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级校际联考(五)历史学科试题6.戊戌维新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等报刊,文体摒弃陈一、选择题(共15个,每个3分,共45分)词套语,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呼》《民吁》《民立》等1.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民”字报刊及大量如《中国白话报》等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这一办刊趋向意在()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A.提高国民民主意识推崇共和B.呼吁民众自强求富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C.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变革D.寻求社会各界支持A.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B.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趋势7.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归国留学生考试落下帷幕。随后,学部对此次应考的游学毕业生展C.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源于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开考查,获授相应出身:农科进士、工科进士、格致科进士以及农科举人、法政科举人、工科举人、商2.“公天下”强调政权属于全体民众而非一家一姓之私产。然而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却说:“秦科举人。具体出身等级各有差别。这体现出当时(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A.科举选官制度仍占有重要地位B.人才选拔制度带有过渡性特征这说明柳宗元()C.留学生成为官僚体系核心力量D.学部开始掌握全国官员任免权A.否定了秦朝政治制度“私天下”的本质属性B.肯定分封制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的积极作用8.194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党内指示提出:“各地务必在一九四六年,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C.从制度演进层面赋予了“公天下”新的内涵D.认为儒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已经实现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工人则酌量增加工资”,“人民中发生的疲劳情绪,只3.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置羁縻府州,并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有在认真实现减租和生产两项任务,并有了显著成绩之后,才能克服。”该指示旨在()统率原来的部众,同时允许世袭其职,羁縻府州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这一做法()A.团结地主阶级积极抗日B.践行扶助农工的政策A.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B.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C.全力配合土地革命方针D.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C.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9.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用“调放结合”思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采取计划价4.北宋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士庶之间,侈靡之风曾未少革”。但由于“北宋官僚阶级的政治地位格与市场价格双轨制。双轨制推动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1984一1986年农村居民人均和经济地位呈现出不稳定性”,当时以朝廷重臣为首的大量士大夫崇尚节俭治家,重视子孙教育,造成收入年均增长12%,带动自行车、缝纫机等工业品消费量翻番。“双轨制”价格模式的实施()这种“不稳定性”的深层原因在于当时()A.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表明了计划经济手段的终结A,崇德尚俭风行一时B.官员职位流动加速C.推动了经济体制转型过渡D.完善了公私合营的经济模式C.官场举荐现象频繁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10.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作出调整(如下表所示)。这一调整5.下表是1652一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旨在()商税地丁银盐课银O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总额常关税杂税○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年份(万岁入岁入岁1岁入比立场:两)(万,(万万比重万比重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包括结盟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梦两)两)两)两)关系。16522348212691%2120%64.22.70%35.81.50%A.积极践行新型多边外交政策B.构建协调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16853190272785%2769%1203.80%672.10%C.推动睦邻友好谋求共同发展D.创造相对有利的经济建设环境172511、塔西佗指出:“奥古斯都的新秩序,相较于共和国晚期的暴力和徇私,不管是在行省还是盟邦,敲3653300782%44312%1353.70%631.90%诈勒索都受到了严厉的审查,总督们亦被警告不得贪得无厌,因为行省和盟邦的繁荣已成为奥古斯都和17534174293870%70117%43010.30%1052.50%被统治者的共同利益。”塔西佗意在强调()A.社会转型的动力不足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A.罗马帝制的出现有合理性B.政治腐败导致共和制崩溃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货币税的开启成为财政增长点C.罗马帝制推动了经济繁荣D.罗马君主专制色彩浓厚2024级校际联考(五)历史学科答案1-5:BCADA 6-10:CBDCD 11-15:ADDDA19、(1)三则材料都是中古西欧后期法律文献,属于一手史料,(2分)为研究中世纪晚期王权的权力16、从层级变化的角度:宋朝为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地方设行省,形成行省、路、府、州、边界与运作机制提供了史料支撑。