
【解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快速释放,与太阳活动相关性不大,A错误;极光一般出现在纬度位置较高的地区,赤道地区无极光现象,B错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卫星导航信号,且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D错误。所以选C。
8.【答案】B
【解析】莲花盆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淀积地貌,是富含Ca(HCO3)2的水随着水的蒸发、CO2的挥发而淀积成CaCO3的过程。溶洞内的莲花盆呈圆盘状,且自下而上发育,可以推知是顶层裂隙的水不断滴落,水滴溅落到地面后,细小的水珠以滴点为中心、向四周散落,长期淀积下的CaCO3积累形成了莲花盆,①正确;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水滴自由下落,溅起水花后,才能四下分散开,通过这种方式淀积下的CaCO3才能形成圆盘状,如果水沿着洞壁渗出,则无法溅起水花,②错误;流动的水会增加溶蚀能力,不利于淀积过程的形成,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莲花盆是洞中地下河消失之后才能形成的,河道的曲直与莲花盆的形成没有关系,A错误;莲花盆形成于薄水层中,盆的直径可达9米,可知发育莲花盆的地表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有容纳薄水层的平坦地面,这离不开大面积的平坦地形,B正确;莲花盆发育需要的是顶层滴水,与溶洞本身的水汽无关,C错误;莲花盆是含CaCO3的水长期淀积而成,不需要泥沙物质,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曲流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可知,图示牛轭湖形成顺序为①②③④,A正确;牛轭湖泥沙淤积,湖水较浅,B错误;主要与河流的侧蚀作用有关,C错误;在平坦地区形成,因此山区较少,D错误。故选A。
11.【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可知,恢复河流的弯道,能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湿地范围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水流速度减慢,利于泥沙淤积,增加水域面积,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这些都是其主要目的,A、B、C不符合题意。恢复河流的弯道,使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淤积增强,河道可能变浅,不利于减轻洪涝灾害,D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甲地貌类型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
13.【答案】D
【解析】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故选D。
14.【答案】A
【解析】禁止人类活动,与现实情况不符,④错误。故选A。
15.【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阶地的形成是地壳间歇性抬升的结果,故阶地不可能下沉,C、D选项错误;读图可以判断,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 m,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 m,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 m,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 m,经计算可知,T1阶地抬升速率最大,T3、T4阶地抬升幅度最大,A正确、B错误。
16.【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阶地相比,T2没有沉积物。原因可能是阶地在形成过程中处于强流水侵蚀、河谷快速下切环境,或者阶地形成后遭遇强侵蚀事件(如特大洪水等)。从选项看,河流凸岸沉积作用显著,A选项错误;河流侧蚀河床展宽是形成河漫滩沉积的阶段,B选项错误;风力侵蚀并向高处沉积在河流谷地沙源丰富的局部河段可以发育,如丹娘沙丘,但风力把河流阶地上堆积的砾石吹走的可能性较小,C选项错误;偶发性特大洪水可以超过河流高水位冲刷阶地面,把疏松的沉积物全部侵蚀带走,D选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7.【答案】B
【解析】直流河道中,北半球水流侵蚀右岸,堆积左岸,故④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曲流处流水侵蚀凹岸,堆积凸岸,①右岸、②左岸、③右岸都是以侵蚀作用为主,选B。
18.【答案】B
【解析】图示河段多曲流,应是以侧蚀为主;曲折处凸岸堆积,多河漫滩平原;凹岸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下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势落差较大处;溯源侵蚀发生在河流的源头区,选B。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1)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2);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2);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2)。原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4)。
20.【答案】(1)A
(2)横波(S波) 纵波(P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且纵波能通过固、液、气体传播(或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地幔 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1.【答案】(1)下蚀    侧蚀。
(2)①   扇   低   小   
(3)多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解析】(1)图示①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源头以溯源侵蚀为主,上游地势较高,流水侵蚀以下蚀为主;②位于河流中游,地势较为平坦,流水下蚀作用逐渐减弱,侧蚀作用逐渐增强;③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
(2)右图地貌景观为冲积扇,位于河流上游出山口处,即①地。河流出山口,地形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山口处堆积,呈现出扇形的堆积体从山顶到扇缘,地表坡度逐渐减小;水流速度逐渐减缓,沉积物的粒径由粗变细,且颗粒物质的均一程度,即分选性逐渐变好;从扇顶到扇缘,流水中的搬运物之间不断碰撞、打磨,故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的磨圆度逐渐变好。
(3)该区域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形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可为古村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河流沿岸,生活取水便利,故古村落较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