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诊断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中的“虎门销烟”描绘了销烟志士们神情坚毅地将一箱箱烟土倒入销烟池中的场景。将这块浮雕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是为了强调
A.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近代中国由沉沦向复兴迈进的转折
C.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历程
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 香港岛 B. 九龙司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3.下面所示为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课文片段。文中的“他们”主要指
A.俄国、美国 B.英国、法国
C.美国、法国 D.俄国、英国
4..“俄国就是用自己的血手,写下了侵华的罪恶史。俄国确实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俄国掠取的侵略权益最广。”材料中的“侵略权益最广”是指
A.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 B.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得最多的战争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5.以下是秦汉同学绘制的《太平天国运动坐标图》。该图有助于我们了解其
A.爆发背景
B.深远影响
C.革命纲领
D.兴衰过程
6.“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明定国是”诏书
7.下框内容是清末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不同时期的经历(节选)。据此可判断该人物最可能是
A.曾国藩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李鸿章
8.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在东南,美国、日本侵略台湾;在西北,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在西南,法国挑起了中法战争。据材料可知,这时的中国出现了
A.严禁与弛禁之争 B.经济危机 C.立宪与共和之争 D.边疆危机
9.如图为从“丹东一号”沉船上打捞上来的瓷盘底部文字复原图。出水瓷片文字证实这艘沉舰正是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曾在此舰上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A.左宝贵
B.林永升
C.邓世昌
D.丁汝昌
10.陈天华在《猛回头》写道“…法兰西,占广州…;德意志,胶州领…;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材料表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作者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1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科举考试的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A.实业救国道路 B.变法图强道路 C.自强求富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
1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变法中哪位志士的绝笔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3.在见识到义和团民众的英勇形象之后,瓦德西无奈地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由此可见义和团运动
A.彻底打消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B.沉重打击列强妄图分裂中国的野心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致使美国推行了“门户开放”政策
14.庄严的紫禁城也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坐落在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俨然成了清王朝的“太上政府”。这一局面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A.领导公车上书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领导北伐战争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6.如图所示的毕业证书颁发的时间为
A.1915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7.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没有法律必然会天下大乱。以下哪部法律文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A.《天朝田亩制度》 B.《明定国是》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如图所示的纪念币顶部写有“中华帝国”字样。底部写有“洪宪纪元”字样。据此可知,它见证了
A.辛亥革命的胜利 B.袁世凯称帝的丑剧
C.民国政治民主化 D.军阀割据的局面
19.《申报》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
20.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自强与求富 D.维新与变法
21.胡适认为,《新青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恽代英说,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申报》提到,《新青年》是“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穷究吗?可以不读吗?”以上说明《新青年》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D.拉开了中国救亡图存的序幕
22.“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史料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的宣传标语 B.戊戌变法时期的请愿书
C.五四运动时期的传单 D.辛亥革命时期的宣言书
23.五四运动中,学生们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据此可知“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B.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C.默默奉献的实干精神 D.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4..李大钊在中国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五四运动后,《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全国各地纷纷建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以上内容可以用于研究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B.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过程 D.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5.下图为3班同学共同创作的一组历史绘画作品,这组作品的主题是
A.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26—29题),共50分。请在答题卡上按提示语正确做答,字迹要清晰准确。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得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2分)你如何理解“界碑”的含义?(4分)
①战争:
②含义: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增开了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因此而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与此同时某些腐朽而僵固的封建传统观念被迫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因此,就社会观念的更新来说,186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摘编自冯章葆《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6分)
影响: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认识到中国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 、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应时兴起。1861年初,清政府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企业。
——孙锡平《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早期现代化初步探索的主要领域。(3分)并据此说明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分)
①主要领域:
②积极作用: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典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2分)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早期现代化探索中的学习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①政治主张:
②不同:
2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永远站在时代潮流前面,与历史发展共同前进,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他从来不以辛亥革命为终点,总是以革命事业尚未成功来激励革命,所以他能始终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反动派进行尖锐斗争,维护民主革命的旗帜。
——摘编自刘斐《学习孙中山为祖国统一奋斗到底的精神》
材料二 如下图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分析教材时,应将教材中的单元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确定的……”结合上述材料和图片,说出本单元的单元的主题。(2分)
主题:
(2)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观点加以论证。(10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阐述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250字左右,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需出现在短文内。
①观点:
②论证: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甚至以命抗争,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回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并根据材料一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你认为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①变化:
②性质:
③影响:
材料二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下表提示,写出答案。(8分)
① ②
③ ④
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5.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B B D A C D C B A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C D B B A C C B A D
26.(1)①战争:鸦片战争 (2分)
②含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写出其中的两句即可,4分)
(2)影响:清朝统治阶级遭受巨大的心理打击;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清朝社会观念发生更新和转变。(6分,每条2分)
27. (1)①主要领域: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分)
②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分)
(2)①政治主张: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或立宪开国会或立行宪法,大开国会)(2分)
②不同:洋务派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维新派侧重学习西方制度。(4分)
28. (1)主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分)
(2)(10分) (样例)
观点: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2分)
论证: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都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总之,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学习,他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8分)
评分标准:底分2分(只要不是白卷,但凡是有点与本主题相关的内容即可得2分)
①紧扣主题,提出观点。(无观点者扣2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8分,四幅图片相关的史实和论述各占2分。必须说出与这四幅图相关的事件,少一个扣2分,每出现一处知识性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逻辑不清晰者扣1-2分)
④字数在250字左右。(字数不够扣1-2分)
29.(1)①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斗争合力到相互配合。(2分)
②性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2分)
③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分)
(2)①中国共产党 ②马克思主义 ③共产主义 ④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