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 Ⅰ 卷(选择题)1.B 2. B 3. A 4. C 5. A 6. D 7. A 8. A 9. A 10. A 11. C 12. C 13. A 14. B 15. B 16. B第 Ⅱ 卷(非选择题)1. (12 分)(1)核心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2 分)背景: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黄老之学不适应时代需求;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融合阴阳五行等思想。(2 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将宇宙观与修养论相结合;吸收道家思想,强调 “静”“无欲”。(2 分)影响:丰富了儒学内涵,推动儒学向思辨化、哲学化发展;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2 分)(3)观点:批判君主专制,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2 分)认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衰落的产物;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具有民主色彩;但由于时代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没有推动社会转型。(2 分,任答两点即可)2. (12 分)(1)探索历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 “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君主立宪,进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 分,任答三点即可)局限性:都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 分,任答两点即可)(2)主要成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工业基础;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2 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选择。(2 分,任答两点即可)(3)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奋斗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4 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 (12 分)(1)特点:范围广,涉及美洲、非洲、亚洲;国家多,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先后参与;方式多样,包括掠夺财富、贩卖奴隶、垄断贸易等。(2 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始资本;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 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需求。(2 分)影响: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2 分)(3)认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具有侵略性和不平等性;它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抗争精神;独立后的国家应积极融入世界,实现自身发展。(4 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 (12 分)评分标准:论题(2 分):观点明确,紧扣 “文明交流互鉴” 主题,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论证(8 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至少运用两个不同定西岷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选择题 16 个,每题 4 分,共 64 分;非选择题 4 个(材料解析题 3 个、论述题 1 个),共 36 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 Ⅰ 卷(选择题)1.西周时期,周天子常以 “受命于天” 名义分封诸侯,诸侯在受封时需举行盟誓仪式,承诺 “夹辅周室”“无有二心”,同时周天子会赏赐礼器、土地和人民。这一过程反映的核心政治理念是A. 皇权至上B. 家国同构C. 君权神授D. 中央集权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最可能主张A. 性善论,提倡仁政B. 性恶论,强调礼法并用C.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D.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3.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记载:“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这反映出秦朝A. 重视官吏的道德修养与履职能力B. 已建立完善的官吏考核制度C. 儒家思想成为官吏行为准则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下表为唐代前期不同时期户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户)年份 户数 年份 户数武德元年(618 年) 200 余 贞观十三年(639 年) 304永徽三年(652 年) 380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 841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 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C. 社会稳定与政策调整D. 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5.宋代某学者指出:“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这一观点反映出A.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 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C. 士大夫阶层对商业的普遍认同D. 农商并重成为社会共识6.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 “一条鞭法”,规定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据此可知,“一条鞭法” 的核心是A. 减轻农民负担B. 简化赋税征收手续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 以土地为主要征税标准7.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这一规定A.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 导致中国海关管理权丧失C. 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 使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8.19 世纪 60 年代,奕 在奏折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为此,洋务派采取的措施是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创办新式学堂C.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D.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9.1919 年 5 月,《每周评论》发表文章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这一评论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A. 对西方列强的幻想破灭B. 已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C. 开始倡导马克思主义D. 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0.1937 年 9 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意义在于A. 打破了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1.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农民立下 “生死契约”,实行 “分田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A.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B.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D. 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12.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雅典的力量日益壮大,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这使得战争不可避免。” 这一观点反映出古希腊A. 城邦之间的矛盾尖锐B. 雅典的民主政治引发邻国不满C. 霸权争夺是战争的根源D. 斯巴达企图遏制雅典的发展13.16 世纪,马丁 路德主张 “因信称义”,认为信徒可以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无需教会作为中介。这一主张A. 否定了教会的权威B. 确立了《圣经》的绝对权威C.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 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14.下表为 18 世纪英国棉纺织业生产情况变化表时间 棉纺织品产量 出口量1700 年 约 100 万码 约 50 万码1784 年 约 1.4 亿码 约 6000 万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的开展B. 工业革命的推动C. 世界市场的形成D. 垄断组织的出现15.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彼得格勒爆发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次革命被称为A. 二月革命B. 十月革命C. 巴黎公社革命D. 光荣革命16.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B.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C. 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D. 经济全球化进程一帆风顺第 Ⅱ 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二: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提出 “无极而太极” 的宇宙观,认为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他还提出 “圣人之静,常定故常应” 的修养论,强调 “无欲”“主静”。—— 摘编自《周子全书》材料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 原君》(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背景。(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敦颐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认识。(4 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林则徐、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派的 “君主立宪”,直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并指出其共同的局限性。(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取得成就的原因。(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认识。(4 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16 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17 世纪,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也加入殖民行列。殖民者通过掠夺黄金、白银,贩卖黑人奴隶,垄断贸易等方式,积累了大量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同时,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 1914 年,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一体系的形成,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殖民体系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到 20 世纪 90 年代,绝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获得了独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独立后的国家纷纷走上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摘编自《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特点,并指出其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4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带来的影响。(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认识。(4 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自古以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就从未停止过。从古代的丝绸之路、佛教东传、马可 波罗访华,到近代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传播,再到现代的全球化浪潮,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的发展。要求:围绕材料主旨,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 2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docx 定西岷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