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次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次月考 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能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属于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干冰升华 B.自热火锅发热包
C.风力发电机 D.太阳能电池
A. A B. B C. C D. D
2. 在25℃、101 kPa下,石墨和金刚石转化为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石墨的燃烧热为,金刚石的燃烧热为。下列说法或表达不正确的是
A.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
C.
D. 如果石墨燃烧产物为,则放出热量数值上小于
3. 在25℃、101 kPa下,1 mol 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热量152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B. 1 mol 参与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 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该反应放热190.0 kJ
D.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C. 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增加和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5. 热化学方程式能定量表示反应的“能量变化”。请结合已知条件分析,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所有数据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定)
选项 已知条件 热化学方程式
A 11.2 L(标准状况)在足量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91.5 kJ热量
B 1 mol 与足量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49.15 kJ
C
D 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A. A B. B C. C D. D
6. 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①甲烷燃烧热为;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mol 发生燃烧反应时,燃烧热为
B. 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还原氧化铜时,若放出热量为12.977 kJ,则有0.2 mol H-O键生成
D. 对于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小于
7.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存在如下反应历程(“ ”表示具有单电子的自由基):
①(慢反应)
②(快反应)
③(快反应)
④(快反应)
已知在一个分步反应中,较慢一步反应控制总反应的速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B. 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反应②③④的进行从而使总反应速率加快
C. 反应②③④都是由微粒通过有效碰撞而发生的反应
D. 反应①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8. 在2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A和6 mol B发生反应,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A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是
B. 2 min时物质C的浓度为
C. 此时B的转化率为60%
D. 2 min末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压强小
9. 化学实验是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方法的“最佳途径”,图所示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装置①用于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
B. 装置②能实现“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C. 装置③依据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低判断金属锌和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D. 装置④依据褪色快慢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 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进程Ⅰ是吸热反应
B. 在进程Ⅳ中,反应速率取决于
C. X、Y、Z均起到催化效果,但催化效果不一样
D. 从S→P整个过程看,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单位质量的反应物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次数:
11. 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锌、等体积的酸溶液,其中生成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试管 酸及浓度 温度 锌的状态
A 溶液 20℃ 块状
B 溶液 20℃ 粉末状
C 溶液 20℃ 粉末状
D 溶液 40℃ 粉末状
A. A B. B C. C D. D
12.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如下反应生产晶体硅:



则用石英砂生产14 g纯硅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
A. 300.10 kJ B. 21.44 kJ C. 1965.10 kJ D. 600.20 kJ
13. 甲酸被认为是理想的氢能载体,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DFT计算研究单分子HCOOH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产生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放热过程
B. 该历程中有C-H键的断裂,还有C=O键的生成
C. 该历程中决定正反应速率的决速步骤为转化为和
D. 该历程中甲酸分解制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4. 将10 mol A与B的混合物充入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经过10 min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的转化率为50%,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5 min内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 若假设初始状态容器压强为,则平衡时的压强平衡常数为
D. 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少量氦气(不参与反应),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第十九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2日在杭州隆重开幕,开幕式火炬的点燃方式是亚运史上首次利用废碳再生技术生成的零碳甲醇点燃,甲醇是一种优良的燃料。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条件下,气态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6 g甲醇燃烧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kJ。
(2)甲醇可用来制作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3)工业上可利用CO与合成甲醇,其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的________。
(4)已知和的燃烧热分别为、。则用和制备液态甲醇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我国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与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能量图如图2所示:
反应Ⅰ的________0(填“<”“>”或“=”),反应Ⅱ的为________。
16. 某小组学生设计了如下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
可选试剂:5% 溶液、溶液、蒸馏水、溶液、、溶液。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根据可选试剂确定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及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依据(填充空白)。
实验原理 化学方程式 判断依据
原理ⅰ _________
原理ⅱ _________ 溶液变浑浊快慢
(2)学生甲选择原理ⅰ,为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选试剂有________。
(3)学生乙选择原理ⅱ,设计如图所示对照实验,探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试剂X及其用量:_________。
(4)学生丙选择原理ⅱ设计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系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温度/℃
浓度/() 体积/mL 浓度/() 体积/mL 体积/mL
Ⅰ 0.1 1 0.5 1 8 30
Ⅱ 0.1 2 0.5 1 7 a
Ⅲ 0.1 2 0.5 1 7 40
①对比实验Ⅱ、Ⅲ,为探究_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__。
②对比上述实验数据,推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17. 有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而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
(1)在25℃,101 kPa下,3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428.7 kJ的热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②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
③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④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 mol气态水放出241 kJ热量,已知H—O的键能为,O=O的键能为,计算H-H的键能为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气体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和CO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填“>”“<”或“=”)。
②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③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任写两条)。
(3)与合成和,可采用真空封管法制备磷化硼纳米颗粒,在发展非金属催化剂实现电催化还原制备甲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历程如图2所示。容易得到的副产物有CO和,其中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________。
18. 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和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



设反应①②③对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则、、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2)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和1 mol ,在不同温度下测得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图中、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
②反应开始到10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
③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时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④温度为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有________(填序号)。
A.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Cl
B.
C.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3)若按投料比把NO和加入一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总压)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在p压强条件下,M点时容器内NO体积分数为________。
②若反应一直保持在p压强条件下进行,则M点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_(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325.5
(2) ①. 化学能 ②. 电能
(3)-91
(4)
(5) ①. > ②. -b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放出气泡得快慢 ②.
(2)5% 溶液、溶液
(3)2mL
(4) ①. 温度 ②. 30 ③. Ⅲ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大于 ②. ③. ④. 436
(2) ①. > ②. ③. 升高温度、选用合适催化剂、增大物质浓度等
(3)CO
【18题答案】
【答案】(1)
(2) ①. < ②. ③. 2 ④. ⑤. CE
(3) ①. 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