(2分)县多级管理体系。(或宋朝地方设监察区路,后演变成地方行政机构:元朝地方设行省)。(2)中世纪晚期王权兼具“集权性”与“限制性”的双重特征。(2分)从划分原则的角度:宋朝“路”的划分基本遵循山川形便原则:元朝行省打破山川形便,采用犬牙材料二英王颁布《劳工法令》对经济的强制干预,以及材料三中国王黄金印章的强制效力体现王权交错原则。(每点2分,总4分)的集权性:材料一《大宪章》中贵族委员会对王权的约束则反映王权受到限制,上述材料共同印证王权政治智慧:行省权力“大而不专”,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犬牙交错”的原则消除了的双重性(4分)。地方割据的自然条件。(每点2分,总4分)20、【示例】影响: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奠定了后世省制的基础;经济上,促进观点: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推动世界秩序不断发展,但霸权的野蛮性在文明的掩盖下继续延伸。(2分)了区域间经济交流:民族关系上,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政治认同。(每点2分,说明:《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欧洲三十年战争促成总4分)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通过谈判解决17、从新式学堂选官模式建立原因角度作答:如晚清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科举制僵化,不适应社国际争端的先例,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一战后,英法美等主导下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会发展的需要:西学的不断传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新式学堂的建立:1905年,科举制的废国联,但国联全体一致原则,难以有效制止战争。二战后美英苏等主导下建立雅尔塔体系,建立联合国除,使学堂选官成为清末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之一:(任答两点4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大国一致”原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新式学堂选官模式的特点角度作答:如“以各国新式快炮、一切机关”反映了新式学堂教育以西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发展。可见,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推动了世界秩序的不断发展。(6分,任答一点2学为主:“调陆军(第)二镇纵队一队,以备各学员实地研究之用”反映了学堂教育注重实践训练;“由分)杨教习指示”反映学堂依赖洋教习:“优等生赏给举人出身”,反映了学堂选官制度与传统选官制度的结但霸权的野蛮性在“文明外衣”下延续。维也纳体系核心是“恢复旧专制制度”“瓜分战胜国财合。(信息1分,历史结论1分:任答2点4分)产“维护大国利益”,本质是霸权秩序的重构:国联的委任统治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将殖民掠夺包装为“国从新式学堂选官模式的影响角度作答:新式学堂选官模式有利于推动中国官员知识结构的近代化:际责任”,以“文明治理”的外衣掩盖殖民霸权的野蛮性。(2分)有利于实用人才的甄选,提高了官员能力: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但是学堂过综上所述,国际政治在冲突中不断构建秩序,但大国霸权从未消失。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合理的国度依赖洋教习,表明当时一些重要的技术和部门受洋人控制,存在加重政治半殖民地化的风险:而且清际秩序任重而道远。(1分)末的学堂教育偏重学习西方的实用之学,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局限各一点,4分)18、(1)示例1、稳定金融物价,发展城乡贸易,反对投机倒把。示例2:坚决支持土地改革,增加粮食生产。示例3:加强民族团结,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示例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或尊敬军属,帮助军属或爱护国家财产,保守国家机密等。(每点2分,总计4分。只要符合时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拥护毛主席、拥护人民政府、拥护共产党”等信息,反映了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抗美援朝、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肃清美国在华侵略势力、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等信息,反映出当时新中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处于敌对,新中国努力巩固新生政权:“协助政府肃清匪特”反映出当时中国进行剿匪镇反,努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努力生产,努力工作”反映出当时国家努力恢复国民经济。(任意3条,每条2分)2024级校际联考(五)历史学科答题卡17、(12分)姓名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区(居中)缺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在规定位置贴好填涂样例口条形码。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正确填涂违纪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公整,笔记清楚。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错误填涂口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风 的面S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B I6 A BCD]11 A B]CD2 A B]CD7 A B]CD12A B]CD3A B]CD8 A [B]C D13 A B]C D]4 AB四D9IB四D14 AB]CD5A B]C D10 A BC]D15 AB]C D]二、非选择题(55分)16、(12分)18、(1)(4分)(2)(6分)高二历史试题答题卡第】页共2页■■19、(1)(4分)(2)(6分)此区域禁止答题20、(11分)高二历史试题答题卡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级校际联考五历史学科试题定稿(2).pdf 2024级校际联考五历史答案定稿(2).pdf 2024级校际联考五历史答题卡定稿.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